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题库_第1页
经济统计学题库_第2页
经济统计学题库_第3页
经济统计学题库_第4页
经济统计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引论一、选择题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年龄B性别C企业类型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500个IT从业者CIT从业者的总收入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10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实验数据1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二、判断题1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的规律的过程。()2描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据特征的方法。()3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4推断统计学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5定量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指能够用数值来表现。()6定性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现。()7统计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种形式。()一、选择题1D2D3A4B5A6D7C8A9C10A11D二、判断题1对2错3对4对5对6对7对第二章数据的搜集一、选择题1二手数据的特点是()。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C数据缺乏可靠性D不适合自己研究的需要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3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抽取一定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4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5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8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9为了解女性对某种品牌化妆品的购买意愿,调查者在街头随意拦截部分女性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10研究人员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是()。A判断抽样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11下面的哪种调查方式样本不是随机选取的()。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判断抽样12调查时道德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滚雪球抽样D判断抽样13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变量)分为若干类,然后在每个类中采用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式称为()。A分类抽样B配额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4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缺点是()。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B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C调查的成本比较高D不适合于探索性的研究15指出下面的误差哪一个属于抽样误差()。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16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户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同时有些是新入住的居民户。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17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居民户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而没有回答问题。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二、判断题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专门组织的调查和科学实验两个渠道()2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属于直接的统计数据。()3普查具有调查费用低,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4普查一般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5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普查能够获得各个领域的全面,广泛的数据()三、简答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2解释什么是抽样误差,什么是非抽样误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3哪些因素在决定抽样误差大小时是重要的一、选择题1B2A3B4C5D6D7D8C9C10A11D12C13B14B15A16B17D二、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错三、简答1来源于其他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称为二手数据。使用二手数据应考虑以下内容数据是谁搜集的;为什么目的而搜集的;数据是怎样搜集的;何时搜集的。2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非抽样误差是批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抽样误差是一种随机性误差,只存在于概率抽样中,不可避免,非抽样误差则不同,无论是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还是在全面调查中,都有可能产生,可以避免。3抽样误差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最明显的是样本量的大小,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抽样误差的大小还与总体的变异性有关。总体的变异性越大,即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大,因为有可能抽中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样本单位,从而使样本结果偏大或偏小;反之,总体的变异性越小,各单位之间越相似,抽样误差也就越小。第三章数据的描述1数据的直观显示一、选择题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2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3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A环形图B饼图C直方图D茎叶图4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5组中值是()。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B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C一个组的最小值D一个组的最大值6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箱线图C直方图D饼图7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8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9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A条形图B直方图C箱线图D线图10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A条形图B对比条形图C散点图D箱线图11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2000B1000C1500D250012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5000B7500C5500D6500二、简答1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构成2如何对定量变量进行统计分组一、选择题1A2B3A4B5B6C7C8B9D10C11C12C二、简答1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即总标题、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资料,必要时需要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注释、填表单位、填表人员、填表时间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内容。2定量变量统计分组按照分组标志的不同可分为单变量分组和组距分组。单变量分组是把每一变量取值都作为分组标志,这种方法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取值较少的情形。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取值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值作为分组标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连续型变量或变量取值较多的情况。对定量变量进行统计分组描述时,一般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对于组距分组,需要采用“上组限不在组内”原则。第四章数据的描述2重要的统计量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2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4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差B标准差C极差D四分位差5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6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7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8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A等于0B等于1C大于0D大于19峰度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度系数的值()。A等于0B大于0C小于0D等于110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11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12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A2846B3020C2795D391913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2846B3020C2795D391914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5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16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极差B四分位差C标准差D平均差17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8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A80B002C4D819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20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C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二、判断题1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的影响,需要计算统计频数密度,频数密度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2使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时,必须要假定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者在组距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3只有在组距中值两侧对称分布,才能使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4测算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众数法,中位数法和均值法。()5测算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特征的方法主要有全距法,标准差法和标准系数法。()6即使数据的分布有多个最高峰点,也只能存在一个众数。()7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正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8与全距相比,四分位差不受极端值的影响。()9当均值大于众数时称为正偏态。()10当均值小于众数时称为负偏态。()11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它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速度的平均。()三、简答1简述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1A2B3C4C5C6C7D8A9A10A11A12C13D14B15D16A17D18D19D20A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对6错7对8对9对10对11对三、简答1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始终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值,中位数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值,而平均数则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对于具有单峰分布的大多数数据而言,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必定相等,即0MEX;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说明数据存在极小值,必然拉动平均数向极小值一方靠,XME0而众数和中位数由于是位置代表值,不受极值的影响,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如果数据是右偏分布,说明数据存在极大值,必然拉动平均数向极大值一方靠,0XE则。X0第五章概率和概率分布一、选择题1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称为()。A必然事件B样本空间C随机事件D不可能事件2指出下面的分析中哪一个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A01分布B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正态分布3抽样分布是指()。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样本数量的分布4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ABCDX2N25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ABCDX2N26从均值勤为、方差为(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的样本,则()。2A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B只有当N30时,样本均值的分布X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C样本均值的分布与N无关D无论多大,样本均值的分布都为非正态分X布7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A服从非正态分布B近似正态分布C服从均匀分布D服从分布28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小D无法确定9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A50,8B50,1C50,4D8,810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期望值是()。A150B200C100D25011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是()。A50B10C5D1512大样本的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服从。A正态分布BT分布CF分布D分布213大样本的样本比例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A正态分布BT分布CF分布D分布2二、判断题1正态分布曲线是连续型概率分布曲线。()2二项分布曲线是离散型概率分布曲线。()3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4概率分布反映变量取值与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5概率分布的特点是变量取值的精确度越高,相应的概率越小。()6概率分布的特点是变量取值的误差越大,相应的概率越小。()7二项分布主要描述只有两种结果可能出现的事件的分布。()8当N充分大时,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9泊松分布在取值范围上可以取整数,也可以取小数。()10当N充分大时,泊松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一、选择题1C2D3C4A5D6A7B8C9B10B11C12A13A二、判断题1对2对3对4对5对6错7对8对9错10对第六章参数估计一、选择题1无偏估计是指()。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2一个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B该估计量的一个具体数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C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3置信系数(1)表达了置信区间的()。A准确性B精确性C显著性D可靠性4在置信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缩小置信区间,则()。A需要增加样本量B需要减少样本量C需要保持样本量不变D需要改变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5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6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7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8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9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10根据两个独立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未知但相等时,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分布DF分布211使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NSXZ/A总体为正态分布B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C总体为正态分布但方差未知D大样本12对于非正态总体,使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NSXZ/A小样本B总体方差已知C总体方差未知D大样本13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BCDNZX2/NZX2/NSZX2/NSZX2/14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BCDNZX2/NSTX2/NZX2/NSZX2/15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BCDNZX2/NSTX2/NZX2/NSZX2/二、判断题1抽样调查中,把抽样数目大于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2抽样调查中,把抽样数目小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3在样本容量为一定时,要提高样本的概率保证程度就要扩大抽样的误差范围。()4在样本容量为一定时,要提高抽样的精确度,就要降低抽样的概率保证程度。()5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提高抽样的精确度及提高抽样的概率保证程度。()6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无论总体分布形式如何,样本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7大样本情况下,当总体方差未知时,可用样本方差代替。()三、简答1在确定样本容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参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有什么区别四、计算分析1某大学从某一学院中随机抽取100人,得知他们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为26MIN。根据以往数据知道,该学院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标准为12MIN。试求该学院大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度为9545。2某地区共有奶牛2500头,随机调查了几处共400头,得出每头奶牛的平均年产奶量为3000KG,均方差为300,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地区牛奶全年总产量的置信区间。3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1)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2)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估计误差。(3)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4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为8的样本,各样本值分别为10,8,12,15,6,13,5,11。求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5一位银行的管理人员想估计每位顾客在该银行的月平均存款额。他假设所有顾客月存款额的标准差为1000元,要求的估计误差在200元以内,置信水平为99。应选取多大的样本6某居民小区共有居民500户,小区管理者准备采用一项新的供水设施,想了解居民是否赞成。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50户,其中有32户赞成,18户反对。(1)求总体中赞成该项改革的户数比例的置信区间()。05(2)如果小区管理者预计赞成的比例能达到80,估计误差不超过10,应抽取多少户进行调查一、选择题1B2D3D4A5B6A7A8A9A10B11D12D13C14C15B二、判断题1对2对3对4对5对6对7对三、简答1(1)总体中变量值的离散程度大小。在相同条件下,离散程度越大,则需抽出的样本容量就越多;(2)置信度1的大小。置信度越高,需抽出的样本容量就越多;(3)允许的抽样误差大小。研究者如果能够允许较大的抽样误差,则可以减少抽样的数目,降低精度;如果研究者要求的抽样误差较小,则必须增加样本抽样数目。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是(1)点估计是以抽样得到的样本指标作为总体指标的估计量,并以样本指标的实际值直接作为总体未知参数的估计值的一种推断方法;(2)区间估计也是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前者得出的是一个具体的值,后者是一个区间。四、计算分析1解由题中可知,N100,由,得。26X12459045可得,则的置信区间为2Z,NZX2即,106从而(236,284)即有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学院大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在236284MIN之间。2解由题中可知,N400,由,得。3X30S95105可得,则的置信区间为9612Z,NSZX2即,40396130从而(29706,30294)全区牛奶总产量为即(7426500,7573500)250439,257即有9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地区牛奶全年总产量在74265007573500KG之间。3解(1)已知,1549N1X9612/05Z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2X(2)极限误差0491562/NZX(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发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即(1158,1242)。2149102/NZX4解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未知,为小样本,8N,5365218,/0T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0X4S,限(711,1289)8921356212/NSTX5解已知,边际误差,001582/0Z应抽取的样本量为6725822/ZN6解已知,506403P0912/5Z总体中赞成该项改革的户数比例的95的置信区间为,即(051,077)。3064019112/NZP(2)已知,80592/Z应抽取的样本量为62108961222/ZN第七章假设检验一、选择题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2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A都有可能成立B都有可能不成立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3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4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5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形式的写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B,00H0100H01C,D,6P值越小()。A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小B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C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大D不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小7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根据P值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APBPCPDP0二、判断题1显著性水平表示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即拒绝原假设所冒的风险。()2显著性水平表示备择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即拒绝原假设所冒的风险。()3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实质上就是显著性水平。()4假设检验时,所谓“接受原假设”,并非肯定原假设就是正确的。()5如果检验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区域,应拒绝备择假设。()6假设检验时,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与临界值有关。()7在样本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犯第一类错误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是互为消长的。()8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对应于假设检验中的接受区域。()9在不同的检验水平下,对同一检验问题所下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10通常把“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称为假设检验的P值。()11最小平方法是通过使残差平方和最小来估计回归系数的。()三、综合分析1通过以往大量资料得知某地20岁男子平均身高为168M,今随机抽得当地16名20岁男子,算得其平均身高为172M,标准差为014M。问当地现在20岁男子是否比以往高2某厂家在广告中声称,该厂生产的汽车轮胎在正常行驶条件下超过目前的平均水平25000公里。对一个由15个轮胎组成的随机样本做了试验,得到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7000公里和5000公里。假定轮胎寿命服从正态分布,问该厂家的广告是否真实()053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X(单位小时)服从正态分布。现测得16只元件的寿命如下159280101212224379179264222362168250149260485170问是否有理由认为元件的平均寿命显著大于225小时()4A,B两厂生产同样材料。已知其抗压强度服从正态分布,且,。从A厂263A257B生产的材料中随机抽取81个样品,测得;从B厂生产的材料中随机抽取64个2/107CMKGXA样品,测得。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能否诊断A,B两厂生产的材料平均抗压强2/10CMKGXB度相同()55装配一个部件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关心的问题是哪一个方法的效率更高。劳动效率可以用平均装配时间来反映。现从不同的装配方法中各抽取12件产品,记录各自的装配时间(单位分钟)如下甲方法313429323538343029323126乙方法262428293029322631293228两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方差相同。问两种方法的装配时间有无显著不同()056有人说在大学中男生的学习成绩比女生的学习成绩好。现从一个学校中随机抽取了25名男生和16名女生,对他们进行了同样题目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男生的平均成绩为82分,方差为56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78分,方差为49分。假设显著性水平,从上述数据中能得到什么01结论一、选择题1D2C3A4B5D6B7B二、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三、综合分析1解本题为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的比较,因N16,故采用单样本T检验。68100H68101H0543/72T5查T界值表,得单尾概率,按水准,不拒绝,无统计学意义,还不2010P0H能认为该地20岁男子身高比以往要高。2解2500H501H5491/57T4查T界值表,得单尾概率,按水准,不拒绝,无统计学意义,还不1050P50H能认为该厂家的广告真实。3解20H21,641X7598S10/T156查T界值表,得单尾概率,按水准,不拒绝,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元2P00H件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大于225小时。4解已知,均为大样本,且,81AN64B263A257B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H1,21205计算统计量6457813022121NSXZ确定P值,作出推断查表得知,在水平上拒绝H0,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A、B两厂生产的0P0材料平均抗压强度不同。5解已知两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方差相同,因此采用T检验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H1,21205,753X94S678X4622S计算统计量132814693121222NSSC42138765122XTC21确定P值,作出推断查表得知,在水平上拒绝H0,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法的装配0P05时间不同。6解因两组例数均小于30,故先作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该资料无原始数据,用F检验。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即两总体方差相等21H1,即两总体方差不齐25计算统计量,1439621SF24151N1562N15,40确定P值,作出推断查表,知,在水平上不拒绝H0,还不能认为两个总体方差不等。01P05T检验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H1,212计算统计量3152165492122NSSC73158212XTC965确定P值,作出推断查表得知,在水平上不拒绝H0,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男生050P01的学习成绩比女生的学习成绩好。第九章方差分析一、选择题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2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A随机误差B非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非系统误差3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A组内误差B组间误差C组内平方D组间平方4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5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6在下面的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C观测值是独立的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7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组间平方和B组内平方和C总平方和D水平项平方和8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误差项平方和B组内平方和C组间平方和D总平方和9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全部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误差项平方和B组内平方和C组间平方和D总平方和10组间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结果称为()。A组内平方和B组内方差C组间方差D总方差11在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的统计量是()。ABCD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组内方差组间方差总方差组间方差12在方差分析中,用于度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统计量是,其计算方法为()。2RABCD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2R总平方和组间平方和2R组内方差组间方差总平方和组内平方和213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71N62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A1750315010484组内261911238总计336912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A450B550C650D75014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71N62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750A750315010484组内2619B238总计336912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A2和9B2和10C1和11D2和1115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7N6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7501A315010484组内261911B总计336912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A650和138B750和238C850和338D950和43816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71N62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7501750A010484组内261911238总计336912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A215B315C415D51517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71N62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7501750315010484组内261911238总计336912用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不相等,得到的结论是()。210H21和A拒绝B不拒绝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0H00H0H18从三个总体中分别抽取,和的三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31N423N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622200311221018474组内983700140总计1606900用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3210H321,H)。A拒绝B不拒绝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0H000H二、简答1简述方差分析的统计思想。2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定。一、选择题1C2A3B4C5A6D7B8C9D10C11C12B13D14C15B16B17B18B二、简答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实验设计类型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总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总自由度也分解成相应的几个部分,再作分析。分解的每一部分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代表各均数间的变异情况,另一部分代表误差。2方差分析中有三个基本假定(1)每个总体服从正态分布。(2)各个总体的方差必须相同。2(3)观测值是独立的。第十章相关与回归一、选择题1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A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B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C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一定增大D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肯定变小2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正线性相关关系B负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关系D函数关系3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正线性相关关系B负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关系D函数关系4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两个变量之间为()。A正线性相关关系B负线性相关关系C线性相关关系D非线性相关关系5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两个变量之间为()。A完全相关关系B正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相关关系D负线性相关关系6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A086B078C125D07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A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B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CX值增大时Y值随之减少,或X值减少时Y值随之增大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8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9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极弱相关10在回归分析中,被预测或被解释的变量称为()。A自变量B因变量C随机变量D非随机变量11在回归分析中,用来预测或用来解释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或多个变是称为()。A自变量B因变量C随机变量D非随机变量12在回归模型中,反映的是()。XY10A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部分B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部分C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D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13下面关于回归模型的假定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自变量X是随机的B误差项是一个期望值为0的随机变量C对于所有的X值,的方差都相同D误差项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且独立214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使()。ABCD最小2IIY最小IIY最小2IIY最小II15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是()。1A当X0时,Y的期望值B当X变动1个单位量,Y的平均变动数量C当X变动1个单位时,Y增加的总数量D当Y变动1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数量16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个肯定有误()。ABCDXY7502XY86012XY520XY740317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相关系数R1B判定系数C回归系数0D估计标准误差2RYS18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2R)。A0,1B1,0C1,1D小于0的任意数19若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8R2A08B089C064D04020若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判定系数1B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0C回归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2R2R10ES二、判断题1协方差的大小会受到计量单位和数据均值水平的影响。()2最小平方法是通过使残差平方和最小来估计回归系数的。()3如果两种相关现象之间表现为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则这种相关关系为线性相关。()4在某一种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设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复相关。()5可决系数是对回归模型拟和程度的综合度量,可决系数越大,模型拟和程度越好。()6可决系数是对回归模型拟和程度的综合度量,可决系数越小,模型拟和程度越差。()7利用相关分析可以判断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8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9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总体回归系数估计值是一个随机变量。()三、计算分析1设有某地区人均收入与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资料如下年份人均月收入(元)耐用消费品销售额(万元)1998199920002001200220033403804504705606208090100115140145设通过分析,已知人均收入与耐用消费品销售额为直线相关。试由上述资料(1)建立人均月收入与耐用消费品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2)估计人均收入为800元时,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2某地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教育经费(万元)X在校学生数(万人)Y316343111637339341845518202225要求建立回归直线方程,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的在校学生数。一、选择题1A2A3B4C5A6C7C8C9A10B11A12C13A14A15B16B17C18A19C20B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错8对9对三、计算分析1解(1)年份人均月收入(元)X耐用消费品销售额(万元)YXY2X19981999200020012002200334038045047056062080901001151401452720034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