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护理本科1_第1页
练习题护理本科1_第2页
练习题护理本科1_第3页
练习题护理本科1_第4页
练习题护理本科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题(一)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3、下列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B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具有异物性C隐蔽的自身物质具有免疫原性D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E分子量大小并非决定免疫原性的绝对因素4只能与抗体结合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胸腺依赖性抗原B完全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肿瘤抗原E半抗原5、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AVHBVLCCHDCLEVH和VL6、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7、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8、下列情况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E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9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10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A过继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自然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11抗原提呈的部位是A胸腺B腔上囊C淋巴结D骨髓E血流12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是A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B超急性排斥反应C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慢性排斥反应13过客白细胞是指A供者的中性粒细胞B供者的NK细胞C供者的免疫活性细胞D供者的APCE供者的肥大细胞1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机制是A移植物中的T细胞被宿主的MHC分子激活发挥免疫病理作用B宿主的T细胞被移植物的MHC分子激活发挥免疫病理作用C移植物中的APC被宿主的MHC分子激活发挥免疫病理作用D宿主的APC被移植物的MHC分子激活发挥免疫病理作用E移植物中的T细胞被宿主分子激活发挥免疫病理作用15关于胚胎抗原,错误的是A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B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极微量C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可高表达D可用于肿瘤的免疫诊断E易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16下述哪种CD分子为MHC类分子的受体ACD2BCD4CCD8DCD25ECD2817下列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是AT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8与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不符的是ACD40L基因突变B又称BRUTON病C患儿血清IG水平很低甚至测不出DBTK基因缺陷E男性多见19HIV的感染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长B引起严重的免疫损伤C易发生机会性感染D不会累及神经系统E易发生恶性肿瘤20关于自身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可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B自身免疫病人血清中才可检出C转输同种动物可引起自身免疫病D为器官特异性E均为IGM抗体21青霉素引发的溶血性贫血的机制是A青霉素吸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B红细胞膜上出现补体受体C青霉素吸附到红细胞后直接活化补体D吸附到红细胞上的补体结合青霉素所致E抗体的直接溶血作用22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A母RH,儿RHB母RH,儿RHC母RH,儿RHD母RH,儿RHE以上均不是23免疫复合物所致基底膜损伤主要由那种物质引起A溶酶体酶B淋巴毒素C链激酶D溶血素EIL124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A肌肉注射B静脉注射C皮下注射D皮内注射E腹腔注射25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A胚胎期B新生期C儿童期D青年期E老年期26大剂量的TD抗原能诱导下列哪些细胞产生耐受AT细胞BB细胞CT细胞和B细胞DT细胞和巨噬细胞EB细胞和巨噬细胞27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是A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B颗粒性抗原C可溶性抗原D抗原表位密度低的抗原E细胞性抗原28致敏CTL清除靶细胞时,导致靶细胞DNA裂解的物质是A穿孔素BFAS蛋白C蛋白聚糖D颗粒酶E白细胞介素29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清除作用A取决于可溶性因子,无需细胞与细胞接触B特点为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可杀伤多个靶细胞C特点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一起死亡D无抗原特异性E主要由CD4T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介导30TH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由ACD4分子与MHC类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BIL1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C协同刺激分子B7与CD28相互作用产生的DTCR与抗原相互作用产生的ECD8分子与MHC类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31在对胞外寄生菌的免疫应答中A特异性CTL起主要作用BB细胞起主要作用CTH1细胞起主要作用DB细胞依赖MHC分子识别细菌抗原ET和B细胞所识别的微生物抗原上的表位相同32下述正确的是A初次感染早期产生IGG类抗体B抗严格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与CTL有关C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是细胞膜上出现IGM分子D吞噬异物是巨噬细胞唯一的功能E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补体无关33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MHC分子A只表达MHCI类分子B只表达MHCII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I、II类分子D同时表达MHCII、III类分子E同时表达MHCI、III类分子34MHC分子被T细胞的TCR识别的部位在A肽结合区B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胞膜外区35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因子作用的特点A特异性B微量高效C局限性D多样性E网络性3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因子的功能A参与免疫反应B刺激造血C促进炎症D与抗原特异结合E诱导凋亡37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A杀伤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B杀伤作用依赖抗体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D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E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38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TH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9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ATC细胞BNK细胞CLA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40TI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需要巨噬细胞加工处理B可产生IGG和其他类别抗体C有免疫记忆D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E可诱导细胞免疫B型选择题(配伍选择题)下列5道试题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重复选用或一次不选,每道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A生理性免疫防御B生理性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41超敏反应42清除病原微生物43病毒持续感染44自身免疫病4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C型选择题(比较选择题)5道题共用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如某题只与答案A有关,选择A;如只与答案B有关,选择B;如与答案A和B都有关,选择C;如与答案A和B都无关,选择D。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46青霉素可以引起47结核菌素可以引起48ABO血型抗原可以引起49花粉可以引起50胰岛素可以引起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51、免疫细胞包括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树突状细胞E干细胞52T细胞表面与其活化和信号转导有关的CD分子是ACD3BCD2CCD4/CD8DCD28ECD80/CD8653、在III型超敏反应中,哪些作用与组织细胞损伤有关A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栓BTH1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C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D激活补体,产生炎症介质E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54、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B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C补体性质不稳定,经5630分钟处理即可灭活D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55、AIDSA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易发机会感染C常伴发KAPOSIS肉瘤DHIV主要侵犯CD4T细胞E疫苗预防有效二、名词解释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能够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且决定了个体的组织相容性。2、超敏反应机体受某种特定抗原刺激时,出现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由移植物中同种异型反应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同种异型组织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多见于骨髓移植。4、分化群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统称为CD。CD可以用作鉴定细胞所处的分化阶段,也可以用作鉴定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的亚型。三、简答题1、简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补体系统激活的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9顺序发生级联活化,产生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在细胞膜表面组装、形成MAC,导致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主要可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2、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1)一种细胞可分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3)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4)具有高效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等特点。(5)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即细胞因子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3、免疫应答中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如何B细胞对TH细胞的作用1在再次应答过程中,B细胞加工、提呈抗原给TH细胞2B细胞为TH细胞提供协同刺激分子B7TH细胞对B细胞的作用1活化的TH细胞为B细胞活化提供共刺激分子CD40LCD402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3)辅助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4、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哪些区别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细胞因子接种次数13次1次生效时间23周立即维持时间数月数年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四、论述分析题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分子。在IG分子N端,轻链1/2和重链1/4或1/5处,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次序多变,称该区为可变区(V区),可特异性结合抗原。在可变区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排列具有更高变化程度,故称此部位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其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而可变区中其它部分的氨基酸组成变化较小,即为骨架区,它不与抗原分子结合,但对维持高变区的空间构型起重要作用。在IG分子C端,轻链1/2和重链1/4或1/5处;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C区),C区虽不直接与抗原表位结合,但可介导IG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在CH1与CH2之间,因含有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称为铰链区,该区变构有利于IG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点;该区对蛋白酶敏感。2IG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介导体液免疫免疫效应;激活补体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介导吞噬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IGG可通过胎盘;SIGA可穿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练习题(二)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1、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3、下列关于B细胞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表位多位于抗原表面BB细胞表位往往是加工的多肽CB细胞表位多位于抗原内部DB细胞表位是线性表位EB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提呈4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结合称为A交叉反应B异物性C特异性反应D功能性E超敏反应5、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6、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位于AVH和CHBVL和VHCFC段DVH和CLECL和CH7、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8B细胞成为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由于A具有吞噬能力B分泌大量IL2的能力C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表达MHC类分子E在肠道淋巴样组织中大量存在9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接种量少B接种次数少C易保存D免疫效果好E持续时间较长10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B发挥作用较快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D主要用于预防E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11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A接种剂量较大B能诱导黏膜局部免疫C一般需接种23次D疫苗较易保存E副作用较大12受者免疫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的间接识别是指A受者的APC摄取移植物脱落的MHC分子,并提呈给T细胞B受者的T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MHC分子C受者的T细胞识别移植物组织内部的抗原D受者的B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上的MHC分子E受者的APC摄取移植物脱落的MHC分子,并提呈给B细胞13MHC限制性是指A抗原与抗体结合受自身MHC限制B补体激活受自身MHC控制CIGG调理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DT细胞和靶细胞,T细胞和APC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ENK细胞杀伤靶细胞受自身MHC控制14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不包括A受者体内有针对供者的抗体B激活补体系统C抗体的类别主要是IGG、IGMDNK的作用E与供受者ABO血型不合有关15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是ACD4THLBCD4TH2CCD8TCDNK细胞EM16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的肿瘤抗原是ACEABPSACAFP,DCA199,EMAGEL17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是抗原提呈细胞B是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C静息巨噬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D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二重性E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依赖于T细胞18在下列细胞中,借助抗原识别受体捕捉抗原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并指细胞D郎罕细胞EB细胞19AIDS的病原是AHCVBHIVCHDVDHPVEHBV20下列哪些因素可改变自身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原性A外伤、感染、电离辐射、药物B外伤、异体组织移植C外科手术、免疫接种、药物D肿瘤、免疫接种、感染E外伤、肿瘤、免疫接种21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属于A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E不属于超敏反应22下列哪项属于型超敏反应A溶血性贫血B接触性皮炎C哮喘D结节性多动脉炎E异种皮肤排斥反应23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为A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B嗜酸性粒细胞浸润C中性粒细胞浸润D淋巴细胞浸润E以上均不对24关于免疫耐受的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TDAG和TIAG均可诱导T细胞耐受BB细胞可产生低带耐受CT细胞具有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DB细胞耐受产生速度较T细胞快ET、B细胞产生耐受的情况大致相同25能诱导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是A高剂量的TI抗原B高剂量TD抗原C低剂量的TI抗原D低剂量TD抗原E高剂量TD抗原或高剂量的TI抗原26T细胞克隆中枢耐受的形成是由于A阴性选择作用B缺乏辅助细胞而不能激活C阳性选择作用D细胞表面受体封闭E缺乏协同刺激信号27维持免疫耐受必要的因素是A耐受原的持续存在B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D耐受原为颗粒性抗原E是否有佐剂存在28参与CTL传递抗原结合信号的分子是AMHC类分子BCD8分子CMHC类分子DCD4分子ECD3分子29T细胞识别A天然抗原B游离的线性抗原肽C与MHC结合的脂类D结合在MHC槽里的线性抗原肽E与MHC结合的多糖类抗原30T细胞能直接识别A感染的细胞B活的完整的微生物C死的完整的微生物D细胞外微生物的天然表位E细胞内微生物的天然表位31刺激TH细胞活化的APC表面必须表达的分子是AICAM1和LFA1BCD40分子和MHCI类分子CMHC类分子和B7分子DMHC类分子和CD40分子EMHC类分子和B7分子32病毒感染诱导的CTL将杀伤A同一宿主体内感染任何病毒的靶细胞B表达与CTL的MHCI类分子相同且感染同种病毒的靶细胞C表达与CTL的MHC类分子相同且感染同种病毒的靶细胞D表达与CTL的MHCI类分子相同且感染不同种病毒的靶细胞E表达与CTL的MHC类分子相同且感染不同病毒的靶细胞33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HLA单倍型相同是因为A单倍型遗传方式B高度多态性现象C连锁不平衡D性连锁遗传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34HLAII类分子表达在AT淋巴细胞表面B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APC表面D肝细胞表面E上皮细胞表面35TH1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2/IFN/TNFBIL2/IL4/IL5CTNF/IL1/IL10DIL4/IL5/IL10EIFN/IL1/IL1036TH2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4/IL5/IL10BIL2/IL10/IL6CIL4/IL5/IFNDIL2/IFN/TNFETNF/IL5/IL1037既无MHCI类抗原,又无MHCII类抗原表达的细胞是A单核/巨噬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红细胞E肝细胞38巨噬细胞表面缺乏AC3B受体BIGGFC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D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E绵羊红细胞受体39有关T细胞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A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少数B主要为CD8细胞C表面标记为CD3的细胞D杀伤作用的特异性不高E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40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TH1BTH2CB细胞D浆细胞E红细胞B型选择题(配伍选择题)下列5道试题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重复选用或一次不选,每道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A自身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抗毒素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E异嗜性抗原41ABO血型抗原属于42在某些情况下,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自身物质43可以引起交叉反应的抗原44常用于紧急治疗或预防外毒素性疾病的物质45只需极低浓度即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的物质C型选择题(比较选择题)5道题共用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如某题只与答案A有关,选择A;如只与答案B有关,选择B;如与答案A和B都有关,选择C;如与答案A和B都无关,选择D。A特异性免疫应答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6、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47、后天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48、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49、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50、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5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调节E免疫耐受52与B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有关的CD分子是ACD19BCD21CCD40DCD28ECD8153、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有A皮肤黏膜膜的上皮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TCRT细胞EB1细胞54、AIDS的传播方式包括A皮肤接触传播B血源性传播C消化道传播D性接触传播E母婴垂直传播55、下列哪些是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特点A非特异性B多效性与重叠性C多样性和网络性D全身作用E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作用二、名词解释1、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2、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抗原激活的T、B细表面FAS的表达明显上调,通过FAS/FASL途径启动效应细胞发生的凋亡,是机体免疫调节的一种方式。3、T细胞抗原受体由异源二聚体组成,与CD3形成复合物,是T细胞特征性标记,是T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基础。4、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出现异常,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攻击表达靶抗原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机体出现病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三、简答题1、简述AB产生一般规律。(1)初次应答潜伏期长,约710天;抗体类别主要是IGM;抗体亲和力低;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短。(2)再次应答潜伏期短,约23天;抗体类别主要是IGG;抗体亲和力高;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2、简述HLAI类与HLAII类在结构、组织分布和提呈抗原方面的比较HLAI类和HLAII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提呈抗原方面的比较比较项目HLAI类分子HLAII类分子肽链的组成由HLA基因编码的链和非HLA基因编码的2M组成由HLA基因编码的链和链组成组织分布各种有核细胞主要表达在专职APC提呈的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抗原识别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3、简述B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功能(1)产生抗体中和、调理作用;(2)提呈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外源性可溶性抗原;(3)分泌细胞因子(4)免疫调节作用;(5)参与固有免疫。4、简述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特异性细胞毒效应CD8CTL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极化后发动致死性攻击。杀伤靶细胞机制(1)释放穿孔素形成跨膜孔道,至细胞死亡;2释放颗粒酶,诱导细胞凋亡;(3)CTL通过表达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FAS结合,导致细胞调亡。特点抗原特异性、MHC限制性、高效性和连续性。四、论述分析题1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活化的补体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导致靶细胞溶解。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等与吞噬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作用;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一方面补体成分(如C3B等)可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另一方面多种补体成分(如C1Q等)可识别和并结合凋亡细胞而及时被清除凋亡细胞。引起炎症反应C3A、C4A和C5A具有过敏毒素样作用,C5A具有趋化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等。参与适应性免疫如C3D与BCR共受体复合物中的CR2结合,C3B与B细胞表面CRL结合,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与活化;膜辅助蛋白等补体调节分子能介导细胞活化信号,参与T细胞活化;IC可能通过其表面的补体成分与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CRL和CR2相互作用而被滞留于此,持续刺激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从而参与免疫记忆形成和维持;免疫调节作用补体成分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补体系统与凝血、纤溶、激肽系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影响及相互调节关系。练习题(三)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胸腺C法氏囊D脾脏E淋巴结3、在O型/RH阳性血型的同胞兄弟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感染的微生物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异嗜性抗原4根据抗原的化学性质,免疫原性较强的物质是A脂多糖B多糖类C蛋白质DDNAE脂肪组织5、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6、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7、下面哪一类IG参与黏膜局部抗感染ASIGABIGMCIGGDIGDEIGE8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IL2D类毒素EIFN9关于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为多种特异性抗体混合物B从血浆或胎盘血中分离制成C可用于免疫缺陷病的治疗D可用于甲肝、麻疹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E只含IGG类抗体10新生儿不易患麻疹、白喉等传染病,其免疫力的获得是通过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自然被动免疫D潜伏感染E隐性感染11除B细胞和T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A巨噬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12引起强烈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受者组织隐蔽的自身抗原B移植物的MH抗原C移植物携带的ABO血型抗原D受者的自身抗原E移植物细胞上的MHC分子13对移植物起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AB细胞BNK细胞C浆细胞D中性粒细胞ET细胞14受者免疫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直接识别是指A受者的T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MHC抗原肽B受者的B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MHC抗原肽C受者的B细胞识别供者APC表达的MHC分子D受者的T细胞识别移植物脱落的、游离的MHC分子E受者的APC吞噬、处理移植物抗原15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细胞,除外的是ACD4THLB上皮细胞CCD8TCDNK细胞EM16介导ADCC抗肿瘤免疫的抗体是AIGABIGMCIGDDIGGEIGE17NK细胞在抗肿瘤作用中的特点不包括A需预先致敏才能杀伤肿瘤细胞B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C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D无MHC限制性E无肿瘤特异性18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包括AMHC类分子BMHC类分子CCD19DFC受体ECD519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间的性行为B异性间的性行为C呼吸道传播D母胎传播E母乳传播20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肾小球肾炎是由于A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的抗原B隐蔽抗原的释放C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引起D自身抗原的改变E免疫调节功能异常21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血小板22易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的细胞因子AIL1BIL2CIL5DIL3EIL423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主要是A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致敏淋巴细胞B抗原、T细胞、MC抗原、抗体、补体、M、NKD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E以上均不对24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主要发生在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E黏膜淋巴组织25自身反应性B细胞通过哪种机制被排除A阴性选择B阳性选择CMHC限制D免疫忽视E受体交联26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其原因是A免疫系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B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C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D具有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E免疫系统已发育成熟27T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特点是A所需诱导时间长B持续时间短C可由高剂量TI抗原诱导D可由低剂量TD抗原诱导E所需抗原量较高28致敏CTL细胞清除的靶细胞是A表面带有变异的MHC类分子的细胞B表面丢失MHC类分子的细胞C表面带有病毒抗原的细胞D表面带有MHC类分子的细胞E表面带有免疫复合物的细胞29为T细胞活化提供主要协同刺激信号的分子是ACD2BB7CLFA1DVLA4EIL230T细胞可为B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并可诱导IG类转换的分子是AMHC类分子BMHC类分子CCD28DCD19ECD40L31在下列细胞中,能够摄取加工抗原的细胞是A红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中性粒细胞ET细胞32传导B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分子是AMIGB抗原分子CBCRDIG/IGEMHC分子33HLA分子多态性部位是A肽结合区B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以上都不是34MHC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细胞的分化过程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B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T淋巴细胞C前T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D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E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35促进红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AGMCSFBEPOCGCSFDMCSFETPO36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组小分子的蛋白质B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C其作用具有特异性D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E微量即起作用37T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是ACD3BCD4CCD5DCD8ECD1938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ATCRBCD3CFCRDCR2EMIG39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ASMIGABSMIGMCSMIGEDSMIGDESMIGE40正常人外周血液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1015B2030C4050D7080E8090B型选择题(配伍选择题)下列5道试题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重复选用或一次不选,每道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AIGABIGMCIGGDIGDEIGE41血清含量最高42初次免疫应答早期产生的抗体类别主要是43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类别主要是44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IG是45防止病原体从黏膜侵入的IG是C型选择题(比较选择题)5道题共用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如某题只与答案A有关,选择A;如只与答案B有关,选择B;如与答案A和B都有关,选择C;如与答案A和B都无关,选择D。ATCBTH1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46不需抗原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47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炎症48分泌穿孔素49特异性连续杀伤肿瘤细胞50免疫应答中受MHC限制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51、高亲和力IGEFC受体主要分布于AB细胞BT细胞C嗜碱粒细胞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52、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包括A肿瘤抗原调变B宿主的免疫耐受状态C瘤细胞漏逸D瘤细胞提呈抗原功能缺陷E宿主体内的免疫抑制因素53、人工自动免疫有哪些特点A输入抗体B产生免疫力早C免疫力维持时间长D主要用于预防E具有免疫记忆性5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粘附作用D免疫调节作用E炎症介质作用55、单核巨噬细胞有下列性质A参与免疫应答B来源于骨髓C表达MHCI类抗原D分泌TNFE表达MHCII类抗原二、名词解释1、抗原提呈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2、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有赖于TH细胞辅助的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清蛋白等属于此类抗原。3、免疫指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的识别与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4、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在器官移植时,由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相符,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多见于实质器官移植。三、简答题1、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有哪些(1)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1)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2)调控免疫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活化和功能(2)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1)抗感染作用2)抗肿瘤作用3)诱导细胞凋亡2、T细胞分类及其功能答T细胞分类及其功能如下表按TCR肽链组成分类按CD分子表达分类按功能分类按分泌的CK谱分类功能TH1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CRT细胞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CRT细胞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3、列表比较MHCI类和MHCI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比较项目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抗原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降解抗原的胞内位置蛋白酶体MIIC、溶酶体抗原与MHC结合部位内质网MII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细胞所有有核细胞专职性APC识别和应答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4、自身免疫疾病的基本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包括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并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常表现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性;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可复制出与AID相似的动物模型;易发生于女性,有遗传倾向。四、论述分析题1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哪些试述它们的杀伤机制有何不同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TC细胞、TH1细胞、NK细胞。它们的杀伤机制如下(1)TC细胞特异性介导靶细胞裂解或凋亡,其机制为1)激活的CTL释放穿孔素,以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2)活化的CTL高表达FASL,通过FAS/FASL途径导致靶细胞凋亡;3)CTL释放颗粒酶,借助穿孔素的穿孔作用进入靶细胞,导致细胞凋亡。2TH1细胞主要靠分泌淋巴因子,如IL2、TNF、INF、LT等介导靶细胞坏死或凋亡。3NK细胞1)释放穿孔素、颗粒酶能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2)介导ADCC作用;3)分泌淋巴因子,如TNF、IFN等介导靶细胞死亡。练习题(四)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1、免疫防御功能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增生病2、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骨髓B淋巴结C黏膜免疫系统D扁桃体E脾脏3、导致自身成分变成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是A药物B大面积烧伤或冻伤C电离辐射D感染E以上均是4、一般来说灭活疫苗或蛋白质疫苗的最佳免疫途径为A皮内或皮下注射B腹腔或静脉注射C腹腔或皮下注射D静脉或皮下注射E静脉或皮内注射5、分子量最大的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6、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7、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8下列哪种不是新型疫苗A亚单位疫苗BDNA疫苗C合成肽疫苗D类毒素E结合疫苗9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者不宜接种A类毒素B灭活疫苗C减毒活疫苗DDNA疫苗E重组载体疫苗10关于脐血干细胞,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采集方便,对供者无任何损害B增殖能力强CHLA表达水平低D脐血干细胞含量与骨髓相接近E移植后,GVHR的发生率高11下列哪种属于免疫抑制剂A左旋咪唑B西咪替丁C卡介苗DCSAE短小棒状杆菌12不同个体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MHC的不符C移植物被污染D受者免疫功能低下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13引起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ABO血型抗原BMHC抗原CMH抗原D异嗜性抗原E自身抗原14环孢菌素主要抑制何种细胞的功能AB细胞BT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15人类机体能发生免疫耐受的肿瘤抗原是AHPV蛋白B甲胎蛋白CHBV表面蛋白DEBV蛋白EHIV蛋白11下列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无关的是A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B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C抗原调变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增强E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12免疫毒素是指ACTL细胞释放的穿孔素BTH2细胞释放的LTC过敏毒素D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毒素E白喉毒素与单克隆抗体交联的偶联物18属于T细胞缺陷的疾病是A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BDIGEORGE综合征C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D慢性肉芽肿病E白细胞黏附缺陷19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病原因是AT细胞功能缺陷BB细胞功能缺陷C吞噬细胞功能缺陷DT和B细胞联合缺陷E补体功能缺陷20超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机制是A隐蔽抗原的释放B自身抗原的改变C交叉抗原的存在D克隆激活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E分子模拟21给分娩RH胎儿的RH母亲产后72H注射RH抗体,可以抑制母体内RH抗体的产生,是因为注射的RH抗体能够A清除进入母体内的RH抗原B清除母体产生的RH抗体C促进母体内TR细胞的增殖D促进母体内TC细胞的增殖E抑制母体内浆细胞产生抗RH抗体22青霉素诱导的过敏性休克属于A型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型超敏反应E不属于超敏反应23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C特异性IGE参与D无补体参与E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24关于免疫耐受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天然获得B可后天获得C可长期存在D是一种免疫无应答状态E无抗原特异性25关于低带耐受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只有T细胞参与B耐受产生快C持续时间长D耐受原均是TD抗原E形成耐受的细胞以B细胞为主26有关免疫耐受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B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C是免疫无应答状态D是负免疫应答E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的类型27下述哪项不是独特型网络在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制A大量的独特型抗体导致独特型阳性细胞破坏以致耗尽B抗独特型抗体封闭TCR上的独特型表位抑制T细胞活化C抗独特型抗体封闭BCR上的独特型表位抑制B细胞活化D抗独特型抗体诱导辅助性T细胞激活E抗独特型抗体诱导调节性T(TR)细胞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28CTL细胞识别靶细胞A受MHC类分子限制,不具有抗原特异性B受MHC类分子限制,不具有抗原特异性C受MHC类分子限制,具有抗原特异性D受MHC类分子限制,具有抗原特异性E受MHC类分子和MHC类分子限制,具有抗原特异性29下述哪种CD分子为MHC类分子的受体ACD21BCD19CCD8DCD4ECD2830下述哪种CD分子传导TCR识别抗原后的信号ACD2BCD4CCD8DCD3ECD2831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TC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细胞BTH细胞与B细胞C巨噬细胞与TH细胞DNK细胞与肿瘤细胞E巨噬细胞与B细胞32TC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由A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BIL2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C协同刺激分子与CD28相互作用产生的DTCR与抗原相互作用产生的E丝裂原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33关于MHCII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2条多肽链均为MHC编码B人类的MHCII类分子包括HLADR、HLADQ、HLADPC主要存在抗原提呈细胞的表面D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EHLAI分子由第六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34移植抗原是ACD分子BCKCAMDHLA分子EIG分子3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FNBTGFCTNFDCSFEIL436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2BTNFCIFNDTGFECSF37人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是ACD3BCD4CCD8DCD34ECD4538正常人外周血液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1015B3035C4055D6080E859539在外周血中,成熟B淋巴细胞表型一般为ASMIGMSMIGDCD5BSMIGMSMIGDCD5CSMIGMSMIGDCD5DSMIGMSMIGDCD5ESMIGMSMIGDCD540按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在结构上的差异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ATH1和TH2细胞BTCR和TCRT细胞CTCR和TCRT细DTDTH和TC细胞ETCR和TCRT细胞B型选择题(配伍选择题)下列5道试题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也可重复选用或一次不选,每道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ABCMACDE41补体经典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42补体MBL活化途径的C5转化酶43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44补体活化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45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C5转化酶C型选择题(比较选择题)5道题共用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如某题只与答案A有关,选择A;如只与答案B有关,选择B;如与答案A和B都有关,选择C;如与答案A和B都无关,选择D。(共5题,每题1分)AIGGBIGM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46激活补体47FC段与肥大细胞结合48中和病毒49由浆细胞产生50通过胎盘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卷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51参与免疫应答中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有AMHC类分子/CD8BMHC类分子/CD4CCD28/B7DCD2/CD58ELFA1/ICAM152、抗原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A颗粒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分子B可溶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决定基C可溶性抗原间有相似的决定基D抗原分子量大E抗原分子含有芳香族氨基酸53、经典HLAI类分子表达在哪些细胞表面A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血小板C网织红细胞D成熟滋养层细胞E红细胞54、人工被动免疫有哪些特点A接种物为抗体或免疫效应物质B接种后立即生效C免疫力维持时间长D用于紧急预防E可用于治疗55、对机体肿瘤免疫,正确的论述是A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B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原性弱的肿瘤,意义十分重要C体液免疫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D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力军E中性粒细胞也参与抗肿瘤作用二、名词解释1、肿瘤特异性抗原指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新抗原。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例如IGG抗体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合后,直接杀伤被IGG抗体包被的靶细胞。3、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经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