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1 (新版)苏科版.ppt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1 (新版)苏科版.ppt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1 (新版)苏科版.ppt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1 (新版)苏科版.ppt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章 土壤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课件1 (新版)苏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复习 1 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 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 外骨骼b 翅c 气管d 足2 当你在南美洲的树林里观察时 有一个长着三对足 两对翅的小动物从眼前掠过 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动物是 a 鸟类b 昆虫c 蜂鸟d 能够爬行3 蝗虫的吸器官是 气门 肺 气管 鳃4 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 它不会窒息而死的原因是 可以通过口进行呼吸 吸收水中的氧气 可以长时间不呼吸 吸收水中的氧 可以通过胸腹部的气门 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体内 可以通过头 胸部的体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1 土壤里的小动物2 土壤里的微生物 调查小动物的种类 蝗虫 蝗虫中的一种 头尖 身体细长 绿色或黄褐色 足三对 后足强健 跳得很快 有两对翅膀 前翅长 后翅透明 飞行时 前翅和后足摩擦 发出 札札 的声音 蚱蜢 蝼蛄 俗称土狗子 身体细长 翅膀短小 前足粗短扁平像铲子 善于掘土筑洞 吃麦 粟 棉花 蔬菜和烟草的根 茎以及幼苗 是农业的主要虫害之一 lougu 蠼螋 俗称 耳夹子虫 生长在土壤中 落叶堆或岩石下 食性杂食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 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 避免卵受真菌危害 甚至照顾幼虫至离巢 qusou 一般分几个等级 即雄蚁和蚁后 工蚁 兵蚁 蚁的食性复杂 有肉食性和植食性 有的危害人类 如侵入居室的小家蚁侵袭人们的食物而造成污染 传播疾病 生活于田间的东方矛蚁可加害马铃薯 十字花科蔬菜和西瓜等 有些蚁类又能消灭害虫而成为人类的朋友 如红树蚁能防治柑橘树上的害虫 红褐林蚁等可消灭森林害虫 蚂蚁 瓢虫 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 圆圆的身体 鞘翅光滑或有绒毛 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 或红色 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 但有些瓢虫 鞘翅黄色 红色或棕色 没有斑点 体长通常在1 15毫米之间 我们看到瓢虫时 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再命名 蜣螂 昆虫的一种 俗名屎蛒螂 中药名蜣螂虫 广布于中国 体长23 7 40毫米 宽16 8 23毫米 大型甲虫 体短阔 椭圆形 背面十分圆隆 体黑或黑褐 常见粪食性甲虫 药用昆虫 qianglang 鼠妇又称 潮虫 西瓜虫 团子虫 常能卷曲成团 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 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 昼伏夜出 具负趋光性 杂食性 食枯叶 绿色植物 菌类孢子等 鼠妇 轻音乐演奏家 螽斯 也叫蝈蝈 叫哥哥 头部有黄褐色 细长呈丝状的触角 是其感觉器官之一 后足强健 大腹 善跳跃 平时隐藏于草中 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 栖息 觅食 主要吃植物的茎 叶 瓜 果等 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 zhongsi 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 螳螂是肉食性的昆虫 牠专门吃其它种类的昆虫 螳螂经常会自相残杀 因此牠们对自己的同类也时刻保持着警惕 否则就会有被吃掉的危机 在螳螂交配以后 雌螳螂会吃掉雄螳螂 螳螂 蜈蚣 是节肢动物 又名百脚 百足虫 身体由21节组成 背面是暗绿色 腹面是黄褐色 每节上都生长着一对足 有的有毒 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间 行动十分敏捷 每当晚上外出捕食小动物 白天闭门不出 蜈蚣在中医学上有重要的医药价值 又称北京山蛩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 多足纲 体长而稍扁 长约35毫米 暗褐色 背面两侧和步肢呈赤黄色 躯干分20节 第2 4节各有1对步肢 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肢 臭腺孔在第5 7 9 10 12 13 15 19节的两侧 栖息在潮湿耕地或石堆下 常成群活动 以腐植质为食 有时损害农作物 马陆 蜘蛛 蜘蛛有的有毒 都是食肉动物 它们吞食了80 的昆虫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 如果没有蜘蛛 害虫将会泛滥成灾 所以 蜘蛛是对人有益的动物 蟋蟀 俗称 蛐蛐 又叫 促织 体长15 40毫米 触角比身体还长 雌虫三尾 中间一尾为产卵管 雄虫二尾 生性好斗 得旺时会摩擦翅膀鸣叫 吃庄稼的根 茎和叶 是害虫 蟋蟀穴居 常栖息于地表 砖石下或土中 昼伏夜出 是冷血动物 有冬眠的习性 胆小易受惊 喜欢群居 蝎子昼伏夜出 视力很差 行动不灵活 因而捕食能力差 经常处于时饱时饿的状态 久而久之养成了动物界中罕见的耐饿能力 蝎子是肉食性动物 生命力非常顽强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蝎子的寿命长至36年 产仔期25年 蝎子 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 可为害茄科 豆科 葫芦科 十字花科 百合科以及菠菜 莴苣 茴香等多种蔬菜 地老虎以幼虫为害 可将菜苗贴近地面的茎咬断 使整株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 严重的甚至毁种 土蝉 地老虎 穴居土壤中的称陆蚓 生活在水底的称水蚓 吞食土壤 摄食其中的有机物质 或食植物枝叶碎片等 以皮肤呼吸 体表总保持湿润 昼伏夜出 蚯蚓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阅读课本p99 100 p110 回答下列问题 1 蚯蚓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2 蚯蚓外部形态3 蚯蚓的触感4 蚯蚓的运动情况5 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何 6 蚯蚓对土壤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1 蚯蚓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蚯蚓是一般生活在潮湿 疏松 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白天在土壤中穴居 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 叶等作为食物 2 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 体色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构成 属于 动物 区分前后端 前端有 和 长圆柱形 暗红色或灰黑色 保护色 环状体节 环节 口环带 蚯蚓的形态结构 口 环带 体节 肛门 后端 前端 3 蚯蚓的触感 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 有 感觉 蚯蚓体表湿润 黏滑的作用 如何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湿润 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湿润 黏滑 3 蚯蚓的触感 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 有 感觉 为什么 粗糙 一条蚯蚓一般有100多个体节 蚯蚓除了前端和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 其他各节都生有刚毛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有刚毛 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4 蚯蚓的运动情况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比较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运动情况 为什么 硬纸板上快 因为在粗糙的地面上运动时 刚毛产生的摩擦力大 5 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何 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 后端和中间部分 看一看 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 用聚光小电筒照射蚯蚓的不同部位 看一看 它有什么反应 能准确 迅速地作出反应 前端的触觉最灵敏 逃避反应 前端对光刺激的反应最灵敏 5 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何 蚯蚓的前端有脑 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 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 集中了许多神经 因此 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 准确 口 肠 腹神经索 脑 蚯蚓没有眼睛 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 尤其前端特别多 蚯蚓没有耳朵 但其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 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它都能感觉到 说明 总结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特点 1 体形 细长圆柱形 减少钻土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可以灵活 自如的运动 用湿润的体表呼吸 体表的黏液可起到润滑作用 减少钻土的摩擦力 依靠肌肉与刚毛的协调配合运动 较发达 能对刺激作出较灵敏而准确的反应 没有眼 体表有大量感光细胞 前端特别多 2 呼吸 3 运动 4 神经系统 讨论 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 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 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冬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 适合它生存 蚯蚓浑身是宝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1 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肥力 2 处理生活垃圾 3 作饲料 4 作中药 地龙 5 作保健食品 药膳 6 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化妆品 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课后习题 1蚯蚓的呼吸是依靠 a 口b 肠壁c肺d 体壁2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是方便的是根据a 环带的位置b 体节的形状c 刚毛的长短d 口和肛门的区别3 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要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