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_第1页
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_第2页
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_第3页
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_第4页
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近代史高考题组训练12012浙江文综T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BCD【解析】选A。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带有明显的追求实际功利的含义,因此可选王阳明的心学讲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认为如果没有“人的心”,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无,因此不可选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其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因此可选百科全书派是一个群体,其中每位思想家的思想并不完全相同,而备选项表述为“共同追求”,过于绝对,因此不可选。22011北京文综T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解析】选B。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A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C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D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是创立逻辑学。32014江苏单科T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选D。从“佛罗伦萨”“人文主义”判断这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主张追求自由幸福和享受。A、B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虔诚信仰上帝,C错误。D符合题意中对教会安于清贫的抨击。42013广东文综T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解析】选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是表现人性美、表达人物内心的。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是表现光与色的。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是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的。52012福建文综T19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62014海南单科T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2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解析】选C。据题干“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可知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会信息,故D错误。72013上海单科T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力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82012广东文综T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选C。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92015安徽文综T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解析】选B。由地图中长线条所覆盖的“德意志”“英格兰”“瑞典”等地区看出,这是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和影响的地3区,故B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图中没有标记,故A错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都兴起于英国,后影响到法国,但图中两国的标记都不同,故C、D错误。102015北京文综T21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BCD【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和所学判断,独立宣言中体现了卢梭和洛克的天赋人权的观念,而法国的读者也看到了独立宣言中法国哲人们的思想。所以,的说法不正确。法国读者认同天赋人权观念,主张人人生而平等自由,说明他们对当时法国社会中由等级制度造成的不平等现状不满,从独立宣言在法国的反响来看,启蒙思想在美国和法国都已传播开来。所以,的说法正确。112014重庆文综T11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BCD【解析】选A。选项判断理由判断A据关键信息启蒙运动是“知识分子运动”“公共性”“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开展活动,故正确正确B不符合题干信息,也不符合史实错误C同上错误D同上错误122014海南单科T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解析】选A。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共同主张,故B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共同主张,故4C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要求,故D错误。132013江苏单科T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表明人类理性思考有助于“理性王国”的建立,引领社会进步。B、C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说法错误。142015广东文综T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解析】选A。结合新航路开辟及其历史影响的相关史实,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美洲被发现后,殖民者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掠夺,因此导致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这是哥伦比亚学者站在美洲人的立场上强调殖民掠夺带来的后果B干扰选项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应是指欧洲和美洲C本身错误的选项黄金、白银的流通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D本身错误的选项从材料内容来看,该学者强调的是两个大陆的距离更加遥远了,并非是强调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52015上海单科T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圈地运动的发生D宗教改革的发端【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6世纪,局限于欧洲思想领域公元1500年前后推动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的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其对欧洲、世界皆影响巨大圈地运5动与工业革命有关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162013江苏单科T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解析】选D。1600年到18世纪,黄金大量涌入西班牙,导致出现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价格革命”,冲击西班牙封建制度。而西班牙在这一时间段之内没有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更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故A、C错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故B错误。172013上海单科T13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穿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故选C。182013福建文综T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6【解析】选B。纽约先前称为新阿姆斯特丹,原是荷兰在北美进行殖民活动的重要据点,在英荷战争失利后割让给英国并改称纽约,显示了英国在殖民利益争夺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再结合漫画内容,可知英国通过对荷兰海上航运业的限制以压缩荷兰的海外殖民利益空间。故只有B最符合题意。192013安徽文综T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解析】选B。A中基督教于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公元1世纪基督教形成,与图中的信息不相符C与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和扩张疆域不符,其存在时间是公元前27年到476年,疆域主要是横跨欧亚非,而图中有美洲D“日不落帝国”形成是在18世纪后期,与图中信息不吻合。B第一幅图是中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第二、三幅图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第四幅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世界。202015四川文综T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解析】选D。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卡莱尔注意到社会出现了问题,只在乎金钱和金钱主宰下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A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7B干扰选项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急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B错误。C干扰选项题干中并未反映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所以C错误。D正确选项根据题干中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要表达的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日渐缺失的观点,所以D正确。212014全国卷T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由题干提供的历史情境可知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变化,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这是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之一,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材料中并未体现妇女解放,而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C不正确。家庭手工业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D不正确。222014四川文综T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解析】选C。结合地理知识,知道选项中涉及了中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的城市,1850年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而中国、日本和俄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或进展缓慢,故选C。8232014浙江文综T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国家和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可见强调的主要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C、D的表述虽然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但都仅仅是材料所反映的一个方面,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因此选B。242014福建文综T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铁路火车把乡村的人们不断地带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这正是城市化的表现。故选C。252013天津文综T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选C。解题时应特别注意题干中“1820年”和“结尾的简短一章”两处关键信息。A、B主要发生于1518世纪,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三项时间均与题意不符。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符合题意。262015海南单科T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解析】选C。题中没有反映出海外市场问题,故A错从专利数目的增长上反映出了德国科技发明的进步,但不能反映出德国科技的整体实力领先于他国,德国工业革命开展较晚,故B错从政府授予的专利数目的增长幅度来看,反映了政府对科技进步的鼓励,故C表述正确引进技术不属于专利发明,故D错。9272015安徽文综T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解析】选B。亚里士多德认为,制订陶片放逐法是要防止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但在这样的现象出现后,依靠陶片放逐法来“补救”不能算是好政策,表明防止集权政治要未雨绸缪,故B正确。A只是题干材料前半部分信息的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是如何防止集权政治的问题,不是分析雅典民主的影响或特权阶层产生的原因,故C、D错误。282014全国卷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选C。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文明最大的成果是其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雅典城邦不禁止自杀,而是自杀行为须得到城邦的允许,故B错误。公民试图自杀是个人行为,但这一个人行为必须得到允许,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C正确。D与题干材料无关。292014山东文综T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析】选A。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但题干中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而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说明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超出了公民等级的范畴,A正确。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不写明他们的家世是对公民生命平等的尊重B干扰选项对战士的尊重能体现对军事的重视,但该选项不是核心信息的反映10C干扰选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教信仰D错误选项随着雅典民主化改革的推进,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逐渐淡化302014福建文综T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古代雅典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受到民主机构的严格监督,违法者被惩处,这里强调了民主机构运作和法律制度存在的意义。据此,可以判断只有D最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D。312013全国卷T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面的思维导图322015广东文综T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解析】选C。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当时奴隶不具备公民权利,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错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习惯法的一些内容,故B错人民会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的利益和要求,故这一规定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表述正确D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11332014全国卷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罗马法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仍是贵族意志的体现,故A、D不正确。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故C不正确。342013江苏单科T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解析】选D。A是1688年,B是1689年,C是18世纪前,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前,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352012北京文综T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如下图所示362012海南单科T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12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选C。A观点不全面,还有集体负责制B首相权力大D内阁政策是国家利益和阶级利益决定的,而非政党之间的斗争。英国阁员与首相共进退。故答案选C。372015北京文综T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解析】选A。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有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如果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所以,A符合题意。根据美国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运行机制,B、C、D不正确。382014安徽文综T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解析】选D。A表述不正确,材料说明“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B表述主体不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统治者的状况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大,但受到体制的制约,仍然实行民主政治而非如君主一样专制独裁。392014天津文综T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解析】选B。材料并未强调联邦宪法创造出了新的宪法体制,由此可知A不正确。材料指出美国的联邦宪法“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说明这部宪法只适用于美国国情,对其他13国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故B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美国宪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C可以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国联邦宪法的借鉴意义,故D错误。402014北京文综T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BCD【解析】选D。在邦联制下,邦联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也不是立法机构,它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因此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正确。联邦制实行联邦政府和地方各州分权的原则,既保持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又能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联邦并未剥夺各州的自主权,错误。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各州关税壁垒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正确。联邦政府有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秩序的有序和稳定,正确。故D正确。412013山东文综T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指的是十三个州的政治关系由“地方偏见、不和”转向和睦共处,联系紧密正确B、C、D材料时间是1788年,处于美国建国并颁布宪法后不久,“船”喻指新独立的美国。上述材料体现的是新独立的美国在初期实行哪种政体,材料不能体现B、C、D错误422011全国卷T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14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选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432011广东文综T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解析】选D。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发生的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选D。A时间不吻合,也不是阶级斗争B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C的发表是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442012全国卷T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选A。因为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起义的领导机关,掌握武装,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当时的主要政权。由于掌握武装,这使得无产阶级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此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与题干相符,由此判断A正确。B属于国际环境,与“俄国政局”矛盾,因此B与题意不符。C时间不对,国内战争开始于十月革命后。D不是当时俄国政局的主要特点。452012江苏单科T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解析】选B。列宁观点旨在说明,所有的革命阶级都把夺取国家政权看作是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革命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这表明列宁希望革命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把国家政权由资产阶级手中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故答案为B。462014四川文综T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15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BCD【解析】选B。从这一调查本身来看,是正确的从表中所列的5个方面及其所占的比例来看,不正确没有十月革命就没有后来的苏联,所以这一调查本身就反映,故是正确的是最大的干扰项,从表中选项可以看出关于经济影响的方面所占比例没能占到绝对优势,不正确,所以选B。472012海南单科T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B。A,俄国在1917年3的“二月革命”中已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的是俄国十月革命D是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内有军队的叛乱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些加剧其危机。故答案选B。482013浙江文综T39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答案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2014山东文综T39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解析】第1题注意参与奴隶贸易的主要是欧洲国家,国际因素主要考虑欧洲层面即可。第2题,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能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奴隶贸易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亚非拉地区的落后,这只是奴隶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之间最为直接的一种联系,一定程度上说它只是一种历史表象。奴隶贸易导致世界各地区间经济的长期不平衡发展,这才是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最为深远的影响,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两个视角体现了对同一历史问题理解深刻性的差别性。第3题,实质上是对工业革命发生、发展条件的考查,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第4题侧重于对历史观点的评论,要求学生对历史现象要有批判性思维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答时要从历史叙述者所处立场、态度等出发,去探究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史观即代表观察历史问题的不同立场、态度和角度。解答时能够找准“欧洲中心论”、全球两个视角,特别是后一个视角更是解题关键。答案1国际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因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17492015江苏单科T23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