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的修复梁星PPT课件_第1页
牙体缺损的修复梁星PPT课件_第2页
牙体缺损的修复梁星PPT课件_第3页
牙体缺损的修复梁星PPT课件_第4页
牙体缺损的修复梁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龋病:缺损小-充填牙冠破坏-全冠牙髓症状-冠或桩冠残根-桩冠2发育异常:形态颜色结构异常,一、牙体缺损的病因,-,2,釉质发育不全:颜色(白垩色、褐色斑)形态不完整敏感氟牙症(斑釉牙、氟斑牙):白垩色褐色四环素牙:灰褐色、青灰色畸形牙(过小牙、锥形牙):上颌侧切牙,-,3,3牙外伤(牙折)原因:外伤(死髓牙高尖陡坡楔状缺损)类型:折断隐裂牙髓状态4楔状缺损位置原因后果(过敏、牙龈退缩、牙髓炎、牙折),-,4,5磨损原因:不良习惯夜磨牙症状:过敏牙髓炎尖周炎关节病6酸蚀症原因:酸雾作用引起脱钙症状:切缘呈刀削状光滑面过敏褐色斑,-,5,-,6,-,7,-,8,-,9,二、牙体缺损的不良后果,1牙体牙髓的影响:过敏-炎症(牙髓炎、尖周炎)2对牙周组织的影响:邻面破坏-食物嵌塞-炎症移位-咬合-创伤牙合轴面外形-龈炎、龈损伤,-,10,3对咬合的影响:咀嚼功能偏侧咀嚼4对美观的影响:形态、发育异常死髓牙5其他:尖锐边缘病灶,-,11,三、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按材料、结构分类:1嵌体(inlay)2部分冠(partialcrown)3/4冠开面冠贴面半冠,-,12,3全冠(fullcrown)金属全冠:铸造锤造非金属全冠:塑料瓷混合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金属-树脂全冠核冠(corecrown),-,13,-,14,-,15,-,16,-,17,-,18,4.桩冠(postcrown)简单桩冠(树脂桩冠)核桩冠(corepostcrown)金属舌背(舌面板)桩冠组合式桩冠,-,19,-,20,按制作工艺分类:1树脂固化修复体:自凝热凝光固化压塑2铸造修复体:金属陶瓷3锤造:全冠开面冠4烧结修复体:陶瓷(全冠、贴面)5混合制作修复体6CAD-CAM修复体,-,21,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一尽可能保护保存牙体组织(一)保存患牙生机死髓:代谢异常无反应能力脆性根尖周炎颜色措施:水降温注意髓角及颈部暂时修复体脱敏引导沟,-,22,-,23,-,24,(二)尽量少切割牙体组织牙体预备的目的:为修复体提供空间顺利就位增强固位和抗力建立正常外形防止龋坏发生及缺损发展为咬合关系的协调,-,25,-,26,(三)恰当的设计修复体的外形线或颈缘线尽量短要求修复体边缘与牙体密合:铸造锤造修复体的选择:嵌体部分冠全冠桩冠固位形的选择:选针轴沟箱状,-,27,(四)修复体应覆盖缺损和切割部分目的:防止继发龋、牙髓炎消除症状恢复原有轴面外形,-,28,二恢复牙体的正常形态及生理功能(一)唇(颊)舌面形态(轴面形态)1轴面形态的生理意义:维持龈张力生理刺激自洁,-,29,2外形高点(1)位置(突度的部位)(2)外形高点突度的意义突度过小食物长期撞击牙龈牙周损伤突度过大无按摩:牙龈萎缩自洁作用差,-,30,(二)邻面形态1触点(1)作用稳定牙位稳定牙弓的形态分散咀嚼压力防止食物嵌塞,-,31,(2)位置:前牙:近切缘双尖牙:牙合1/3双尖牙与第一磨牙的触点:邻面颊1/3处第一与第二磨牙的触点:邻面中1/3处(3)形态:增龄变化点-面,-,32,2邻外展隙(邻间隙)邻间隙:在接触点的龈方的外展隙。修复体应在此间隙内无悬突。,-,33,-,34,-,35,(三)切缘和牙合面的形态(咬合面与咬合关系)良好的咬合标准要求,-,36,三保证修复体具有良好的龈边缘(一)龈缘的解剖特点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修复破坏上皮附着:牙体预备修复体边缘超过沟底边缘:不密合外形不理想不光滑龈缘线:应短自洁易清洗密合无悬突光滑,-,37,(二)龈缘位置,(1)要求:沟内龈上平齐龈缘,(2)决定位置的因素:年龄牙冠形态及长度美观缺损龋坏易感者,-,38,-,39,(三)龈缘的密合性及外形密合性(间隙)影响间隙的因素:材料牙体预备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外形不理想:悬突台肩对接不良,-,40,-,41,-,42,-,43,-,44,(四)龈缘的牙体预备形式1.类型刃状(羽状)台肩(90、带斜面、135)凹形带斜面凹形2.各类型的特点:边缘强度密合度牙体切割材料3.各类型应用的决定因素:材料美观边缘密合度,-,45,-,46,-,47,-,48,-,49,-,50,四修复体符合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要求固位形的要求抗力形的要求:增加患牙抗力形增加修复体抗力形便利形的要求,-,51,第三节固定义齿的固位原理,固位固位力修复体脱落的原因一、摩擦力(一)定义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二)静摩擦力的主要物理因素分子凝聚力表面啮合作用,-,52,(三)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接触面积粗糙程度自锁作用(四)增加摩擦力的措施提高密合度增大接触面积增加表面粗度降低侧向力,-,53,二、粘固力或粘结力(一)定义粘结力粘固力粘固作用(二)粘结作用的形成机械嵌合(锁结)粘着作用内聚力,-,54,(三)影响粘结作用的因素粘结面积粘固层厚度被粘结面状况粘结剂用量、稠度材料种类界面应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