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杨曾文论文提要:本文认为实践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当代走向,对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 初居士的非凡经历和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人间佛教进行考察,对其要点进行归纳,认为海峡两 岸佛教界对人间佛教的探索和实践,从整体上丰富了中国佛教的人间佛教理论,必将对新世 纪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赵朴初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海峡两岸。 作者简介:杨曾文,生于1939年12月,山东省即墨市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为中国佛 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等。关,然而也确实是它长期的积弊所致。对清 后期以来佛教的积弊可以举出很多,然而最一、实践人间佛教:中国致命的积弊莫过于极端落后于时代和严重脱佛教的当代走向离现实人生,借用太虚大师的话说是将本来 植根于现实民众的佛教变成没有生气的佛教从两汉之际传人中国之后,经过 “死的佛教”、“鬼的佛教”,从而导致在教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相适应相理、教制和教产等方面流弊痼疾重重。然而 结合的民族化过程,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血肉相连的佛教毕宗教,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竟“气数未尽”,几乎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成部分,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革命同步,佛教界的仁人志士也奋起振兴佛民族的历史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然而自进入教,探索振兴方案,发起集会结社,举办佛清后期以来,伴随国家的衰落,西方列强相教学校,推进革新运动。继人侵,民族濒临危亡,文化、教育也日益于是,太虚大师提倡旨在适应现代人生废颓不振。在这种形势下的宗教界,与来自的人生佛教,推动教理、教制、教产“三欧美的洋教迅速传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作大革命”,虽然预期目的未能取得成功,然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的佛教显得更赢弱无而在开振兴佛教风气之先,办学造就人才等力,甚至呈现败亡之兆。方面,贡献极大。此后有印顺大师为对治佛中国佛教的衰败固然与外界形势密切相教“神化”倾向而提倡实践“人菩萨行”万方数据6佛学研究2005的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虽然存在 差异,然而从大的方面来讲,皆主张贴近现二、赵朴初居士和圆瑛、 实人生,弘扬佛教中本有的现实主义内容而太虚两位大师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积极奉献。赵朴初居士(19072000),1907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直到现在,随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父亲赵恩彤着世界形势和海峡两岸社会形势的巨大变担任过县吏和塾师,母亲陈慧是位虔诚的佛化,两岸的佛教虽情况不同,然而似乎皆进教徒。赵朴初自幼受到母亲影响,对佛教怀入空前迅速发展时期。在大陆,中国佛教协有亲切的感情。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赵朴初居士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出人间佛教思想,并在1987年通过佛协五1927年因病到上海觉园住人表舅关纲之家。届会议将“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关纲之(18791942),晚清举人,曾任上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载人中国佛教协会海公共租界审公廨会审官、通州直隶州知章程之中,对大陆佛教的迅速发展起到州,辛亥革命前夕与王一亭等人秘密加入同指导和极大推动作用。在台湾方面,随着星盟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际曾秘密援云大师创办的佛光山教团事业的成功,“星救孙中山,1920年参与发起上海佛教居士云模式”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越来越引林,1922年建立上海佛教净业社,由施省起世人瞩目。此外,法鼓山、慈济等教团也之任董事长,自任副会长。赵朴初在关纲以自己的方式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的思想。之家养病期间,对佛教有了进一步了解。与此同时,教内外学者对太虚、印顺及当代 1928年赵朴初从东吴大学毕业后,再次到 其他人间佛教思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上海,经关纲之介绍在净业社任秘书,并在 应当说,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人间佛关纲之任院长的上海佛教慈幼院处理日常事 教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共同选择,是未来中 务。1928年上海成立江浙佛教联合会,赵 国佛教发展的总趋势。朴初应请担任文犊员。翌年改组成立中国佛 然而十分明显,海峡两岸乃至不同教教会,圆瑛大师被选为会长,太虚、仁山及 团、不同学者之间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和解释王一亭、关锕之等9人为常务委员,赵朴初是存在种种差异的。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现 先后担任秘书、主任秘书。此外,赵朴初还 象,也是好现象。这不仅丰富了近现代中国 兼任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 佛教的历史,而且通过对各种人间佛教主张 长,四明银行行长。期间,赵朴初深入探索 和思想的比较研究,必将从整体上充实和丰 佛教各宗教理,并与佛教界领袖人物圆瑛、 富人间佛教理论的内容,能够对未来中国佛 太虚、应慈、王一亭、黄涵之等人都有交 教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乃至指导的意义。 往,1935年在圆瑛大师门下归依佛教为在本文试就赵朴初的人间佛教的思想进行 家弟子。 考察论述,不足和欠当之处敬请诸位补充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赵 正。朴初居士先后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任万方数据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7常务委员、上海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任收容 到宪兵队,受到严刑拷问。他在1942年发 股主任,满怀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表的和平与慈悲演讲中提出:“政必教 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参加 以相成,是知爱教即所以爱国也”,明确地 救济、安置难民的工作。同年11月上海沦 提出爱国与爱教不可分离的思想。他虽没有 陷后,赵朴初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 明确标榜“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 难,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 口号,然而从他一些文章、讲演和实践来 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 看,他也是主张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他 苏北等地参加抗战。1938年他参加了职业 发表过佛教与世界的关系、佛教与人 界救亡组织上海益友社并担任理事长,参加 生、佛教与作人、佛教与世道人心之 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星二聚餐 关系、挽救人心的基本方法及佛儒 会及其核心组织星六聚餐会,积极宣传抗日 经颂序、 爱教必须爱国等文章或讲 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1945 演。其中佛教与作人是1943年他在上 年抗战胜利后,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 海静安寺按照赵朴初居士拟的题目发表的讲 林汉达等人发起创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追随 演,先讲佛教的人乘,说必须修得道德、学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 问并且积累阅历以后才能“完成人格”,然 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后才可进而修菩萨乘的“六度”,以修证成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居士在政府和社 佛。 会团体历任各种职务,任第六、七、八届全从赵朴初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历 国政协副主席。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来推测,他与太虚大师(18891947)、印 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0顺大师(19062005)应有不少接触。众 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 所周知,太虚与圆瑛同是敬安长老的弟子, 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 印顺是太虚的弟子,比赵朴初仅大一岁。赵 和平委员会主席等。 朴初在圆瑛门下归依佛教为居士,无论通过赵朴初居士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与圆 中国佛教会,还是佛教法事或社会活动,他 瑛大师保持密切的关系。圆瑛(1878 们会面的机会是很多的。可惜有关这方面的 1953),曾师事增西、冶开、寄禅(敬安)资料极少。2003年为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 诸法师,一生奉先德“利生为事业,弘法 立五十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赵 是家务”的遗训,展转各地,以弘法利生 朴初韵文集,其中第78页载录了1947 为要务。1929年中国佛教会成立,当选为年赵朴初为追悼太虚圆寂而写的太虚法 主席,此后连任七届主席和理事长,为保护师挽诗: 中国佛教的合法权益,推进中国佛教适应时旬前招我何为者,付我新编意倍 代的进步等方面做出不朽的贡献。抗日战争醉。遗嘱分明今始悟,先几隐约话头 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9参。神,r11风雨沉千劫,旷世光华掩一 月曾被日本日本宪兵以“抗日”的罪名抓龛。火宅群儿应不舍,再来伫见雨优万方数据8佛学研究2005昙。诗后附有为“先几隐约话头参”加的三、赵朴初人间佛教注: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师逝世前十日,以电话招余至玉佛寺相见,欣然若无事,以所著人生(一)赵朴初居士和中国佛教协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佛教一书见赠,勉余今后努力护法,中国大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佛教从此不期遂成永别。闻人言:师数日前告人,将往无锡、常州。初未知暗示无常也进入新的时期。1953年5月正式成立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爱国联合组织一一中国佛也。1947年。教协会,赵朴初居士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副诗的大意是:大师圆寂前十日招我到玉会长兼秘书长。此后1957年、1962年召开佛寺,意味深长地赠我新编人生佛教。中国佛协第二、三届代表会议。在此期间,今始领悟大师嘱托用意,寂前话语已暗示不由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的极“左”指久人世。中国激荡的世事巨变从此溶人历史导思想,特别经历“文革”浩劫,佛教与长河,大师旷世的智慧才华将掩藏于灵龛之其他宗教一样曾遭受严重挫折,佛教事业濒内。然而大师的四众弟子含悲不忍离别,但于毁灭。愿灵瑞天花开时大师乘愿再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从诗句内容及附注可以看到,太虚大师不久,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此进生前与赵朴初居士不仅相当熟悉,而且保持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佛密切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赵朴初对太虚怀有教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底中国佛崇高敬仰的感情。赵朴初已经意识到,太虚教协会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在认真亲手将集录他论述“人生佛教”思想的总结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和经验,恢复和健人生佛教一书赠给他是具有深刻的寄托全佛教机构,修改和补充佛协章程,明确新之意的,是希望他今后为弘扬“人生佛教”时期佛教的任务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而努力“护法”。献。在这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赵补初居士当赵朴初居士在1983年出版的佛教常选为会长。1987年2月、1993年10月中国识答问中对圆瑛、太虚二位大师给予很佛协前后召开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代表会高的评价,说他们“积极从事整理僧伽制议,赵补初居士继任会长。度,提倡僧伽教育,宣扬大乘精神,发扬佛在第六次代表会议上,赵补初会长作了教文化事业最有力”。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中国可以认为,赵朴初居士由于上世纪三四十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对中国佛教在年代的非凡经历及其与圆瑛、太虚等高僧大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的交往,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形成坚定的爱适应、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发展佛教教育培国爱教思想和适应时代弘法利生的思想。养人才等重大问题作了清晰明确的阐释。在新修改的章程上规定佛协是“全国各民族万方数据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9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从此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 中国佛教协会承担督导全国佛教寺院、信众 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容易为 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道风学风,健全组世人接受和做到。后三种“出世间法”虽 织等方面的重大责任。然难学,但也不是做不到。大乘佛法的菩萨 赵补初居士直到2005年5月去世,在乘主张人人可以成佛,提倡修持六度(布 佛协会长职位上遵循佛协章程,努力落实全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 国代表会议的各项决定,为团结各地佛教徒菩萨道,以救度众生为宗旨,引导人们自觉 投入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以利益群生为乐, 大贡献。为“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努力奉献。 书的最后,赵朴初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前途作二)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了乐观的瞻望,认为“作为灿烂的民族古 赵补初居士在参与中国佛教协会领导的典文化的绚丽花朵,作为悠久的东方精神文 过程中,也在积极推进佛教适应现实社会,明的巍峨丰碑,中国佛教必将随着祖国建设 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努力探索和工作。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这一伟大事业中, “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赵朴初居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和平、士在新形势下适时地明确地提出了人间佛教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的思想。此后,1986年赵朴初居士应约为商务 1983年赵朴初居士将他从四十年代开印书馆文史知识第10期写的佛教与 始酝酿并且着手执笔,断断续续撰写成的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明确表示“佛佛教常识答问一书交付中国佛教协会出 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简要地介绍 版。全书五章,以问答体对佛教的起源和基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建筑、艺术、天 本教义、佛教在印度中国的传播发展,作了 文、音乐、医药等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然 全面而简要通俗的介绍。第五章(佛教在 后提出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 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的第五部分是来充实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借问者的话提神文明建设服务,最后对弘扬人间佛教提出 出: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难以为 自己的看法: 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学习领会,那么怎社会主义时期的佛教。应该如何结 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有补于 合时代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议服务呢?重 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呢?答日:佛教要的是要汲取佛教文化的精华,要发扬 中有适宜各种根机的佛法,在五乘(人乘、“人间佛教”的精神。“人间佛教”的 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法中, 主要内容是五戒、十善和六度、四摄 前二乘为“世间法”,“前人名之为人间佛 (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前 教”,提倡修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 者着重在净自己的身心,后者着重在利 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 益社会人群。我们要发扬佛教的优万方数据10佛学研究2005良传统,继承先人的遗业,以“人间 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佛陀出生在人 佛教”入世度生的精神,为社会主义 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 四化建设服务。并要利益hfn7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 从这两种著作可以看到赵朴初居士长期以 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 来对中国佛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思考以 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 及在佛教界推广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设想。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 赵朴初居士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大陆佛教界的领袖,在“文革”后经过落 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实宗教政策,恢复与开放各地寺庙、培养佛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以为应当发扬 教人才、出版流通经佛教书刊等几个环节取 中国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 得可观成绩的情况下,适时地提出在全国实第一是农禅并重的传统。中国古代 施人间佛教思想的号召。1983年是中国佛 的高僧大德们根据“净佛世界,成就 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他主持撰写了中 众生”的思想,结合我国的国情,经 国佛教协会三十周年的长篇报告,在12过几百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农禅并 月召开的佛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发 重的丛林风规。从广义上理解,这里的 表。他在概要地回顾佛协成立三十年来取得 “农”系指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性 的成绩及基本经验之后,宣布今后的工作任 的劳动,“禅”系指宗教学修。正是在 务之前,郑重地提出: 这一优良传统的影响下,我国古代许多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 僧徒们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精心管 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一种思想,理,开创了田连阡陌、树木参天、环境 发扬三个传统。 幽静、风景优美的一座座名刹大寺,装 中国佛教已有近二千年的悠久历点了我国锦绣河山。其中当然还凝结了 史。在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 劳动人民的劳动与智慧。中国佛教协会 去?什么是需要我们发扬的中国佛教的 成立三十年来,一直大力发扬这一优良 优良传统?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正确 传统,号召全国佛教徒以“一日不作, 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 一日不食”的精神,积极参加生产劳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以为在我们信 动和其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实 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 践。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的今天,我们佛教徒更要大力发扬中国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含 佛教的这一优良传统。 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揭第二是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我国 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佛教历史上高僧辈出,大德如林,7他们 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 译经著述,创宗立派,传经授业,留下 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阐明 了浩瀚的佛教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万方数据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i 1的宝贵资料,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文 大信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等, 化的宝库。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 都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优实际上,所谓“赵朴初人间佛教”不 良传统,努力开创佛教教学与研究工作全是赵朴初居士个人提出来的,而是既继承 的新局面。 了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有识之士关于“人第三是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在历 生佛教”、“人间佛教”理论的探索成果, 史上,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的高僧大 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十多年大陆佛教 德,曾梯山航海,往来于陆上和海上的 界的实践经验,并且集中了大陆佛教界的集 “丝绸之路”,传播友谊的种子,交流 体智慧和意志,在实行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而 中外文化。我国法显、玄奘、义净、鉴提出来的。 真等大师们的西行和东渡为我们树立了赵朴初会长的报告公开发表,并经与会 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 代表回到各地传达之后,在大陆佛教界引起 优良传统。: 很大反响。例如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在总之,我以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的文章中大 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 段引述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 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 年报告中关于人间佛教的讲话,并且回 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应当发扬中国佛 忆他与其他代表讨论这个报告时的情景和感 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 受。他说:“我们参加这次会议的全体理 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应当发 事,在讨论这一报告时,一致热烈拥护中国 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 佛教协会关于提倡人间佛教思想的这一号 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召,表示回到各地后坚决予以贯彻和执行。 建设;应当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 我们上海市佛教协会,多年一直提倡人间佛 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增进 教的思想。上海广大佛教徒,在人间佛教思 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想的引导下,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每年都 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 这样,赵朴初会长在为纪念中国佛教协 作者。今后我们仍要继续提倡人间佛教思 会成立三十周年而召开的佛协理事会的隆重想,动员广大佛教徒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场合,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将实践人间佛教积祖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极进取思想规定为中国大陆佛教的方向和时此后几年,中国佛协和各地佛协、寺院 代使命,对于中国佛协和各地佛教组织、团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加强寺院管 体、各级领导明确今后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理和自身道风学风的建设、发扬农禅并重、 一一坚持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学术研究和内外佛教文化交流三大优良传 正确处理弘法、修行和利益社会人群的关统,发展佛教教育和文化建设事业,开办社 系,加强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动员广会慈善救济事业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绩。万方数据12佛学研究20051987年2月中国佛协举行第第五届全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极其 国代表会议,赵朴初会长作了团结起来, 丰富多彩,在历史上曾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 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 影响,今后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研究佛教文 贡献,对人间佛教思想重新作了说明,从 化,应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阐明了佛教能够为社会可见,赵朴初会长在这里所阐述的,正 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观点,对推进中国 是他提倡中国佛教界应当弘扬的人间佛教的 佛教走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道路具有 内容。 指导意义。在会议修改通过的佛协章程上世纪进人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 中,规定佛协宗旨为:“协助人民政府贯彻 和人民政府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对宗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 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今后将长期处于社 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发扬佛教优 会主义初期阶段国情的认识,正式提出宗教 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并对宗教政 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 策作了进一步充实和调整,对中国大陆各 界和平的事业。” 种宗教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后,中国佛教赵朴初会长在报告第二部分“佛教与 协会和地方佛协、佛教界人士通过各种场合 两个文明建设”中,对于中国佛教为什么 倡导中国佛教应当通过弘法利生的实践走与 能够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作了详细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的论述,指出这不仅因为佛教徒具有爱国主1993年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 义和社会主义觉悟,而且还因为佛教教义中 这一年12月中国佛协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代 本来就有“利生思想”,例如“五明”中的 表会议,赵朴初会长作了题为中国佛教 “工巧明”,“四摄”中的“利行”、“同协会四十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报事”,“八正道”中的“正命”、“正业”, 告。在报告中认真总结佛协成立五十年的 以及“一切资生事业(即工农商业)悉是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概括为四个时期:1953 佛道”的教义,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和 年至1956年为正常发展时期;1957年至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从而 “文革”开始是曲折反复时期;从1978年 佛教是能够动员和组织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 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实行 义物质文明建设的。 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国佛教进入恢复振兴 至于建设精神文明,佛教的建设人间净时期。报告对四十年来佛协的工作和成绩作 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报国 了全面而概要的总结,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 家恩、报众生恩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 提出带有纲领性的四点“认识和体会”,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修身中最重要是第一点: 净心原则,慈悲喜舍、四摄、六度及五戒、中国佛教必须而且能够与有中国特 十善等教人行善止恶、利益人群的思想,都 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或相协调。佛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一致。此外,教与政权相分离,不干预国家的行政、万方数据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13司法、教育,不进行反对马列主义、毛 分离,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 泽东思想的宣传;佛教不受外国势力支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配;佛教徒爱国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度,奉公守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 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扬中根据之二在党和政府方面,即切实贯彻宗教 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 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实现利和宗教合法权益等;二是佛教教义体系中 “相适应”或“相协调”对佛教的基本 具有丰富的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 要求。 发挥积极作用的哲学、伦理思想和道德规 我们还认为,佛法博大精深,佛教范,亦即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中的重要成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缘起份。性空、如实观照的1人识论无我利他、 这样一来,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普渡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便成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特 行的道德观,三学并重、止观双修的修 色,标志着赵朴初人间佛教的重要发展。 养方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佛教是宗教,有自己的严格的戒律、清 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 规和各种道德规范。在提倡人间佛教思想, 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 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是人类文必须保持佛教独特的特色和纯洁性,因此必 明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 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然而在对外开放、市 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场经济的大浪潮中,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 建设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 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对佛教界产生不 积极作用,将在今后不断发展的东方文好的影响。赵朴初在报告中指出:“有相当 明乃至世界文明中放射异彩。 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些人道风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切实认真贯彻 败坏,结党营私,追名逐利,奢侈享乐乃至 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真正做到把宗 腐化堕落;个别寺院的极少数僧人甚至有违 教信仰作为公民的私事,从法律和政策 法乱纪、刑事犯罪的行为。这种腐败邪恶的 的实施上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 风气严重侵蚀着我们佛教的肌体,极大地损 权利和宗教的合法权益这是实现 害了我们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蔓 “相适应”或“相协调”的基本前提。 延,势必葬送我们的佛教事业。”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或相协调是因此,佛协六届会议将加强佛教自身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设作为重要议题。赵朴初会长在报告中说: 分。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我国佛教的实际概括地说,引文有两大内容:一是佛教 情况,着眼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未 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或相协调,所述 来,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都必须 根据之一是在佛教自身方面,即佛教与政权 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佛教自万方数据14佛学研究2005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加强佛教 事业,从而把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推向一个 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新的时期。可以认为,这是赵朴初的人间佛 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 教思想从提出以来的最大发展。 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应当指出,由于赵朴初居士所处的地位 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 一一长期以来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兼秘 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 书长、会长,所谓“赵朴初人间佛教”就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 意味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佛教思想,实际也 设,首先是要求寺院僧尼具足正信,勤是中国佛教协会提倡并付诸实践的佛教思 修三学,遵守戒规,严肃道风。为此, 想,是大陆佛教界共同弘扬和实践的佛教思 寺院必须坚持早晚课诵、过堂用斋、修想,是中国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环境而逐 禅念佛、讲经说法、半月诵戒、夏季安 渐形成的面向现实人生的以“庄严国土, 居、冬季打七以及在佛教传统节日举行 利乐有情”为号召的人间佛教思想。 法会等。在大多数僧尼增强信仰、严肃道风的基础上,对有些信仰淡化、 (三)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要点 有悖僧律的僧尼,经学习愿意改正继续通过以上考察,可以将赵朴初居士所倡 为僧者,应按戒律的规定进行忏悔乃至导和实践的人间佛教思想归纳出以下六个要 重新受戒;对确无悔改表现者,必须收点:回衣钵戒牒,离寺还俗。对僧尼中个别 1强调爱国爱教,团结进步,走与社 严重违犯戒规、道风败坏、屡教不改 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者,必须按戒规的要求收回衣钵戒牒,2将佛教劝善止恶的戒规和伦理规范 摈出僧团。对僧尼中极个别为非作歹、 一一五戒、十善及大乘菩萨四摄、六度等进 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处理。要制定行现代诠释,使之与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 和完善寺院管理,僧尼剃度、受戒、僧设和思想教育相会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籍、僧阶等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以利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寺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僧尼队伍的3强调佛教必须关心现实社会,自觉 清净和舍。寺院和居士团体要引导在家地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造福社会, 二众进行学修,正信正行,爱国爱教,利益人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好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而努力 民、好佛教徒。在家二众要恭敬三宝,奋斗,积极奉献;关心寺院,护持佛教。4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主 在佛教取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形势下,要有“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赵朴初会长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主动提出加强 “国际友好交流”三大传统; 佛教的信仰、道风、教制、人才、组织五大5佛教必须“续佛慧命”,传承正信正 建设,并且继续强调发展佛教的文化、教育法,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为此必须加强自身万方数据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15的信仰、道风、人才、教制、组织五大建为祖国作出的丰功伟绩,受到党和政府、全 设,并且不断发展佛教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国人民的高度评价。2000年5月31日人 6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民日报发表的赵朴初同志生平说: 结、社会和谐,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2002年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 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 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佛协领导班子,一诚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长在以继承赵朴初会长遗愿,同心协力 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 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凹中说: 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 赵朴初会长生前还大力倡导“人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 间佛教”思想,号召我国佛教界“自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 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 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充分地论述了 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 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 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 要继承赵朴初会长的遗愿,努力去完成 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 他未竞的事业。 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 赵朴初居士虽然逝世了,然而他提出并 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 通过总结佛协、佛教界的新鲜经验加以发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 的人间佛教思想,已为佛协新一届领导、大 献。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 陆佛教界继承,可以预料必将随着新世纪的 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 佛教实践有新的发展。 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 200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 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涸 佛协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纪念佛协成立五 的。赵朴初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制定的 十周年庆典上所作的报告中国佛教协会 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 五十周年中说: 指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贯 五十年来,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殊胜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 因缘下,赵朴初会长对人间佛教思想进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行了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 社会相适应。赵朴初同志以高度负责的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取得了 精神,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 重大成就。 和工作,坦诚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 圣辉法师把赵朴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股东合作协议样本范本参考
- 2025年仓储合同(GF-2000-0901)仓储货物调拨协议
- 企业场地合作协议范本
- 无偿划转协议操作实务指导
- 实验设计流程标准规划
- 地塞米松对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治疗效果及机制探究
- 地基云图分类方法的多维度解析与创新应用研究
- 折扣率协议7篇
- 标准遗赠抚养的协议5篇
- 2025年莆田公费师范生合同6篇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 4.CSR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 小学生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错误类型及影响研究
-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5写作与翻译考研真题(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