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一)(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聊城调研)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解析:选a。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商朝祭祀对象的广泛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故a项正确。2(2020福建厦门二模)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地方的稳定,通过题干中“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该做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统一,故选c项;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周王对地方的管理是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实现的,不是直接管理,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土著各邦族要服从诸侯的管制,不能说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崛起,排除d项。3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解析:选b。根据材料“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利用宗族的关系来维护其统治,故选b项;材料反映天子、诸侯重视宗族关系,没有体现“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排除a项;根据“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同姓与异姓诸侯的权利不相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维系西周统治的作用,排除d项。4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解析:选c。“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上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故c项正确。5(2020山东潍坊二模)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解析:选c。根据材料“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可知,这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吏,提升统治效能,故选c项;从材料看不出当时秦国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排除a项;材料“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隋唐时期科举制实行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d项。6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皇帝州刺史权力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查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解析:选c。刺史权力内容不断增加,表明当时的社会问题较多,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c项正确;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职能是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刺史权力内容的增加不符,故d项错误。7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解析:选d。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题目中的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8御史台在汉代是主管监察的机构,隶属于少府。魏晋以后,御史台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往往不受行政主官牵制,而是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材料可用来说明魏晋以后()a注重提高监察的实际效能b监察根植于优秀历史传统c监察机构的职能不断异化d台官的权力超过行政主官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御史台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后,监察部门的职权行使已相对独立,职权行使的相对独立有利于监察效能的提高,故a项正确。9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秦朝 约1 000唐朝约1 5001911年1 381a.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b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c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d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解析:选c。题干反映出从秦朝到唐朝再到清末县的数目一直保持在1 000以上,说明县这一行政单位一直是中国基层的行政区域,故c项正确。10(2020山东济南二模)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解析:选b。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的措施,可以得知宋朝时减轻了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项;“折杖法”的使用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不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宋“折杖法”是在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上进行的改进,不是新的体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折杖法”在使用过程中区分官僚阶级和普通百姓,没有提及官僚阶级是否有特权,排除d项。11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b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解析:选c。由材料“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可知宋代外省官都由中央直接管辖,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非官员的素养,排除d项。12王安石变法中,颁行三经新义(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并将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变法的主导权b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c充实完善儒家思想d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对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并将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这样做的目的是与顽固派争夺变法的主导权,故选a项。重新注释儒家经典与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无关,排除b项。完善儒家思想及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不是材料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c、d两项。13元代行省设置别具特色,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解析:选d。材料中“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等信息,说明其犬牙交错的特点打破了前代区域划分格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14(2020山东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解析:选d。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少数民族或邻国要威惠并施,明成祖认为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这说明两者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故选d项;“华夷”观念在近代以来才逐渐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怎样尊重“蛮夷”,而是要威惠并施,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5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位次)从必尊”体现了按出身世袭官职,属于世官制;第二小问原因,“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说明荀子反对世官制是因为靠血缘继承,容易造成政治黑暗。(2)特点,“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反映了历代沿用和不断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体现了日趋公平公正。(3)积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体现了打击门阀氏族和促进社会良性流动,“平民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4)特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体现了从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的特点。答案:(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原因:选官不以品行为依据,只看出身(血缘);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乱。(2)特点:历代沿用;不断完善(逐渐规范);趋于公平(公正)。(3)积极作用: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4)特点:从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入手。以制度的演变趋势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示例二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课件
- 先富带后富道路课件
-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化学企业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创伤性休克课件教学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素材)
- 客服工作数据汇报
- 活动流程介绍
- 创业应急安全培训课件
- 景观小品方案汇报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
- 自主移动机器人教学课件第4章 导航规划 2 避障规划和轨迹规划
- GB 3162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岭土
- GA/T 1312-2016法庭科学添改文件检验技术规程
- 大学物理实验长测量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