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十章浮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63.ppt

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十章浮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63.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61.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62.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8.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九章压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9.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专题复习第七章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60.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7.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6.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5.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0.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9.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生活中的杠杆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8.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平衡条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7.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4.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3.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2.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51.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7.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6.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5.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4.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3.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2.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1.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0.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2课时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增大和减小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9.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强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38.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6.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5.ppt---(点击预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00323544.ppt---(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2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28265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9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物理 下册 一册 课件 打包 30 新版 新人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年级,物理,下册,一册,课件,打包,30,新版,新人
内容简介: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一课时压强 体验1压力的存在活动 观察与作图 活动1 画出钉子对墙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活动2 画出风对帆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活动3 画出人对钢丝绳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提示 体验2压力作用的效果活动 利用身边小物件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 把铅笔的一端削尖 用两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 体会两食指的感觉 活动2 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 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 观察气球的形变 1 选填 左 或 右 边手指感到更疼一些 2 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 食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 用力越大 形变越 提示 1 右 2 小大明显 1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 物理学中 用什么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1压力结合 体验1 思考以下问题 1 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分析 所画力的示意图有何共同点 提示 通过综合观察三幅力的示意图可知 力的作用点都在受力物体上 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 参考答案 这些力都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2 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有什么关系 提示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指向受力物体里面的 参考答案 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探究2压力的作用效果结合 体验2 思考以下问题 1 猜想与假设 根据 体验2 中的活动可知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和有关 参考答案 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 2 实验方法 提示 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 多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时 无法判断是哪个因素影响 故在探究时只需改变一个物理量 其他物理量都控制不变 这种物理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 控制变量法 3 实验设计 如图所示 1 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示 海绵上放上物体后 物体对海绵产生压力 海绵发生形变 则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海绵发生的形变量越大 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参考答案 通过海绵的形变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量越大 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思路 控制不变 改变 如图甲 乙 参考答案 受力面积压力大小 3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思路 控制不变 改变 如图乙 丙 参考答案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4 实验现象分析 分析实验现象 可得出实验结论 1 分析甲 乙可得出 2 分析乙 丙可得出 参考答案 1 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 压力大小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 交流和评估 1 实验中能不能用木板等一些较硬的材料来代替海绵 为什么 提示 对于木板等一些较硬的材料 压力使其产生的形变量太小 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所以不能代替海绵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木板形变量太小 不易观察到 故不能代替海绵 2 能比较甲 丙两图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吗 为什么 提示 通过以上分析 甲 丙两图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 作用效果无法比较 故无法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不能甲 丙两图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 无法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一 压力1 作用点 在 物体表面 2 方向 于物体表面向里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1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 作用效果越明显 2 当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 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压 垂直 越大 越小 二 压强表示 的物理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 压力作用效果 越大 拓展延伸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典例 2013 湘西中考 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 用早餐奶 图甲 按图乙 丙 丁三种情况放在泡沫塑料上 分别进行探究实验 1 通过对乙 丙 丁三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2 这种探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作 3 如果在实验中没有泡沫塑料 可选择现实生活中 来代替 思路导引 解答本题应分析以下现象 1 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 通过比较奶杯与泡沫塑料的接触面积比较受力面积 3 通过比较奶杯内是否有奶比较压力的大小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 由乙 丙两图可知 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丙 丁两图可知 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所以通过对乙 丙 丁三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 在实验中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时 控制压力相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时 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3 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或形变大小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如果没有泡沫塑料 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海绵或细沙来代替 答案 1 压力和受力面积 2 控制变量法 3 海绵或细沙 方法归纳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的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 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因此在探究时要对变量进行控制 2 转换法 通过被压物体的形变量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量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 如图所示 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压力的作用点是在被压物体表面 方向是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指向被压物体里面 故选d 2 小敏利用海绵 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探究的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 探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c 探究过程分析 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 探究的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过程中的科学环节 图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桌子正放和倒放改变海绵的受力面积 加砝码可以改变海绵受到的压力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故a正确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有关时 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故b正确 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 所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故c错误 由图甲 乙可知 海绵的受力面积一定 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比较大 海绵的凹陷程度大 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图乙 丙可知 海绵受到的压力一定 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较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说明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d正确 3 关于压强的概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只和压力有关b 压强只和受力面积有关c 压强和压力及受力面积都有关d 压强和压力及受力面积都无关 解析 选c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在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 采用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也就是比较压强大小 所以压强和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大小都有关 4 2013 台州中考 夏天 被蚊子叮咬之处经常会出现肿胀 瘙痒等症状 科学家实测出蚊子口器刺入皮肤的平均刺入力为1 65 10 5n 这么小的力能刺穿皮肤是因为减少而增大了作用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因素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蚊子的口器刺入皮肤的力虽然很小 但是由于口器很细 受力面积很小 可以对皮肤产生较大的压力作用效果 从而把口器刺入人的皮肤中 答案 受力面积 5 2013 凉山中考 在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时 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观察比较图甲 乙的情况可知 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 观察比较图乙 丙的情况可知 压力一定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 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 1 从甲 乙两图看出受力面积一定 乙的压力大 海绵形变明显 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 从乙 丙两图看出压力一定 乙的受力面积小 海绵形变明显 可得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 1 压力越大 2 受力面积越小 6 请画出如图所示中物块a对斜面的压力及a受到的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压力和重力的区分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其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其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指向受力物体 答案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如图所示 重为5n的金属球a对斜面的压力为4n 请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对斜面的压力f 学生自答 教师点评 正确 知道画力的示意图时 力的作用点要在受力物体斜面上 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错误 混淆了压力与重力的概念 没有理解压力的意义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指向受力物体里面的 错误 压力的大小有时与重力的大小不相等 正确答案 第3节大气压强 体验1空气的存在活动 通过生活场景认识空气的存在 活动1 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 之后将针孔用手堵住 向内推活塞 活动2 用一个塑料袋张开口来回舞动几次 然后扎住袋口 观察现象 1 将针孔堵住 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会感到有 说明了 2 用一个塑料袋张开口来回舞动几次 发现塑料袋 说明 提示 1 压力空气的存在 2 胀起来有空气存在 体验2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 通过生活场景认识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1 观察吸盘挂钩 活动2 观察用吸管喝饮料 1 吸盘挂钩在使用前 需要向墙壁用力 以便挤出其中的 2 用吸管喝饮料时 需要用力 以便吸出吸管内的 提示 1 挤压一下空气 2 吸气空气 1 列举几例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 标准大气压是多少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什么 3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4 液体沸点与气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探究1大气压的存在结合 体验 思考以下问题 1 通过 体验 可知大气压强是 选填 存在 或 不存在 的 参考答案 存在 2 与液体存在压强的原因对比 大气存在压强的原因是大气受到作用和具有 参考答案 重力流动性 3 结合以下三个实验 分析问题 1 甲图中 你怎样做才能把塑料挂钩挂在墙上 吸盘为什么能被压在墙上 提示 要把塑料吸盘挂在墙上 挤出吸盘中的空气 吸盘周围只有空气 因此把吸盘压在墙上的力只能由空气产生 空气产生了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即为压强 所以说是大气压强把吸盘压在墙上 参考答案 挤出吸盘中的空气外界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上 2 乙图中纸片为什么能托住塑料管中的水使其不会流出 提示 纸片上表面受到满杯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和纸片本身向下的重力 其压力大小等于杯中的水重 纸片的下表面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受到空气向上的压力 由于纸片重力和水的压力之和小于空气对它下表面的压力 因而能使纸片托住满杯的水 参考答案 大气压强的作用 3 丙图中 我们怎样做才能把饮料 吸入 嘴中 为什么饮料会上升到嘴中 提示 我们吸出吸管中的空气 饮料就会进入我们的嘴中 因为吸出吸管中的空气后 吸管中的气体压强会变小 外界的大气压会把饮料 压入 嘴中 参考答案 吸出吸管中的空气吸出吸管中的空气后 吸管中的气体压强会变小 外界的大气压会把饮料 压入 嘴中 探究2大气压的测量 1 实验设计 1 将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的目的是 2 使玻璃管倒立放入水银槽后 其上方形成 提示 将玻璃管中灌满水银 可以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 这样可以使玻璃管倒立放入水银槽后 其上方形成真空 参考答案 1 排出其中的空气 2 真空 2 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 1 如图丙 当管内的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 水银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760mm 2 根据水银面高度差 推导大气压的值 参考答案 水银面上方是真空 不能对管内水银面产生压强 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 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故p0 gh 13 6 103kg m3 9 8n kg 0 76m 1 013 105pa 3 交流与评估 1 如图丁 若玻璃管倾斜 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吗 竖直高度变化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水银柱的长度变长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因为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 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化 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 2 本实验中能不能用水做实验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为水 水柱的高度约为10 3m 则所用玻璃管的长度应在10 3m以上 非常不方便 3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 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 高层的空气稀薄 密度较小 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 高度大的地方 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 密度也小 所以距离地面越高 大气压强越小 在海拔3000m之内 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 参考答案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一 大气压的存在1 产生原因 大气受 作用且具有 2 特点 大气向 方向都有压强 3 现象 用吸管吸饮料 覆杯实验 塑料吸盘挂钩等 重力 流动性 各个 二 大气压的测量1 最早测定实验 实验 2 影响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因素 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 的变化而变化 与管的 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压下等因素无关 3 标准大气压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大小等于 托里拆利 外界大 气压 粗细 倾斜角度 管的长度 760mm 1 013 105pa 三 大气压的变化1 主要影响因素 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 气压 在海拔3000m以内 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 2 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 液体的沸点也会 越小 降低 拓展延伸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最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他继承了伽利略空气受重力的思想 摆脱了伽利略所受的 自然厌恶真空 的影响 着手研究水压机提升液体的原理 他认为提升液体的高度跟液体的比重有关 比重大的液体被提升的高度低 他提出了用水银代替水做实验的设想 预料水银柱的高度应是水柱高度的1 14 这一实验于1643年由他的学生维维尼安完成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现在我们所采用的用水银测定大气压强的方法是经过改进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实验家 后人把这个实验叫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对光学仪器也很有研究 他制造了大型透镜 用它来做望远镜的物镜 他还是一位数学家 曾深入地从事过摆线数学的研究 以及测定抛物线弓形的面积和抛物线内的体积等的研究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典例 2013 自贡中考 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 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 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个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a 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b 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c 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但不出水银面d 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思路导引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只与外界大气压大小有关 精讲精析 选d 本题考查大气压强 往水银槽加水银 使玻璃管粗一些 把玻璃管往上提 这三个方法既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 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 故都不能使管内外高度差变化 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高山上大气压小 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变小 方法归纳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几个问题 1 水银柱高度 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h 不是指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l 实验中玻璃管倾斜后 管内水银柱长度虽然增加 但水银柱高度不变 2 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 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 玻璃管是否竖直及水银面与管顶的距离等都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 因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密度 深度有关 与液体的重力 体积等均无关 3 实验中 玻璃管中插入水银槽里的深度对测量值没有影响 管口向上提 管内水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 水银柱高度不变 管口向下按 管内水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减小 水银柱高度不变 1 下列事例中 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 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 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应用知识 a项是利用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里 b项是在针筒内活塞压力的作用下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的 c项在压力的作用下把图钉按在墙上 d项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如图所示 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 则可以反映当时大气压值的是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了解 实验中试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当时的大气压强值 这个高度指的是从水银槽液面到试管内的水银面之间的距离 故选c 3 多选 2012 沈阳中考 如图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 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c 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 换用一根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解析 选a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 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 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 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与管的倾斜度 位置的深浅 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以及管的粗细均无关 因此将玻璃管稍微倾斜 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 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 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都将不变 故选a d 4 2013 菏泽中考 如图所示 治病输液时 药水瓶口处常插着两根塑料管a和b 其中a插管是输液管 b插管的作用是利用使液体流入人体血管内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应用 进气管b的管口在药水瓶口处 随瓶内药液高度的下降 药液产生的压强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时 外界气体在大气压作用下就进入瓶内 使瓶口处液体内压强总是保持基本与大气压强相等 这样药液可以匀速下滴输入体内 答案 大气压 5 如图所示 下面挂着5n重物的吸盘吸附在天花板上 吸盘和细钩的总重力是0 5n 吸盘没有掉下来 说明它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这个力的大小是n 其施力物体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大气压力的认识 吸盘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天花板上 所以它受到的这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是大气压力 其施力物体是大气 空气 大小是5n 0 5n 5 5n 答案 5 5大气 空气 6 2012 安徽中考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 1 1014m2 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为1 0 105pa 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 n 解析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 已知大气压强为1 0 105pa 地球表面积为5 1 1014m2 所以地球表面受到的压力f ps 1 0 105pa 5 1 1014m2 5 1 1019n 答案 5 1 1019 7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如图所示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 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 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则大气压的大小为 解析 本题考查简单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 测力计对注射器活塞的拉力与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平衡 大小相等 注射筒的横截面积是则大气压强答案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小刚说 饮料是被人吸入口中的 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 请说出如何吸入嘴中 学生自答 小刚的观点是正确的 饮料是在口的吸力作用下被人吸入口中的 教师点评 许多人都认为饮料是被人吸入口中的 这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误解 其实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是人吸走管内的空气 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把饮料压入人的嘴里 正确答案 不正确 人吸走管内的空气 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把饮料压入人的嘴里 第二课时惯性 体验惯性活动 准备纸条 笔帽 铅笔 象棋棋子 直尺 活动1 把笔帽压在纸条一端 手拿另一端 用铅笔 或手指 迅速击打纸条的中间部位 观察纸条和笔帽的运动情况 活动2 把几个棋子摞起来 用直尺迅速击打靠下边的棋子 观察被击打棋子和上面棋子的运动情况 1 活动1中 纸条被抽出时纸条 压在纸条上的笔帽 2 活动2中 下面的棋子受力后 受力棋子 上面的棋子 提示 1 运动静止 2 运动静止 1 什么是惯性 2 如何分析惯性现象 3 惯性有哪些应用 4 惯性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 探究惯性结合 体验 中的活动 思考以下问题 1 由活动1和2可以看出 物体都具有保持的性质 在物理上 把这种性质称为 提示 笔帽和上面的棋子原来是静止的 当与之接触的其他物体受力运动后 它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在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参考答案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惯性 2 如图所示 拨动簧片 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 小球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说明了 提示 拨动簧片 金属片被弹出时 小球没有飞出 说明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参考答案 静止的物体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特性 即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3 如图所示 载有木块的小车受阻停止运动 木块却飞离出去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 木块原来是随小车一起运动的 小车受阻停止运动 木块却飞离出去 这说明原来运动的物体 具有保持运动的特性 即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参考答案 运动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的特性 即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4 我们拉一辆空车时 很容易让它从静止运动起来 而拉一辆满载货物的车 让它运动起来却很困难 由此可判断 选填 空车 或 满载货物的车 惯性大 由此可推断惯性的大小与有关 提示 拉一辆空车时 很容易让它从静止运动起来 说明空车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所以惯性小 拉一辆满载货物的车 让它运动起来很难 说明满载货物的车运动状态难改变 所以惯性大 由此可推断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 惯性大 质量小 惯性小 参考答案 满载货物的车质量 5 能否说物体受到惯性力或惯性作用 为什么 提示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不是力 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不能把惯性说成 惯性力 或 受惯性作用 参考答案 不能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是自身就具有的 因此不能说惯性力 只能说具有惯性 1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的性质 2 惯性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越大 惯性 3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举例说明 1 利用 等 2 防止 安全气囊等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质量 质量 越大 使锤头套紧 系安全带 考点1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典例1 2012 宜昌中考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拍打衣服灰尘脱落 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 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 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 是为了增大惯性d 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 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思路导引 明确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 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精讲精析 选a 本题考查对惯性的理解及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拍打衣服时 衣服运动 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 故a项说法正确 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 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 汽车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 第2节二力平衡 体验平衡状态活动1 放在桌面上静止的书本 分析其状态及受力情况 活动2 观察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分析其状态及受力情况 1 活动1中 书本受到力和力 课本处于状态 2 活动2中 汽车在竖直方向受到力和力 水平方向受到力和力 接近处于状态 3 活动1和2中 两物体的运动状态 选填 改变 或 不变 提示 1 重支持静止 2 重支持牵引阻匀速直线运动 3 不变 1 什么是平衡力 什么是平衡状态 2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 二力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 探究1平衡状态结合 体验 中的活动 思考以下问题 1 由 体验 知 物体受到力时 仍可以保持状态或者状态 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状态 受到的力就称为力 提示 书本受力 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汽车受力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也没变 因此物体受力时 其状态也可以保持不变 我们把这两个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受到的力称为平衡力 参考答案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平衡 2 观察教室的电灯 吊扇 放在桌上的瓶子等物体 它们各受个力作用 保持状态 在物理上把这种平衡称之为平衡 提示 电灯 吊扇都受重力和拉力两个力 放在桌上的瓶子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 在物理上物体受两个力而保持平衡状态 称之为二力平衡 参考答案 两平衡二力 探究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观察实验装置图 思考以下问题 1 实验准备 实验时 要求桌面要 两个托盘的质量要 砝码的质量要较一些 提示 实验中 为了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所选的桌面要水平且是光滑的 两个托盘的质量要大小相等 且所用砝码的质量要较小些 便于调节质量差距 参考答案 水平且光滑相等小 2 如何判断小车所受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提示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力是平衡力 故在本实验中 应根据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来判断小车所受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参考答案 根据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来判断 3 实验设计 1 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在两托盘中放入质量的砝码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在两托盘中放入质量的砝码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 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关系 保证两托盘中砝码的质量 将两托盘放在小车的 选填 同 或 异 侧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使两个力不在同一上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探究两个力的作用点关系 保证两托盘中砝码质量 把两个方向的力分别施加在个小车上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提示 实验中可通过改变放在两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调节对小车施力的大小 砝码质量相等对小车施力相等 砝码质量不等 对小车施力不相等 改变力方向 有两点 一是两力同向或反向 二是两力反向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使两个力作用在两个小车上 可探究两个力作用点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相等 不相等 2 相等 异 直线 3 相等相同两 4 实验现象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 可得出的结论是 提示 分析现象 可以看出只有当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同时作用在同一小车上时 小车才能保持静止 因此可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并且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参考答案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5 交流与评估 实验中为什么用小车而不用木块 提示 小车与桌面间是滚动摩擦 木块与桌面间是滑动摩擦 在同等条件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参考答案 用小车可减小摩擦 探究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如何确定一对力是否为平衡力 提示 二力平衡条件是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这四个条件中 首先是 同体 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一定不是平衡力 若同体 再去分析是否等大 反向 共线 参考答案 首先判定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然后再判定两力是否等大 反向 共线 2 重为4n的电灯悬挂着静止不动 吊线对电灯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提示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一个力的方向和大小 首先是确定所求的力与已知的力的关系是否为平衡力 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两力的大小和方向 参考答案 4n竖直向上 一 二力平衡1 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 或 状态 2 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 状态 3 二力平衡的条件 1 作用在 物体上 2 大小 3 方向 4 在 直线上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 同一 相等 相反 同一条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 测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时 和 是一对平衡力 2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可确定另外一个力的 和 3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则物体处于 或者 状态 重力 拉力 大小 方向 静止 匀速 直线运动 考点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典例1 2012 襄阳中考 在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1 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 其原因是 2 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 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 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思路导引 解答本题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1 光滑 阻力小 2 扭转 不在一条直线上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f1 f2的情况 所以应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使桌面越光滑越好 2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时 力f1 f2虽然大小相等 但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松手后小车无法平衡 表明这两个力还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 1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方法归纳 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1 为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桌面要光滑 用小车而不用木块 2 为减小托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托盘的质量要小 且两个盘质量相等 考点2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典例2 2013 咸宁中考 如图所示 放在桌面上的茶壶处于静止状态 对于该静止的茶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茶壶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这是一对平衡力b 茶壶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小于茶壶受到的重力d 茶壶静止是因为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于茶壶受到的重力 思路导引 精讲精析 选a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二力平衡中的 二力 必须满足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即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相互作用力是 不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茶壶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满足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的条件 所以a正确 b错误 茶壶处于静止状态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 所以c d错误 方法归纳 1 判定平衡力的方法 根据状态 物体只要处于平衡状态 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依据二力平衡条件 满足八个字 同体 等大 反向 和 共线 2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 应用 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1 在下列事例中 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 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 减速进站的火车c 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 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平衡力的判定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变化 减速进站的火车和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运动速度在变化 故它们受到的都不是平衡力 a b c错 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因而它受到的是平衡力 d正确 故选d 2 2013 江西中考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中的 二力 必须满足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即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a项中的重力与压力方向都是向下 不满足 反向 也不满足 同体 a项错 b项中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树枝 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小鸟 不满足 同体 b项错 c项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d项中是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 不满足 反向 同体 等条件 d项错 3 汽车在牵引力和地面与空气的阻力这两个力的作用下 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如图所示 关于牵引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为 a 牵引力大于阻力b 牵引力小于阻力c 牵引力等于阻力d 无法确定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应用 汽车在牵引力和地面与空气的阻力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平衡力的特点可知互为平衡力的两个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所以阻力和牵引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故选c 4 如图所示 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 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 下落会越来越快 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重力 当降落伞打开后 运动员匀速下落时 受到的阻力重力 均选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解析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降落伞没有打开前 所受重力大于阻力 所以下落速度越来越快 匀速下落时 处于平衡状态 受到的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力大小相等 答案 小于等于 5 漂移 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 有一种 漂移 方法如下 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 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选填 是 或 不是 一对平衡力 此时突然刹车 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 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解析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判定及惯性 车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漂移 而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变 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而非平衡力 刹车后 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故汽车仍要向前运动 答案 不是惯性 6 2013 佛山中考 如图所示的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请画出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 本题考查平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物体a是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 在水平方向受到相同重的钩码的拉力 所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 如图 7 在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的实验中 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 f2的关系 实验中 小车应该处于状态 2 实验中 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 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 小车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如题图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 f2的关系 故在探究中 应使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 2 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 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小车受到的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 小车受到的不再是一对平衡力 小车就会转动 答案 1 静止 2 钩码个数 3 转动 直到转回一条直线上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向日葵因生长在茎顶端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如图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向日葵 请在图中作出花盘的受力示意图 学生自答 教师点评 两个力的方向 作用点正确 两个力的大小画错 线应等长 正确作图 第3节摩擦力 体验1摩擦力活动 将手掌平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 体会不同的感受 活动1 将手掌平放在桌面上 不用力 活动2 继续用力 使手相对于桌面向前滑动 活动3 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相对于桌面滑动 活动4 将手放在平整棉布上 使手相对于棉布滑动 1 活动可以感觉到接触面对手掌有摩擦力 2 比较活动2和3 活动感受到的摩擦力大 3 比较活动2和4 活动感受到的摩擦力大 提示 1 2 3 4 2 3 3 4 体验2摩擦力的改变活动1 为了使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 用力捏车闸 活动2 观察自行车的轮胎和鞋底 发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 活动1中 用力捏车闸 压力变 2 活动2中 鞋底 轮胎表面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提示 1 大 2 接触面凹凸不平 比较粗糙 可以增大阻力 1 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探究1摩擦力结合 体验1 中的活动 思考以下问题 1 在 体验1 中 桌面对手掌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掌相对桌面运动的方向 选填 相同 或者 相反 提示 摩擦力阻碍手掌向前运动 故桌面对手掌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掌相对桌面运动的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相反 2 为什么看似光滑的相互接触的物体的两个面 也会产生彼此阻碍的滑动摩擦力 参考答案 因为两个看似光滑的接触面实际也是凹凸不平的 接触面较粗糙 当发生相对滑动时 会彼此阻碍 3 结合体验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简述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可从力产生的条件来分析 通过体验 可以分析当两个物体不接触时 没有力的作用 接触但是不相互施加力时 也没有产生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 2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 3 两接触面粗糙 4 两物体间相互挤压 探究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摩擦力的测量 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 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提示 因为摩擦力的大小无法显示 故可以通过转换法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其转化为可以测量的物理量 参考答案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水平方向上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实验方法 法 参考答案 控制变量 3 实验设计 如图所示 1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思路 需控制不变 改变 如甲 乙两图 在木块上增加砝码 改变 提示 利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一个量 探究量 改变 其他量不变 参考答案 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压力 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思路 需控制不变 改变 如乙 丙两图 利用材料相同 接触面不同的长木板 改变 参考答案 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 4 实验数据及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你可得出实验结论 1 与压力的关系 2 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提示 1 分析甲 乙两实验 接触面相同 乙受到的压力较大 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 故可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2 分析乙 丙两实验 压力相同 丙接触面较粗糙 滑动摩擦力较大 故可得出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参考答案 1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2 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5 交流与评估 试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和速度有关吗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提示 因为滑动摩擦力与多个因素有关 故在探究时 需采用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 1 探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思路 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体运动速度不变 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操作 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 平放在水平面上 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将其竖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探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思路 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积不变 只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操作 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 平放在水平面上 以一定的速度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增大速度 仍然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探究3摩擦力的增大和减小1 结合 体验2 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简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 增大摩擦的方法 2 减小摩擦的方法 2 在生活中 其他改变摩擦的事例 如 1 机器上安装滚动轮承 2 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 结合事例 简述一下改变摩擦力的其他方法是什么 提示 1 安装滚动轮承 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2 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 使接触面相互分离 减小了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变滑动为滚动 2 使接触面分离 一 滑动摩擦力1 定义 两个相互 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滑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 2 产生条件 1 两物体要相互 且相互 2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 3 两接触面 接触 阻碍 接触 挤压 相对运动 粗糙 3 方向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 4 测量 1 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2 操作 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面上 拉动木块 3 大小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相反 匀速直线 相等 5 影响因素 1 压力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 2 接触面粗糙程度 在压力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 越大 越大 二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分离 滚动 滑动 滑动 滚动 拓展延伸 1 摩擦力的种类 1 滑动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滑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力 如轮子或球状物体的滚动 3 静摩擦 当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 摩擦力的方向 1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考点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典例1 2013 阜新中考 某小组在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所用木块各个面光滑程度相同 并记录了如下信息 1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 使它沿长木板滑动 从而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 比较两次实验可得结论 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 3 实验结束后 该组同学还想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请你帮助他们在实验1的基础上 利用实验1中器材再做一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你的做法是 分析与论证 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0 8n 可得结论 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0 8n 则结论相反 4 请你举出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例子 思路导引 1 测摩擦力 利用二力平衡原理 物体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找出不变量和变量 对比得结论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注重了对 控制变量法 的考查 1 为了使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应该匀速拉动物体 这是采用了转换法 2 1 3组用了相同的木块 重力相同 压力相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3 在探究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时 要注意控制 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 接触面积不同 根据提供的器材可以用不同的放置方法达到要求 4 可以从增大压力和增加粗糙程度等方面来举例说明 答案 1 匀速 2 1 3 3 将同一长方体木块横放 竖放 侧放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读出示数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4 汽车轮胎有很深的花纹 方法归纳 利用控制变量法 1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比较图形或数据中压力或者接触面不同时 对应的摩擦力的大小 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考点2摩擦力大小的判断 典例2 2013 郴州中考 一个箱子重为100n 放在水平面上 受6n的水平推力 箱子未动 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 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 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 思路导引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由于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时 箱子未动 处于静止状态 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水平推力大小相等 f静 f推1 6n 方向相反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 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 此时受到的力也是平衡力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推力大小相等 f滑 f推2 10n 方向相反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课件(打包30套)(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28265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