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 20112011 年直放站产品年直放站产品 集中采购标书文件集中采购标书文件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1 年年 1 月月 i 51 目 录 目 录 I 表格索引 II 图形索引 II 1 总则 2 1 1 卖方提供的文件的要求 2 1 2 必须满足的技术标准 规范 2 1 3 总体要求 2 2 直放站技术性能要求 2 2 1 工作频段 2 2 2 无线指标 2 2 3 网管接口技术要求 2 2 4 光器件指标要求 2 2 5 运行环境要求 2 2 6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2 2 7 电源和接地要求 2 2 8 电磁兼容能力 2 2 9 安全要求 2 2 10直放站测试说明 2 3 绿色环保要求 2 4 标志 包装和贮存 2 4 1标志 2 4 2包装 2 4 3贮存 2 ii 51 5 货物检测 验收及保修 2 5 1总体要求 2 5 2设备供货周期 2 5 3买方厂验 2 5 4出厂检验 2 5 5到货开箱检验 2 5 6初验 2 5 7试运行 2 5 8终验 2 5 9保修 2 6 培训 2 7 附件 2 7 1出厂检验说明 2 7 2出厂检验单 2 iii 51 表格索引 表 2 1 带外抑制的指标要求 2 表 2 2 杂散辐射的指标要求 2 表 2 3 互调衰减指标要求 2 表 2 4 直放站直流电源要求 2 表 2 5 直放站交流电源要求 2 表 7 1 直放站 100 检验项目 2 表 7 2 直放站抽检项目出厂检验单 2 iv 51 图形索引 图 2 1 最大输出功率测试 2 图 2 2 带内波动测试 2 图 2 3 带内波动测试 2 图 2 4 频率误差测试 2 图 2 5 传输时延测量 2 图 2 6 电压驻波比测量 2 图 2 7 噪声系数测试 2 图 2 8 带外抑制测量 2 图 2 9 杂散发射测量 2 图 2 10 波形质量因数测量 2 图 2 11 输出互调的测试 2 图 2 12 互调衰减测量 2 图 2 13 整机效率测量 2 5 51 1 总则 一 本文件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买方 向为拟建的中国电信集中国电信集 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分公司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分公司 CDMA 1X 和 EVDO 无线网络 2011 年工程提 供直放站的公司 以下简称卖方 提出的技术规范书 包括直放站产品的术语 定义 分类 电性能要求 环境要求以及测试要求等 它与 1 1 1 所述文件一起 作为引入设备的技术文件 根据此文件 卖方应做出详细的应答和报价书 二 对于本技术规范书中加 的条款为不可偏离条款 卖方如不满足 将 不能中标 三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拥有本技术规范书的最终解释权 1 1 卖方提供的文件的要求 1 1 1 卖方必须在买方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以下文件 1 针对本技术规范书的点对点应答及偏离表 2 直放站产品清单 3 卖方提出的建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每一种直放站的详细技术性能 功能和指标 工作原理 方框图 结构 容量 尺寸和重量 等 主要设备 元器件的生产厂家和技术指标 操作和维护手册 不同类型直放站的应用设计方案及注意事项 4 资格 资质证明文件 如卖方为原设备厂家的代理商 请提供设备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相关设备的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卖方认为必要的其他资质文件 5 如有 请提供新技术产品 专利等介绍材料 6 卖方承诺 1 1 2卖方所提供的所有文件必须有中文版 所提供的文件中 英文版内容有 冲突的 以中文版内容为准 1 1 3卖方所提供的文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6 51 1 技术规范书的点对点应答书 卖方须对本技术规范书进行点对点应答 必须在引用本技术规范书的基础上 进行逐条逐项答复 说明和解释 即 首 先针对本期工程卖方所提供的直放站设备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作出 满足满足 不满足不满足 部分满足部分满足 的应答 不得使用 明白 理解 等词语 对 于要求进行描述或说明的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或说明 应答标准说明 如下 1 应答中未明确答复 满足满足 不满足不满足 部分满足部分满足 的条款 均视为 不满足 2 对于答复为 满足满足 的条款 表示本期工程提供的成熟设备完全满 足该项条款 该项功能已经包括在卖方为本期工程所提供的设备中 且该功能的相关费用已经含在本期报价中 对功能条款应答 满足满足 时 要求厂家对该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否则若发生歧义 买方保留 最终的解释权 3 对于答复为 不满足不满足 条款 表示目前完全不满足该项条款 对暂 时不满足的 卖方必须给出开发计划 承诺满足时间 并对相关设 备的变更情况进行说明 若无法提供开发计划 承诺满足时间 对 相关设备的变更情况进行说明的 须说明原因及对买方需求的影响 4 对于答复为 部分满足部分满足 的条款 卖方须在应答中明确指出满足和 不满足部分 并分别加以详细说明 对不满足部分卖方说明要求与 答复 不满足不满足 的条款相同 5 对于包含有多项内容的条款 如果卖方对其中部分内容存在有不满 足的情况 卖方应在应答中予以明确指出并做以详细说明 对于在 应答中没有明确说明不满足的内容 均视为满足 6 对于需要进行描述或说明的条款 可以采用附件方式答复 并在点 对点应答中用 详见 参见 的方式明确指明附件名称中的具 体章节 页码及条款 2 直放站优化产品清单 详见附件 3 卖方承诺 包括卖方对买方在技术 服务方面的特殊承诺 7 51 1 1 4本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中国电信 CDMA 无线系统运行所需的最低要求 对本规范书中未能包括的设备功能和性能指标如有遗漏 卖方应在技术建议书 中加以补充和说明 并提供有关资料 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卖方认同遗漏部分 并免费提供 1 2 必须满足的技术标准 规范 1 2 1卖方的设备应符合以下技术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文件中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文 所有标 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3GPP2 C S0024 A v3 0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2 3GPP2 C S0029 A V1 0 Test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3 3GPP2 C S0032 A V2 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 Network 4 3GPP2 C S0033 A V2 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 Terminal 5 3GPP2 C S0038 A V2 0 Signalling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Air Interface 6 3GPP2 A S0008 C V1 0 Interoperability Specification IO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HRPD Radio Access Network Interfaces with Session Control in the Access Network 7 3GPP2 C R1001 F V1 0 Administration of Parameter Value Assignments for 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tandards 8 IETF RFC 2373 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 9 3GPP2 C S0051 0 V1 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00 Repeaters 10 YD T 1059 2004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 11 GB T 9410 2008 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 8 51 12 YD T 828 22 199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 2 部 分 地面无线接力系统的测量 第 2 节 天线 13 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14 YD T 1008 1999 移动通信移频中继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15 YD T 883 2009 900 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 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 16 YD T 1337 2005 900 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 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7 YD T 952 1998 900MHz 直放机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18 信无函 2001 32 号 关于发布 800MHz CDMA 移动通信直放机技术 指标 的通知 19 CCSA 800MHz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设备网 管接口技术要求 报批稿 20 GB 15842 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21 GB T 2423 1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A 低温 22 GB T 2423 2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B 高温 23 GB T 2423 3 200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Cab 恒定 湿热试验 24 GB T 2423 5 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Ea 和导则 冲击 25 GB T 2423 6 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Eb 和导则 碰撞 26 GB T 2423 10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 9 51 验 Fc 振动 正弦 27 GB T 2423 38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 验 R 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28 GB T 2829 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 的检验 29 GB T 2828 1 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0 GB T 191 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1 GB T 3873 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1 2 2卖方提供的无线设备和系统应优先采用已有行业标准 中国电信的企业 标准与中国行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 以中国电信的企业标准为准 本文件提出 的具体技术要求高于上述文件和规范要求的 以本文件为准 无行业标准的 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如下 1 符合有关标准 如 GB ISO ITU T 3GPP2 ETSI 等 卖方应在 建议书中具体说明 2 若卖方的设备和系统包含自己的专用标准 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 3 卖方提供的在国内首次使用的软硬件 应提供有效的测试报告 包括 测试条件 过程 参数和测试结果 1 2 3卖方所提供的无线设备和系统 包括软 硬件 的功能 性能以及相应 的服务必须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 并应满足或高于买方指出的要求 1 2 4卖方的设备应具备泰尔电气性能认证和抗震性能认证 1 3 总体要求 1 3 1 卖方必须按买方的需求进行直放站设备配置 如果有遗漏 则必须由卖 方无条件补足 且不得另外收取任何费用 如果配置超过实际需求 卖方必须 将多出部分的费用退还给买方 设备则不予退还 1 3 2卖方须提供各种设备必需的维护备件和消耗备件及其计算方法 并列出 各种备件的详细清单及报价 各种备件数量配备 须保证在送厂修理期间 有 10 51 必要的备件可用 备件的最终数量由买方决定 1 3 3卖方须根据本规范要求提供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直放站设备清单等 对本技术规范书要求提供具体数据的技术指标 卖方应提供具体技术数据和指 标 并要给出数据的来源 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 对于本技术规范书应答数据 要求卖方以纸质附件形式提供投标产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检测报告或检测证明 材料 1 3 4根据本规范书要求 卖方应在应答中说明给买方提供的技术文件 技术 支持 人员培训等的范围和程度 1 3 5买方在任何时候都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 买方有权在签定最终 合同前 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规范书 卖方对修改补充内容必须按本规范书 的相关要求进行应答 修改补充内容及技术规范书的应答将共同作为对卖方评 议标的依据 并且作为最终签订的合同附件 1 3 6卖方应承诺不向任何一方 以任何方式泄漏关于本技术规范书 本项目 中国电信网络的任何情况以及可能给买方带来损失的其他情况 若发生卖方泄 密的事件 买方将追究卖方的责任 卖方必须赔偿由于泄密给买方造成的损失 1 3 7对于卖方提供的其它第三方设备 采用设备集成或者其它方式 卖方 应等同其自身生产的设备 向买方提供相同的服务和承诺 1 3 8卖方所提供的设备须保证是最新生产的设备 如果卖方提供的设备是淘 汰 停产或将要停产 卖方必须无条件更换 买方不支付所有因更换设备所发 生的任何费用 并且卖方必须对因此给买方带来的损失给予赔偿 1 3 9卖方必须对涉及专利 知识产权 商标等法律条款承担责任 保证在这 些方面不会存在任何纠纷或潜在问题 包括第三方设备 如果卖方所提供的 设备 包括第三方设备 在任何时候出现涉及专利 知识产权 商标等法律纠 纷和问题 卖方必须担负全部责任 买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1 3 10 本技术规范书及由卖方根据本技术规范书提供的详细直放站设备清单作 为卖方商务报价的依据 1 3 11 对于所有直放站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是否作为可选以本技术规范书为 准 本技术规范书没有标明为可选项的必须含在基本报价中 标明为可选项的 11 51 可单独报价 12 51 2 直放站技术性能要求 2 1 工作频段 工作频段是指直放站设备在满足本规范的全部指标要求的情况下的实际工 作频率范围 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和部分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频段 必选项 反向 825MHz 835MHz 前向 870MHz 880MHz 可选项 反向 821MHz 835MHz 前向 866MHz 880MHz 2 2 无线指标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2 2 1 1 定义定义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 此最大输出功率 应满足以下条件 输入信号为 cdma2000 信号 增益为最大增益 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指标要求 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均指设备输出总功率 2 2 1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常规条件下 在额定功率的 1dB与 2dB之间 高 低温及高 低压等严酷条件下 在额定功率的 1dB与 2dB之间 2 2 1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13 51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待测 直放站 耦合器 匹配负载 信号分析仪 或功率计 10MHz 图 2 1 最大输出功率测试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输出功率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输出功 率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7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2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重复步骤 6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2自动电平控制 自动电平控制 ALC 2 2 2 1 定义定义 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 增加输 入信号电平 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 2 2 2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当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小于10dB 含10dB 时 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 大输出功率 2dB之内 当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大于10dB时 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 2dB之内或关闭 2 2 2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输出功率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输出 14 51 功率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将 cdma2000 信号及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增加 10dB 用 cdma2000 信号 分析仪和功率计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7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2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重复步骤 6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3增益增益 2 2 3 1 最大增益最大增益 定义定义 最大增益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光纤直放站 50dB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33dBm 时 55dB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33dBm 时 无线直放站 85dB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增益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增益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最大增益为直 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15 51 7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的电平降低 10dB 重复步骤 6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3 2 增益调节范围增益调节范围 定义定义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对室外型直放站 应 25dB 对室内型直放站 应符合厂家声明值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增益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增益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最大增益为直 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差值 7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小 8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最小增益为直 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差值 9 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3 3 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 定义定义 增益调节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增益调节量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 增益调节步长与标称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为1dB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 ldB 每步长 16 51 在0 10dB范围内总误差 ldB 10 20dB范围内总误差 1dB 在大于20dB范围内总误差 1 5dB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增益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增益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其电平直 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 计算增益降低 每一步长时直放站输出功率的标称值 7 以调节步长降低直放站的增益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或功率计测量 直放站下降每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 直至直放站增益为最小 8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 7 中记录的直放站输出功率与步骤 6 中计算的 直放站标称输出功率的差值 9 计算范围为 0 10dB 10dB 20dB 20dB 的总误差值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4带内波动带内波动 2 2 4 1 定义定义 带内波动是指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和最小电平的差值 2 2 4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有效工作带内波动 3dB 峰峰值 对于选频型设备 同时要求满足每信道内波动 2dB 峰峰值 2 2 4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1 1 按图 2 2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带内波动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带内波 17 51 动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电平直至 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记录 cdma2000 信号发 生器的输出功率为 Lin max 6 按图 2 2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矢量网络分析仪 A B 待测直放站 耦合器 匹配负载 图 2 2 带内波动测试 7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设置为 Lin max 5dB 8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带内波动 9 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 重复步骤 7 和 8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2 适用于预失真多载波功放技术的设备 适用于预失真多载波功放技术的设备 1 按图 2 3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待测 直放站 耦合器 匹配负载 cdma2000 信号分 析仪或功率计 10MHz 图 2 3 带内波动测试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输出功率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输出功 率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18 51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调节电平直至 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回退 5dB 记录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为 Lin max 6 保持信号源输入电平为 Lin max 分别将输入频率设置为信道号 37 871 11MHz 78 872 34MHz 119 873 57MHz 160 874 8MHz 201 876 03MHz 242 877 26MHz 和 283 878 49MHz 测试输出功率之差 即为带内波动 7 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 重复步骤 6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5频率误差及频率步进值频率误差及频率步进值 2 2 5 1 定义定义 频率误差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的偏差 频率步进值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中心频率改变的频率间隔 不含宽 带直放站 2 2 5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频率误差应小于等于输入频率 0 05ppm 频率步进值为 30kHz 适用于具有频率设置功能的直放站类型 2 2 5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4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将 RF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 CW 信号 频率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 中心频率 并将 RF 信号发生器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 3 将频率计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出端口 并保证 RF 信号发生器与频率计的 参考频率相同 4 调节 RF 信号发生器的电平为 Linmax 5dB 5 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 6 在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分别测量高 中 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 19 51 RF 信号 发生器 待测直放站 衰减器 频率计 同步触发时钟 图 2 4 频率误差测试 2 2 6传输时延传输时延 2 2 6 1 定义定义 传输时延是指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 2 2 6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宽带直放站 1 5 s 对于有中频滤波处理的宽带直放站依照选频直放站 的指标要求 选频直放站 5 0 s 光纤直放站 5 0 s 2 2 6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5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矢量网络分析仪 A B 30dB 衰减器 待测直放站 图 2 5 传输时延测量 2 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直放站中心频率 扫频宽度设置为直放 站工作带宽 按图中虚线所示在传输测量方式下对时延进行直通校准 3 调节矢量网络分析仪输出电平为 Linmax 在矢量网络分析仪输出与 30dB 衰减器之间接入直放站 20 51 4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传输时延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传输时 延 5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 6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直放站的传输时延 2 2 7输入输入 输出电压驻波比输出电压驻波比 2 2 7 1 定义定义 输入 输出电压驻波比是指直放站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输入信号与反射信号的 比值 2 2 7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输入 输出电压驻波比 1 4 2 2 7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6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矢量网络分析仪 A B 待测直放站 匹配负载 图 2 6 电压驻波比测量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电压驻波比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电压 驻波比 3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带为直放站工作频带 输出电平为 Lin max 4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 5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输入 输出电压驻波比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8噪声系数噪声系数 2 2 8 1 定义定义 噪声系数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 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 21 51 噪比的差值 2 2 8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室外覆盖用直放站 上行 5dB 下行 5dB 最大增益时 10dB 最小增益时 室内覆盖用直放站 上行 6dB 下行 6dB 最大增益时 10dB 最小增益时 对于和基站以有线直接耦合方式的直放站 前向噪声系数不作要求 其中 室外覆盖用直放站的最小增益为最大增益减小 25dB 室内覆盖用直 放站的最小增益为最大增益减小值依据厂家声明值 上行噪声系数应该在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下均能满足指标要求 2 2 8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7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图 2 7 噪声系数测试 2 按图 2 7 虚线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 3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噪声系数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噪声系 数 4 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 5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直放站噪声系数 6 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并重复步骤 5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9带外抑制带外抑制 2 2 9 1 定义定义 带外抑制是指直放站对偏离 cdma2000 指配频率有效占用频段范围以外的 噪声信号 发生器 直放站耦合器匹配负载 噪声系数 测量仪 22 51 信号的抑制能力 2 2 9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表 2 1 带外抑制的指标要求 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 前向反向 每信道 针对 选频设备 偏离 cdma 指配频率 1 98MHz 44dBc 和 17dBm 30kHz 偏离 cdma 指配频率 1 98MHz 38dBc 和 13dBm 30kHz 偏离工作频段边缘 2 5MHz 40dBc 和 13dBm 30kHz 偏离工作频段边缘 2 5MHz 40dBc 和 13dBm 30kHz 带外 抑制每频段 针对 选带设备 偏离工作频段边缘 10MHz 60dBc 和 33dBm 30kHz 偏离工作频段边缘 10MHz 60dBc 和 33dBm 30kHz 注 对于与基站通过有线直接耦合方式的直放站前向链路不做要求 2 2 9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8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带外抑制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带外抑 制 CW 信号 发生器 直放站衰减器 频谱 分析仪 图 2 8 带外抑制测量 3 将 CW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中心 cdma 指配频率 输出电平设置为 Lin max 4 将直放站的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 5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记录 6 按表 2 1 的规定将 CW 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偏离 cdma 指配频率 或 工作频带边缘 的频率处 输出电平仍为 Lin max 7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记录 8 带外抑制为步骤 5 中记录的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与步骤 7 中记录的直放站 的输出功率的差值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3 51 2 2 10 杂散辐射杂散辐射 2 2 10 1定义定义 杂散辐射是指带外的由谐波辐射 寄生辐射 互调产物及频率转移产物等 产生的非期望辐射 2 2 10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表 2 2 杂散辐射的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指标要求 工作频带内 15dBm 30kHz 9 150kHz 36dBm 1kHz 150kHz 30MHz 36dBm 10kHz 30MHz 1GHz 36dBm 100kHz 不包含 806 821MHz 885 915MHz 和 930 960MHz 频段 1 12 75GHz 30dBm 1MHz 不包含 1 71 1 92GHz 和 3 4 3 53GHz 频段 885 915MHz 67dBm 100kHz 有效值 806 821MHz 67dBm 100kHz 有效值 Note1 930 960MHz 47dBm 100kHz 峰值 1 71 1 92GHz 47dBm 100kHz 峰值 工作频带外 偏离工作频带边 缘 2 5MHz 之外 3 4 3 53GHz 47dBm 100kHz 峰值 杂散 发射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 各加上 1 0MHz 外 的杂散发射 22dBm 100kHz 有效值 Note1 支持 821MHz 835MHz 866MHz 880MHz 工作频段设备不要求 2 2 10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9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cdma2000 信 号发生器 1 待测直放站衰减器频谱分析仪 cdma2000 信 号发生器 2 合路器 同步触发时钟 图 2 9 杂散发射测量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杂散辐射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杂散辐 24 51 射 3 对于支持 3 载波以下 含 3 载波 的直放站 干线放大器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测试模式 3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DO 信号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设置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总电平为 Lin max 使直放站输出 功率达到最大值 6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杂散发射 其设置按表 2 2 的要求 7 对于支持 4 载波以上 含 4 载波 的直放站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设置为测试模式 4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 生器出 DO 信号 重复步骤 4 5 6 8 对于支持 4 载波以上 含 4 载波 的直放站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设置为测试模式 5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 生器出 DO 信号 重复步骤 4 5 6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11 波形质量因数波形质量因数 2 2 11 1定义定义 波形质量因数是指实际波形与理想波形之间的归一化相关功率 2 2 11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前向波形质量因数 0 950 反向波形质量因数 0 960 2 2 11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0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待测直放站 衰减器 波形 分析仪 同步触发时钟 25 51 图 2 10 波形质量因数测量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波形质量系数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波 形质量系数 3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输出信号为测试模式 1 规定的信号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cdma 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设置为 Lin max 6 用波形分析仪测量波形质量因数 7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输出信号为测试模式 2 规定的信号 重复步骤 4 6 2 2 12 邻信道功率比 邻信道功率比 ACPR 2 2 12 1定义定义 邻信道功率比 ACPR 是指邻频率信道 或偏移量 的平均功率和发射频 率信道的平均功率之比 用来衡量邻频率信道中的干扰量 2 2 12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前向链路 ACPR 750kHz 45dBc 30kHz 1 98MHz 60dBc 30kHz 反向链路 ACPR 750kHz 42dBc 30kHz 1 98MHz 54dBc 30kHz 2 2 12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 ACPR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 ACPR 3 对于支持 3 载波以下 含 3 载波 的直放站 干线放大器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测试模式 3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DO 信号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无线直放站反向链路增益超过 80dB 时 设置 为 80dB 5 设置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总电平为 Lin max 5dB 使直放 站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 26 51 6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分别测量各个载波的 ACPR 值 7 对于支持 4 载波以上 含 4 载波 的直放站 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设置为测试模式 4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 生器出 DO 信号 重复步骤 4 5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分别测量 37 信道低端和 242 信道高端 ACPR 值 8 对于支持 4 载波以上 含 4 载波 的直放站 还应考虑最恶劣的应用场 景 即将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测试模式 5 的信号 一个信号发 生器出 1X 信号 另一个信号发生器出 DO 信号 重复步骤 4 5 用 cdma2000 信号分析仪分别测量 78 信道低端和 283 信道高端的 ACPR 值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13 输出互调输出互调 2 2 13 1定义定义 输出互调是指在直放站输出端口输入一个比期望信号电平低 30dB 的 cdma2000 调制信号时的互调产物 2 2 13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不超过 2 2 10 节的指标要求 2 2 13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1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2 衰减器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1 待测 直放站 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图 2 11 输出互调的测试 2 连接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 另一 cdma2000 信号 发生器通过环形器的正向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出端口 3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大 27 51 4 设置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1 的频率为直放站的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 频率 设置信号发生器 2 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 1 频率 1 25MHz 2 5MHz 和 3 75MHz 但应在 cdma2000 前向链路频段上的 信号 5 直放站输入端的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1 调节电平使直放站的输出功率 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6 直放站输出端的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2 调节电平使其比厂家标称的最 大输出功率低 30dB 7 设置仪表探测模式为 均方根 8 测试所有的三阶和五阶交调产物 注 该项目只适用于前向链路 2 2 14 互调衰减互调衰减 2 2 14 1定义定义 当以工作频带内的两个信号输入直放站后 由于直放站的非线性而在其输 出端口产生互调产物 互调衰减是指对这些互调产物的抑制能力 2 2 14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互调衰减的指标见下表 表 2 3 互调衰减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指标要求 工作频带内 45dBc 30kHz 互调衰减工作频带外 偏离工作频带边缘 2 5MHz 之外 9kHz 1GHz 含 1GHz 36dBm 30kHz 1GHz 12 75GHz 30dBm 30kHz 2 2 14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2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8 51 CW 信号发生器 1 CW 信号发生器 2 合路器 待测直放站 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功率计 图 2 12 互调衰减测量 2 关闭反向链路 测量前向互调衰减 或关闭前向链路 测量反向互调衰 减 3 将 CW 信号发生器 1 的频率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中心 cdma 指配频率 将 CW 信号发生器 2 的频率设置为比该直放站工作频 率范围内的中心 cdma 指配频率高 1 23MHz 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 同时调节 CW 信号发生器 l 和 2 的输出电平 两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 相等 直至直放站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值 6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互调产物 其设置按表 2 3 的要求 注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 2 2 15 整机效率整机效率 2 2 15 1定义定义 整机效率是指整机的信号输出功率与整机的功耗之间的比值 2 2 15 2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对 20W 含 20W 以上的直放站 整机效率应不低于 10 对 20W 以下 的直放站 应符合厂家声明值 2 2 15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按图 2 13 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9 51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功耗测试仪 待测 直放站 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电源 图 2 13 整机效率测量 2 打开设备的前向 反向链路 3 设置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为测试模式 1 的信号 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设置为前向链路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中心频率 4 设置直放站的前向 反向链路增益为最大 5 调节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的电平为 Lin max 使得直放站的前向链路 输出功率为厂家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 反向链路仅考虑静态功耗 6 读取功耗测试仪上显示的功耗值作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整机功耗值 7 用整机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除以最大输出功率时的整机功耗值 求得整 机效率 2 3 网管接口技术要求 cdma2000 直放站网管接口技术要求参考 CCSA 800MHz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要求 报批稿 并 在设备供货时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认证报告 2 4光器件指标要求 光输出功率光输出功率 2 4 1 1 定义定义 光输出功率为近端机或远端机的光接口光输出功率 2 4 1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光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1dBm 30 51 2 4 2光接收灵敏度光接收灵敏度 定义定义 正常工作条件下 近端机或远端机光接口的光接收功率的最低门限 2 4 2 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光接收灵敏度小于或等于 10dBm 2 5 运行环境要求 室内型直放站室内型直放站 室内型直放站应满足的工作环境要求 1 工作环境温度 0 45 2 工作环境湿度 15 85 3 气压 70 106kPa 4 防护等级 防水防尘性能符合 IP20 标准 5 防震性能 满足 IEC EN 60 068 2 57 和 MII YD5083 2005 要求 6 支持挂墙和落地安装 落地安装时可采用立架或其他类型的支架 2 5 2室外型直放站室外型直放站 室外型直放站应满足的工作环境要求 1 工作环境温度 40 55 I 型 25 55 II 型 2 工作环境湿度 5 98 3 大气压 70 106kPa 4 防护等级 防水防尘性能符合 IP55 标准 5 防震性能 满足 IEC EN 60 068 2 57 和 MII YD5083 2005 要求 6 支持抱杆 挂墙或落地安装 落地安装时可采用立架或其他类型的支 架 2 6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可用度 99 999 MTBF Mean time between system failures 100 000h 31 51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 0 5h 包括检测故障到恢复提供正常业 务 中断服务时间 5分钟 年 2 7 电源和接地要求 直流电源电压要求直流电源电压要求 直放站支持 48V或 24V直流供电 且在如下电源性能范围内正常工作 见下表 表 2 4 直放站直流电源要求 项目 电源种类直流电源 DC 标称值 V 24V 电压波动范围 V 22V 28V 项目 电源种类直流电源 DC 标称值 V 48V 电压波动范围 V 40V 57V 2 7 2交流电源电压要求交流电源电压要求 直放站在不具备直流电源条件下 应在下述交流电源性能范围内正常工 作 见下表 表 2 5 直放站交流电源要求 项目 电源种类交流电源 AC 标称值 V Hz 220V 50Hz 电压波动范围 V 176 264V 频率波动范围 Hz 45 65Hz 所有直放站都配有主电源的开 关 并放在机架中易于触摸到的地方 2 8 电磁兼容能力 直放站电磁兼容能力应符合YD 1169 2 2001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二部分 基站及辅助设备 32 51 2 9 安全要求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见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2 6节的规定 2 9 2抗电强度抗电强度 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 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 安全 5 2节的规定 2 9 2 2 通信口的抗电强度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通信口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 全 6节的规定 2 9 3接触电流接触电流 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 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 安全 5 1节的规定 最大接触电流应小于等于3 5mA r m s 2 9 3 2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通信口的接触电流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 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 全 5 1节的规定 每个通信口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最大接触电流应小于等于0 25mA r m s 2 10 直放站测试说明 本节说明直放站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质量检查表模板及评分系统
- 动物进化考试题及答案
- 顶级竞速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医科大学护理试题库及答案
- 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工作手册
- 医疗事业编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大棚种植考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招聘评估与选拔指南
-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高一物理教案》
- 风险评估报告自动生成系统模板
- 丰都县龙兴坝水库工程枢纽及附属工程
- 做更好的自己+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大化集团搬迁及周边改造项目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报告
- 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解读
- 智能化公共广播系统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演示文稿小儿雾化吸入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奇课件
- T-CSAE 204-2021 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 一般技术要求
- 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