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中 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1.gif)
![[备考]2020年中 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2.gif)
![[备考]2020年中 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3.gif)
![[备考]2020年中 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4.gif)
![[备考]2020年中 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4/23/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975e0be6-d923-4792-b0f3-c9fd7ede0b3c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0分)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B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C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C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B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B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D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C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 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B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10.元代死刑定制为( B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D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A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B ) A.科场案 B.哭庙案 C.明史案 D.字贯案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C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刑律 C.资政新篇 D.太平条规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C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B ) A.罚金 B.遣刑 C.拘役 D.无期徒刑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中央咨询机构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B )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训政时期约法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 ) A.三级三审终审制 B.三级二审终审制 C.四级三审终审制 D.四级四审终审制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 ) A.夏 B.商 C.周 D.秦 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C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 A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C )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C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D )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B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D )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 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B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C )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C )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 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C )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 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D )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C )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 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 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 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D )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元典章 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B )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盗贼窝主”罪名 D.“谋反”罪名 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C ) A.武德令 B.开皇令 C.大明令 D.大清令 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C ) A.谋反 B.谋叛 C.谋大逆 D.内乱 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B ) A.律 B.例 C.会典 D.诰 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D ) A.笞、杖、死刑 B.廷杖、死刑 C.发遣、充军、死刑 D.枷、杖、死刑 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D ) A.1908年 B.1909年 C.1910年 D.1911年 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B ) A.法国式民法 B.德国式民法 C.英国式民法 D.美国式民法 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 ) A.宋教仁 B.孙润宇 D.雷奋 D.马君武 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现行刑律 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D ) A.民法 B.刑法 C.诉讼法 D.行政法 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D ) A.1927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D )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B.参议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参议会 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B ) A.人民法院 B.人民法庭 C.农民法庭 D.农民代表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礼的最高原则是( AB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E.礼不下庶人2.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BCDE ) A.律 B.令 C.式 D.廷行事 E.课3.北宋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有( BCDE ) 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输钱印契 D.过割赋税 E.原主离业4.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律例不同之处有( AC ) A.取消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 B.改变了律例合编体例 C.删改了若干“因时事推移”已不适施用的条款 D.确认了近代刑罚制度 E.规定了诉讼时效及执行时效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 ACDE ) A.禁烟法令 B.禁止买卖人口令 C.剪辫法令 D.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E.禁赌法令6.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ABD ) 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C.刑与战争无关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E.兵起于刑 7.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ABCE )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D.邓析作“竹刑” E.赵鞅、荀寅“铸刑鼎 8.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BCD )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9.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ABCD ) A.各王 B.侯 C.丞相 D.检点 E.推官 10.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ABCDE )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亲亲得相首匿(1)汉津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 (2)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 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2. 折杖法.(1)为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所创。 (2)是把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 (3)是宋代统治者慎刑思想在刑罚制度上的体现。 3.“秋审”制(1)清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2)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各省上报斩、绞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 规定由各省先对斩、绞监候案件提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祀” 等处理意见,然后上报刑部,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再报皇帝批准。 4.“礼法之争”(1)指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两种不 同立法思想的交锋。 (2)虽以“法理派”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争论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5. 六礼 (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 封守(秦律) (1)封,指查封财产。 (2)守,指看守家属。 (3)封守要详细记录财产的情况,并轮流看守家属。 7. 大宗正府 (1)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 (2)元世祖二年设置。 (3)审理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8.“天坛宪草” (1)1913年10月31日(仅答“北洋政府时期”亦可)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2)因委员会的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这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3)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故“天坛宪草”并未颁布。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1.(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越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要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告发者可获被告财产的一半2.简述“八议”入律。2. (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3.简述外国对华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3. (1)华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国民之间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均依被告主义原则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 (2)同一享有领事裁判权之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由所属国领事法庭审理,中国官员一律不得过问 (3)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一般均适用被告主义原则,由被告一方所属国的领事法庭审理 (4)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与不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的国民间的诉讼案件,如前者是被告,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如后者是被告,由中国法院管辖4.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4.(1)包括成文法和例两大部分 (2)成文法通常概括为六法,其汇编称为六法全书,包括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及相关法规 (3)例包括判例和解释例,是成文法的重要补充五、论述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试论唐律的历史地位。1.(1)唐律集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对于保障和促进唐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2)对后世封建法典有极大影响,宋朝唯一的律宋刑统几乎是唐律的翻版;元朝在司法实践中,也“每引唐律为据”;明清律虽然与唐律不同,但内容及原则基本因袭唐律 (3)对东亚邻国的法律也有深远影响,如日本76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其十一篇的名目与次序一如唐律,内容也多相似,而且明治六年以前,唐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始终鲜明地反映在日本法律中,此外,朝鲜、越南、琉球和西域的古代法典无不或多或少受唐律影响(4)唐律中的规定与唐朝法制的实际状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不能混同 2.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的发展。 2.(1)完善人民法院体制。各行政大区一般都建立了大区、省(行署)、县三级审判体制,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推事改称审判员,各级人民法院一般设有院长及审判委员会。 (2)确定各级公安机构职责。规定对于汉奸、特务、内乱、反革命案件,必须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并根据情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有权采取紧急必要措施,然后将案犯、材料移交人民法院处理。 (3)设立土地改革人民法庭,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的案件。 (4)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 3.试述唐朝贞观律的主要变化。 3.(1)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贞观初,确定用加役流作为宽恕死刑的刑罚。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现实的办法。 (2)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唐太宗认为反逆有两类: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两者情节轻重不同,处理应有区别。确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 (3)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以及类推、断罪失出入、死刑三复奏、五复奏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4.试述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特点。4.(1)实行“不干涉原则”,又称“不干涉审理主义”或“当事人进行主义”也可称为“绝对的处分原则”。 (2)特定案件的法院调解制度。调解事件。一是强制调解事件;二是任意调解案件。调解日期。调解应于起诉前进行。调解组织。由调解法官和调解人组成。调解方式。不用开庭形式,得不公开。调解结果。不能成立调解,转入诉讼程序;调解成立。 (3)规定琐细,文字晦涩。中国法制史_在线作业_1交卷时间:2016-01-25 15:48:08一、单选题1.(5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是:(A. 大清新刑律 )。2.西周时,贵族的权位及财产均由(A嫡长子)继承。3.(5分)清末最早颁行的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法规是(C )。 A. 公司律 B. 破产法 C. 商人通例 D. 大清商律草案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4.(5分)确立笞、杖、徒、流、死的封建五刑制度的朝代是( A) A. 隋朝 B. 西晋 C. 唐朝 D. 北齐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5.(5分)清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上报的的死刑案件由管辖各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下属的( C)负责审理。 A. 宗人府 B. 慎刑司 C. 理刑司 D. 三法司得分:5知识点:11 清朝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6.(5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的是:(A)。 A. 晋律 B. 魏律 C. 北齐律 D. 新律得分:5知识点: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7.(5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A)。 A. 唐六典 B. 永徽律疏 C. 大明会典 D. 贞观政要得分:5知识点:7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8.(5分)为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处,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A )。 A. 吏律中 B. 礼律中 C. 名例律中 D. 刑律中得分:5知识点:10 明朝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9.(5分)为加强法律的感化作用,沈家本等提出设置(B )。 A. 拘押所 B. 罪犯习艺所 C. 少管所 D. 劳教所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0.(5分)每年霜降后,明朝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D )。 A. 九卿圆审 B. 热审 C. 秋审 D. 朝审得分:5知识点:10 明朝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二、多选题1.(5分)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 CD)。 A. 伍庭芳 B. 沈家本 C. 张之洞 D. 劳乃宣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C,D解析2.(5分)清末咨议局的议员须具备的资格是:(B. 有5000元以上资产或不动产 C. 寄住本省满10年且有1万元资产或不动产)。得分:0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B,C解析3.(5分)下列法规中,由南京国民政府于1946年颁布的有(BD )。 A. 共产党问题处置办法 B. 羁押法 C. 公司法 D. 监狱组织条例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D,B解析4.(5分)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AD)。 A. 张之洞 B. 沈家本 C. 伍庭芳 D. 劳乃宣得分:5知识点:13 鸦片战争后清朝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D解析5.(5分)国民政府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为20岁,婚龄为(BD )。 A. 男21岁 B. 男18岁 C. 女20岁 D. 女16岁 E. 以上均对得分:5知识点:中国法制史展开解析答案B,D解析6.(5分)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BCD )。 A. 礼法结合 B. 法贵简严 C. 明刑弼教 D. 重典治国得分:5知识点:10 明朝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B,A,C解析7.(5分)下列有哪几项属于“七出”的范围:( BCDF)。 A. 不事父母 B. 妒忌 C. 无子 D. 口舌 F. 淫佚得分:0知识点:2 西周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C,F,D,B解析8.(5分)下列法规中,由南京国民政府于1946年颁布的有(AD )。 A. 羁押法 B. 公司法 C. 共产党问题处置办法 D. 监狱组织条例得分:5知识点:16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A解析9.(5分)下列哪些篇目是法经六篇的篇目:(ABDE)。 A. 贼 B. 杂 C. 昏 D. 盗 E. 捕得分:5知识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展开解析答案D,A,E,B解析10.(5分)唐朝御史台下设(BDE),分别监察中央、地方官员。 A. 御史中丞 B. 殿院 C. 理藩院 D. 台院 E. 察院得分:5知识点:7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E,B解析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第15章)一、填空题(每空降兵分,分20分)1禹刑 2汤刑 3九刑 4杀 5醢 6兄终弟及 7媒氏 8神权法指导思想 9田里不鬻 10七出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分20分)1A 2D 3A 4B 5D 6D 7C 8B 9,A 10D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分20分)1ABC 2ABCD 3ABC 4CBD 5ABCD 6ABCD 7BC8BCD 9ABC 10ABCD四、名词解释(每题6分,分30分)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 “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 ,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工具。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把“法”与“律”连用,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第6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 2C 3D 4A 5C 6C 7D 8D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BCD7BD 8ABC 9ABCD 10BC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首谋隐匿。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唐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因私事或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徒二年,“公罪”(因公事而犯的罪)徒三年;九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徒一年,“公罪”徒二年等。明、清律无此规定。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永徽律疏是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4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5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秋审开始执行于顺治十五年,首先要求各省的督抚将自己省内所有被判处斩和斩监候(相当于现代的死缓)案件和布政使、按察史会通复审,分别提出四种处理意见: (1)情实。罪情属实,罪名恰当,奏请执行死刑。(2)缓决。案情虽然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减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办。(3)可矜。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死刑,一般减为徒、流。(4)留养承祀。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单丁情形,合乎申请留养者,按留养案奏请皇帝裁决。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缇萦上书救父。(1)奴隶制五刑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反映了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但是,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和转折点。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答: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文景时期尤为显著。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4)秦汉的徒刑种类。答:秦朝的徒刑:A .城旦、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B.鬼薪、白粲。鬼薪,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犯。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二者刑期皆为三年。C.司寇、作如司寇。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为二年。D.罚作、复作。“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复作,适用于女犯。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A .髡钳城旦舂(5岁刑)。B. 完为城旦舂(4岁刑)。C. 鬼薪白粲(3岁刑)。D. 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E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F“女徒顾山”。(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2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八议”的内容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八议”是由周礼秋官桐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指示:“功臣之子,法应人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所谓“八议”,即有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2)“十恶”的内容答: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条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3)“八议” 与“十恶”的关系。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封建贵族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质。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八议” 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3胡蓝之狱(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答:一是确立重典治乱世的立法指导思想。首先,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其次,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再次,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二是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子为奴,财产入官。三是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明律对“谋反、大逆”一律采用重罪加重的处罚原则。如凡谋反及大逆者,不仅本人要凌迟处死,其被株连的亲属,包括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异同,亦不论笃疾、废疾,凡年十六岁以上者,一律处以死刑,明律的株连范围比唐律广泛得多。三是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在大明律中规定:对于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答: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一是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二是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一是制定明大诰。是朱元璋洪武18-20年间亲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大明律规定: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库房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宠物萌系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巴中市中考试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六个之都的实践
- 新质生产力的认知与思考
- 新质生产力与市场拓展
- 民族舞四级课件
- 民族理论和政策课件
- 木地板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路径
- 民族服装绘画课件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短视频个人劳务合同范本
- 纯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件 模块一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基础认知
- 翻译后的基因表达调控
- 2025年度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酒店政府采购协议书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年第二季度考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中国铁塔-基站规范培训课件
- GB-T 41378-2022 塑料 液态食品包装用吹塑聚丙烯容器(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