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美术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使我们更深切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美术欣赏活动中,在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审美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对幼儿审美教育的认识,使儿童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我认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恰当选择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孩子常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而抽象派因其色彩的鲜艳、不断的流动变化,更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特点,容易被幼儿接受。在欣赏活动中,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颜色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教师和成人所不及的。如:在欣赏马蒂斯爵士乐作品时,面对作品中抽象的颜色与变形的形状,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说道:“我感觉到是一个人在游泳!”“瞧!我看到了一个冰山!”“不,是刺猬!”“我看到了一条兰色的河流。”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抽象派作品更易为幼儿所接受。这样的欣赏活动,是放飞幼儿想象的大好园地、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现有发展水平,欣赏写实派作品的难度就会大一些,我们应尽可能的挖掘画面的教育潜力。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的欣赏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对有关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意义的进行讨论和介绍,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对人物的同情心。同时,介绍列兵为创作这幅画亲自到伏尔加河上居住,花费三年创作作品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欣赏大师如何在画面布局、表现的同时,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二、通过作品欣赏让幼儿发现美1.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名画欣赏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想象的丰富等方面都有其积极意义。有位画家常说:我是在向孩子学习。这说明艺术家和孩子有着共通的地方。定期的投放一些艺术作品给孩子视觉上的冲击,让孩子们在看了许多画后积累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内心体验,逐渐和艺术家产生共鸣,甚至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对画面的结构,人物的动态还比较模糊,我主要从画面的色彩,物体的装饰性入手,选择这类绘画作品为幼儿的欣赏材料。如:我带着孩子们参观米罗画,并不是让孩子去模仿米罗的画,而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米罗画中美的地方。孩子们说:米罗爷爷的画颜色很鲜艳;米罗爷爷的画看上去很简单,画得很少;米罗爷爷常用黑颜色通过欣赏孩子们了解到并不是把一张纸全部画满就是美,而黑色也不是不好看的颜色。又如:我提供给孩子挂历和挂毯上的民间蜡染、金山农民画,其色彩和表现形式是非常富有特点的,它们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它们对孩子提高审美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欣赏多媒体展现的艺术作品现代的科技发展很快,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也可以利用现在的电脑课带幼儿上网浏览有价值的艺术展。如:近代有一名非常著名的台湾漫画家几米,他的绘画作品非常的清新,也很适合孩子欣赏,我从通过多媒体与孩子一起欣赏讨论,让孩子发现作品中大与小,近与远,亮与暗,深与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认识,增强幼儿对美的敏感。我也用多媒体开设欣赏活动,给孩子自由表达,抒发自己感受的机会。比如: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丁绍光,他画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优美艺术作品,孩子们把这些人物都称为妈妈。孩子们议论纷纷,眉毛、腿、手臂、手指、眼睛、头发等等,都是长长的。在欣赏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于对美的体验之中,将自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充分用于表现自己心中妈妈的美丽形象。所以美术活动不仅仅以画为主,也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一些欣赏的谈话活动,让孩子表现自己所想的,所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看看议议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情感的升华。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当作品出现时,应把幼儿的个人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后,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并应给予孩子一些欣赏的技能。在分析作品中,不应看到教师的灌输与教师的权威。我们提倡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这样画好吗?”“为什么?”“哪里最吸引你?”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们整理、清晰了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和逻辑。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宜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儿童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的体验后,再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虽然这种感受带有直觉的成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分析。而这种感受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如语言的、表情的、身体动作的等等。例如:对凡高的向日葵中成熟的向日葵和未成熟的向日葵的感受的表达,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沉甸甸”、“轻快”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也可以让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动作等表达。当然,也可以让儿童用轻重对比的色彩的描绘来表达。四、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认可和鼓励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在欣赏评价作品及美术教学时,应鼓励幼儿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幼儿喜欢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拟人化,再现童话的王国,把自己喜与厌的东西加以美化与丑化及夸张的处理,使自己的画充满稚气和生活情趣。他们根据自己这一年龄特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极富童趣的作品。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强加于幼儿而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不能过早,过分强调透视、色彩等技法,技能的训练,而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幼儿的辅体,只能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在绘画技能技巧方面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其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做画中,通过鉴赏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传达自己的认识。其实,美术欣赏的目的并不是增长幼儿的美术知识,而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加深幼儿的审美感受,释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同步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练习(统编版必修1)
- 股份有限公司拆分合同6篇
- 6.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1课时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说课稿 教科版
- 1.2 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浙教版信息技术八上第2课《 常用数据类型》说课稿3
- 2025公司员工详细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年的技术服务合同将如何塑造未来合同的样貌
- 2025中国员工劳务劳动合同范本
- 化肥厂化肥出口检验细则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彩钢瓦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梁启超家教家风课件
- 第5课 我们说方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 (2025秋新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顾客联络服务 人工与智能客户服务协同要求 编制说明
- 2025年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