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_第1页
上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_第2页
上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_第3页
上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_第4页
上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的背景:时代和社会的剧变,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化?,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尚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大众传媒,主要内容:,不同时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主要阶段:,1912-1949(民国),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1978-(改革开放后),四大变迁时期,单元总揽,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近代:,1840-1912(清末),1)总趋势(总特点):2)表现,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开放、适体、方便、平民化,1.近代服饰(衣):,男子服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流行整个近代,-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民族服装、设计者),女子服饰-旗袍(民族服装)的变化及流行:,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西装流行的原因:A.鸦战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B.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C.追求时尚和媚外心理;D.从穿着的角度看,适体、潇洒;E.民国成立后断发易服(移风易俗)的产物,旗装,女装:,改良旗袍,衣:,中山装流行的原因: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B.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中山装的革命色彩:五个扣: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教育、监察)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四个兜:礼仪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封闭的衣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后背不破缝:国家和平统一。,近代中国建筑:,新与旧、中与西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特征:中西合璧,居室建筑的演进(住),2)演进过程:,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完全欧化(花园、别墅、公寓),1)原因:,3)特点:,主要是外国人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演进突出表现在城市的上层和富贵人家,贫苦人民没有多大变化。,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方式为主,中国园林建筑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天津的五大道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也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北京民居,福建民居,浙江民居,上海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聚族而居小农经济的基地有一定的防御功能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围龙式围屋椭圆围楼,A.B.C.D.,C,城堡围楼,中西合璧围楼,1、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旗装,女装:,改良旗袍,衣:,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食:,西餐传入,住:,中西合璧,西式洋房,,习俗:,断发易服,维新派提出主张,留美幼童,揭开序幕,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1、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男装:,旗装,女装:,改良旗袍,衣:,食:,西餐传入,住:,中西合璧,西式洋房,,习俗:,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姻:,礼仪:,维新派提出临时政府禁令,包办自由,繁琐简约,跪拜礼握手、鞠躬,老爷、大人先生、同志,本质上体现了自由平等精神,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习俗风尚的变革,(1)礼仪:(2)称谓:(3)婚姻:(4)葬礼:(5)断发易服、废止缠足:(6)观念:,跪拜、作揖鞠躬、握手,大人、老爷先生、君,厚葬、土葬文明、简洁、火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表现:,旧道德、旧礼教民主、平等,1.断发2.易服饰3.改称谓废跪拜4.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个人-方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社会-促进了理发、制帽业的兴起,个人-既舒适又美观,又便于行动,社会-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促进了人们观念上的更新。,-使人格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社会-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使妇女走出家庭,走上了社会。,个人-从军参政,读书留洋,自由恋爱,辛亥革命以后,社会风俗的变化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是近代文明的标志,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例证,更是历史发展的表现。,男主外女主内,政治上-,参军议政,教育上-,走进学堂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由家庭走向社会,表现在:,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半封色彩;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最典型的特征)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化过程中既有东西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融合。,沿海和城市变化快:内地和农村变化慢:特别是农村,大多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乎未变,,5.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6.随着中国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加深;,7.趋势:趋向简约、自由、文明、近代化。,2: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西方侵略,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传入中国。,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是近代变化的根本原因,2.近代政治运动、政局变化和政府政策变化。,3.近代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5.科技进步。,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促进思想解放。,6.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材料二: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新华文摘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思考: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1:,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材料一: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观棋道人京华俗咏,材料二:及经光绪甲午、庚子之役、外患迭乘、朝政变更、衣饰起居,因而皆改革旧制,短袍窄袖,好为武装,新奇自喜,自是而日益加甚矣。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括指出晚清到民国服饰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西方习俗的传入(外来的)政局变化、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内在的),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思考?章太炎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但征婚内容看依然有封建思想的痕迹。,章太炎先生的征婚广告,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婚姻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由繁到简;,政府倡导、新思潮熏陶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表现:20世纪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文革”期间:绿军装、干部服(中山装)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特点:,原因:,政治性、保守性开放性、多样化,政治因素;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的观念变化,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服饰(衣),现代:,50年代:,60-70年代:,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食:,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绿军装,色彩丰富、款式多样,80年代后:,灰蓝色调,五彩缤纷,5070年代:,食物简单,80年代后:,凭票购买,讲究营养,自由挑选,原因:A、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B、农村改革,粮食逐年增加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2、现代:,50年代:,60-70年代:,衣:,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食:,住:,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绿军装,色彩丰富、款式多样,80年代后:,灰蓝色调,五彩缤纷,5070年代:,食物简单,80年代后:,凭票购买,讲究营养,自由挑选,5070年代:,80年代后:,住房拥挤,家具简单,住房状况不断改善,原因:经济迅速发展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2、现代:,50年代:,60-70年代:,衣:,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食:,住:,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绿军装,色彩丰富、款式多样,80年代后:,灰蓝色调,五彩缤纷,5070年代:,食物简单,80年代后:,凭票购买,讲究营养,自由挑选,5070年代:,80年代后:,住房拥挤,家具简单,住房状况不断改善,习俗:,5070年代:,80年代后:,取缔黄赌毒,实行一夫一妻,提倡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注重养生、休闲、环保等,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0-70年代:人民生活基本保障,有较大改善,但总体变化不大(简单、朴素),80年代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根本改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原因:,原因:,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计划经济,发展缓慢,极左思想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思想开放,科技进步,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课堂训练:,1.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中西餐并行于世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D.列宁装受青睐2.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式饭馆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京B.上海C.重庆D.青岛3.孙先生邀李同志晚上聚会,庆祝国庆,这一现象不会早于A.1840年B.1895年C.1912年1月D.1949年10月,D,B,C,4.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中华民国成立5.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B.C.D.6.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因为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地域集中在东部C.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D.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严重不平衡,D,C,C,7.现在城乡广大民人对吃饭的要求是A.吃饱即可B.大鱼大肉天天有C.科学合理D.无所谓8.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基础的变化B.生活习惯的变化C.价值取向的变化D.公民素质的变化,C,A,复习题: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2、中国交通史上的第一和最早。3、通讯事业的发展及影响。4、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的原因。,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马车、轿子、木船,海:,陆,空:,轮船(1872,轮船招商局),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凇沪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青藏铁路)汽车、电车(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1909、冯如第一架20世纪20年代民航起步),发展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进程:种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东部显著,中西部缓慢,先慢后快,海陆空,1.交通,1876年英擅自修筑-淞沪铁路(第一条),1881年,自建唐胥铁路,1911年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1905年京张铁路(第一条自建干线),晚清:,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铁路,(第一条自建),民国:,进展缓慢,西南、西北没有铁路,建国后:,发展迅速,汽车公路,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清末民初:近代筑路技术传入,民国时期:公路发展缓慢,近代:,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原因:,经济落后,民生凋敝,1.交通,1876年英擅自修筑-淞沪铁路(第一条),1881年,自建唐胥铁路,1911年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1905年京张铁路(第一条自建干线),晚清:,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铁路,(第一条自建),民国:,进展缓慢,西南、西北没有铁路,建国后:,发展迅速,汽车公路,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清末民初:近代筑路技术传入,民国时期:公路发展缓慢,近代:,现代:,发展迅速,原因:,新中国建立,民族独立(前提),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起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1.交通,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和铁路,汽车和公路,轮船水运,鸦战后:列强垄断航运业,19C70年代:办轮船招商局,推动水运近代化,打破列强垄断局面,建国后: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业发展较快,20C90年代:逐渐萎缩。,原因:公路、铁路和航空业迅速发展的影响,1.交通,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和铁路,汽车和公路,轮船水运,鸦战后:列强垄断航运业,19C70年代:办轮船招商局,推动水运近代化,打破列强垄断局面,建国后: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业发展较快,20C90年代:逐渐萎缩。,飞机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航空业开始标志),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民航业序幕),建国初,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政策放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特征:,西方侵略客观上把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列强为满足侵华需要,争相投资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交通业进步,半殖民地特征,-发展不平衡特征,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思考一:18761894年的18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政府明令禁止,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列强侵略和控制。,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观念束缚,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872189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仅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总投资47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银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资本增加,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1896年9月,受命主持芦汉路的张之洞、王文韶会奏,主张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分还;设铁路总公司,官督商办,以盛宣怀为督办。此议得到清廷同意。芦汉铁路商办难成另筹办法折张文襄公全集,民国政府成立后不久,年月,孙中山先生受命督办全国铁路,月,孙中山先生主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便惟于铁道为己任。随后,孙中山先生视察了许多地方,提出了修建铁路的具体计划,要在全国各地修建万英里的铁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有利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网骨架的基本形式。,三则材料均摘自中国铁路百年,积极兴办,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奕訢“意以为然”。李文忠公全书,观念转变,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兵力“惟铁路一开,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虽百万之众,一呼而集,无征调仓皇之过,无转输艰阻之虞”。刘壮肃(刘铭传)公奏议,国防需要,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思考三:1978年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何特点?,多元模式,科技化改造,提高效率,速度非常迅速,据新华网2002年报道,随着甬台温高速、杭金衢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浙江省全年建成高速公路547公里,全省4小时公路交通圈的目标正式得以实现。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将于2009年全线开通;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时速可提升到250公里。铁路建成后,从宁波到温州的时间,将由目前的高速公路的3个半小时压缩到1个半小时。摘自百度词条,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思考四:交通事业的进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电报:,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电话:,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为什么近代交通和通信事业能够取得发展呢?,想一想,1、社会的需求2、科学技术的进步,1906年的电报局,1904年的电话局,探究七:,材料一:李鸿章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查办。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思考一: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近代电报发展的哪些信息?李鸿章从军事防务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在中国开设有线电报,清政府也十分支持开设有线电报业务,到甲午战争前夕,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有线电报,材料二:与有线电报推行的同时,有线电话也在中国开设起来。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7号创设有线电话局。此后英、美商人也相继开办电话业务。为了打破外商的垄断,清政府于1902年拨款在上海创建了自己的电话局。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思考二: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近代电话发展的哪些信息?中国第一个电话局于1902年在上海开办它打破了丹麦、英国和美国等外国对中国电话业务的垄断。,复习题:1、近代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报刊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广播业的发展。3、电影业的发展。4、电视业的发展。5、互联网的普及及互联网的优缺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公元887年,邸报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报纸。,2、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3、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A、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B、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C、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如何评价西人办报?A、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B、把近代报刊带到中国,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宣传教育,启迪民众;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邸报(唐),强学报、时务报(清末),民报(清末),申报(1872-1949),探究八:,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邸报(唐),思考一:什么是邸报?它是否属于“大众报业”的一部分?,“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思考三: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材料1:扬子晚报消息:河北已销毁300余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华社电为防止问题奶粉再次流向社会、流入消费者手中,河北省政府办公厅9月30日向各设区市转发了省工商局制定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销毁办法。连日来,河北全省下架的451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已销毁300余吨。河北省政府要求各地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督、企业承诺、经销商参与的原则,销毁工作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工商、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监督。各地可采取集中销毁与就近销毁相结合,销毁工作须依法进行,做到程序合法。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报刊有怎样的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材料2:中国青年报消息170亿“两费”停收背后:民意如何升级为国家政策:8月22日,以普通机电工秦保常的调研报告为基础形成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采纳,工商“两费”停止征收。请回答:根据材料2,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通达民情、立言议政,材料3:扬子晚报网消息自来水哪来的红线虫本报讯“我们家自来水里,怎么会有像蚯蚓一样的红虫子呢?”近些天,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了一些市民的电话。据该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副科长葛明介绍:用户如果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箱或蓄水池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如果发现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则可能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管道之中,每到夜间,它们经常会从下水管道中爬出,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口处,汇集成团状。(华锋偰轶丹丹)请回答: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开启民智、传播知识,申报关于徐园放映“西洋影戏”的广告,2005年初时的上海原徐园故地,当时是虹口区天潼路814弄,是年春夏拆迁。,1896年6月29日(光绪22年五月十九日),申报就刊出徐园告白,内容如下:“本园于二十日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赏玩资仍照旧章,准廿三夜,外加烟火大戏,游资每位三角,此布。”,广播,1、产生:,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20世纪20年代初,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电影,1、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2、国产电影的发展与成就,1)1905年,定军山标志起步;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3)1935年,渔光曲首次国际获奖;4)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国歌。,探究九:,图说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定军山(1905),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演员:,谭鑫培,火烧红莲寺(1928),第一部武侠片:,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渔光曲(1935,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思考: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互联网的普及,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2、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3、发展:,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的缺陷:,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1、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2、互连网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3、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4、互联网催生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思考一: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谈谈你对青少年上互联网的认识,探究十:,材料一:离不开的互联网,任你徜徉任你想,生活现实难到位,虚拟世界乱闯荡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足交流的需要”,占六成五;其次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要,占五成。三至五成的青少年对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自信,认为自己具备克服负面影响的能力。好多中学生把网络当作了逃避现实的方式,为他们逃课提供了借口,以至于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危害了身体,甚至连心理都扭曲变态了。网吧是许多犯罪的滋生地,很多善良的孩子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违法乱纪的。在这里学会了撒谎、吸烟、喝酒、交异性朋友,甚至诈骗、勒索、偷盗。疏远了和父母的亲情,和朋友的健康的友情,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也破灭了亲人的希望。成为危害社会的一大毒瘤。,思考二:列举互联网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4、材料一当今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大都市中心大街充斥着崇尚洋名的商业服务机构,许多宾馆、酒店和商店都出现了亚历山大、凯撒大帝、维多利亚、伊丽莎白、梦巴黎、曼哈顿等字样,最多时达4万多家。材料三2005年6月,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发文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要求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好重要节庆活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请回答: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你如何看待“崇洋风气”?观点。,崇洋风气是近代文明的派生物,在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的今天,外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造成冲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在学习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抵制外国不良文化的侵蚀,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7.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初8.交通工具的进步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使近代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A.B.C.D.9.近代中国民众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相互联系,最早可以出现在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B,A,D,10.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在A.1882年B.1978年C.2000年D.2003年11.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维护国家主权B.维护自身统治C.仇视外洋事物D.愚昧无知12.下列对我国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近代航运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B.中国铁路建设起步早,但发展缓慢C.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D.中国自办电报的时间早于自办邮政的时间,D,D,A,13.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事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国政府无能B.外国势力入侵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传统观念的制约14.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报道新闻传播知识通达民情舆论监督A.B.C.D.15.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A.渔光曲B.歌女红牡丹C.八千里路云和月D.一江春水向东流,C,A,B,16.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青少年上网成瘾互联网欺诈贸易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A.B.C.D.17.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在露天咖啡厅里上网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18.下列现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还没有出现的是A.有些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B.阅读报刊C.乘坐火车D.可以在家看电视,B,D,B,试题解析立意:主题辛亥革命后思想观念的变化。价值取向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社会的变革,对新的历史观的反映,对史学成果的关注。取材:内容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呈现方式新闻报道。,1(2011天津文综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9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C,2(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