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得源头活水来摘要“高考作文需要来自生活的质朴”,受这样的启示,笔者尝试在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高三一年的实践中,笔者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从积累素材、激活思维、调动感情、延伸课堂四方面阐释本次尝试的一些做法及带来的变化。关键词实践活动素材思维身心感情延伸一篇“打捞”的高考作文的启示2007年“怀想天空”阅卷中,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在解释将这篇写“父亲割麦”的文章由37分提至53分时,何永康老师说:“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不知何时起,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在抱怨素材的缺乏,恨自己了解的名人名言不多以致文章缺少“文学味”,得不到阅卷老师的青睐。高考的作文中,模仿应试作文的事例也比比皆是。看见“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会去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看见“人与路”会去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看见“怀想天空”会去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怀想曾经”(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语)。学生们似乎忽视了与作文关系最密切的生活,不知道生活才是作文取之不竭的宝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不再总是为文造情,编织工整句式,串连古诗文名句,排列屈原、司马迁、李白等文化名人?如何让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身边的人事,感受生活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笔者当时正进行一项个人课题“利用本校周边文化资源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有感于以上的需要,就尝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走进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虽说当时也产生过一些担忧:高三的复习忙碌而紧凑,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占去学习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高考可怎么办。但实践过程中学生可喜的变化,高考中本班学生均分高出平行班均分两分的成绩(在高三大半个学年里我班成绩一直略低一点的),都让笔者感到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性。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素材丰富而鲜活高三的语文复习中,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重中之重,语文老师都想尽了办法来提高分数。作文技巧的讲授从结构框架到一句话的修辞;作文模式提供了一套又一套,甚至列出“万能开头”要求背诵;素材积累唯恐提供得不够:背几个喜欢的名人(避开李白等大众化的名人)的经历,熟悉其精神品格,进而可以“扭一扭”去迎合碰到的作文题;熟读近两年的“感动人物”颁奖词;整理文章或报纸上有触动的地方,积累时事素材。每项措施都有它的针对性,自然也有一定收效,但总在纸张文本中寻来觅去,总觉得缺了生活气息。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来,就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就会有取之不竭的素材之水真实地流淌出来。高三作文复习时,就特意设置了一些活动来促使学生接触生活和社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观察家乡的美景,做个“导游”来赞美家乡,课堂上各小组比赛,比哪组的稿子更生动而真实,比哪组的演讲更激情而富感染力。如“寻历史古迹”,要求学生找到自己村子里最古老的一些建筑,调研蕴含其中的历史掌故。如回家学做一件有地方特点的家务活,感受其中的风俗内涵等等。家乡的自然环境被学生融入感情后不亚于任何一处的名胜,于是燕子矶的矶头、江水、铁塔山,栖霞的红枫,八卦洲的芦蒿等景物成为了学生表现相思或美丽的最好载体。发古今之思时,学生们不需要非去遥想赤壁的苍凉或辉煌,摸着家乡十月村那破败的六朝碑刻,看着观音阁、栖霞寺的古朴刻字,身边的历史痕迹一样地让他们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化。身边的名人故事在学生的作品中也被表现得生动而感人,丝毫不逊于屈原、李白的风采和说服力。身边的生活习俗、劳动细节(如腌菜、划船、采莲菱等)经常自然地触发他们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于平实质朴中表现出深刻立意。印象很深的是一个男生的变化:平常布置课堂作文时总是表情夸张、唧唧歪歪,写出的内容也言之无物、干巴巴。但在一次以家乡为主题的练笔(要求学生拍照片,然后再用文字描述自己看到的美丽)里,他的题为“栖霞童年梦境家乡”的文章写的洋洋洒洒,将近2000字,还在结尾用括号注明:“额,不知不觉写得有点小多。”以前他可是一听到布置练笔作业就要追问是400字还是600字的啊!来自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素材最为鲜活,最丰富而有个性,学生写得最有感觉,从而也最能够打动别人。借活动来训练写作思维,思维活跃又切实高考作文复习到了后期阶段,重点就看审题立意这一大项,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考作文归入哪个层次打分。虽说这个点从接触作文的第一天就会讲,可能一直要讲到到高考复习的最后一天。但持续地口述强调不一定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偶尔变换一下方式,例如采取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就会带来思维的变化。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激发写作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选取身边事物作为写作素材就是其中一种。在生活与自己似乎已融为一体的平淡中,当提取出一个话题时,学生却猛然发现身边居然会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那种被激发出的好奇心和兴趣,会促使他们去观察、了解、思考并表达出来。如当时笔者布置的“观音阁的由来”“爷爷奶奶的婚事”,“身边的文物”,“过年的风俗”,“镇里最出名的”等随笔话题都让学生很兴奋。各人的作品在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中,或在课堂的集中讨论交流中,总会有一些问题引起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声音各自有怎样的见解,同组内部如何求得统一,使得讨论往往很激烈,思维在不断碰撞。此时在老师指导和资料查阅等手段辅助下,大家的认识往往会比以前想得更深入一些,思考变得辩证全面,角度也会呈现出多样的变化。例如交流“身边的文物”“六朝碑刻”那节课上,就出现了一个热闹场面:围绕“六朝碑刻要花大精力保护吗?”大家各持己见,争得不可开交。生活在附近的同学反对保护,因为他们觉得那块地如果发展起来会改善他们村的经济状况。部分同学支持保护,觉得是历史遗产就应该留存,因为遗迹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毁了它就会毁了文化的根。笔者见此抛出了南京市高考模拟卷的市政建设中“地铁与梧桐相冲”这个热点问题,让学生再去重温一下这道曾经做得不怎么样的语基题,这时即便是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开始明确自己所持的立场,然后再组织比较严谨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看来还是关系个人切身利益时,他们才愿意想得全面、周到。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激活的那些思想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才能真正为他们所用,而非只是记在笔记本上的枯燥文字。在不断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描述或总结的写作与交流中,因为老师有针对地指导,因为学生们相互取长补短的思维碰撞,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提高。记得在一次高三年级的模考中,本班一位肖同学在“的滋味”作文中,把随笔中要求“学做一件有地方特色的家务活”的过程和思考写入文章中,居然拿了令她狂喜的60分。这篇“腌菜的滋味”为题的作文里,她选择了生活中平凡的“腌菜”过程,通过细节和奶奶的语言,挖掘出人生也是在踩踏之中才会愈加鲜美的立意。材料生活化,语言亲切真实而感人,立意合理又深刻,这样的立意真的比她以前的作文高出许多,但只有真正用心去感受生活才能达到这个高度。开展实践活动,有益于放松身心,调动感情高三的复习忙碌充实但也很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切都程序化了,于是学生疲惫无聊,教师着急叫苦。面对着不断的大考小考、时时冲击眼球的分数,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就有了学习过程中的麻木应对,就有了高考结束后的撕书烧书的疯狂发泄。其实,穿插一些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要求贯穿在活动中,一样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暂时与分数告别,离开压抑的教室,起到放松身心作用。例如高考最后一个月的某天,一群高三学生步行5分钟来到燕子矶江边踏足散心。开始时还有人沉浸在题目的苦恼中,但很快大家就找到了自己的喜好。有的坐在堤边吹江风、看江轮、听笛鸣,有的向身边的老者学放风筝,脸上露出的惬意和放松让人觉得温暖而感动。后来的随笔的写作比闷在教室中的想象精彩得多。“江轮鸣着苍老的声音缓缓驶向前方,红艳艳的落日把余晖洒在了江面上,我似乎看到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可为何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悲凉”语言的美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这些语文能力学生都在这节课里得到了训练和提升。而且学生们还在自然中发泄了情绪,放松了身心,用心去感受外物,用情去表达感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挚感人,这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加分点。可感情不是理性要求提出来就可以达到的,不是借助了写作技巧就可以造出来的。只有以饱满的热情,真诚地拥抱生活;怀着爱心,寻找生活中让我们有感触受感动的事物时,我们才可能更易流露和表达真情。但对整日闷在教室中绷着神经忙于做题的学生而言,满是压力的内心估计实在容不下一点空地去做这些“闲事”,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课堂时空得到了无限延伸高三复习的确时间紧张,但实践活动并非浪费时间。由前面的叙述可知,每一项活动都不是为了玩而“玩”,这个“玩”里总有要求,这个“玩”的结果总有交流反馈的环节,这个“玩”总让学生的能力达到了单纯在课堂上不能实现的提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实践活动让课堂变得高效了。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说得自于课堂老师讲的占三,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等活动的占七。可见,课堂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作文的唯一领地,单一的课堂模式会让人乏味,即便好学的学生也会因审美疲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指导交流和课后的活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避免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又使得课外活动扩展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于是45分钟的学习时间成为了无限值,因为学生们会因为兴趣的指引而继续坚持自己的学习,会因为养成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而处处用心感受生活完善自己。生活成为了学生自己的课堂,这个课堂里的老师和学生就是他们自己。时时在感受,处处在积累,这样的作文复习怎么会收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培电流定律教学课件
- 建筑材料-混凝土 教学课件
- 工艺安全管理系统操作指南课件
- 小学语文课件-海洋之谜
- 建筑历史与文化教学课件
- 危险的地方我不去
- 消防技术应用的试题及答案深入剖析
- 航空器维护保养知识试题及答案
- 肝病及罕见肝病儿童肝病概述
- 航空维修产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选品与采购全套教学课件
-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融入
- 高二学考动员主题班会课件
- 水沟抹灰施工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题03 浮力的实验(含答案详解)
- spc(xbar-r-xbar-s-中位数极差3合一控制图)
- SCARA工业机器人手臂设计
- 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 第二章残疾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