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拮(ji)据 侍(sh)候 拈(zhn)轻怕重B . 佃(din)农 踌躇(ch) 随声附和(h)C . 惩(chng)罚 丘壑(h) 潜(qin)滋暗长D . 贮(zh)蓄 称(chn)职 触(ch)目伤怀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阴暗 暗然失色 交换 变幻莫测B . 干燥 焦燥不安 毕竟 锋芒必露C . 申请 伸张正义 破烂 陈词滥调D . 抵挡 独挡一面 加倍 关怀倍至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B . 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C . 他站在台上窃窃自语 ,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D . 草原的气候变幻莫测 , 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B .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C .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D .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5万左右的人死于食物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所导致的胃肠道感染疾病。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 (8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题。【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 ,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荆 之 地 方 千 里(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舍其文轩 _此为何若人 _过故人 _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_(3)翻译句子。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子不若已。(4)甲文表明了墨子_的主张,乙文画线句子体现了墨子_的品质(5)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加以说明。6.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醮:改嫁。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1)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固以怪之矣B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 . 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B . 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C . 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D . 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则涕泣侧息涕: 数使吴数:华善之善: 后卒于家卒: (4)翻译下列句子。安乐公何如?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2013昆明)按要求默写。(1)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3)_ ,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_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5)山下兰芽短浸溪,_ , 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6)如何与人交往,古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孔子主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八则)中,他用“_ , _”来表明这一观点;刘禹锡主张与学问的人交往,他在陋室铭中这样写道:“_ , _。”(7)碧波万顷,帆影点点,这样的美景曾多次出现在诗词里,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帆”字的连续两句:_ , _。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和数学苏步青我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余年,对怎样学好数学发表一点意见,大家一般是不会见怪的。这里我却把语文扯进来,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我认为语文和数学虽然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它们之间也有关系,青年朋友如能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无论是对目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成才,都会起促进作用。前几年,我们学校从有些省市招收了一批数学拔尖的学生,准备作为重点对象培养。可是进校没几个月,这些同学慢慢就落后了。什么原因呢?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差。过了一年多,还发现这批学生中有的数学课程竟然要补考。针对这种情况,我说了这样的话:“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有些青年朋友对这话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了对青年人和国家负责,我觉得就这方面谈一些看法是有必要的。近年来,我经常收到青年朋友来信来稿,热切希望我帮他们审审稿子。在阅稿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有位青年寄来十道初等数学习题解答,我发现有一半习题因为题义没看懂而做错了。有个青年寄来的数学解答,结果是对的,但最后写答案,由于语言表达不妥,反而将正确的题解弄错了。审阅大学生的论文,我也感到可惜,有的同学论文的内容相当好,文字表达却很差。这些现象,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轻视语文学习。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象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这应该是起码的要求吧。语文水平低,讲义看不懂,怎么学好数学?你要解数学题,连题目要求什么都弄不清楚,解题非错不可。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语文也是一门科学,它和数学一样都很重视逻辑推理,其他科学和语文一样,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我是研究数学的,对语文也有很深的爱好。我小时候在家乡放牛,常骑在牛背上念千家诗。稍大一些,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随后我对古文发生兴趣,爱读左传史记三国演义等名著。有一回,学校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上数学课,讲得非常引人入胜,把我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我受老师的影响开始爱好数学,并成为我一生研究的对象。这当中,虽然有些偶然性,但老师能把学生吸引住,还不是借助于的魅力吗?虽然我把主要精力用于数学,但我并没有放弃古诗文的学习,时常写点诗,既丰富业余生活,又练了自己的文笔,对写作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我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写字还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而看到一些青年的来信,不仅字迹潦草,而且错别字常有,这也是不重视语文学习的表现之一。有时我看到这种信,常常退回去,因为这根本是不让我看的嘛。攀高贵在少年时。青年人正处在身强力壮时期,记忆力好,思维敏捷。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会有好处的。(1)第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数学B . 语言C . 语文D . 人格(2)请分析本文结构,归纳大意,完成下表。 结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段要认识语文和数学两门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第段_第段重视语文学习的原因。第段_第三部分第段_(3)作者认为,语文和数学的关系是“_”,文中运用_的论证方法是来论述了这样的关系。 (4)为什么说,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知识?(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_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云楼主冯骥才青云楼主,海河边一小文人的号。此君脸窄身薄,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们说他手糙了点儿。因故,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文人落到这步,那股子“怀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还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于是,青云楼这斋号就叫他想出来了。他自号青云楼主,还写了一副对子挂在迎面墙壁上:“人在青山里,心卧白云中。”他常常自言自语念这对子。每每念罢,闭目摇肩,真如隐士。再说他隔墙就是四季春大酒楼,整天鱼味肉味葱味酱味换着样儿往窗户里边飘。关上窗户?那管屁用,窗玻璃拦得住鱼鲜肉香,却拦不住灯红酒绿。一位邻居对他说:“你这青云楼干脆也改成饭馆算了。这青云楼三字听着还挺好听,一叫准响!”这话当时差点叫他死过去。乾旋地转,运气有变。一天,有个好事的小子陈八,带来一位美国人拜访他。陈八说这老美喜欢中国的老东西,尤其是字画。青云楼主头一回与洋人会面,脑子发乱,手脚也忙,踩凳子挂画时,差点来个“人仰马翻”。那老美并没注意到他,只管去瞧墙上的画,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然后,嘬起嘴啧啧赞赏一翻。最后老美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对青云楼主说:“我、太、高、兴、了、谢、谢我、太、高、兴、了、谢、谢”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到告辞而去。青云楼主高兴得要疯。他这辈子,头次叫人这么崇拜。两个月后,他收到一封洋文写的信。他拿到大公报的报馆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对他说:“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腾出神经病来了?他说他回国后天天眼睛里都是你写的字,晚上做梦也是你的字,还说他感到中国的艺术家绝对都是天才!”青云楼主如上青云,身子发飘,一夜没睡 , 天亮时,忽来灵感,挥笔给那老美写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亲手裱成横批,送到邮局寄去。邮件里还附一张信纸,要求人家把字挂在墙上后,无论如何站在这字前面,照张照片寄来。他想,他要拿这照片给人看。给亲友看,给街坊邻居看,给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给买卖家那几个大老板看,给报馆的编辑们看,最后在报上刊登出来。都看吧!你们不认我,人家老美认我!他在青云楼中坐等三个月,直等到有点疑惑甚至有点泄气时,一封外皮上写着洋文的信终于寄来了。他忙撕开,抻出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里边并没照片。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里边,他捏住照片抻出来一瞧,有点别扭,不大对劲儿,他再细瞧,竟傻了。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儿照了相,可是字儿却挂倒了,全朝下了!(选自俗世奇人)(1)仔细阅读选文,梳理文章内容。 事件发展青云楼生意惨淡_赠“老美”字画,索要照片_情感变化又苦又酸高兴得要疯_傻了(2)作者为什么说“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 (3)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概括青云楼主的形象? 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以下文题,任选其一。作文:愉快的 之旅(请补全题目后作文)作文:请参考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演讲稿。材料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家书)材料三:别浮躁,别抱怨,别着急,别随意改动初衰,坚守最初的心,幸福就会如期而至。(愿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东钱湖明范钦澄波四望空,画舸沂冷风。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菰蒲临水映,洞壑与天通。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穷。注释: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沂y:超越极限。野寺:野外庙宇。菰蒲g p: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可食。“菰”的嫩茎称“茭白”,“蒲”又称“香蒲”。洞壑:深谷。(1)这首诗展现了景物_的特点,诗的末联化用了_这篇课文的意境。 (2)结合全诗,说说本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从名著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一连三天,司令官接连着提审他。可他总是一个字也不说,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勇敢、这么坚强,或许是书里的那些英雄对他的影响吧,他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当匪兵押解他走过黑暗的通道时,有一个护兵问道:“少尉大人,干吗还把他带回去?从背后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当时,他却又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掉,这多可怕!死了,就再也活不成啦!他辗转反侧,整夜睡不着。(1)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 (2)“他”因为什么被关押审问?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 (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当前很多年轻人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