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doc_第1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doc_第2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doc_第3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doc_第4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青岛版数学一下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2)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学生在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对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定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切身的感受,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在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过程中,探究得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体会中知道1米=100厘米。3、结合实际,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估测。4、在对厘米和米有了一定认识后,能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5、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实际测量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续讲故事,引出新知(一边和学生交流,一边用电脑出示信息窗1当中的连环画)谈话:大家都知道,上次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新衣的时候,师傅用大手一拃一拃地量过后,徒弟用小手一拃一拃的量,然后做成上衣,结果阿福穿在身上又小又瘦。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可能回答:因为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提问:那应该怎样测量呢?(用尺子来测量)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情境“阿福做长袍”。(画面出示动画:阿福说要做件长袍,师傅拿来尺子,在阿福身上测量后,师傅说“长1米”,而徒弟说“长100厘米”。最后显示放大的尺子,阿福疑惑的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设计意图:通过电脑的辅助作用,将上节课的情境“阿福做上衣”的故事,加以连贯的出示,赋予丰富的画面和音效,使得故事更加完整。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时的提出疑问也为后面的探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二、动手测量,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感受用米测量的必要性由动画中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长袍”自己动手量一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几种情况:(1) 用学生尺,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由于尺子过短,数据也不够准确。(2) 用米尺量,迅速读出米尺上的刻度“1米”。提问:通过自己动手测量,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为什么呢?学生在比较后,一般可能回答:用米尺量比较好,因为长袍比较长,用我们的尺子量起来很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师生共同得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板书课题:认识米)设计意图: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深切体会到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不方便。从而引入新课:米的认识2、认识“米”,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提问:长袍的长度究竟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不够统一,也可能会说“一样的”。再次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说一说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巡视并协助学生找出1米和100厘米。汇报:(1)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米的位置。 (2)在老师的协助下,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3)大家一起从米尺上找出1米,并伸开两臂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 (4)在尺子上找出100厘米,并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下面画出100厘米,上下对齐。 师生共同得出: 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米=100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板书:m) 设计意图:要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首先要知道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由于学生平日对米较少接触,所以在这里把这两条线段都画下来,并用手臂测量一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米”。学生在自己的观察和交流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3、联系生活,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米”。在认识1米是多少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的机会。学生自由测量教室内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多一些,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少一些?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多得多或者少得多?学生在动手测量或者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 课桌的高度和1米差不多。(2) 窗户玻璃的高度比1米高一些。(3) 我的身高臂1米高一些。(4) 我走一步,比1米少得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找出和1米接近的物品,在测量过程中深刻感知长度单位米。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但是“米”在平日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在学习过程中就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感受1米到底有多长,通过观察和交流,真切感受“1米”到底有多长。三、分层练习1、 出示:桌子、 小刀、 篮球场 10厘米 1米30厘米 28米 学生自己动脑筋连一连,并说明为什么这样选。学生可能认为:小刀很小,可以用厘米量。篮球场很大,所以要用米来量。桌子比1米宽一点。2、在引导中学生知道: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电脑出示)要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椅子的高度”,用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椅子的高度1拃1步2、 以小组为单位,了解自己的一拃和一步的长度,看看几拃大约是1米?几步大约是1米?然后分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椅子的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想一想怎样才能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准确测量。(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对小组的合作进行指导,安排有序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设计意图: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大家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来巩固有关“米”知识,从简单的思考、连线,到认识自己身上的“尺”,再到动手分工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随着要求的递增,学生的认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及时的巩固和培养。四、课后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教学内容的特点,较好的使用了“阿福做长袍”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体验中切身感知长度单位米。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找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因而课堂中也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如学生想出了多种测量的方法),较好地认识了自己身上的“尺,并进行了应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发展了思维,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课上,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让每个学生能学有所获。如在学生认识了学生尺、米尺和卷尺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索、讨论,逐步认识一拃、一步,再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用好自己身上的“尺”,最后到课室内外进行实践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青岛市太平路小学 李瑶)附送:2019春青岛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word教案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条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力目标: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情感目标: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用涂条形图和填统计表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口算练习165= 633= 603= 3609= 2310= 460-200=二、学习新课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生交流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三、自主练习第1题: 一个实际测量统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图统计表和条形图,议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第2题:一个现场小调查统计活动。第3题: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说说自己的发现。第4题: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填写完整统计图表,涂好条形图,认真观察并进行独立思考,先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课后实践:统计某个十字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认真填写数据。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学会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点击双休日教学目标: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感受?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二、双方进行辩论: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甲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的学习。乙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有的同学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2、自由辩论双方可以根据课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处理的信息自由交锋。内容包括:双休日都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双休日生活的看法,双休日的安排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感觉欠缺。形式包括:图表、录像、文字、新闻报道、照片等。如,(1)小调查:你对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在自己适合的栏内打上“”姓名满意一般不满意?性别满意一般不满意男生?女生?合计?(2) 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活动班参加。姓名特长班名称参加时间?(3)新闻报道,某小学生痴迷电脑游戏等。(4)某社区组织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等。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对双休日生活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同学都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还注意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