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儿童“零”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编 辑:_时 间:_1 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是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数概念的形成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1、“零”概念的形成又是数概念形成中极为特殊的一个。皮亚杰认为幼儿没有数概念、因为幼儿不能理解数字间的大小顺序关系、而且计数范围又不超过知觉广度五、幼儿的念数不过是一种机械的重复而已2。而 Gelman认为、数概念的基础是数数、而不是皮亚杰所说的分类和排列、并认为数概念是人类进化而天生获得的一种能力3。来自对灵长类动物的一些研究似乎表明、象猴子、黑猩猩等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数原则、以及抽象地理解“数字”概念和“多少”概念4。一些跨文化的研究表明、计数是一种普遍的能力。1962年之前、我国有过一些有关儿童数概念发展方面的研究。1978年至1979年期间、全国多家单位合作成立的数概念认知发展协作组5、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九项独立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在推理水平上掌握数概念是从感知水平推理到表象推理、再到概念推理、使数概念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儿童在5至6岁期间逐渐能够运用数词进行计数与运算、6至6.5岁是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转折点。以往对幼儿数概念获得的研究、多是从对5以内或10以内数字的理解开始的、通过被试的机械复述、点数、实物加减、数的组成、口头按群加减等考察被试数概念掌握的不同内涵6。对于数概念正处于发展中的幼儿而言、“零”概念的形成是难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而且、以往也很少有“零”概念形成的研究。由于 “零”无论在哲学上还是数学上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因此、零概念的获得也就成了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7。本研究通过三项系统推理实验探讨了学前至小学三年级儿童对“零”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2 实验方法2.1 被试 5至9岁被试共计46人、其中、男25人、女21人。被试的基本构成为:学前共计12人、其中、5岁男6人、女6人;小学一年级共计13 人、其中、6岁男5人、女6人、7岁男2人;二年级共计9人、其中、7岁男2人、女2人、8岁男3人、女2人;三年级共计12人、其中、8岁男4人、女1 人、9岁男3人、女4人。均为智力正常、视力正常、身体健康。实足年龄、波动范围上下3个月。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分为三项实验。实验一通过图片之间的传递推理关系测验儿童对“零”概念含义的理解;实验二通过一系列图片之间的加减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年福建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2025年电焊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金融行业审计智能化解决方案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2025年大学移民管理专业题库- 移民流动性与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 2024-2025年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学专业教学方式创新与效果评估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与科技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统计数据可视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试题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社区服务教育在大学融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外科学-第十一章-外科感染(含案例分析)课件
- 《ch棘皮动物》课件
- 急诊科岗位职责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淘宝新店运营计划书文献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 12贮水花盆案例总结-2015天津中心修改43
- (精心整理)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和密度的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