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培优课 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近几年主要考点:1、中心论点的判断、辨析、概括;2、论据的判断、分析、补充;3、论证方法的判断、归纳;4、议论文语言特点的赏析,语境中词语含义及作用;5、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层次划分;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7、观点的评价、对话、创新表达;8、整体感知,体会感情、作用等。一 弄清几个问题1. 论题论点论题是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论述的一个范围,它没有作出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也有些是一个句子。而论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作者说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肯定或否定)在形式上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或短语。两者之间是属种关系,即论点包含在论题之中,是论题的另一部分。从意义范围上看,论题不等于论点,但论题大于论点。2. 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所涉及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议论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3. 论证方法的书面形式摆事实(举例论证. 事实论证.)讲道理(道理论证. 引证法.)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时都可以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一般用在说理时。二 、掌握找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1、 先明确: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些文章开头就是提出论点。如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得出中心论点。如谈读书。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2、可用以下方法去找中心论点:.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分析论据有助于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论证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三. 弄清记叙、说明等表述方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需要记叙和说明等。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从属于议论的需要,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中的记叙重线索,重轮廓,以把事实记清楚为限,一般用概括性语言,不能详写。2、说明在议论文往往是议论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议论文中说明同记叙一样,也是从属于议论,为议论服务的。总之,议论文中的记叙,描写说明等都是议论的需要,是为加强议论的说服力服务的。四、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五、文章的论证思路即文章的结构(文章如何论证中心论点):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六、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四练习 (一)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A 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B 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C 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D 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2、第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3分)3、第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04、第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2分)5、阅读第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4分)(二)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答: 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答: 3、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答: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答: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答: 答案:(一)1A 2(1)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观点(2)四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进行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4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5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我不气不馁,寻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体育中考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二(18分) 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泉城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 抗滑桩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单元试卷)(含答案)
- 《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海底两万里的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弱电电工考试题型及答案
- 房地产知识培训评论课件
- 2025年蓝翔驾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惠山区安全知识培训中心课件
- 《风景区概述》课件
- 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方案
- 水果生态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四川雅安石棉县考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3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金属的切割简介课件
-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 人美版《书法练习与指导》四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2023年云南空港百事特商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