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割晒机设计开题报告.doc

小麦割晒机的设计【带SolidWorks三维】【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稿】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278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2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小麦 割晒机 设计 solidworks三维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小麦割晒机的设计 答辩
资源描述:

小麦割晒机设计

26页 1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答辩稿+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分禾器.DWG

割刀.DWG

小论文.doc

小麦割晒机三维图.rar

小麦割晒机总装配图.DWG

小麦割晒机的设计答辩稿.ppt

小麦割晒机设计开题报告.doc

小麦割晒机设计开题报告.ppt

小麦割晒机设计论文.doc

带轮.DWG

  前 言

小麦是一种在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的食用作物,它的发源地是中东地区。因为小麦是世界上生产总量仅次于玉米且高于稻米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所以小麦收割的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较为重大的课题。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多发展,大型的收割机已在世界各国的平原和大片的土地上广泛使用。但是,我国大部分种植的小麦除了在平原或大块的土地上,还有在高原或山地上,以及一些小麦种植面积较小的地区,它们都无法应用大型的收割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收割机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小型拖拉机驱动的收割机。该收割机可以应用在山地、小块土地和不规整地块种植地区。

本文在对该设计的小型收割机的基础上、借鉴许多联合收割机,本着结构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低等为目标的同时还要遵循可靠性的原则,设计出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适合于多种环境下工作、而且具有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驱动式收割机。

收割机设计方案设计农业机械收割机,通过对比研发,综合考虑传动效率,结构外观、收割方式与加工成本,确定最合理的方案。然后对割麦机的整体结构与关键组成机构做了具体设计与理论研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机架、割台、分禾器、拨禾轮、曲柄连杆机构等部分。并且对收割机的重要部件如轴承、齿轮等进行了设计计算和理论校核,使所选机构为最优,以保证机构的可靠性,装配后的收割机最优。

关键词:小麦;割晒机;设计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小麦割晒机发展状况 1

    1.3小麦割晒机存在的问题 4

1.4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

1.5预期目标 5

1.6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5

1.7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5

2小麦割晒机总体设计 5

2.1收割的典型方法及收割方案的选择 5

2.2小麦割晒机机的结构 6

3收割机的基本参数的确定及相关设计 7

3.1作业速度 7

3.2割幅 7

3.3喂入量 8

3.4割刀速度和机器前进速度的关系 8

3.5小麦收割机下刀的直径,拔麦尺寸和收缩比 9

3.6轴距、轮距、接地压力和最小离地间隙收割机的轴距 10

3.7割刀切割数据计算 10

4切割系统的设计 12

    4.1收割机的上、下刀设计 12

    4.2切割器的确定 13

5其他结构的确定 14

    5.1轴、轴承、键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4

    5.2小麦割晒机输送系统的设计 19

    5.3总体结构尺寸 19

    5.4外形结构尺寸确定和中心估算 20

总 结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麦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主要主食,我国2014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69亿亩,全国小麦产量高达1.26亿吨左右,比2013年增长3%左右。到目前为止,全国小麦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已远超70%,尤其是南方平原地区,其机械化已达到了世界先进化水平。但由于我国建国较晚和科技较为落后等因素,导致我国小麦收割机的研发相比较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地通过研究国外收割机的的先进收割机和开发自主机器才逐步发展起来,并且某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般,对种植在平原或大块的土地上的小麦,使用大型的收割机。但,对种植于山地上的和较为分散的小块土地上的小麦不适合用大型的收割机,所以在区域进行劳作的农民只能运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作业——使用镰刀进行人力收割。该方法劳动量非常大,工作效率非常低。

小麦收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及时进行,以保证丰产丰收。如小麦一般要求在5-8天的黄熟期或完熟初期内收获完毕。收获过早,籽粒不满,影响产量;过迟,易造成脱离损失。小麦收获时期又正值雨季。若不及时收割,会造成植株倒伏、穗上发芽和种子霉烂等损失。俗语说“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八成熟,十成收”、“十成收,两成丢”,说明小麦及时收获的重要性。因此,实现具有生产效率高、谷物损失少、高效优质特点机械收割,对确保粮食丰产丰收起着重大作用。其中,小麦割晒机成本低、割收后小麦的浪费率低、特别适合我国现在的土地状况。为使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尽出自己的贡献,自己将会对传统小麦割晒机制作、设计及优化等。

1.2国内外小麦割晒机发展状况

1.2.1国外小麦割晒机发展现状

国外农业发展主要以大型农业生产模式为主,而具有高生产率和良好稳定性的联合收割机则具有广阔的市场。为了适应能够赶上这一变化潮流,近些年,国外联合收割机研发生产在不断地改进与进步,如增大分离系统结构尺寸、装用大功率发电机、采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系统等。联合收割机的发展方向体现出的特点为:宽割幅、大喂入量;通用型、组合型收割;人机舒适性、操作简易性并且更加的智能化和数控化。

国外收割机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美和日本等地。其中全喂入脱粒收割机大多应用在欧美等地区,由于该机型具有体积大和高生产率等特点,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量较大的地区应用;而日本则以中小型机为主,其特点是半喂入,体积较小,其工作效率比欧美等地区的收割机的工作效率要低。大型收割机,喂入量一般为5-6公斤/秒,高者达10-20公斤/秒,装有功率为130-160马力的发动机,甚至还配有功率达250左右马力的发动机,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投资和使用成本,节省了能源。据约翰?迪尔公司的有关资料分析,喂入量为1.5-2公斤/秒的机器与喂入量为6-7公斤/秒的机器相比,单位生产率所配的发动机的功率和机器购置费用要高一倍。

七十年代末期,北美几家公司研制了几种轴流型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器收割效率高,适于收割干燥地区的小麦、大豆,玉米,籽粒破碎率低。但对收获潮湿小麦适应性差,能源消耗较多,未能推广。

 欧洲几家公司现在研制出一些新型联合收割机,这些新机型采用了传统型脱粒装置,用离心分离装置替代逐稿器,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效率,如克拉斯(Class)公司研制了一种带有多轮式分离装置的联合收割机D0116cs,据称喂入量可达10公斤/秒以上。斯佩里一新荷兰(Sperry-New Holland)公司研制成一种采用传统脱粒装置,加分离轮和轴流式分离装置的联合收割机TF42型和TF44型。

 图1-1国外最新小麦联合收割机

1.2.2国内小麦割晒机发展现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研制铺放式收割机,经过不断地研究外国收割机的基础上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规模[2]。1960年,我国开始应用国外的畜力摇臂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产自荷兰、捷克等一些西方国家,然后我们在对国外的这些收割机进行研究与分析,逐渐设计了许多适应我国收割特点的蓄力收割机,其中太谷号和霍邱号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其设计的结构有缺陷,可靠性系数低,后期保养不健全和受畜力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够实现普遍的应用。而在此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自行研究与开发了许多前悬挂式和后牵引式的收割机,它们是由大中型拖拉机为动力,其割幅大约是在2.0 -4.9m之间,GS-4.6型、4SX-3.8型等是其主要代表。但是它们存在着较大的限制,它们的铺放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只能应用于联合收割机分段收获阶段当中的拣拾阶段,而不能应用于分堆打捆。为了达到分堆打捆的作业目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开始致力于研发新机型致力于解决上诉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是卧式割台双帆布转向条放式和上海一108型立式割台式收割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结构的不合理、后期的维护等)一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一直到1970年,我国小麦收割机的研制与开发才日益走向成熟。我国再对日本立式割台收割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摒弃其缺点,然后增加了一个构件一一星轮扶禾器,并且被切割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垂直于与机器前进方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人工打捆。北京一18-5型以及130(140)型、160型等铺方式联合收割机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合全国许多省份的农机研究部门以及十多个厂家对该类收割机重新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其结构加以完善,进而再原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新型的收割机,并且确定了其定型的依据是靠其配套的动力装置(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而决定的。至此在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推广小型铺放式收割机的热潮,其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这一期间得到了较快的进步。

在国外收割机器和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研发了谷物联合收割机,它的逐步发展是通过消化、吸收、仿制国外的收割机。到目前为止,己经形成了以大、中、小型并重,自走式、牵引式以及拖拉机悬挂式共存,自主研发式机占主导的局面,而且己有不少产品出口国外,走向世界。

  总 结

此次设计的任务是完成小麦割晒机机的设计。这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一次非常全面的设计,为自己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巩固,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做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通过本环节把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把大学四年来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我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题目,非常锻炼人。从方案的论证到最终的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等。通过设计实践,提高我计算、制图能力;使我们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机械方面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和提升。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如Solidworks,CAD2007的使用和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只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如应该对计算机应用,农产品的特性,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加强。

在设计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的问题,但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手册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都得到了解决,设计过程基本顺利完成。 致 谢

毕业在即,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在范修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设计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撰写论文期间,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范修文,从设计的选题、实施到撰写、修改和定稿,范老师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导师的悉心指导、热忱鼓励不仅使我树立了深远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有,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还要感谢大学期间各位任课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他们的关怀和熏陶让我在这四年里收获颇丰。

最后,也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感谢他们的陪伴与帮助,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魏宏安.我国小麦收获机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36(10):2-6.

[2]景晓村主编.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工业[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北京农业工程大学[J].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12:27+30.

[4]胡伟.我国联合收割机技术与市场发展分析[J].农村机械化,1998,(2):38-39.

[5]杨家军主编.机械创新设计技术[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韩正最,栗震霄,魏宏安等.齿形链式切割器的研究实验[J].农业工程学报,1998 14(2):86-89.

[7]日本农机学会.农业机械手册[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8](俄)卡那沃依斯基编,吴春江译[J].收获机械.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3. 

[9]沈鸿.机械工程手册(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10](日)江崎春雄,姜领雄译.割捆机和联合收割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1]魏道德.工程力学[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53-54+68.

[12]张民安.圆柱齿轮精度[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03:210-211.

[13]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麦割晒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务办制 填 表 说 明 一、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1、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 行性分析; 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5、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6、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7、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7 篇)。 二、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两周内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三、开题报告要求手写体,字数在 3000 字以上,由学生在本报告册内填写,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 张。 四、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须提交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存阅,一份学生所在学院存 档,备检备查。 一 本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来源:自选题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小麦收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及时进行,以保证丰产丰收。如小麦一般要求在 5的黄熟期或完熟初期内收获完毕。收获过早,籽粒不满,影响产量;过迟,易造成脱离损失。小麦收获时期又正值雨季。若不及时收割,会造成植株倒伏、穗上发芽和种子霉烂等损失。俗语说“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八成熟,十成收”、“十成收,两成丢”,说明小麦及时收获的重要性。 因此,实现具有生产效率高、谷物 损失少、高效优质特点机械收割,对确保粮食丰产丰收起着重大作用。其中,小麦割晒机成本低、割收后小麦的浪费率低、特别适合我国现在的土地状况。为使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尽出自己的贡献,自己将会对传统小麦割晒机独立设计和制作。 二 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现状及分析 内外现状分析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 统称 ,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 (区,是世界上最早 栽培 的农 作物 之一,小麦的 颖果 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 饼干 、面条等食物 ;发酵 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 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 、矿物质、钙、铁、 硫胺素 、核黄素、烟酸、维生素 A 及维生素 C 等 。 小麦割晒机 是一种特殊型式和用途的收割机。割倒小麦禾秆,将其摊铺在留茬上,成为穗尾搭接的禾条,以便于晾晒的谷物收获机械。晾晒后的禾条由带捡拾器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捡拾收获 。 割晒机有自走式、 拖拉机 牵引式和悬挂式 (见图 )3 种。其作业部分由带切割器的割台、拨禾轮和输送带组成。切割器的留茬高度高于普通 收割机 ,一般为 15 25 厘米,以利于麦穗的通风晾晒。割台的左侧或 中部设有宽 90110 厘米的排禾口。 排禾口在中部时采用由两侧向中间输送的双输送带。幅宽一般为 4 5 米 ,最大可达 10 12 米 ,每米幅宽每小时可收割小麦 5 6亩。 割晒机适用于成熟不一致、田间 杂草 较多或由于机具、劳力安排等原因需要提前在蜡熟期割倒铺放的小麦收获作业,以延长小麦的收获期,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利用率。麦穗经 通风晾晒后具有后熟增重作用,因而能使小麦增产 。 国内现状 割晒机是我国于 1947年起引进,先在东北等地的国营农场逐步推广使用, 1952年开始研制生产。割晒机适用于成熟不一致、田间杂草较多或由于机具、劳力安排等原因需要提前在蜡熟期割倒铺放的小麦收获作业,以延长小麦的收获期,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利用率。麦穗经通风晾晒后具有后熟增重作用,因而能使小麦增产。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和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农民对机具 一要小 ,二要巧 ,三要花钱少 的要求。因而现在在我国部分地区,人被大量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麦割晒机,主要形成了三类,自走式、拖拉机牵引式和悬挂式。以应用户不同情况的需求。 外现状 世界上种植小麦的国家除中国外还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耕地面积大、人口少、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更少。因此,国外的农业主要以大型农场为主,并且机械化程度高且先进。 而小麦割晒机出现于 20世纪 20年代末,在当时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广泛使用。由于小麦割晒机收割后,还得再需要几道工序才能最终脱粒,所以它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耗工耗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 ,而出现的机械化程度更高、更省工省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广泛推广和使用,使小麦割晒机在小麦收获过程中逐渐被淘汰。 因此,现在小麦割晒机在国外很少使用。 三、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题任务要求 本装置主要用于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小麦收获,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小麦割晒机的 机架,传动装置,切割装置,拨禾装置 等相关设计。 题设计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目标:免耕播种机应能 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效地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同时减少了灭茬 、间苗、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环节 ,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 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免耕播种机是与小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 , 其造价低低廉。从而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 可行性分析:小麦割晒机机主要 用于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小麦收获从而对土地破坏不大,能 有 效地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同时减少了灭茬、间苗、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环节 ,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重点是切割,只要对残茬进行破坏,设计好破茬,挖茬装置,不耽误覆土,种子发芽即可。国内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实现设计要 求,综上所述,设计是可行的 。 四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课题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需要满足 减少对麦秆的破坏及残茬对播种的影响等要求。小麦割晒机机主要组成:机架,传动装置,切割装置,拨禾装置等。 课题需要研究的难点问题解决的思路 难点问题:切割装置 它是小麦割晒机的核心部件,它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具体的解决的思路如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确定,进行机构的构想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总体设计。 五 完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 1)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 知网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 2)从了解的信息中确定设计方案。 (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免耕播种机,以确定方案中所需的播种机构。 (4) 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 5)画出装配图。利用 件绘制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三维图。 ( 6)参考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等进行计算校核。 六 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工作方案: 1、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确定 2、对切割装置的设计、研究(重点) 3、对拨禾装置、传动装置等设计 4、 选择相关零部件并进行计算和校验。 5、修改完善总装图和零件图装配。 进度计划: 第 1 2 周 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第 3 4 周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谷物收获机械,确定小麦割晒机 的总体设计方案,绘制总体结构简图。 第 5 6 周 根据工作要求,计算并查阅相关手册,选择和设计各零部件。 第 7 9 周 运用 件,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第 10 11 周 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 第 12 周 从工艺性能,经济性能,实用性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校核、修正。 第 13 周 完成设计说明书。 第 14周 整 理材料,准备答辩。 七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 1 於海明 李石 吴威 叶长文 康睿 陈彩蓉 . 稻谷千粒质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波长选择方法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11) 2 施印炎 ,陈满 ,汪小旵 ,孙国祥 ,狄娇 ,於海明 . 稻麦精准追肥机执行机构的设计与试验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5(06) 3 黄玉萍 ,陈桂云 ,夏 建春 ,於海明 . 注水肉无损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01) 4 陆静霞 ,於海明 ,陈士进 ,凌威龙 ,丁为民 . 基于植物电信号的环境因子预测模型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11) 5 陈坤杰 ,吴贵茹 ,於海明 ,刘德营 . 基于分形维和图像特征的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判定模型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05) 6 陈青春 ,刘勇辉 ,於海明 ,何瑞银 . 一种新型大蒜栽植机蒜种输送机构的设计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04) 7 於海明 . 弥雾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J. 江苏农机化 . 2012(06) 8 陆静霞 ,丁为民 ,於海明 ,凌威龙 . 基于模糊最优小波包的植物胁迫因子识别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12) 9 何岳平 ,陈青春 ,何瑞银 ,於海明 . 大蒜栽植机栽植系统优化设计与运动分析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1(02) 10 於海明 . 联合收获机收获方法与作业质量标准评析 J. 江苏农机化 . 2011(06) 11 赵桂龙 ,於海明 .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结构、使用与维修 (连载 )J. 江苏农机化 . 2000(04) 12 王国勇 . 联合收割机几种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J.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09) 13 唐黎标 . 如何延长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寿命 J. 农业机械 . 2010(07) 14 李平 ,廖庆喜 ,李磊 ,韩彩锐 ,黄鹏 ,李海同 . 进型油菜割晒机主要装置设计与试验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01) 15 周建强 ,程旭惠 ,郦浩 ,施小巧 ,顾海峰 . 轮式电动油菜割晒机的研究与开发 J. 农机化研究 . 2012(08) 16 林连华 ,王建强 ,徐海港 ,张岳生 . 自走式油菜联合收获机的研究与开发J. 农业工程 . 2012(06) 17 李小城 ,刘梅英 ,牛智有 . 小麦秸秆剪 切力学性能的测试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2(02) 18 陈兴和 ,王伟 . 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技巧 J. 农业机械 . 2012(01) 19 吴 崇友 ,丁为民 ,石磊 ,王利强 ,金诚谦 . 油菜分段收获捡拾脱粒机捡拾损失响应面分析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1(08) 20 张连奇 . 手扶油菜割晒机的研制 J. 湖北农机化 . 2011(02) 21 孙业志 ,胡寿根 ,赵军 ,仲志刚 . 不同雷诺数下 90弯管内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2010(06) 22 金诚谦 ,吴崇友 ,金梅 ,卢晏 ,袁文胜 ,唐宗义 . 4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0(10) 23 王长青 ,张一农 ,许万里 . 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后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 J. 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0(05) 24 潘跃 . 小麦留茬高度对联合收割机作业效能的影响 J. 农业科学研究 . 2010(03) 25 潘跃 . 留茬高度对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效能 的影响 J. 农业科技与装备 . 2010(12) 26 黄鹏 . 机收小麦留茬高度对作业成本的影响及建议 J.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07) 27 李成浩 ,潘跃 . 留茬高度对收割机作业效率和成本影响分析 J. 农业装备技术 . 2010(01) 28 刘虹亚 . 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面观 J. 河北农机 . 2008(03) 29 刘林 . 凤台县发展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1(04) 30 王凤兰 ,张春芳 . 包头市小麦机械化覆膜穴播试验示范经济效益评价 J.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0( 31 马全福 . 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好 J. 河北农机 . 2002(01) 32 王锁良 . 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问题商榷 J. 河北农机 . 2003(05) 33 王贵荣 . 小麦机械化地膜覆益操作技术 J.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麦割晒机的设计【带SolidWorks三维】【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稿】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2785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