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苍劲(jn) 旷野(kung) 狩猎(shu) 不知所措(cu)B . 翌日(y) 虔诚(qin) 农谚(yn) 瞬息万变(shn)C . 眺望(tio) 蠕动(r) 堕落(zhu) 纷至沓来(t)D . 颠簸(b) 霎时(sh) 劫难(nn) 目眩神迷(xun)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B .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C .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威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D .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3. (2分)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B .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C .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了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D . 这件精美器具的设计真是巧妙绝伦 , 看着让人赏心悦目。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 .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 .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5. (2分)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在苦难中奋起最终获得了成功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唯一理由有的人甘于沉沦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B .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C .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D .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补写句子。 (1)纷纷暮雪下辕门,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周山下) (3)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政) (6)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_?_。” (8)请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古诗词: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8. (3分)下面是彤彤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材料二: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取代。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1)通过对材料一中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阅读材料二,提取主要信息。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作“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9. (6分)名著阅读 (1)_所写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在作者笔下的小生灵都很可爱,如为后代无私奉献的小甲虫,像个吝啬鬼的_,虽被毒蜘蛛咬伤还愉快进食的_。 (2)在这本书里作者称赞_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3)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例子。 五、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0. (5分)请将下面的短语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方格内。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_。据你所学,同样是表现环境优美的成语还有_。 (2)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与人期行(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 (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 . 温故而知新B . 择其善者而从之C . 相委而去D . 学而不思则罔(3)翻译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友人惭,下车引之。(4)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 、两方面进行反驳。“元方入不门顾”以表示元方。(5)有人认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不够礼貌,你认为呢?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3.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14.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题目:就该这么做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