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鲁教版_第1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鲁教版_第2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鲁教版_第3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鲁教版_第4页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鲁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选择题下列图1、图2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冬小麦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a秦皇岛b保定c衡水d邯郸2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生长期内降水量少 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锋面雨带停留在东北地区abcd解析:第1题,根据图1和图2,读出各个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的平均耗水量值和平均有效降水量值,二者差值最大的地区最缺水。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差值最大的是衡水,即衡水缺水最严重。选c。第2题,图示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是春季和初夏,而该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少,对;该地区距海洋不远,水汽能够到达,错;春季和初夏锋面雨带停留在南方地区,错。选a。答案:1.c2.a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不同d水利建设不同4我国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是()a人口稀少地区b经济发达地区c丘陵地形区d高原和盆地地区5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围湖造田,抵制洪水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分洪区abcd解析:第3题,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进退影响。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此旱彼涝,加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旱涝灾害严重。第5题,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因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而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答案:3.a4.b5.b下图表示某次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在太平洋中的扩展情况,图中的数字和曲线表示该灾害发生后扩展的时间(小时)和范围,海水越深,速度越快。读图,回答67题。6海啸到达时间相当的a、b、c、d四个海区中,a海区距离最远是因为()a表层洋流的加速作用b海岭附近,摩擦力大c沿途大陆架宽广,速度快d途经岛屿少,阻力小7引发此次海啸的地震()a震级小但烈度大b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解析:第6题,a海区主要位于东太平洋,岛屿少,对海啸阻挡作用弱,导致速度快,在同样时间内,速度越快,传播距离就越远。第7题,从图中可知,震源位于南美洲西海岸附近,该地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为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6.d7.c下图为某气象机构对2019年4月美国的有关气候指标的预测。读图回答89题。8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92019年4月,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a甲地春小麦播种期提前b乙地森林火灾概率升高c丙地玉米病虫害多发d丁地棉花播种期推迟解析:第8题,西部高大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大西洋。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甲地气温偏低,作物播种期应该滞后。乙地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最大。丙地气温和降水正常,推测病虫害发生的信息不足。丁地气温偏高,棉花的播种期提前。答案:8.a9.b(2020衡阳八中质检)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 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a滑坡、降雨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崩塌 d降雨量、崩塌、滑坡11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数值可知a曲线应代表降雨量。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应代表滑坡和崩塌。第11题,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发生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 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墒情,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下图为我国春季某时段农用天气预报图。(1)说出甲、乙两地区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2)说出丙地区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有利影响。解析:(1)根据背景材料对“墒情”的解释可知,墒情较差的乙地区是土壤水分含量低,面临旱灾;应对措施是引水灌溉,并采取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保墒。甲地区墒情优,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适合播种和作物生长,因此其面临的灾害不是旱灾;背景材料中说图示为“春季”,此时,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仍然比较强大,受其影响,春季低温或寒潮是甲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可从保温、育苗两个角度归纳。(2)强对流天气往往带来大风、暴雨,此时正值春播,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受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影响,春季我国普遍雨季尚未来临,丙地区的春旱较严重。答案:(1)甲:低温(或寒潮)。地膜(或秸秆等)覆盖;大棚育苗。乙:干旱。引水灌溉;适当深播,播后适时覆膜保墒。(2)危害:暴雨、大风。有利影响:增加墒情(或土壤湿度增加);缓解旱情。13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涝灾的分布规律,注意图例的变化。(2)a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涝灾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主要从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针对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