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doc_第1页
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doc_第2页
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doc_第3页
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doc_第4页
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一册物理笔记6.2 压强1、 压力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2. 压力的来源: 1)外力 2)重力3.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和压力的大小有关。2、 压强1.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F / S Pa = 1N/m23. 4. 压强的物理意义: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5. 常见压强值: 1)人站在地上1.5*104Pa 每一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5*104N。 2)一张纸在桌子上 1P 每一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纸的压力为1N。6. 改变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增大,减少受力面积。 2)减少压强的方法:压力减小,增大受力面积。4、 重要的推论: 推导过程:P = F/S = G/S = MG/S = shg/S = gh P = gh 1:1:16.3 液体1、 液体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内部也有压强,指向各个方向。液体受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深度: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现象: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U型管同种液体深度不变,各个方向改变,压强大小相等。现象:调节橡皮膜的朝向,深度不变,液深度不变。深度相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现象:金属盒放出盐水和水中U型管的高度差。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 联通器底部相通,上部有开口。同种液体,液面相平,液体静止。6.6 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侵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2.大气:地球周围的空气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力作用 大气具有流动性4.大气压强的存在:倒杯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可托起76cm的水银柱。F浮 = G物 F浮 = G - F支 F浮 = F向上 - F 向下 F = 液 * V排 *G 6.4 浮力1、 概念1.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在物体的重心是浮力的作用点。4.施力物体是液体,5.空气对侵入其中的物体有浮力。浮力的符号:F浮 单位:N 空气中人受到0.5N的浮力2、 浮体浮体:能自由地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叫做浮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平衡力。排水量 = 货 + 船的重量 M总 = M船 = 5吨+25吨 = 30T = 30*103kg因为船浮在水面,所以F浮GMG30T = 30*103kg*9.8N/kg=2.94*105N3、 浮力的测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GF拉F浮铝0.250.150.1铜0.800.700.1 液体的密度 P液 V排不变 F浮 液一、浮力 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 液不变 F浮 V排 (1) 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关系弹簧测力计,金P水 P硫 现象:金属地浸没在水中的示数大于浸没在硫酸溶时。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金属浸入水中体积越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2、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的重力。F浮 = G排 =液 * V排 * g3、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就是物体产生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F浮 = F向上 - F向下 4、 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 = G 自由漂浮 悬浮 F浮 G 上浮 漂浮 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浮力的测定受力分析密度分析:密度大 浮 密度小 沉质量分析电7.1电流静电: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体的的特性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产生的电是静电,摩擦的实质就是两种电荷。 正:玻璃棒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相吸。1、 电流1.电流的产生 水流:水定向移动形成 水流 保持 高度差 抽水机 电流: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 保持 电位差 电源规定电流方向由正极出,负极入。7.2电路1、 电路元件 电源 提供电能 导线 输送 用电器 消耗电能2、 电3、 电路:电源 + 电键 +用电器通过导线图:用电路元件符号代替实物画出的图串联 : 用导线逐个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把用电器并列接在两点之间。 连接特点 依次逐个连接无分支。串联: 工作特点 各用电器有关联,任意一个用电器断开不工作,其他用电器也不工作。 开关的控制特点 一只开关可控制各用电器的工作,且与开关的位置无关。 连接特点 并列接在两点之间。关联: 工作特点 一条支路断开,其他的仍在工作。(独立) 开关的控制特点 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而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所有支路的用电器。电路的三种状态1. 通路:电路处处通,电路中有电流;2. 断路: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无电流;3. 短路:电源短路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禁止)一电的物理量电的物理量符号单位概念备注电荷量Q库仑库()电荷的多少电流安培安()一秒钟电压伏特伏()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注:干电池.2 电路:串联:连接方法:逐个依次无分支路径:一条电键位置无关用电器:有关联的并联:连接方法:并列两点有分支路径:多条用电器:独立3 两表:电流表:串联正进负出不超量程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上并联正进负出不超量程能直接接在电源上欧姆定律(一)猜想,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导体两端的电压依据: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符号:.U / I .单位 伏 / 安(V/A) 欧姆 符号 千欧 兆欧.常见10欧:小电珠 人体:1万欧.电阻的元件符号 3 欧姆定律1.内容:对于某导体来说,通过它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表达式: / 3.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内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注意:I U R 必须在同一线段电路中。U = U/RR = U / I R 0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电压,通过导体电流无关。欧姆定律(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