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三中九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_第1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三中九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_第2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三中九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_第3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三中九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_第4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三中九年级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 一 作好宣传工作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三 合理制定复习策略四 具体的复习过程 一 作好宣传工作 提高认识 取得校领导 同年级教师 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约在五月中旬以前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梳理体系 第二阶段 约在五月中旬至六月初 印发资料 学生自主复习 第三阶段 六月初至六月中旬 完成云南省下发的考试标准与说明上的所有练习 第四阶段 六月中旬以后 精细点拨 确保高效 三 合理制定复习策略 1 从基础入手 立足教材 精心计划 2 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一是要重视学生读图 用图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注重比较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3 复习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信息包含量大 灵活性强的教学辅助功能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 一定要让学生互相督促复习和检查 教师作好指导工作 5 精心选择和编制练习 巩固基础 例如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 2 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 ab一线和cd一线和e处的地形分别是 ab cd e 山脊 山谷 山峰 鞍部 4 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 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米 5 大清河与小清河在图中河段水流较急的是 6 如果位于我国江南 该地区适合种植 小麦 水稻 柑橘 甜菜 7 图中经过两山顶所在直线ab的地形剖面可能是什么地形 这一例题包含了地图上的距离量算 方向判断 地形判读 等高线特征 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 几乎含概了所有有关等高线的知识 能力要求 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6 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 是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 现在很多的中学生在考试时 往往缺乏阅题和审题的技能 常常会错误地理解题意 想当然地回答问题 结果错 漏答的地方特别的多 而且马虎失分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因此 教师在平时复习训练过程中 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 尤其是多注意在学生容易轻视的知识点上 多做些手脚 防止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定势现象 其次 纠正错别字 容易错误的地名等 比如好多学生把太平洋写成大平洋 大西洋写成太西洋 贝加尔湖写成贝尔加湖等等 四 具体的复习过程 一 第一阶段的复习 1 理清课本脉络 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 2 具体复习方法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一 地球与地图 计划2个课时 复习时一要掌握基本概念 用图形来记忆比较好 如地球的形状 大小 经纬线 经纬度等通过地球仪或地图来掌握 二是要掌握理论的知识 即一些现象的规律 理解比例尺 等高线 地球运动的含义 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难的知识点了 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复习的 多借助图形来理解 最好能用多媒体来复习 0 20 n 90 n 40 n 60 n 20 s 40 s 90 s 北纬都在 半球 南纬都在 半球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 纬 向南度数娈大的是 纬 北 南 北 南 0 30 e 60 e 30 w 60 w 90 w 90 e 向东度数增大的是 向西度数增大的是 东经 西经 20 w 160 e 0 180 20 w 0 的西经位于 半球 其余西经都在西半球 160 e 180 的西经位于 半球 其余东经都在东半球 东 西 3月21日春分 6月22日夏至 9月23日秋分 12月22日冬至 a b c d 00 900n 900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00 90 n 66 5 n 66 5 s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90 s 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地球上的五带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二 世界地理 1 海洋与陆地 计划1个课时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 复习时主要是利用海陆分布图来记住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及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知道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 气候 计划2个半课时 本节知识也是初中地理的重难点 学习方法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世界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各三大规律要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一对应分析 2 世界气候类型要用比较法来学习 比较各温度带中气候类型的分布 特征 动植物异同点等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异同点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异同点3 居民 计划1个课时 本节知识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理解 教师只要把知识要点告诉学生 学生就能很好的复习了 4 地区发展差异 计划半个课时 本节知识也是比较简单 复习方法和上节差不多 abc 试分析abc三地气温 降水的季节变化 总结其气候特征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气温 低纬高温 高纬低温 降水 赤道多 两极少 气温 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相反 降水 沿海多 内陆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 西岸少 气温 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 降水 迎风坡多 背风坡少 气温和降水 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一 学会看地图 1 地图制作过程 鸟瞰图形 平面图 地图 p6 学习基础 2 最早的地图 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 地图的种类 p7 二 地图三要素 1 方向 1 通常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有指向标地图 箭头指向北方 3 有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 4 室外看地图 面朝北背朝南 5 确定地平面方向 指南针 北极星 太阳 年轮 树叶疏密 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二 第二阶段学生的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为例 2 比例尺 1 定义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 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3 大小比较 分子为1分母大 比例尺小 4 用比例尺量算 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5 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 大比例尺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范围大内容简单 6 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 1000的比例尺3 图例与注记 1 图例与注记的区别 p10 2 常用图例符号 p10 4 看地图的顺序 图名 方向 图例 比例尺 图的内容5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学习之本 图书馆查阅资料 上网查询 社会实践等6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学习关健 地理事物的名称 分布 特征 成因 联系等7 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重要途径 准备好地图 指南针 笔记本 照相机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 地球的形状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 张衡的 天之包地 犹地之裹黄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p15 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 海边看船 2 草原看马 3 麦哲伦环球航行 4 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 5 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 6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7 登高望远二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5 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三 地球仪1 几个概念 地球仪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经线 纬线 经度 纬度2 纬线与经线 纬线与经线 经度与纬度 90 n 0 赤道 90 s 大 大 180 we180 本初子午线 大0 大 4 重要的经纬线 1 0 经线 又称本初子午线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经度起点线 2 180 经线 只有一条 3 西经20 和东经16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 0 纬线 又称赤道 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 北纬23 5 与南纬23 5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 北纬66 5 与南纬66 5 北极圈与南极圈5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 30 60 90 低中高6 东西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 西经20 向西到东经160 为西半球7 相对应的经线 组成一个经线圈 度数之和为180 符号相反 三 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 海陆分布大势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71 29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 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1 几人概念 大陆 大洲 岛屿 半岛 洋 海 海峡 2 口诀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太大及印北3 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 黑海 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4 绘制海陆轮廓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海拔与相对高度 两者的概念与计算五种地形的比较 二 学看地形图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鸟瞰图 平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颜色与地形 黄色 陆地 蓝色 水域 绿色 平原 大面积黄色或棕色 高原 长条形黄色或棕色 山脉 众多小块黄色 丘陵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坡陡处等高线密集 坡缓处等高线稀疏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第四节海陆变迁一 地表形态变化 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 陆地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 地中海不断缩小陆地 海洋 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 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二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和假说内容 p33 三 板块构造学说 p35 1 内容 3点2 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3 解释了大陆漂移四 火山和地震 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 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 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总数 65亿增长 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 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 原因 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死亡率下降 寿命延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计算世界人口的分布 不均匀分布地区 中低纬度地区 原因 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四大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 寒冷的极地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的人口问题1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2 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 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等3 对策与出路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 城市人口比重 p43 5 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发达国家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 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聚落的形态聚落的概念与类型 城市和乡村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3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 河流的交汇处 入海口 沿河沿湖 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 平原和山麓地带二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二 天气符号 p58会识别 台风 沙尘暴 晴天 雨 雪 阴天等三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雨区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四 天气预报 报气温和降水 中央电视台 卫星云图 天气形势图 城市天气预报图 五 天气与气候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d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 p61 2 一月平均气温分布 最冷月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最热月 p62 p63 3 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 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二 降水1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b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2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乞拉朋齐 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撒哈拉沙漠三 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 1 表示方法 横坐标表示时间 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 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2 绘制过程 先描点 画光滑的气温曲线 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 分析方法 a看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及其气温值和年温差b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 季节分配情况 总降水量情况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 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二 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2 公转示意图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 p69 3 四季的变化 地球上的五带 1 名称 2 分界线 3 太阳直射情况 4 极昼极夜现象 5 获的光热情况 二 海陆分布 三 地形地势1 屏障作用 阴坡气温低湿度大 阳坡气温高湿度小2 阻挡作用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3 垂直作用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 6度 导致高山高原气温低 平原气温高 四 人类活动1 影响局部气候 缓和与恶化2 导致气候反常 产生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旱涝灾害城市热岛效应 城区和郊区气温和降水不同洋流影响 暖流经过地区增温增湿 寒流经过地区降温降湿 地球变暖的结果 海平面上升 热带风暴加剧 干旱面积扩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 热带气候类型 二 亚热带气候类型 三 温带气候类型 五 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 四 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一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1 半球分布 发达国家 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2 大洲分布 发达国家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3 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五项原则二 发展差异 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 占世界人口80 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2 的国民生产总值 发达国家却相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 三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能说明p42的图四 国际组织1 意义 重要工具 纽带和桥梁2 联合国 记5大常任理事国与总部 了解六大机构 3 wto 奥委会 红十字会 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