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3).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3).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3).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3).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3).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大竹县乌木中学:涂艺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在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让学生得以真切感受到:母语被剥夺,文化被侵占所带来的民族创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责任感。学情分析 作为这一群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被侵占的痛苦岁月,更没有太多的关注过别国的历史,怎样从内心呼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对民族、对语言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本课的关键。根据学生学情,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将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上,以此为突破,紧扣文本,理解作者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与之产生思想共鸣。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有着深刻严肃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走进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感受他对祖国的恋恋深情,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的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觉得珍贵。”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小弗朗士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二、初读课文,慨括文章大意三、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就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四、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小费郎士、韩麦尔先生、镇上的人、小说题目是最后一课,那为什么取名“最后一课”,请你结合小说的故事背景谈一谈。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二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课文里有没有交代这一背景的文字?有,第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改教德语了。【设计意图】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5、 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小组讨论) 组(对学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学生:如:“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组(对老师)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学生:如:“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组(对祖国)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学生:如:上课前,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里万分难过!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内心那强烈的爱国心,是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也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和痛恨。【设计意图】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五、拓展延伸(想一想)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2、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3、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