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论文.doc

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3044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64.2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4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流量为200th 双管程 固定 管板式 换热器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资源描述:

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54页 16000字数+论文说明书+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右侧管板6张A0.dwg

左侧管箱2张A1.dwg

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装配图A0.dwg

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论文.doc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较紧凑,排管较多,在相同直径情况下面积较大制造较简单。本设计采用单壳程,双管程。管程工作压力2MPa,工作温度90摄氏度,介质为水。壳程工作压力1.6MPa,工作温度70摄氏度,介质为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包括: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式、圆筒、封头、管板的材料选择及厚度设计,拆流板、防冲板的选择等。首先管子的选择是以清洗方面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为三角形排列。因为三角形排列时,管板的强度高、流体短路机会少,且相同管程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壳体厚度计算式是由圆筒薄膜应力准则推导出的。其最小壁厚应不小于封头内径的0.15%。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选材时除力学性能外,还应考虑流体的腐蚀性的影响。在计算厚度时,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管板的厚度。拆流板最常用的为圆缺型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一般取外壳内径的20%——25%。

关键字: 换热器   管板

Abstract

    Change a hot machine, is hot parts of calorieses of the fluid deliver to the equipments of cold fluid, and then call a heat exchanger.Changing the hot machine is the in general use equip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etroleum, power and food and other many industrial section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duction.Produce in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change hot machine as heating apparatus, water cooler, congealed machine, evaporate a machine and again Fei machine etc., apply more extensively.

    This design topic floats a type to change for the 105 ts/h vapor-water for the discharge hot machine, float a type to change hot machine of a carry to take care of plank and hull body fix, but another one the tube plank carrying can float in the hull freedom inside the body, hull body and control free to inflation, past be two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s that lie quality more big, control to produce a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in response to the dint with of hull bodies not.Float a head to carry to design can dismantle structure, making to control can easily insert or draw out a hull body.(Can also design can not dismantle of).Fix, cleaned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check like this.But should change hot machine structure more complicated, and float to carry a small cover can not know to reveal a circumstance while operating, consequently need to specially notice it to seal completely while installing.

  The floating the advantage that a type changes a hot machine can draw out for controling and clean a tube, hull distance by convenience;Lie a quality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to be free from restriction;Can under the heat, high pressure work, the general temperature is smaller than to equal 450 degrees, the pressure is smaller than to equal 6,400,000,000,000 Pas;Can used for knotting the dirt more serious situation;Can used for taking care of a distance to easily decay situation.The weakness leaks for being small to float inside easy occurrence;Metal material consumes to have great capacity, the cost is 20% in height;The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Compute i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 include to transmit heat an area calculation, spread a calories calculation and transmit heat coefficient to really settle and change hot path inside the tube and change hot tube model number of choice, and transmit heat coefficient, press to decline and checking of wall calculate etc. problem.

  In strength compute win main discussion of is a tube body, tube box and head, take care of plank thickness calculation and fold to flow plank, method orchid and mat a slice and connector and, box off the design of zero partses like plank,etcs, also need to carry on some strength pit in the school.Have to consider floating path Do outside a tube knothole while designing.It's outside path's turn to should be smaller than path Di inside the hull body, generally recommend float mural the cleft inside a tube plank and hull body b 1=3~5 mms.Like this, after being the hook turn of floating a to tore down, can immediately will control from the hull body inside draw out.In order to in carry on check to fix, clean.Float the cranium just can carry on assemble after controling to pack into, so should consider promising to float necessary space for cranium to assemble in the design.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GB151 《tube hull the type change hot machine 》 and the GB150 《the steel system pressure container 》 design.Change the hot machine is in each realm of work, agriculture should carry very extensively, in the daily life transmit heat an equipments also everywhere it is thus clear that, is one of indispensable craft equipmentses.

Key word: Change a hot machine; Float to take care of plank; Transmitheat  a calculation; The strength school checks 

目  录

第一章 综述 1

1.1 引言 1

1.2结构 2

1.3类型 3

1.4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3

  1.4.1流道的选择 3

  1.4.2操作强化 4

1.5近期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4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9

2.1原始数据 9

2.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9

2.3传热量与油流量 10

2.4有效平均温差 10

2.5管程换热系数 10

2.6结构的初步设计 11

2.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11

2.8传热系数计算 12

2.9管壁温度计算 12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书 12

3.1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2

3.2布管方式的选择 13

3.3筒体内径的确定 13

3.5封头形式的确定 14

3.6管箱短节壁厚计算 15

3.7容器法兰的选择 15

第四章 管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17

4.1筒的计算 17

4.2对于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板的计算 18

4.3假定管板的厚度计算 21

4.4 G2值的取得 24

4.5法兰厚度的计算 24

4.6法兰力矩的的危险组合 25

  4.6.1只有壳程设计压力Ps,而管程设计压力Pt=0,不计膨胀节变形差(即r=0)。 25

  4.6.2只有壳程设计压力,而管程设计压力Pt=0,并且计入膨胀变形差。 26

  4.6.3只有管程设计压力Pt,而壳程设计压力Ps=0,不计膨胀节变形差时: 28

  4.6.4只有管程设计压力Pt,而壳程设计压力Ps=0,同时计入膨胀变形差时 29

  4.6.5由管板计算厚度来确定管板的实际厚度 30

4.7是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 31

4.8折流板尺寸的确定 31

4.9各管孔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31

4.10设备法兰的选择 33

4.11拉杆和定距管的确定 35

4.12开孔补强计算: 36

4.13筒体管箱耐压试验的应力校核计算 38

4.14支座的选择及应力校核 39

  4.14.1支座的选择 39

  4.14.2鞍座的应力校核 40

参 考 文 献 44

致谢 45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换热器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 、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热、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进入80 年代以来,由于制造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传热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有关换热器的节能设计和应用越来越引起关注。

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 % ,换热设备在石油炼厂中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 %~40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 约70 %。其余30 %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和蓄热器等设备, 其中板式、板翅式、热管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工业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 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 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当今换热器的发展以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

    换热器是是传热流体与冷流体设备,换热器,也被称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

各类类型的热交换器作为一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力,冶金,交通,制冷,轻工等行业。这取决于如何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设计投资,能耗低,传热效率高的过程中,维护热交换器,旨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容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交换器的分类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早期的热量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构,并且一个小的传热面积,体积庞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的限制。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具有较大的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和传热效果也不错,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在工业生产中的热的典型变化。

    20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在食品工业中使用。与代管制成,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板式换热器。 30年代初,瑞典首次成螺旋板式换热器。那么英国的法律体系营造钎焊铜及铜合金由冷却飞机发动机的板翅式换热器制造。 30年代后期,瑞典创造了纸浆厂第一壳式换热器。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散热问题,人们的新材料开始关注到热交换器。

参考文献

[1]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2]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4] JB/T4700-4707-2000《压力容器法兰》

[5] 陈偕中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 陆振东主编.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化工设备技术图样要求》(九一年版)

[8] 金志浩主编. 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9] HG 20592-20635-97《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10] 钱颂文主编. 换热器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1] 夏清等. 化工原理(上册)[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2] 郭长生等. 化工工程手册(2)[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13] 郑津洋. 过程设备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 刘朝儒. 机械制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 HG/T 20668-2000《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致谢

这次毕业设计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帮助,其中我小组的汤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汤老师寻求帮助,而汤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另外,感谢校方给予我这样一次机会,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个课题,并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我们各种方便,使我们在即将离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能够更多学习一些实践应用知识,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一次对我的母校表示感谢。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再一次演绎了团结合作的童话,把一个庞大的,从来没有上手的课题,圆满地完成了。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让我不仅学到了本次课题所涉及的新知识,更让我感觉到了知识以外的东西,那就是团结的力量。最后,感谢所有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对我的导师们再一次真诚地表示感谢!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 流量为 200t/h 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专 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流量为 200t/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有关换热器综述一篇; 计算书说明书一份; 绘制工程图折合 图四张以上;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起止时间 指导教师: 课题名称 流量为 200t/设计者 图号 设计参数 管口表 容器类别 符号 公称尺寸 用途或名称 参数名称 壳程 管程 a 450 进油管 工作压力 b 450 出油管 设计压力 .5 c 200 热水出口 工作温度 25 90 d 设计温度 150 95 e 20 放气口 介质 油 水 f 20 放气口 介质特性 h 200 冷水进口 推荐材料 0钢 g 20 排液口 腐蚀余量 0.3 m 20 排液口 焊接接头 系数 程数 1 2 传热面积 465 465 换热管 推荐尺寸 管子与管板 连接方式 强度焊接 强度焊接 设计参数: 壳程:壳程介质为热油,由 25加热到 70; 管程: 管程为水,入口温度为 160,出口温度为 90;流量为 200t/h 结构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其结构较紧凑,排管较多,在相同直径情况下面积较大制造较简单。本设计采用单壳程,双管程。管程工作压力 2作温度 90摄氏度,介质为水。壳程工作 压力 作温度 70摄氏度,介质为油。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包括: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式、圆筒、封头、管板的材料选择及厚度设计,拆流板、防冲板的选择等。首先管子的选择是以清洗方面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为三角形排列。因为三角形排列时,管板的强度高、流体短路机会少,且相同管程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壳体厚度计算式是由圆筒薄膜应力准则推导出的。其最小壁厚应不小于封头内径的 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选材时除力学性能外,还应考虑流体的腐蚀性的影响。在计算厚度时,要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管板的厚度。拆流板最常用的为圆缺型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一般取外壳内径的 20% 25%。 关键字: 换热器 管板 a is of of to of a is in of an in in in as a ei a to 05 ts/h a to of a to of in to be in to a in in to of a to to to or a to to a to a to it to a a a by ie a in to be an is to 50 is to ,400,000,000,000 an an of a to to to 0% in he is in in to an a to of to of In of is a of to a of to on in to o a s s to be i a b 1=35 of a to to in on to on to so to to in is to is in of in an it is is of a to of a 目 录 第一章 综述 . 1 言 . 1 . 2 . 3 . 3 . 3 . 4 . 4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 9 2 1原始数据 . 9 2 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 9 2 3传热量与油流量 . 10 2 4有效平均温差 . 10 2 5管程换热系数 . 10 2 6结构的初步设计 . 11 2 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 11 2 8传热系数计算 . 12 2 9管壁温度计算 . 12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书 . 12 3 1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 12 3 2布管方式的选择 . 13 3 3筒体内径的确定 . 13 3 5封头形式的确定 . 14 3 6管箱短节壁厚计算 . 15 3 7容器法兰的选择 . 15 第四章 管板尺寸的确定及强度计算 . 17 4 1筒的计算 . 17 4 2对于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 板的计算 . 18 4 3假定管板的厚度计算 . 21 4 4 . 24 4 5法兰厚度的计算 . 24 4 6法兰力矩的的危险组 合 . 25 4 6 1只有壳程设计压力 管程设计压力 ,不计膨胀节变形差(即 r=0)。 . 25 有壳程设计压力,而管程设计压力 ,并且计入膨胀变形差。 . 26 有管程设计 压力 壳程设计压力 ,不计膨胀节变形差时: . 28 有管程设计压力 壳程设计压力 ,同时计入膨胀变形差时 . 29 . 30 节的判定 . 31 . 31 . 31 . 33 . 35 . 36 . 38 . 39 . 39 . 40 参 考 文 献 . 44 致谢 . 45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1 第一章 综述 言 换热器的发展已经有近 百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 、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热、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进入 80 年代以来,由于制造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传热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有关换热器的节能设计和应用越来越引起关注。 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按照热 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 96 % ,换热设备在石油炼厂中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 35 % 40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 , 约 70 %。其余 30 %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和蓄热器等设备 , 其中板式、板翅式、热管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 工业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 , 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 , 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当今换热器的发展以 、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 换热器是 是传热流体与冷流体设备,换热器,也被称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 各类类型的热交换器作为一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力,冶金,交通,制冷,轻工等行业。这取决于如何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设计投资,能耗低,传热效率高的过程中,维护热交换 器,旨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容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2 热交换器的分类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早期的热量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构,并且一个小的传热面积,体积庞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的限制。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具有较大的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和传热效果也不错,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在工业生产中的热的典型变化。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在食品工业中使用。与代管制成,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板式换热器。 30 年代初,瑞典首次成螺旋板式换热器。那么英国 的法律体系营造钎焊铜及铜合金由冷却飞机发动机的板翅式换热器制造。 30 年代后期,瑞典创造了纸浆厂第一壳式换热器。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散热问题,人们的新材料开始关注到热交换器。 构 由壳体,换热管,管板,由折流板(挡板)和管箱和其它部件。多圆柱形壳体,与内部的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在管道中流动的两个热和冷的热交换流体,被称为管流体 ;在另一流管,称为壳侧流体。以提高传热系数管流体,安装于所述壳体通常是几个挡板。快门速度可以提高流体的外壳,迫使流体从束所需的多个横向,增强流体湍流程度。在 管板管可设置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安排在一个更加紧凑,管外流体的湍流,传热系数高度等边三角形 ;外管易于清洁,方便适用流体结垢方安排。 以提高在管中的流体的速度,该管可以在分离器室的两端被提供时,整个管道被分成几组。仅通过该管,该束多次在来回,这就是所谓的多管的这种流体的一部分。同样地,为了增加外管的流率,所述纵向挡板可以安装在外壳中,从而迫使流体通过几种已知的多壳的容纳空间。多管壳,并且可以与多个应用程序中使用。通过管束每一次所谓的流体 ;每一次由壳称为 示为最简单的单壳单管式换热器,换热器简称为 1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3 型 因为流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热交换管束的随之而来的温度的类型的内管和外管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两个温度相差很大,就会有该热交换器内的显著热应力,从而导致管的弯曲,断裂,或从管板拉断。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 固定管板换热器管的管板和壳体的两端成一体,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和壳式换热器温差小操作,无机械清洗时间。当外壳与压力之间的温度差不稍微高,弹性补偿环安装在壳体,以减少热应力上。 式换热器管在管板的一端可以是自由浮动的,完全消除了热应力 ;并且整个束可从壳体中移除,以促进 机械清洁和保养。广泛使用式换热器,但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U 型管换热器管是每个弯曲成 U 形管两端分别固定于下两个领域相同的电路板,由舱壁成进出口商会内管的手段。这样的热交换器被完全消除应力,浮动磁头结构较简单,容易清洗管。 金属材料换热器 热的腐蚀性化学品生产流体,需要使用陶瓷,玻璃,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这类换热器的性能差,仅对于低压力,振动,温度低的应用程序。 道的选择 热和冷的热交换流体,根据以下原则来选择通道:不洁应该去易结垢流体管,因为 管清洗更方便 ; 腐蚀性流体宜走管,使管束与壳体而腐蚀 ; 高流体压力管应该去,以避免在压力下的情况 ; 应的饱和蒸汽,蒸汽冷凝传热系数的壳由于流速是独立的,且易于冷凝液排出 ; 如果两种流体大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选择,之间的温差应使流体的传热系数去大壳,以减少热应力。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4 作强化 当壁传热的两侧系数相差很大时(换热器,诸如之间的液体和气体粘度小),应尽量减少对低热阻侧的传热系数。如果外热管的系数很小,雄性,可以使用(低翅片管),流体,以增加传热面积和紊流管的外侧,降低了热阻。如果将内管的传热系数小 ,可以设置捻铁,螺旋线圈和其它添加剂中的管,以提高内管的扰动,强化传热,当然,然后该流体的流动阻力也将增加。 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3、过热器 过热器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4、蒸发器 蒸发器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三、按换热器的结构分类 可分为: 式换热器 、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 U 形管板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等。 期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金属材料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金属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石墨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 ,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加工性 ,氟塑料具有特别优良的耐腐蚀性。氟塑料耐腐蚀性能极 强 ,并且与金属材料相比还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复合材料如搪瓷玻璃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耐磨性、电绝缘性以及表面光滑不易粘附物料等优点 ,已经用于制作换热产品。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而引起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已经在换热产品的制造中得到应用。 换热器的热流分析中 ,引入计算机技术 ,对换热器中介质的复杂流动过程进行定量的模拟仿真。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热流分析已经用于自然对流、剥离流、振动流和湍流热传导等的直接模拟仿真 ,以及对辐射传热、多相流和稠液流的机理仿真模拟等 方面。在此基础上 ,在换热器的模型设计和设计开发中 ,利用 使用计算机对换热器进行更为精确和细致的设计。 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来精确测量换热器的流场分布和温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5 度场分布 ,并结合分析计算 ,进一步摸清不同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研究 ,预测各种结构对流场及传热过程的影响。 利用振动、电场方法强化传热的机理研究、试验研究 ,给出对比试验数据 ,提出理论计算模型。 达到管壳程同时强化 的目的 ,强化结构组合研究将成为近期传热强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喷涂金属还能喷涂合金和陶瓷 (金属陶瓷 混合物 ),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通常在实践中翅片底面的接触阻力是限制管子加装翅片的因素之一。为了评估 翅片管 换热器元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采用在翅片表面喷涂 ,并添加了 24a 白色 电炉 氧化铝。将试验所得数据加以整理,便可评估翅 片底面的接触阻力。将研究的翅片的效率与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气动喷涂翅片的底面的接触阻力对效率无实质性影响。为了证实这一点,又对基部 (管子 )与表面 (翅片 )的过渡区进行了金相 结构分析 。 接边界的整个长度上无不严密性的微裂纹。所以,气动喷涂法促进表面与基本相互作用的分支边界的形成,能促进粉末粒子向基体的渗透,这就说明了附着强度高,有 物理接触 和金属链形成。因而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换热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换热器的生产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程通常是一个薄弱环节。通常普通的弓形折流板能造成曲折的 流道 系统 (z 字形流道 ),这样会导致较大的死角和相对高的返混。而这些死角又能造成壳程结垢加剧,对传热效率不利。返混也能使平均温差失真和缩小。其后果是,与 活塞流 相比,弓形折流板会降低净传热。优越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很难满足高热效率的要求,故常为其他型式的换热器所取代 (如紧凑型板式换热器 )。对普通折流板几何形状的改进,是发展壳程 的第一步。虽然引进了密封条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6 和附加诸如偏转折流板及采取其他措施来改进换热器的性能,但普通 折流 板设计的主要缺点依然存在。 美国 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即建议采用螺旋状折流板。这种设计的先进性已为流体动力学研究和传热试验结果所证实,此设计已获得专利权 。此种结构克服了普通折流板的主要缺点。螺旋折流板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将圆 截面 的特制板安装在 “拟螺旋折流系统 ”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折流板的轴向重叠,如欲缩小支持管子的跨度,也可得到双螺旋设计。螺旋折流板结构可满足相对宽的工艺条件。此种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针对 不同操作条件,选取最佳的螺旋角;可分别情况选用重叠折流板或是双螺旋折流板结构。 司开发了一种扁管换热器,通常称为麻花管换热器。美国休斯顿的 布朗 公司做了改进。螺旋扁管的制造过程包括了 “压扁 ”与 “热扭 ”两个工序。改进后的麻花管换热器同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一样简单,但有许多激动人心的进步,它获得了如下的技术经济效益:改进了传热,减少了结垢,真正的逆流 ,降低了成本,无振动,节省了空间,无折流元件。 旋 运动,促进了湍流程度。该换热器总传热系数较常规换热器高 40%,而 压力降 几乎相等。组装换热器时也可采用螺旋扁管与光管混合方式。该换热器严格按照 准 制造。凡是用管壳式换热器和传统装置之处均可用此种换热器取代。它能获得普通管壳式换热器和板框式传热设备所获得的最佳值。估计在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翅片 )的 螺旋管式换热器 ,一般都是采用焊接方法将金属丝固定在管子上。但这种方法对整个设备的质量有一系列的影响,因为钎焊法必将从换热中 “扣除 ”很大一部分管子和金属丝的表 面。更重要的是,由于焊料迅速老化和破碎会造成机器和设备堵塞,随之提前报损。 件 由螺旋形板组成的 换热器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7 式换热器 是一种高效换热器设备,适用汽汽、汽液、液液,对液传热。它适用于化学、石油、溶剂、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冶金、轧钢、焦化等行业。按 结构形式可分为 不可拆式( 型)螺旋板式及可拆式( 型、 型)螺旋 板式换热器 成了两个均匀的螺旋通道,两种传热介质可进行全逆流流动,大大增强了换热效果,即使两种小温差介质,也能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 部阻力小,由于螺旋 通道的曲率是均匀的,液体在设备内流动没有大的转向,总的阻力小,因而可提高设计流速使之具备较高的传热能力。 不可拆式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通道的端面采用焊接密封,因而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可拆式 螺旋板换热器 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其中一个通道可拆开清洗,特别适用有粘性、有沉淀液体的热交换。 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 相同,但其两个通道可拆开清洗,适用范围较广。 以多台组合使用,但组合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并联组合、串联组合、设备和通道间距相同。混合组合:一个通道并联,一个通道串联。 泛适用于汽 水换热的各个领域。由中国洛阳蓝海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它以蒸汽为动力,通过汽水压缩混合,使水温瞬时升高,利用压力激波技术达到无外力增压的效果,显著的节能和增压特点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可取代传统的热交换器。 器是一种混合型汽 水换热设备,蒸汽经过绝热膨胀技术处理以射流态引入混合腔与经过膜化处理的被加热水在蒸汽冲击力作用下均匀混合,形成具有一定计算容积比的汽水压缩混合物,当其瞬间压缩密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形成了两相流体场现象。在场态的激化下,该混合物的声速值出现突破声障临界的过渡性转变,同时爆发大量压力激波,压力激波单向传导特性使瞬间达到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综述 8 设计温度的热水在不变截面管道中出现压力升高却不回流现象。变声速增压热交换技术是以两相流体场的有序激化强制完成 瞬时换热 +无外力增压 双效应。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9 第二章 工艺 计算说明书 2 1 原 始数据 管程水的进口温度 =160 管程水的出口温度 =90 管程水的工作压力 程油的入口温度 =25 壳程油的出口温度 =70 壳程油的出口压力 程油的流量 00000kg/h 2 2 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管程水定性温度 25 管程水密度查物性表得 1=945kg/程水比热查物性表得 ) 管程水导热系数查物 性表 1=程水粘度 1=10s 管程水布朗特数查物性表得 程油定性温度 壳程油比热查物性表得 ) 壳程油密度查物性表得 2=800 kg/程油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 2= m ) 壳程油粘度 2=10s 壳程油布朗特数查物性表得 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10 2 3 传热量与油流量 取定换热效率 =设计传热量 Q= - 1000/3600 =200000 90 1000/3600=107W 由 Q=- 导出油流量 s 2 4 有效平均温差 ( - -( - / ( - /( - =( 70-( 90/ ( 70( 90= 参数: P=( /( - =( 90( 20=数: R=( - ) /( - =( 20( 90=热器按单壳程 2管程设计则查得 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差校正系数 =效平均温差: nn t=t = 2 5 管程换热系数 初选传热系数 40( K) 则初选传热面积为: )tK(/106/( 240 =用 25 无缝钢管做换热管。 则:管子外径 5子内径 0子长度 L=6000需要换热管根数: )Ld14 3.(/F= =988 可取换热管根数为 988根 则管程流通面积: /4d3 N /N=a 298/2 =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11 管程流速: )3600a(/G= 111 =200000/( 945 3600) =s 管程雷诺数: =/e 145 10=26530 管程传热系数(化工原理 3 8 6 . 7 2=1 . 4239100 . 6 8 5 / 0 . 0 20 . 0 2 3=0 . 0 2 3 = 0 . 40 . 8 0 . 410 . 812 6 结构的初步设计 查 管间距按 管间距 s=束中心排管数; t =88 =34根 则壳体内径:0i 4d+)1s=D= 34+4 内径: 长径比: L/: 弓形折流板的弓高: h=( 流板间距: B=流板数量 7 壳程换热系数 计算 壳程流通面积: 0 . 1 0 5=)20 . 0 2 5 / 0 . 0 3 . 20 . 4=)/B=壳程流速: )G= 2222 = 800 =程质量流速: 222 =W =800 程当量直径: )d ( 988 =程雷诺数2e=800 1 100835 切去弓形面积所占比例按 h/热因子 L/: =40 壁温下水的粘度: w=62 10s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工艺计算说明书 12 粘度修正系数 (=( 91/62) 程传热系数 /3/ 122 *6=643 2 8 传热系数计算 查 38页可知 油侧污垢热阻: /W) 管程水 污垢热阻 : /W) 由于管壁比较 薄,所以管壁的热阻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计算出总传热系数 2 6 2 . 6=)/+/r+1/ (1/=i/40=理) 2 9 管壁温度计算 管外壁热流密度计算 )Q=106/( 988 ) =58193W/ 管外壁温度: )r+1/ (51/643+=差校核 =差不大 合适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书 3 1 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序号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来源及计算公式 数值 1 换热管材料 20# 2 换热管规格 25 6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流量为200th双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3044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