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 _试点单位 _老河口四中_ 学生姓名 雷陈静 学号 1842001208399 汉语言文学(师范) 专业 2017 届(春/秋) 本科 层次 (本专科)指导老师姓名 张华 专业技术职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省(市、州)电大_教学点_指导教师_张华_学生姓名雷陈静学号1842001208399专业汉语言文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目 录 摘要4一、祥林嫂的悲惨命运5(一)腐朽的文化5(二)悲惨弱者的呼号6(三)自我意识的迷失7二、促成祥林嫂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8(一)祥林嫂个人原因81.性格的悲剧82.婚姻的悲剧103.思想的悲剧10(二)封建礼教的压制11(三)当时的社会环境14三、所揭示的社会本质16参考文献17浅谈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内容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小说主要讲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礼教和和妇女的思想摧残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祥林嫂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妇,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丧夫、再嫁、失子、惨死的不幸都发生在春天,而她却是一个生活里没有春天的苦命人。虽然对封建礼教的迫害进行了一定了反抗,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小说描写的祥林嫂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本文从祥林嫂自身、他人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并且深刻地揭示出其社会根源,共振现代读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关键词】封建礼教 悲剧命运 社会本质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 本文中的祥林嫂,这位勤劳朴实的村妇,也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弱小者。祥林嫂的一生悲惨坎坷,她不仅受到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更遭致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祥林嫂周围的世界,也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支配。祥林嫂踯躅在这个冷漠无清的世界里,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所虐杀,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鄙视、被愚弄,而最终被吞噬,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冻饿交加中死亡。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缩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她的死,是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彻底批判与否定。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启迪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1、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一)腐朽的文化二十世纪最初一、二十年的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在这里,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中,而封建的等级关系则仍旧是天经地义的观念:祝福前女人忙于准备“福礼”,但祝福时“拜在却只限于男人”;婆婆为了赚钱,可以用买卖方式将新寡的媳妇强行再嫁;男尊女卑,长尊幼卑,上尊下卑的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是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的。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初年兴起在中国大地上的变革刮起了巨风,暂时还没有影响到鲁镇这个地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震动全国的事件,似乎并没有在鲁镇人们心灵的湖面上吹起半点涟漪。民主革命的风吹不到鲁镇,一切封建旧物都没能受到冲击与洗刷。可见这里是一个停滞、凝固的、封闭的地方,它是当时众多中国偏僻而又落后的一个角落。何止是鲁镇,其实在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都是如此,鲁镇只不过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把林祥嫂置于这样的一个封建思想意识如此浓厚的社会环境中,也道明出了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祥林嫂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二)悲惨弱者的呼号纵观祥林嫂的一生,是一个充满血和泪的一生,是令人心酸肠断的一生。祥林嫂的一生是痛苦挣扎的一生。祥林嫂早早成为婚姻的牺牲品,结婚时自己二十几岁,自己的丈夫十来岁。这样的婚姻有什么幸福可言?祥林嫂在家庭当中的角色是娘或主要的劳动力,可见祥林嫂的娘家肯定是非常贫穷的。要不然怎么舍得自己的孩子在别人家受苦受累?正因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所以祥林嫂受了伤害无处诉说,即使向别人倾诉在当时人们冷漠、愚昧、无知的情况下,谁会在意祥林嫂的苦和痛?谁会在意祥林嫂的心在流血?祥林嫂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她有自己的情感。她不希望自己嫁给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孩子,她心不甘,但是没有办法,她只能认命。她的丈夫死后,她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她逃了出来,但终究在口角渐渐有了笑影,脸上开始白胖的时候,又被她的婆婆卫婆子抢走,把她卖到山里换成钱给她二儿子娶媳妇了。她的主人鲁四老爷没说什么,他是维护封建礼教的代表,管不了别人家的事。祥林嫂即使被嫁到山里成了贺老六的媳妇,她终究被别人称为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是如此不济,她的丈夫、儿子一个个离她而去,她正在悲痛万分的时候又被大伯赶出了家门,她只能再一次回到鲁四老爷家中成为家奴。而这一次的到来她的身份和地位早就今时不同往日,在以前祥林嫂还是很被看重的,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仅嫁了两次婚而且丈夫又死了。在封建的礼教中好女不嫁二夫,祥林嫂嫁了两个男人,违背了封建传统的“一女不嫁二夫”的伦理道不能德,被看做是“败坏风俗”的肮脏女人。这样的女人是不能参加祭祀的。在鲁四老爷所代表的政权,婆家所代表的夫权,以及堂伯所代表的族权,形成了宰割祥林嫂的硬刀子。在这把刀子下她受尽了迫害和屈辱,她只能默默承受。(3) 自我意识的迷失做为一个旧时代的妇女,可以说祥林嫂是一个丧失自我意识的人,是鲁迅笔下不觉醒的一类人物形象,祥林嫂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绑附在封建礼教的战车上,她拼命所维系的是不被从封建礼教的战车上甩下来。如果说祥林嫂有反抗性的话,那么她的反抗性正是她的可悲之处。她的反抗正是封建礼教影响在她身上的演绎,使她在封建礼教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虽然祥林嫂是具有反抗性的,但是祥林嫂的反抗性完全没有从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才根本上注定了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她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生活理念,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祥林嫂在改嫁的过程中的“出格”的反抗,维系的是“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的信条,而不是象刘芝那样为了维护对爱情的忠贞而勇敢的反抗。刘兰芝所体现的是对爱情的追求,是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而祥林嫂反抗婆婆的对自己的迫害却是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过着她所谓的平静的生活。她难道是真的爱祥林想为他守寡?但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怎么会和一个孩子有爱情?祥林嫂所做的对婚姻的反抗只不过是想获得封建秩序的认可,从而使自己做稳奴隶的位子。但夫权像一张大网随时尾随着祥林嫂,祥林嫂即使逃离了婆家,她的命运也永远的婆家相连。因此也就有了祥林嫂被卖到山里的事情,祥林嫂为了维护自己的她所谓的“贞洁”她可谓拼死反抗,额头也留下了疤,但是反抗的结果又是以失败而告终。而后祥林嫂也过上了一家幸福快乐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丈夫儿子又先后死去,她被大伯赶出了家她,她势单力薄反抗也只能成为徒劳。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顶礼膜拜,但是封建礼教是不允许祥林嫂反抗的,她的反抗只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越是在封存建礼教的轨道上前行,则越是对自我价值的背叛。至于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怀疑也并非表明她已觉醒。虽然鬼神之说在她心并未根深蒂固,正像文中所说“这是在山里所未曾知道的”。但对灵魂有无的怀疑只能是她欲生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状态的反映,连死都不能自主,可见封建礼教害人之残酷。正像文中所说“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希望其有,是想在死后能够见到一家人;希望其无,是怕在死后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她的命运不想交给别人去主宰,她要反抗,所以她还是企图通过“捐门槛”的方式为自己在那个社会争得一席之地。一个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从小命苦嫁给一个孩子,又被婆婆卖掉,丈夫、儿子又相继去世。一个有正常思想的人谁会无动于衷,又怎么会开心的起来?周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别人对她的嘲笑。但是她依然想好好活着,可见祥林嫂是非常坚强的。但是周围人的冷漠、嘲笑使得她慢慢的不想说话。“她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到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然而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却把她推向了无底的深渊,并使她最终走上了人生的末路。即使祥林嫂捐了门槛,四婶他们也会认为她是不干净的,是不能参加祝福的。祥林嫂做了她所有能做的事,她想好好生活,即使大家把她看成一个笑话去欣赏她也没有死的想法。她为自己能够在生前和死后做了最大的努力,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只不过是一个大家在差钱饭后的谈资罢了。没有人会在乎她在想什么,没有人会宽慰她。当她失去祝福的权力时彻底的绝望了。可见无论祥林嫂怎样抗争,最后也只能走向毁灭,走向失败的误区。二、促成祥林嫂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祥林嫂个人原因1、性格的悲剧-奴隶性格祥林嫂的不幸既有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共同不幸,也有她个人所特有的不幸。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下层农民阶级的愚和奴性,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在祥林嫂的一生中,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绑缚在了奴隶的战车上,主要体现在:祥林嫂本是卫家山一家打柴为生的农户的儿媳,在比她小了十岁的丈夫死了后,为了逃避婆家的转卖,她逃到了鲁镇,在卫老婆子的帮助下,做了鲁四老爷家的长工,在中国现代文学采英中写到“她是一个善良、朴实、敦厚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祝福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要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个人挡着”,可见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劳动取得这个社会对她这样一个寡妇的承认,“然而她反而满足了,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知道这时的祥林嫂已经做了奴隶,而且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在暂做稳了奴隶后却好景不长,她被婆婆强行卖给了深山里做了农民贺老六的老婆,在祝福的描写中,祥林嫂当时是反抗了的,在四婶与卫老婆子的对话中可以知道祥林嫂在拉出较来后,在两个男人和她小叔子使劲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了案香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然而,我觉的正是祥林嫂的这种反抗才使的她的奴隶性格凸显出来,她反抗再嫁,在改嫁的过程中,这种“出格”的强烈反抗,维系的是“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信条,她的反抗并不是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那样是为了维护对爱情的忠贞而勇敢的反抗,刘兰芝的反抗体现的是对爱情的追求,是对自我的人生价值的追求,而祥林嫂的反抗是想获得封建秩序的认可,她受尽了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麻木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去维护了封建的礼教,她已经暂时做稳了奴隶,要以奴隶的身份去维护奴隶。还是从祥林嫂的第二段婚姻来看,她是好运的,“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年底还生了个孩子,本来这种奴隶式的生活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然而,这个社会却要让她又作奴隶而不得,她的第二个丈夫不久死于贫病,儿子阿毛也被狼吃掉了,族中的大伯收了她的房子,她走头无路了,这个社会竟将她继续做奴隶的资格都剥夺了,她却顺从了,不反抗了,再次回到鲁家当帮工,从而过上了连奴隶都不是的生活。正在她连做奴隶都不能的时候,迷信的柳妈又对她讲述了阴间的惩罚:“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了阴间,那两个死鬼男人还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不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害怕了,她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好赎了自己的一世罪名,免得死后到了阴间再受酷刑”,她终究信服了封建,迷信,终究被这个社会所吞噬了,麻木地去服从了、维护了封建礼教与迷信。2、婚姻的悲剧-封建婚姻仪礼丧服子夏传中提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小”将这句话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从这些上看,都说明了妇女在当时没有自己的地位,要依附男人而活,在祥林嫂的第一段婚姻中就有着一定的婚姻悲剧。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当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也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事,祥林嫂的第二段婚姻中,嫁给了贺家的贺老六,但这段婚姻并不是她愿意的,她的婆婆为了给他的小叔子娶老婆,将她强行嫁进了深山野鈎里,因为封建的礼教,封建的宗法制度,祥林嫂的第二段婚姻中终于交上了好运,但天有不测风云,她又经历了一次丧夫甚至丧子,家破人亡。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小”,现在她既无父无夫也无子,封建的宗族制又开始在制约着她,封建礼教一方面要求妇女们在婚姻上要从一而终,做贞节烈妇,鄙视寡妇再嫁,一方面又要无情的剥夺她们做人的权利。3、思想的悲剧-神权思想的束缚 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还是被威胁于死后。如果在生前捐一条门槛来做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便能减轻罪过的说法,在封建社会里是广泛流传的. 鲁迅在祝福里就有这样的描述,作者着重地描写了这一点,这就使祥林嫂的悲剧,比一般地描写人物的亡夫失子,描写人物生前的各种大不幸,要来得更深刻,更令人战栗。根据封建的宗教观念的理解不守节就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就要受到惩罚。再嫁再寡的人死后要遭锯刑,分作两半给两个死鬼男人,这对祥林嫂来说比她在现实生活中所受的丧夫失子还要痛还要使她感到绝望。但是她为了死后见到她的丈夫和儿子,她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神灵,相信神灵终究会给她讨回处处遇难的不公平命运的公道,终究会给她安排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归宿。但祥林嫂她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神灵,但是这些所谓的神灵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祥林嫂是被统治阶级是最底下的劳动人民,神灵怎么会实现祥林嫂的梦想呢?可祥林嫂怎么会知晓这些,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她为自己的命运挣扎着,去捐了门槛,庙祝起初不允许,直到看她急的流泪了才勉强答应她,价目是大钱十二千,祥林嫂为了摆脱这个来自阴间的惩罚,她忍着别人对她的嘲讽和讥笑,整日紧闭着嘴诚实的劳动着,最后把一年的集聚起来的工钱用到捐门槛上,为的是找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来赎罪。当她从镇的西头回来的时候,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好像她已经拿到了赦免证一样。诚实、善良的祥林嫂哪能明白并不是祥林嫂捐了门槛就不会再受歧视。“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的大声说。别小看这一句话,它无异于对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的一次总宣判:不管你多么不幸,多么愿意忍受,多么坚毅地挣扎!就是再捐多少条门槛,再让百万人踏,千万人跨,也都是枉然的,神灵也赎不了祥林嫂的罪。祥林嫂“好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这一次祥林嫂被彻底击垮了,捐门槛是她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但是随着四婶的斥责她的希望彻底化为泡影,她的精神大厦完全坍塌,最后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死去。(二)封建礼教的压制祥林嫂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愿被婆家当做牲口一样地出卖,要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起码的尊严,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内在原因,还是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祥林嫂的语言不多,但总是交织着心态与命运的变化。“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等这几句话,是全文中祥林嫂对命运的探讨,她无力改变现实中的命运,但她期盼在死后有个平静的生活,无论怎样,她依然渴望和家人在一起,这正是她对生命的探究,对来世的渴望。同时,也造就了她悲剧的命运结局。“我真傻,真的”这段语言在文中重复了两次,并且作者所用笔墨较多,这重复的描写,更加勾勒出祥林嫂在她生命的唯一寄托“阿毛”意外死去后对自己内心的谴责。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祥林嫂面临的人生困境是无法选择的困惑。活着,生不如死,贺老六和阿毛都离她而去,连自己的痛苦也被咀嚼成渣滓而丢弃,更是被鲁四老爷视为“谬种”、不洁之物而失去了参加祭祀的权利,甚至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若选择“死”,又怕有地狱,而且柳妈诡秘地对她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死也不是她的最佳选择。然而祥林嫂终于死了。“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没人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更没人去关心她是怎么死的。祥林嫂是要强的,是上进的,是不屈服于命运的,但她的境遇是悲惨的。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在鲁镇这样一个封闭的农村社会中,封建势力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依旧,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依旧。鲁镇是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的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这样冷酷的社会环境怎会没有祥林嫂们的悲剧?祥林嫂一生辗转挣扎于冷酷的封建制度下,经历了嫁而守寡、寡而再嫁,二嫁再寡的曲折多舛的大半生。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叼走阿毛的是狼,夺走贺老六的是疾病,把善良的祥林嫂逼上死路的是比狼和疾病还要凶残的封建礼教。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三)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在自序中痛心地写出了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祝福中也有这么一群愚昧冷漠的看客,他们在无形中成了帮凶,有意无意地将祥林嫂推上了绝路。所以,著名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祝福里鲁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唤作“鲁镇”。鲁镇便是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卫老婆子等都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帮工,鲁四老爷就皱起了眉头,分明“讨厌她是个寡妇”,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鲁四老爷不能容忍,祝福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化身。最可悲的是,在这群帮凶中不仅有鲁四老爷这样的封建卫道士,也有和祥林嫂一样的劳动妇女,如柳妈。从阶级地位来看,这也是个被剥削、被压迫者;从出发点来说,柳妈是一个“善女人”,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完全出于善意,她想帮助祥林嫂找到“赎罪”的办法,救祥林嫂出苦海,这是她作为女性善良的一面。但她劝祥林嫂捐门槛一事却不自觉地传播了封建迷信和封建道德,从而给祥林嫂造成无法支撑的精神负担,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另外,柳妈对祥林嫂被卖改嫁反抗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讥讽、奚落的态度,讥讽、奚落中还带有几分诡秘,把玩味别人的苦痛作为自己的享乐。最终祥林嫂在这样的讥讽、嘲笑中,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茫然,越来越沉默。从这看来,柳妈也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之一。当然柳妈头脑中的封建迷信是反动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造成的。柳妈中了毒又去害人,反映出下层社会的不幸,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残酷和罪恶。鲁镇的群众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也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给祥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祥林嫂叙述关于阿毛遭狼的故事时,最初似乎在鲁镇的人们中也有一些反映:“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收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而女人们“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然而这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正的同情吗?不是的。这些人不过是把祥林嫂的故事当作一出情节悲惨的戏曲在观赏罢了。你看,“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听完以后,“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而大家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戏剧的故事看熟以后,“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相反的,读者看到的是这些群众的烦厌与鄙视,是又冷又尖的嘲弄与戏笑,是回避犹恐不及的疏远。正如鲁迅先生所写:“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这是一种彻骨穿心的冷漠,是一种失去人的良知的精神麻木。它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进程。三、所揭示的社会本质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艺术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赤峰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3年贵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4年六盘水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新)
- 2024年中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年宁夏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4年三亚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湖北省华大新2026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2025年数学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数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财政厅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 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扬州大数据集团公开招聘30人备考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检验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 慢性阻塞性肺病预防护理关键探讨
- 加油站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三方融资协议合同范本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职业卫生评价)例题及答案(辽宁省凌源市2025年)
- 2025至2030细胞分离产物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吉安市2025年度市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7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