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忆秦娥娄山关》.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文学巨匠郭沫若也这样认为。可是,毛泽东于1962年曾把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诙谐地写道,“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毛泽东为什么对郭沫若的解析要发出“解诗之难”的感慨呢?难道这首词有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含义吗?如果这样的话,他老人家为什么却不直白地说出来呢?实际上,这首词隐藏着老人家生前难以言说的情感,也是老人家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谜了。这道谜就是:这首词吐露了老人家当时悲凉凄绝的心情,抒发了老人家当时勇担大义的无私、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这种心悲凉心情和大爱之心,深藏在老人家心底,他是很不原意说出来的。“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今天,就让我们替他老人家揭开这道谜,也好让老人家在天之灵能会心一笑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诗意蕴含的思想感情。3学习写词手法以及景物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学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2、领略毛泽东伟人的伟大情怀和大无畏气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2、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以及词的表现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1、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并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师补充。遵义会议(1935年1月1618日)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党。此后红军稍事休整,开始北上,准备从四川的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和川陕根据地的四方面军会师北上。这时蒋介石调重兵进行追击和阻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乘贵州境内空虚之际,出敌不意地改变了行军方向,冲破了阻敌,又挥戈东去,再渡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1935年1月25日傍晚至26日清晨,在娄山关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共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是长征途中第一次大胜仗。毛主席这首词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2、课文注释中提到的“忆秦娥”为词牌名,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作忆秦娥词,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由此得名。3、看图片,烘托气氛,由此导人新课。(二)理解词意,朗读背诵二、检查预习1、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预习,出示。 2、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关于这首词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1)题目(2)写作背景小结:这次娄山关战役,是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胜利以后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他心潮澎湃诗意顿生,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出示范读。学生读诗,纠正字音、节奏。大家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字词不理解,提出来?解决学生困惑,并出示重点字词意思。对照着这些词的意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同桌互说。要求:意思通顺,再美一些。三、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阙。1、 读上阙,学生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 学生汇报:看到长空、雁群、霜晨、冷月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二月的清晨,红军正在急行军,当凛冽的西风,辽阔的天空,铺地的寒霜,凄冷的残月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凄凉、冷清、苍凉、静冷你有这样的感受,毛主席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可以结合背景谈。正因为心情沉郁,才觉得西风烈、白霜重、雁叫凄苦,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2) 听到了:风声、马蹄声、喇叭声、雁叫声 A一般人们常说万马奔腾,马蹄声应该是壮观的,这里用碎来形容,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碎呢?学生分析汇报。小结: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马之多,行军之急,再加上环境之恶劣,所以听到的马蹄声是凌乱的,杂碎的。B喇叭声咽,军号的声音应该是嘹亮的,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咽”字?学生分析汇报。小结: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纡盘,军号声不像平地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回响,因而强弱不定,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带着这种悲壮深沉的格调读一读。(3) 红军这样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急行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霜晨行军。板书红军这样急行军去干什么?毛泽东也曾自己批注这首词:“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寥寥数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霜晨行军图,不愧为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 再读。2、一场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战场上,然而,红旗不倒,依旧飘飘,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红。娄山关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站在娄山关口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多么壮观的一幅胜利越关图。静下心来多读几遍,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雄关指的是什么?雄关虽像铁一般牢不可破不可逾越,但我红军如今迈开大步又重新跨越过了,他是精神上的强者,他不惧怕向雄关发起挑战。杜甫在潼关吏中,写到“大城铁不如,”雄关是真如铁呀,娄山关坚固如铁,但在毛泽东的眼里,是什么?漫道而已。漫道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2)从头越,头指什么?出示背景。这只是毛泽东对自己说的吗?你觉得还是对谁说的?正如毛泽东对中国受苦的人们所说,这两句最有气势,因而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当我们前途受阻,需要重新来过时,都要满怀深情的说上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98年,无情的洪水席卷大地,无数家园被冲毁,这时我们可以深情的说上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08年,突如其来的8级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房屋甚至夺去了亲人的生命,我们需要坚强的说上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当年娄山关战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站在山巅看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当毛泽东在娄山关顶峰,看到面前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会想什么?小结:苍山崇高磅礴,残阳悲壮奇丽,诗人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不仅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且引人产生深重的思考。怪不得,郭沫若把毛泽东的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 齐读下阕。3、这首词的上阙以它沉郁刚劲的庄严和肃穆撞击着我们的心扉,词的下阙以波澜壮阔,气魄雄浑的图景震撼世界。读整首词。四、这首词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人?渗透毛泽东的人生观。小结:因为有了毛泽东中国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因为有了毛泽东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他更是一位诗人,他的许多诗句显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三拓展升华。1.读这篇课文,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2.选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反思忆秦娥娄山关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展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和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毕竟久远了,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贴近作者的心,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感悟到必胜的信念。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课上,我从预习作业入手,让学生对于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