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3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4080岁;(3)病情基本稳定,并发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4)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5)知情同意者。1.4排除标准(1)并发脑出血者;(2)伴严重意识障碍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者;(4)合并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5)未按规定用药者;(6)服用其他中药者;(7)无法判断治疗效果者;(8)不愿合作者。1.5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一般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低盐低脂饮食等),同时给予超早期予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扩充血容量、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颅内高压给予脱水治疗,防感染、治疗并发症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及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1)针灸:取穴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行间,03:0005:00以毫针刺入1.52.0cm,捻转得气后留针1020min。每天1次,连针7d,见效后休息3d,再继续行第2、3疗程。(2)中药:黄芪30g、川芎15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三七10g、牛膝20g、天麻15g、钩藤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以上疗法均以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1.6疗效观察1.6.1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血糖、语言、体位、生活自理能力。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有关检查评定治疗效果。1.6.2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基本治愈:语言清楚,能独立行走,患侧肢体肌力接近5级;显效:主要体征显著恢复,患侧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临床病状有所改善,主要体征缓解,患侧肢体肌力提高12级;无效:主要体征改善,患侧肢体肌力较治疗前后无变化。1.7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讨论大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脑梗死的根本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局部脑组织的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现象所致3。因此,现代医学给予超早期予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扩充血容量、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颅内高压给予脱水治疗,防感染、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方式。但由于超早期溶栓治疗的适应证限制及治疗窗时间太短,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致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溶栓时机4,且脑梗死早期使用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有一定效果,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故使现在医学的常规治疗措施常受到各种适应证及时间窗的限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需结合针灸和中药进行综合治疗,增强疗效。脑梗死属于中医学的缺血中风,多因痰浊、瘀血结于脑脉,或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突发本病。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可使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8含量减少,因而可能具有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加速炎症吸收、减少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恢复5-6。黄芪为益气利水之要药,大补脾胃之气,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牛膝引血下行,天麻、钩藤息风、平肝、止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等益气药具有抗缺氧、改善脑血流、抗氧自由基及降低血液黏度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有抗凝、溶栓、扩血管作用,可降低颅内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神经元的生长7。天麻能增加冠状血管流量,降低血压、溶栓、改善微循环;钩藤能起镇静、抗惊厥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及脑细胞损伤也有保护作用。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赵建国.脑梗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中华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63.3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5.4龙明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7.5季杰,刘慧林,程金莲.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TNF-及IL-18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6):500-503.6张超,孟智宏,张俊清,等.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