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_第1页
第二章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_第2页
第二章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_第3页
第二章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_第4页
第二章多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验模态分析,第二章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理论,1.11、多自由度系统频响函数以及与模态参数的关系,前面我们引出了模态坐标、模态参数以及模态正交性的概念。这些都是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当我们知道物理空间中结构的质量、阻尼及刚度矩阵时,即知道,及时就可以用计算机分析其结构的动态特性以及求解其响应了。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求解方法。但对一个实际结构的和必须经简化以及离散化后才可以得,这里就有一定的误差。至于阻尼矩阵就更难确定了。,另外还有用试验的方法来测得结构的动态特性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求解方法。即试验模态技术。所谓试验模态就是由试验测量激励和响应(或、)来获得结构的动态特性。这就与频响函数的概念有关。下面我们讨论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与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即频响函数的各种表达式。,由振动分析理论知道,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的任一点响应均可表示为各阶模态响应的线性组合。对点的响应可表示为:,(231),.,2.2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参数,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将主要用矩阵分析方法来进行。,我们以N个自由度的比例阻尼系统作为讨论的对象。然后将所分析的结果推广到其他阻尼形式的系统。,设所研究的系统为N个自由度的定常系统。其运动微分方程为:,(21),式中M、C、K分别为系统的质量、阻尼及刚度矩阵。均为N-N阶矩阵。并且M及K矩阵为实系数对称矩阵,而其中质量M矩阵是正定矩阵,K刚度矩阵。,对于无刚体运动的约束系统是正定的;对于有刚体运动的自由系统则是半正定的。当阻尼为比例阻尼时,阻尼矩阵C对于无刚体运动的约束系统是正定的;对于有刚体运动的自由系统则是半正定的。,.,及分别为系统的位移响应向量及激励力向量,均为阶矩阵。即,(21)式是用系统的物理坐标描述的运动方程组。在其每一个方程中均包含系统各点的物理坐标,因此是一组耦合方程(请大家想象一下其展开式)。当系统的自由度数很大时,求解很困难。我们能否将上述耦合方程变成非耦合的独立的微分方程组,就是模态分析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故所以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是:以无阻尼系统的各阶主振型所对应的模态坐标来代替物理坐标,使坐标耦合的微分方程组解耦为各个坐标独立的微分方程组,从而使求出系统的各阶模态参数。,.,对(21)式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式中,(22),(23),为拉氏变换因子;,分别为位移响应与激励的拉氏变换(初试条件为零),即,及,(22)式又可写为:,(24),式中,为位移阻抗;是,阶矩阵。,.,阻抗矩阵,的逆矩阵称为传递函数矩阵,(26a),对时不变系统,其极点在复平面左半平面,因此可将,换成,,便可得出付氏域中的阻抗矩阵及频响函数矩阵:,(26b),(27),此时,系统的频域运动方程为:,(28),.,由振动分析理论知道,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的任一点响应均可表示为各阶模态响应的线性组合。对点的响应可表示为,(29),式中,为第,个测点、第,由N个测点的振型系数所组成的列向量为,(210),阶模态的振型系数。,.,2.3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在上节讨论中,我们引出了模态坐标、模态参数以及模态正交性的概念。这些都是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这里我们要讨论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与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即频响函数的各种表达式。,按照模态参数(主模态频率及模态向量)是实数还是复数,模态可分为实模态与复模态两类。由于这两类模态的特性有一定的区别,故分别加以叙述。这里先讨论实模态,试验实模态分析,设系统的自由度为,阻尼为比例阻尼,由(231)式可得第阶模态坐标为:,式中:,结构上任意测点的响应为,(232),(234),(233),我们讨论单点激励情况。设激励力作用于点,则激励力向量变为,模态力为,因此,模态坐标可表示为,将上式代入(232)式响应表达式得,(235),(232),(236),因此,测量点与激励点之间的频响函数为,上式表示为点的响应是单独由点的激励力引起的。换言之的含意即为,点作用一单位正弦力,在点产生的复响应。由此可见,频响函数与激励力的大小无关。,(237),等效刚度与等效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245),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认为系统某点的响应及频响函数都是全部模态的叠加(见(234)式及(241)式中的加号上界为全部模态数),即我们采用的是完整的模态集。,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模态对响应的贡献都是相同的。对低频响应来说,高阶模态的影响较小。对实际结构而言,我们感兴趣的往往是他的前几阶或十几阶模态,更高阶的模态常常被抛弃。这样做尽管会造成一些误差,但频响函数的矩阵阶数将大大减小,使得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小。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取的。这亦是模态分析的一大优点。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模态截断法。,由(238)式可见,频响函数为复函数。对(238)式分子、分母同乘,则可得,(246),式中,及,分别为频响函数的实部与虚部。,(247),(248),(249),下面不讲,由复模态提取实模态,复模态并不是虚假的模态,实际上所测试得到的模态都是复模态。而所谓实模态则是理论上存在的模态。实际问题中不仅非比例阻尼的存在会产生复模态,其他因素,比如,材料非线性、陀螺效应、空气动力效应、液固偶合效应等也会产生复模态。由于在大多数工程问题中,两者相差不大,而实模态在计算上既节约时间,又节约空间,故实模态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节主要讨论如何由实验得到的复模态提取实模态。介绍三种方法第一中方法是传统的方法,即根据相位的符号确定实模态的相位。第二中方法是扩大模型法;第三中方法是从频响函数提取实模态。,图复模态近似为实模态,一、传统方法,实模态的相位或者是00或者1800。而复模态的相位可以是任意的。离开00或者1800,有正负90之多也是常有的。如图所示为一个复模态向量中的某一元素,近似地,相应于复模态的实模态向量中的分量的模近似为复模态的模,(250),(251),.,其中是噪声。由此可以构造状态向量方程是噪声。由此可以构造状态向量方程,或,在时间重复上面的方程次,可以得到,扩大的模型,或,(257),(258),(259),(260),由此可以解得矩阵,求得矩阵,后,即可以得到矩阵,从而可以从下面的式子得到实模态,(261),(262),三、从频响函数提取实模态,一个同时具有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的系统,其系统方程为,式中:为粘性阻尼矩阵;为结构阻尼矩阵。系统在频率域中的运动方程为,(263),(264),是实数,是无阻尼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两边乘,得,式中,式(66)式可以改写为,上式可以改写为,(265),(266),(267),(268),.,另一方面,系统的响应为,比较式(68)和(69),可以得到,将,分为实部和虚部并重新整理得到,比较上式两边,(269),(270),(271),(272),.,对单点激励,无阻尼系统,测试点,和激励点,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为(假设振型以质量矩阵规一化):,(273),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奇异,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从式(72)解出,奇异。,而是首先在(72)右乘,的伴随矩阵,,或,是,的行列式值,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等于零。,(274),(2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