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荀子思想主张【解析】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解析】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这是“孝悌”的表现,而非“源于”,故A项错误;“孝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而其由农业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不符合“从孔子起”,故C项错误;孔子只说“性相近”,没有明确善或恶,儒家孟子提出“性本善”,不符合“从孔子起”,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2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BC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解析】材料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之间不存在信任,是性恶论的一种体现,故正确;认为君臣之间不存在信任可言,之所以不得不为其做事,是因为“缚于势”,故正确;既然君臣之间不存在信任,如何来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其要讨论的问题,其言论是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的,故正确;君权神授与材料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答案】C汉代儒学1(2015江苏泰州一模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材料体现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考点】汉代儒学【解析】先秦儒学提倡“仁义”“礼”等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可知,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而少刑罚,这体现了对先秦儒学主张德治、认知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强调历史万物本源思想,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是对理学思想发展,故D项错误。3【答案】B2(2015江苏淮安四模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盐铁官营【解析】秦朝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直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才上升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度下,中央通过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国家实行国有专营制度,把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国有,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15江苏泰州二模21)(13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4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考点】(1)汉代儒学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解析】(1)第一小问用人政策,依据材料一“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可以看出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用人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案】(1)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1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宋明理学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3)“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心外无物的世界观是陆王心学观点,与题干朱子语类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可以看出阐发的是克己省身,故B项正确;推己及人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3)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5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儿女不能拥有私财,是对父母的孝顺,A项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子女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可知强调的是对父母尊长的敬重和孝顺,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维护,故B项正确;C项表述正确,但是对材料直接表述,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D项中“限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南京三模3)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按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分析可知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故A项正确;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材料讲的追求正当的利益不符,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提出的,不是二程,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4)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D“理”、“欲”统一【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解析】程颢、程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不符合“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徐渭反对“束缚、戕害自然人性”,故B项错误;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6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自然人性”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没有说明天理是需向外探求,还是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泛泛而谈,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江苏淮安四模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解析】该思想家以“求诸心而得”,而非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董仲舒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A项错误;朱熹仍然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向内心求理”,即“求诸心而得”,故C项正确;李贽主张人人都有判断是非的标准,与“求诸心而得”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江苏淮安四模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盐铁官营【解析】秦朝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7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直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才上升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度下,中央通过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国家实行国有专营制度,把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国有,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7(2015江苏泰州二模21)(13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考点】(2)宋明理学【解析】(2)第一小问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第二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即可。【答案】(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分,任答2点2分)8(2015江苏泰州一模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8(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5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2)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宋词的成就;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归纳出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信息从经济以及文化角度概括相同点。第二小问经济依据从“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来回答;文化结合宋代思想以及宋代成型的三大发明从“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及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角度概括答案。【答案】(1)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2)认识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2分)依据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1分)文化的发展,材料三的作者主要着眼于宋代政治的缺陷和财政的困窘。(2分)9(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21)(12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9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5分)(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5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2分)【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据“良知之在人心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据“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是成圣的途径;第二小问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反省内心、知行合一。(2)第一小问价值,据材料二中“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得出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第二小问贡献,据材料三“虽足针砭专制”得出批评专制,据“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得出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据“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得出冲击理学的思想桎梏。(3)据材料一中“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自觉提升道德,据材料二“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得出开展道德实践,注意从思想及10实践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3分)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分)(2)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2分)贡献涵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分)(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2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3)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解析】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是陆王心学的主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表现出李贽要求“尊重人的自然天性,实现人人顺其本性、随心所愿的理想政治局面”的观点,故B项正确;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是辩证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道德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4)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解析】该学者认为统治者用道德礼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用政治法律威权来禁止人们的行动自由,使人们的个性无法发展。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儒家道德礼教,故A项错误;王阳明也推崇儒家道德礼教,故B项错误;李贽反对儒家正统思想,主张个11性发展,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仍然维护儒家道德礼教,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江苏泰州二模21)(13分)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请回答(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考点】(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解析】(3)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可知,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依据明朝晚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3)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1分)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3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1(2015江苏泰州一模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12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5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2)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宋词的成就;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归纳出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信息从经济以及文化角度概括相同点。第二小问经济依据从“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来回答;文化结合宋代思想以及宋代成型的三大发明从“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及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角度概括答案。【答案】(1)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2)认识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2分)依据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1分)文化的发展,材料三的作者主要着眼于宋代政治的缺陷和财政的困窘。(2分)2(2015江苏淮安四模21)(14分)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13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请回答(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4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古代中国的书画宋代风俗画;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取得的成就。【答案】(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汉字与书画1(2015江苏南通一模3)右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考点】古代中国的书画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文人画)【解析】依据图片材料可知,这是水墨画,故A项错误;图片中是写意不是写实,形态逼真说不上,故B项错误;老干枯枝的树、紧缩翻白眼的鸟,这些形象体现了明遗民的落魄和萧索,故C项正确;依据图片材料可知,既不是写实,也不是富有生气,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14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考点】古代中国的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及演变(文人画)【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此画派强调“意匠”“气韵”,此画应该是写意画,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此时尚未特别突出“意匠”“气韵”,故A项错误;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作品,也没有特别突出“意匠”“气韵”,故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没有特别强调“意匠”“气韵”,故C项错误;墨兰图是写意画,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江苏泰州二模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考点】古代中国的汉字与书画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风俗画);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元曲【解析】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54(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3)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考点】古代中国的书画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文人画)【解析】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属于宋代文人画。该画的绘画风格蕴含了作者淡泊名利、不畏强权的儒学精神,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画未体现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该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画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5江苏淮安四模21)(14分)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请回答(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4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古代中国的书画宋代风俗画;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6【解析】(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取得的成就。【答案】(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文学成就1(2015江苏泰州二模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考点】古代中国的汉字与书画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风俗画);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元曲【解析】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2015江苏泰州一模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17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请回答(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5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宋词的成就;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信息从经济以及文化角度概括相同点。第二小问经济依据从“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来回答;文化结合宋代思想以及宋代成型的三大发明从“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及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角度概括答案。【答案】(2)认识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2分)依据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 认识多种多样的昆虫课件
- 2025年度物流行业保密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水路货物运输船舶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地下排水隧道建设合同
- 2025不锈钢医疗器械采购与销售代理合同
- 2025版轻工产品售后服务承包合同
- 2025房地产抵押典当与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度酒店宾馆保安服务协议
- (2025年标准)动火安全协议书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动物防疫检疫试题(附答案)
- 沙石码头经营方案(3篇)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2025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水声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 能源环保管理办法
- 锂电行业仓储管理办法
- caac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校园安全指导》职业院校安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