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PPT课件_第1页
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PPT课件_第2页
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PPT课件_第3页
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PPT课件_第4页
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常见写景角度,-,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我们可从下面这些写景角度来鉴赏中国古典诗歌。,-,3,侧面描写,一、正与侧的结合,方法探究,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4,方法探究,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二、动与静的结合,-,5,方法探究,三、声与色的结合,(1)色彩角度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两种以及两种颜色以上),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色彩分明画面美,感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或通感等感官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6,方法探究,(2)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7,鉴赏诗歌写景角度,除了色彩角度、声色结合外,还要注意嗅觉(气味)触觉和通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视觉嗅觉通感,视觉嗅觉触觉,视觉嗅觉触觉动静结合,-,8,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方法探究,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分为虚实结合、以实衬虚、以虚衬实。,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离别感伤的情绪。,四、虚与实的结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主客移位),-,9,方法探究,五、远与近的结合,空间角度(观察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由高到低由上而下由内而外俯视仰视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10,方法探究,点面结合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六、点与面的结合,-,11,方法探究,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罗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瘦马等一系列意象,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七、白描手法,-,12,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常见写景角度:一、正侧结合(侧面描写)二、动静结合三、虚实结合四、声色结合(色彩视听结合等)五、远近结合(空间角度观察角度)六、点面结合七、白描手法,课堂小结,-,13,(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宿洞霄宫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洞霄宫: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浙江人,北宋著名诗人。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14,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俯仰相对。“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何等空阔自然。(答对两点得满分),16、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