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 庖丁解牛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教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翻译课文总结知识点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二、解释题意: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今天我们学习这篇寓言,可以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三、课文朗读四、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2、文言知识归纳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1)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技盖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4)于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 )?2、古今异义天理:古义 (依乎天理。)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固然:古义 (因其固然)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3、通假字向( )盖 (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串讲课文,理解其中道理学习过程一、串讲课文1、第一段: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分析: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这些富于节奏感受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2、第二段译文: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艺怎么达到这种地步的呢?”分析:第二段紧接着写到了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惠君对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心,引出下文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从旁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的个人体验。3、第三段译文:庖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最初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就)不曾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我)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从没有碰撞过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的刀(已经用过)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数千头了,而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牛的骨节之间有缝隙,而刀刃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游进的刀刃来说一定是有很大余地的!因此,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磨出来的。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为之专注,动作为之迟缓。刀子微微一动,(牛已经)哗啦啦解体了,好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而立,为之张望四方,为之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分析: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接着庖丁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达于“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4、第四段译文: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分析:这一段写文惠听了庖丁的一番话,领悟了养生的道理。二、揣摩形象1、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诵读第一段,体会其节奏感,按照“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眼光欣赏庄子对解牛所作的描写。揣摩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的动作和“砉然”“騞然”的声音,想一想,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参考答案: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联系全文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自然生理结构,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层次,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庖丁的境界已经不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了。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2、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参考答案: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宽绰而有余地地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到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解之处成功解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由学生发挥想像,复述这段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三、探究主题庖丁说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庖下解牛之道给人的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3、要热爱本职工作。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渐进。四、写作特色:1、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轚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2、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如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五、拓展延伸下面一段文字是庄子养生主的开头一小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注释 养生主养生的主要关键。一说,生主为一词,指人的精神,养生主即养护人的精神。 吾生也有涯吾生,指人的生命。 知知识。 以有涯随无涯有涯,指上句所说生命,无涯,指知识。随,追求。 殆危险,疲困。已,语气词。 已而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识。 为善无近名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为恶无近刑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 缘督以为经缘,顺。 督,中,此处指自然之道。经,常。 “可以保身”四句保身者,保护生命,不受刑罚;全身者,保全天性,不戕害思想;养亲者,养护精神,尽年者,享受天然的寿命。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养生的人)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作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第三课时学习要点庖丁解牛同步练习学习过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D中( )音 肯綮( )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良疱岁更刀 随: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C援玉抱兮击鸣鼓 鸣:响,形容词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B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E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310题。越俎代庖 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对文中人物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尧: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明君主 B尧时的隐者C庖人:厨师,掌厨的人 D尸祝:火化尸体的人4“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意思是:( )A尧让许由责备天下的人 B尧把许由让给天下C尧要把整个天下让给许由 D许由对尧责备天下的人5“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一句中的“不亦难乎”的意思是:( )A做到“不息”太难了B爝火和日月比光亮太难了C分辨日月和爝火不是很难的D让“爝火”和“日月”不发光太难了吗?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雨降矣(及时雨) B其于泽也(润泽禾苗)C而我犹尸之(占着君主的地位) D吾自视缺然(缺憾的样子)7“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中的两个“而”字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两个都是顺接连词B两个都是转折连词C前者是顺接连词,后者是转折连词D前者是转折连词,后者是顺接连词8对“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尧的,尸祝是许由自比。B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话由的,尸祝是尧的自比。C这句话本意是:即使尧不管理天下,我许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位置去代替他管理天下。D语法角度看,这是个假设复句。9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回去吧,算了吧,君啊!在我看来天下是没在什么用的。B你回去休息吧,君主!我对天下来说是没有用的处的。C回去休息吧,君啊!剩下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D你回去吧,算了吧,君主!剩余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反映出庄子没落,悲观的意识形态,他主张什么事情都不做,正是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B庄子在表露消极的政治态度的同时,也对当时的阶级和某些丑恶世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如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就是他从个人出发认识问题,对那些贪欲之徒进行了有力的批判。C“越俎代庖”现在常用来批评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一干涉别人该做的工作。D本文的哲学观点是运用类比的方法阐述的;日月与爝火,时雨与浸灌的类比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拓展性训练】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其学务躬行实践 其公廉乎 亦讲学于其乡至其知古今 端亦高其行谊A句和句相同,句相同。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D句和句相同,句相同。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笃志研究 坐下著足处 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毁淫祠百余A笃:坚定 著:zh附着 屏:png摒弃 淫:惑乱的B笃:忠诚 著:zhu附着 屏:png摒弃 淫:滥设的C笃:坚定 著:zhu踏 屏:bng除去 淫:滥设的D笃:忠诚 著:zh踏 屏:bng除去 淫:惑乱的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年荒劝振 劝振:指勉励赈灾B就墓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