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医学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医学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医学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医学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信息系统考试重点from WZMC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人和事物本身或在其运动过程中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的表现内容。信息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2.信息与数据、知识直接的差别: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但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信息就是数据。信息也不同于知识。知识是由信息抽象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的子集。也就是说:知识就是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3.信息的特征载体的依附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复制性真伪性:空城计的例子不完全性:盲人摸象的例子4.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概念 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n 集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5.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n 信息的采集功能:准确性和效率。n 信息的存储功能:存储容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安全、保密。n 信息的加工处理功能:统计处理(综合、汇总、分析)。n 信息的传递功能:信息流量、传输方式、网络带宽、网络结构等。n 信息的提供功能:核心,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也是系统建设的归宿。6. 信息的作用信息是制订规划、计划和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7. 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定义:信息表达、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技术与方法的标准化。 信息表达标准化:ICD9、ICD10、SNOMED、LOINC、CPT4、CPT5等。 信息交换标准化:DICOM、HL7等。8.计算机系统组成9. 服务器系统 n PC服务器n 小型机系统n 服务器集群系统:将多台服务器连接起来协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就构成了服务器集群系统。集群系统可通过增加节点,提高系统的延展性。n 高可用性集群n 高性能集群10. HACMP:High Availability Cluster Multi-Processing,高可用性集群多处理技术RAC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真正应用集群 11.双机热备12. 双机互备13. 负载均衡14. 数据存储方案 n 直接附加存储 (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 又称服务器附加存储(Server Attached Storage,SAS) n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 n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15. DAS是我们通常最为熟悉的、最为基本的一种存储结构,存储器与服务器之间通过传统的/总线通讯。客户机如需要访问存储器的数据,首先必须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消息,服务器解析这个请求并给存储器发送访问消息,存储器访问数据并发送至服务器的内存,最终由服务器把数据传给客户机。n 容量:不容易扩展,超过4TB困难且不稳定。 n 服务器联接个数:与存储产品的外部通道数有关;最多联结3台服务器。n 服务器与盘阵间距离:LVD SCSI存储与主机间距离3-6Mn I/O性能:目前SCSI存储产品带宽为80-160MB/S;IOPS 38,000/秒,平均每笔交易需要10个I/O,所以3800个交易/秒。n 安全性:没法做到无单点故障(没有真正的双控制器,没有路径冗余的软件支持) n 成本:较低16. NAS是一个以文件(File)为操作方式的网络存储技术,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或称为网络直联存储设备、网络磁盘阵列。NAS实际上是一台只提供跨平台文件服务的服务器,它包括核心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工具、一个或多个磁盘阵列。NAS允许客户机对其共享的存储设备直接进行访问,而不需通过其它服务器,从而减小了其它服务器的压力,大大提高了网络共享的速度与效率。n 容量:低端4-5 TB以下,高端10-20 TB以下。n 服务器联接个数:与网络交换机的端口有关。n 服务器与NAS间距离:LAN的最大距离。n I/O性能:10MB-100MB,IOPS 45,000/秒(高端NAS),平均每笔交易需要10个I/O,所以4500个交易/秒。n 安全性:低端无法做到全冗余设计,高端产品是全冗余设计。n 成本:中等。17. SAN是一个以数据块(Block)为操作方式的网络存储技术,是独立于用户网络(LAN)的一种专门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系统的网络,SAN上的服务器可以通过SAN直接访问存储设备,而无须通过LAN。SAN的任何一台服务器可以与SAN上的任何存储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交换,而不受NAS体系结构的限制。一个完整的SAN包含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甚至磁带库)、一个高带宽网络通道(一般由光纤通道构成)、用于通道连接的共享式或交换式集线器、用于设备或服务器数据交换的路由器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n 容量:容易扩展,超过30TB比较轻松。 n 服务器联接个数:能连接512-2048台主机。n 服务器与盘阵间距离:10KM以内。n I/O性能:目前中高端产品提供的带宽为600-800MB/S;IOPS 120,000/秒,平均每笔交易需要10个I/O,所以1.2万个交易/秒。n 安全性:全冗余设计,没有单点故障 n 成本:较高。18. 操作系统功能n 进程管理n 作业管理n 存储管理n 设备管理n 文件管理19.操作系统基本特征n 并发性: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微观上分时交替进行)。n 共享性: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执行。亦指多个用户一起共享计算机上有限的资源。n 虚拟性:指一个物理实体被映射为多个逻辑意义上的实体。n 异步性(不确定性):进程执行不是一气呵成的,是以走走停停的方式运行的。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的。n 可重构性:现代操作系统允许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改变硬件配置,操作系统截获变更信息后,动态重构系统配置信息。20. 操作系统类型n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n 批处理系统(MVX、DOS/VSE)n 分时系统(WINDOWS、UNIX、XENIX、Mac OS)n 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Linux)n 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n 单用户系统(MSDOS、 OS/2)n 多用户系统(UNIX、MVS、Windows)n 根据硬件结构,可分为:n 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 NT、 OS/2 warp)n 分布式系统(Amoeba)n 多媒体系统(Amiga)21. 代表性操作系统n CP/M: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n DOS: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n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n Unix:是一种分时操作系统,1969年在AT&Bell实验室诞生。最早推出的网络操作系统,是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上的主要操作系统。主要有IBM AIX、SUN Solaris、HP UNIX。n 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统,在源代码上兼容绝大部分Unix标准,是一个支持多用户、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的且稳定的操作系统。主要有 RedHat、SlackWare、SUSE、TurboLinux、Debian、XteamLinux、BluePoint、红旗Linux等。n Palm OS :Palmsource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掌上电脑。22. 数据库管理系统n 小型RDBMS:对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安全性差、无访问控制机制、无事务处理、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不理想。如Foxpron 大型RDBMS:对C/S、B/S 体系提供很好的支持,在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访问控制、事务处理及并发访问等方面都胜过小型RDBMS ,但软件价格贵,对硬件要求高,此外,还需要特定的备份系统以保证数据安全。如:SQL Server、Sybase、Oracle、DB2、Informix、Cache23. ORACLE与SQL SERVER的比较n ORACLE:操作系统无关性、安全可靠性高、可恢复性、网络吞吐量大。但是软件和管理员培训价格昂贵。适合大型应用。n SQL SERVER:价格便宜,但只能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上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相对较差。适合小型应用。2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n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系统(含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实现相互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n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按不同的拓扑结构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各种应用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n 数据交换和通信 n 资源共享 n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n 分布式处理n 负载均衡n 提高系统性价比,易于扩充,便于维护26.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n 硬件n 计算机n 通信设备n 通信线路n 软件n 网络通信协议n 网络操作系统n 网络管理软件n 各种应用软件等27.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地理范围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n 城域网(MetroPolitian Area Network,MAN):大型的局域网n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网间网(网络之间的网络)n 因特网(Internet)28.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混合型29.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服务方式n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n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n 对等网(Peer to Peer)30.wifi定义Wi-Fi网络:Wi-Fi原是无线高传真的缩写,现被视为802.11无线局域网络的代名词。Wi-Fi技术规格为IEEE提出,经Wi-Fi联盟认证后,可确保不同无线产品的互通。31.比特率、比特间隙比特间隙:发送一比特(bit)所需要的时间比特率:每秒发送的比特数,单位是bps (bit per second)31. 带宽 n 带宽n 信道(Channel)带宽: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n 信号(signal)带宽: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n 信道的带宽:衡量信道通信能力大小的指标。对模拟信道,使用信道的频带宽度来衡量。如果一个信道,其最低可传输频率为f1的信号,最高可传输频率为f2的信号,则该模拟信道的带宽 f2 f1 (f2 f1),单位是Hz。对于数字信道的通信能力,使用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衡量,单位是bps。如果一个数字信道,其最大传输速率是100Mbps,我们称其带宽为100Mbps。n 信号的带宽:模拟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的波长或频率的范围,单位是Hz。一般的电信号(模拟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组成,对于这个电信号来说,其包含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称为这个电信号的带宽。比如人的声波信号,其绝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300Hz 3400Hz这个范围,因此我们称语音信号的带宽是3.1Khz(3400-300)。数字信号的带宽使用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来表示。数字信号一般传输速率是可变的。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可以用最大信号速率(峰值速率)、平均信号速率或最小信号速率来描述数字信号。32. 基带(base band)传输n 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信号,频谱都是从零开始的,这种未经调制的信号所占用的频率范围叫基本频带,简称基带(base band)。理论上基带信号的频谱是从0到无穷大,实际上常从0起到数百千赫,甚至若干兆赫。这种数字信号就称基带信号。 n 在数字信号频谱中,把直流(零频)开始到能量集中的一段频率范围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因此,数字信号被称为数字基带信号。n 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就称为基带传输。在基带传输中,整个信道只传输一种信号,通信信道利用率低。一般来说,要将信源的数据经过变换变为直接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这项工作由编码器完成。n 直接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时,数字信号几乎要占用整个频带。n 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不需要调制解调器,传输距离短。传输的速率越高,能够传输的距离越短。 n 大多数局域网使用基带传输。n 计算机到监视器,计算机到打印机使用基带传输。33.频带(frequency band)传输n 远距离通信信道多为模拟信道,例如,传统的电话信道只适用于传输音频范围(300-3400Hz)的模拟信号,不适用于直接传输频带很宽、但能量集中在低频段的数字基带信号。n 频带传输就是先将基带信号调制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模拟信号,即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时,往往只占用有限的频带,对应基带传输,称其为频带传输。n 相比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占用带宽小,传输距离长。n 计算机网络的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的是频带传输。n 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的转换是由调制解调技术完成的。 34. 宽带(Broadband)传输n 通过借助频带传输,可以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宽带传输。宽带传输中的所有信道都可以同时发送信号。如CATV(Cable Television,有线电视)、ISDN等。 n 宽带传输可将信道分成多个子信道,分别传送音频、视频和数字信号。n 宽带是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n 宽带传输与基带传输相比有以下优点:n 能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系统具有多种用途;n 能实现多路复用,因此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n 宽带传输的距离比基带远。 n 宽带传输一定是采用频带传输技术,但频带传输不一定就是宽带传输。n 基带数据传输速率为010 Mbs,更典型的是1Mbs2.5Mbs,通常用于传输数字信息。宽带是传输模拟信号,数据传输速率范围为0400Mbs,而通常使用的传输速率是5Mbs10 Mbs 。35. 数字数据传输n 并行:一次使用n条导线来传输n比特信息。n 串行:比特是一个一个依次发送的。n 单工通信:始终是单方向通信,如广播、电视n 半双工通信:可双方向通信,但同一时刻只限一个方向传输,如对讲机n 全双工通信:能同时做双向通信,如电话n 异步传输: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把各个字符分开传输,字符之间插入同步信息。附加入起始位和终止位。效率低。n 同步传输:以数据帧(成块的字符或比特流)为传输单位。效率高。n 二进制位的同步n 专用线传送时钟脉冲n 采用自同步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n 数据帧的同步:在数据帧前后加起始和结束标志。36. 多路复用n 多个数据源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n 将若干个彼此无关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在一个共用信道上传输复合信号,在接受端再将复合信号分离出来。n 频分多路复用(FDM)n 波分多路复用(WDM):光纤信道上使用,是FDM的一个变种。n 时分多路复用(TDM)37. 模2运算n 模2加或模2减:异或运算,即异则真,非异则假。n 0+0=1+1=0,1+0=0+1=1n 0-0=1-1=0,1-0=0-1=1n 加法不进位,减法不借位。n 模2除:被除数的最高位为1时,商为1,被除数的最高位为0时,商为0。减法时按模2减。38. 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n 首先将原信息码(kbit)左移r位( r为校验码长)得到二进制串,k+r=n n 运用一个生成多项式g(x),用模2除上面的二进制串,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n g(x)的高位和低位必须是1, g(x)为r阶。n 标准的CRC码是CRC-CCITT和CRC-16,它们的生成多项式是: n CRC-CCITT, g(x) =x16+x12+x5+1n CRC-16, g(x) =x16+x15+x2+1举例:n 信息码1101,g(x)=x4+x+1 ,计算CRC校验码。n k=4,r=4,n=4+4=8n 除数:10011n CRC校验码:0100n CRC码:11010100n g(x)=x4+x3+x2+1,(7,3)码,信息码110,求CRC码。n k=3,r=4,n=3+4=7n 除数:11101n CRC校验码:1001n CRC码:110,1001 39. CRC校验基本原理n 发送端:产生CRC码。n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CRC码用同一个多项式来模2除,如除尽(余数为0),则传输过程中无差错,若余数不为0,则传输过程中出错。40.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n OSI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8年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n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n 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41. OSI-应用层n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它是通信用户之间的窗口,为用户提供网络管理,文件传输,事务处理等服务。它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程序。n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n 交换单元:报文n 比喻:老板写的草信 42. OSI-表示层n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是为了在应用过程之间传送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的服务,它关心的只是发出信息的语法与语义。表示层主要有不同的数据编码格式的交换,提供数据压缩,解压缩服务,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提供的服务有:语法选择,语法转换等。语法选择是提供一种初始语法和以后修改这种选择的手段。语法转换涉及代码转换和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的修改以及数据结构操作适配。n 示例:加密,ASII等。n 交换单元:报文 n 比喻:替老板改信的格式、翻译、加密等的助理 43. OSI-会话层n 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它是用户连接到网络的接口,基本任务是负责两主机间的原始报文的传输。会话层最重要的特征是数据交换,一个会话分为建立链路,数据交换和释放链路3个阶段。建立通信进程的逻辑名字与物理名字之间的联系,提供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的方法,处理同步与恢复问题。 n 示例:RPC,SQL等。n 交换单元:报文n 比喻: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44. OSI-传输层n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它的功能是从会话层接受数据,根据需要把数据切成较小的数据片,并把数据传送给网络层,确保数据片正确到达网络层,从而实现两层间数据的透明传送。n 示例:TCP,UDP,SPX。n 交换单元:报文n 比喻: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45. OSI-网络层n 网络层是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用于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路由,为信息包的传送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它还具有拥塞控制,信息包顺序控制及网络记账等功能。在网络层交换的数据单元是包。n 示例:IP,IPX等。 n 交换单元:包n 比喻: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6. OSI-数据链路层n 数据链接层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它实现系统实体间二进制信息块的正确传输,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无错误的数据信息。在数据链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信息模式,操作模式,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信息交换过程控制和通信控制规程。n 示例:ATM,FDDI等。 n 交换单元:帧n 比喻: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47. OSI-物理层n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在链路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线路配置、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确定信号形式、对信号进行编码、连接传输介质。为此定义了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具备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规程特性。 n 示例:Rj45,802.3等。n 交换单元:比特n 比喻:邮局中的搬运工人48. TCP/IP模型n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OD-ARPA)1969年在研究ARPANET时提出了TCP/IP模型。由于TCP/IP有大量的协议和应用支持,现在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n 4 应用层3 传输层2 互联网层1 网络接口层n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都定义了相应的协议和功能,但网络接口层一直没有明确地定义其功能、协议和实现方式。49. TCP/IP协议族50. 互联网层的主要协议n IP:网间协议(Internet Protocol) 负责主机间数据的路由和网络上数据的存储。同时为ICMP,TCP,UDP提供分组发送服务。n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此协议将网络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n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此协议将硬件地址映射到网络地址。n ICMP:网间报文控制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n IGMP:网间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该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是IP主机用来报告多址广播组成员身份的协议。通过IGMP协议,一方面可以通过IGMP协议主机通知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51.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n TCP:传送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这是一种提供给用户进程的可靠的全双工字节流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要为用户进程提供虚电路服务,并为数据可靠传输建立检查。大多数网络用户程序使用TCP。n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这是提供给用户进程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传送数据而不执行正确性检查。52. 应用层的主要协议n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 n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利用SNMP,一个管理工作站可以远程管理所有支持这种协议的网络设备,包括监视网络状态、修改网络设备配置、接收网络事件警告等。n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允许用户以文件操作的方式(文件的增、删、改、查、传送等)与另一主机相互通信。n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被用来在因特网上传递电子邮件 。n POP3: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协议通常被用来接收电子邮件。n TELNET:终端协议(Telnet Terminal Procotol),允许用户以虚终端方式访问远程主机。n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cotol)。n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n 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53. 三层交换技术n 从HUB到SWITCH,从二层交换到三层交换。n 二层交换技术是在OSI七层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 。 结构简单,在小规模网络中速度较快,投入较少; 结构扁平,没有层次化; 广播域太大,易引起广播风暴,甚至网络瘫痪; 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不能有效 地解决异种网络互连; 安全性控制差。 n 三层交换技术因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而得名。二层交换技术 + 路由转发54. 三层交换技术-VLAN概念n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n 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n 802.1Q协议。n 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第三层(网络层)的路由来实现的 。n 目的:提高网络安全性;隔离广播信息;增强网络应用的灵活性。55. Internet接入方式n PSTN :低速。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利用PSTN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56kbps。n ISDN:通话上网两不误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俗称“一线通”,它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基本速率接口有两条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条16kbps的信令通路,简称2B+D,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就像普通拨号上网要使用Modem一样,用户使用ISDN也需要专用的终端设备,主要由网络终端NT1和ISDN适配器组成。 ISDN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n ADSL:个人宽带流行风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n VDSL: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VDSL比ADSL还要快。使用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上传速率可达2.3Mbps(将来可达19.2Mbps,甚至更高)。VDSL使用的介质是一对铜线,有效传输距离可超过1000米。但VDSL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长距离应用仍需测试,端点设备的普及也需要时间。 n LAN:技术成熟成本低。LAN方式接入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n LMDS接入:无线通信。这是目前可用于社区宽带接入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在该接入方式中,一个基站可以覆盖直径20公里的区域,每个基站可以负载2.4万用户,每个终端用户的带宽可达到25Mbps。但是,它的带宽总容量为600Mbps,每基站下的用户共享带宽,因此一个基站如果负载用户较多,那么每个用户所分到带宽就很小了。 n PON(无源光网络)接入: 光纤入户。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形、星形、总线形等拓扑结构,在光分支点不需要节点设备,只需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光分支器即可,具有节省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n Cable-modem:利用有线电视网。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是近两年开始试用的一种超高速Modem,它利用现成的有线电视(CATV)网进行数据传输,已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随着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壮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Cable Modem利用有线电视网访问Internet已成为越来越受业界关注的一种高速接入方式。n DDN专线:面向集团企业。DDN是英文Digital Data Network的缩写,这是随着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DDN的主干网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等,用户端多使用普通电缆和双绞线。DDN将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环境,可以向用户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电路,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DDN的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要在N64kbps(N=132)之间进行选择,当然速度越快租用费用也越高。 56. 数据库系统几个概念n 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n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用来管理数据及数据库的系统。 n 数据库应用系统:以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用高级语言开发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 n DBA:数据库管理员。n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57.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n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包括数据对象和数据之间的联系对象。n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操作有检索、插入、删除、修改。n 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储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数据模型应该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此外,数据模型还应该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 58.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1)模式 n 模式(Schema)又称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n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和定义,体现和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n 理解: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2)外模式 n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又称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能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n 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和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操作。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n 理解: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3)内模式 n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等)。n 理解: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有: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59. 坏的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60. 函数依赖n 设有一关系模式R(A1,A2,An),X和Y均为(A1,A2,An)的子集,对于R的值r来说,当其中任意两个元组u,v中对应于X的那些属性分量的值均相等时,则有u,v中对应于Y的那些属性分量的值也相等,称X函数决定Y,或Y依赖于X,记为X-Y。n 例:有关系: 学校简况(学号S#,系名SD,系主任MN,课程CN,成绩G)。 可写出函数依赖:S#-SD;SD-MN;S#,CN-G 61. 完全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n 完全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Y,对于X的任意一个真子集X,都有X不能决定Y,则称Y对X f 完全函数依赖,记为X - Y 。例:(S#,CN)-Gn 部分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 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记 p p X -Y 。例:(S#,CN)- SD 62. 传递函数依赖n 在R(U)中,当且仅当X- Y,Y-Z时,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n 例:描述学生(S#)、班级(SB)、辅导员(TN)的关系U(S#,SB,TN)。一个班有若干学生,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班,一个班只有一个辅导员,但一个辅导员负责几个班。根据现实世界可得到一组函数依赖:F=S#-SB,SB-TNn 学生学号决定了所在班级,所在班级决定了辅导员,所以辅导员TN传递函数依赖于学生学号S#。63. 数据库常采用三范式设计,即只需满足3NF。1)1NFn 第一范式(1NF)是指关系模式中的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n 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n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n 1NF解决列的重复问题。2)2NFn 如果关系模式R为1NF ,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 则称为第二范式模式(2NF) 。 n 即在满足1NF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n 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如果存在部分函数依赖,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2NF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n 2NF解决行的重复问题。3)3NFn 如果关系模式R是2NF ,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为第三范式模式(3NF) 。n 即在2NF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如果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3NF。 n 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3NF要求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3NF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n 3NF消除传递依赖。3NF解决数据冗余问题。例n 选课表(学号,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所在系,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存在如下的依赖关系:n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系,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课程)(课程学分)n (学号,课程)(姓名,年龄,性别,课程学分,所在系,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学号,课程)(姓名), (学号)(姓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不符合2NF。把选课表改为如下三个表: n 学生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系,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n 课程(课程名称,学分); n 选课关系(学号,课程名称,成绩)。n 存在如下的依赖关系:n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系,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学号)(所在系)(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存在传递依赖关系,不符合3NF。n 增加系别表,把选课表改为如下四个表: n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系别);n 系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n 课程(课程名称,学分); n 选课关系(学号,课程名称,成绩)。n 不存在传递依赖,符合3NF。n64.伪3NF范式表设计要满足数据库设计的 3NF要求,但有时又加入冗余字段,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原因: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现历史数据的可重复性 提高查询报表的灵活性65. 学校信息系统类图66.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n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n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 67. 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n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n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n 其它系统:如办公管理系统(Office Administration,OA)、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68. 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n 医院管理信息化(HMIS)阶段;n 临床管理信息化(CIS)阶段;n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69. 数字化医院建设定义: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意义: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70. 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要素n 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应用n 医院工作流程的优化n 医院管理模式的现代化n 医院信息文化的营造n 领导群体的远见卓识n 信息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化71. 建立和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意义n 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n 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项统计数字: 6%的病人发生错误的治疗, 是由于医生的字迹潦草导致护士和病人错误执行。n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减少劳动力、减少资金占用、减少漏收费、错收费等。n 有利于科研和教学n 有利于医改政策的落实n 有利于医院宝贵资料的保管和利用n 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管理和决策信息n 创造经济效益n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n 提升医院文化72. PACS概述定义: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是医院用于管理医疗设备如CT,M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作用:PACS是实现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它对医学图像的采集、显示、储存、交换和输出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实现图像的数字化储存和传送目标:PACS的目标是实现医学图像在医院内外的迅速传递、分发和共享,使医生或病人能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医学图像,此外,通过对医学图像和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后,可使图像诊断摒弃传统的肉眼观察和主观判断,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