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性凝血病,创伤性凝血病(CoagulopathyofTrauma),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多元性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亦称为“非外科性出血”或“微血管出血”。,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组织损伤休克血液稀释酸中毒低体温炎症反应,六大关键启动因素,1.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基础,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创伤程度明显相关。,KarimBrohi.JTrauma.2003;54:1127-30,很多时候,创伤是一场灾难。,创伤的直接暴力、休克、炎症反应、自由基等都可以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的型胶原和组织因子暴露,通过与vWF、血小板及因子结合,激活凝血进程。,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加,而PAI-1减少,纤溶酶激活,使机体的纤溶活性增强。,在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受损时,纤溶活性增强进一步导致了血凝块形成减少或不稳定,从而增加出血量和加重凝血病。,休克导致的组织低灌注是创伤性凝血病的主要驱动因素。低灌注后的缺氧缺血造成更多的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的环境。,2.休克,休克导致的酸中毒可以干扰凝血酶的功能。,休克过程中,活化蛋白C增加血栓调节素的活性。血栓调节素与凝血酶结合后使凝血酶由促凝转为抗凝,导致纤溶亢进。,3.血液的稀释,创伤失血可以直接丢失凝血因子,体液从细胞内和组织间隙向血管内转移、后续的大量液体复苏和输注库存血都导致凝血因子稀释。,大容量液体复苏增大静水压力,破坏软血栓的形成,稀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红细胞,降低血液粘稠度,破坏血管的代偿性血管收缩功能,并加重低温和高氯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用0.9盐水输注)。,4.低体温,低体温导致凝血因子活性下降,reprintedformSpiessBetal.eds.PerioperativeTransfusionMedicineBeltimore,MD;LippicottWilliams1997,withpermissionofLippicottWilliamsApr2000;66,4;348-354,代谢性酸中毒在创伤患者中很常见组织低灌注大量高氯的液体复苏抑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也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5.酸中毒,当pH由7.4下降到7.0时,TF/Fa复合物和FXa/FVa复合物的活性分别下降55%和70%,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20%,凝血酶的生成明显延迟。代谢性酸中毒对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比低体温有更大的危害性。,6.炎症反应,凝血过程和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交联关系。创伤是诱发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后者同样影响凝血的过程。单核细胞可以表达组织因子并黏附到损伤部位的血小板上,炎症反应引发内皮细胞损伤,通过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途径激活抗凝系统,从而影响凝血病的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害,研究表明,1/41/3的创伤患者入院时存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死亡率高,严重创伤的“致死三联症”,低体温,死亡,酸中毒,凝血功能紊乱,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及治疗,一、早期识别高危因素:严重创伤、入院前大量液体复苏或输血、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休克、酸中毒、脑外伤等。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可以根据创面、浆膜表面、皮肤切缘、血管穿刺处等部位的广泛渗血来初步判断。三、行凝血、纤溶等相关指标的常规监测,包括血PT、PTT、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TEG等等,根据病情必要时每24h重复检查。四、同时应注意体温和酸中毒的监测。,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创伤性凝血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ISS评分25分同时合并低血压、低体温及酸中毒的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病的概率高达98%,值得注意的是ISS评分25分合并T34的患者凝血病的发病率虽然只有49%,但死亡率高达90%以上。,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表现,出血倾向,特点,自发性,多发性,表现,皮肤黏膜伤口出血穿刺点出血或瘀斑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time,TT),D-2聚体,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小板明显降低50109/L以下PT18秒,APTT60秒,TT15秒,FIB浓度降低1g/LD-二聚体明显增高,相关诊断标准:,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实验室检查通常需要2060min,不能及时反映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真实状况。通常的凝血指标只反映凝血初始阶段的功能,并不能提供血小板功能、血栓强度、纤溶活性等信息。且体外试验的温度、pH值、血小板水平与体内环境不同,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通常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只提供数值,不能反映它们的功能状况。血栓弹力图(TEG)能够反映全血的凝血和纤溶水平,还可以行床边快速检测。,2013年指南,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主要用于对凝血和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TEG效果图,创伤性凝血病救治策略DCR,传统的“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DCS)”理论强调:对严重创伤患者简化止血和去污染手术的操作,将患者转入ICU积极救治“致死性三联征”,在伤员内环境改善后再施行确定性手术。随着对创伤后凝血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在相应的处理上也较以往更为积极和时间提前,并提出了“损伤控制复苏(damagecontrolresuscitation,DCR)”的概念。,损伤控制复苏(DCR),是创伤性凝血病的主要救治策略是一种延迟、低压、限制性复苏主要理念:简化治疗目的:采取尽量少的措施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损伤控制复苏(DCR)主要包括三部分:,允许性低血压复苏,止血复苏,损伤控制手术,焦点:致命性“三联征”和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存在。目标:控制由凝血病引起的失血,包括:晶体液限量、多用血制品、纠正酸中毒、防止低体温。,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具体措施,允许性低血压复苏,是一种延迟的限制性的液体复苏,应持续到出血控制,并在此期间内保证终末器官灌注。,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老年患以及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控制性复苏。,补充凝血因子,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恰当使用止血药物。,新鲜冷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按1:1提高血小板与红细胞的比例,达到1:1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到1.0g/L时可以给予冷沉淀或浓缩纤维蛋白原进行治疗。,合理选择液体复苏,宜使用氯离子浓度接近生理水平的乳酸林格液。,避免使用高氯性的生理盐水,防止高氯性酸中毒。,推荐意见18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B级)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可以降低Ca2+的浓度,不利于凝血以及心脏的收缩。,输入碳酸氢钠后可以生产出CO2,增加呼吸负荷。,防治低体温,保证体温不低于35度。去除患者身上潮湿的衣物。减少非损伤部位的暴露。躯体保暖,使用升温装置。室内加温。血制品和静脉输液加温输注。动静脉转流体外加温装置。,Rossa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信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vi设计教学课件-b 下载
- 2025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入门知识测试卷及答案
- 申论政务上云平台课件
- 甲状腺瘤的护理课件
- 各类麻醉术前术后护理5
-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课件
- 《树的日子》教学课件
- 三维目标教学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藤野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 足浴店营销策划方案
- 三级质控四级网络介绍
- 斯派克直读光谱仪操作手册
-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 混凝土养护方案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胶水)
- 输血法律法规培训PPT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五星级)
- 220kv升压站质量评估报告
-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