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作用促使大学作为利益主体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强化,加上大学自身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资源约束,大学不得不寻求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随着市场主体进入大学治理的主体范畴,如何协调这一新的利益关系格局,既获得效率而又不偏离大学的根本职能,乃是大学治理工作的要务。本文就我国大学的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是科研融资方式和科研融资比例对大学的教学、科研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科研融资结构效率的提高必须以合理的科研融资方式的设计为前提,在此前提下,科研融资比例的优化才能发挥出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论文探讨了完善我国大学的科研融资结构的方向和准则,认为,大学一方面要积极汲取市场资源,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规避企业的市场化行为对大学带来的冲击,即向“内生外发”型的发展趋势靠拢;政府要承担起大学治理外部监管者的重任,把握好“掌舵人”的角色,为大学科研工作提供外部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企业则需要正视科技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在与大学的科研合作中通过市场运作转化科研成果,利用其生产、经营和销售的优势,做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的中下游工作。由此,大学的科研融资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其服务于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的初衷,体现管理中的绩效要求。关键词大学治理;科研融资结构;政府职能;企业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ABSTRACTINRECENTYEARS,THEROLEOFMARKETECONOMYPROMOTESTHEUNIVERSITYSSELFAWARENESSTOAWAKENANDSTRENGTHENCOUPLEDWITHTHESYSTEMCONSTRAINTSANDRESOURCECONSTRAINTSINITSDEVELOPMENT,UNIVERSITIESAREFORCEDTOSEEKAMOREEFFICIENTALLOCATIONOFRESOURCESALONGWITHMARKETPLAYERSENTERINGINTOTHEUNIVERSITYGOVERNANCEAREA,HOWTOCOORDINATETHEINTERESTSOFTHISNEWPATTERNFORMOREEFFICIENCYANDNOTDEVIATINGFROMTHEUNIVERSITYBASICFUNCTIONSISANIMPORTANTTASKOFUNIVERSITYGOVERNANCETHISPAPERSTUDIESTHERESEARCHFINANCINGSTRUCTURESOFTHEPUBLICUNIVERSITYANDITSEFFICIENCYINCHINAWITHACONCLUSIONTHAT,RESEARCHFINANCINGMODEANDRESEARCHFINANCINGRATIOBOTHHAVESIGNIFICANTEFFECTSONTHETOTALRESEARCHANDTEACHINGQUALITYINUNIVERSITYAND,THEEFFICIENCYOFTHERESEARCHFINANCINGSTRUCTUREISBASEDONTHEPREMISEOFAREASONABLEDESIGNOFRESEARCHFINANCINGMODETHEPAPERCARRIESOUTADISCUSSIONONDIRECTIONANDCRITERIAOFTHEUNIVERSITYFINANCINGSTRUCTUREINCHINATHEUNIVERSITYSHOULDACTIVELYMAKEUSEOFMARKETRESOURCESANDFORMULATEASYSTEMTOPREVENTTHEDANGERTOUNIVERSITYSINDEPENDENTDEVELOPMENTFROMTHEMARKETBEHAVIORIMMEDIATELY“ENDOGENETICOUTSOURCINGMODEISTHEDEVELOPINGTREND;THEGOVERNMENTSHOULDUNDERTAKETHERESPONSIBILITYOFEXTERNALREGULATORINUNIVERSITYGOVERNANCE,WITHGOODGRASPOFTHE”HELMSMAN”ROLEFORTHEMANAGEMENTOFTHEEXTERNALENVIRONMENTANDPOLICYSUPPORT;ENTEIPRISESNEEDTOENVISAGETHEIMPORTANCEOFTECHNOLOGYINTODAYSCOMPETITIVEMARKETSINCOOPERATIONWITHTHEUNIVERSITYRESEARCHTHROUGHRESEARCHINTOTHEOPERATIONOFTHEMARKET,ENTERPRISESSHOULDTAKETHEIRMANAGEMENTANDMARKETINGADVANTAGESINDOINGTHEWORKOFTRANSFORMI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INTOPRODUCTSTHEREFORE,THEUNIVERSITYCANTRULYACHIEVETHEEFFICIENCYOFITSRESEARCHFINANCINGSTRUCTURESTOSERVETHEORIGINALPURPOSEOFTEACHINGANDRESEARCHFUNCTIONS,WHICHREFLECTSMANAGEMENTSPERFORMANCEREQUIREMENTSKEYWORDSUNIVERSITYGOVERNANCE;RESEARCHFINANCINGSTRUCTURE;GOVERNMENTFUNCTION;ENTERPRISENL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嘲覆纶日期冽年,月舢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团。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嘲援凇2甄呻日期丑哪年侗占K日日期口66年R,月加日工硕十学位论文11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章导论时代的发展将大学的改革推上了浪尖。知识经济主导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脉搏,作为知识与能量的集散地,大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不仅仅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除学术目标外,大学的职能已经开始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拓展,大学的理念、目标也日趋多元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角色区别也不再那么清晰,传统观念认为必须由国家来承担的责任和由国家来提供的服务,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交给市场来处理,以求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绩效。教育市场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此外,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教育产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教育服务列入服务贸易范畴,协定的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贸易体系,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具体而言,WTO鼓励所有的成员国到海外办学;允许外国教育机构企业在所在国颁发学历证书或证明;鼓励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证书或证明;支持专业人才流动,减少移民限制;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减少对本国机构财政补贴等。这意味着加入WTO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将迎来更多的竞争者,新兴的开放市场给高等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处在改革交界处的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危机感。大学治理问题逐渐热化。大学治理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大学理念与目标而设置的套制度安排,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大块。在内,外部治理的过程中,考虑了相关利益主体一一如国家、学校、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利、权、责的权衡。有关大学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治理的层面。现代大学治理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大学治理结构就在于如何处理这些大学原有的结构因素和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增加的因素诸如企业的因素、社会中其它投资者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率地推动大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现代大学与企业的联系一方面在于企业是大学培养的人才的需求者,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科研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研究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足其蚀研有主要考虑的是政府、企业对于大学治理的总体绩效的影响。我国的大学治理与西方迥然不周。我国的教育并没有形成公立、私立大学并存的健全的市场体系,无论是在学校规模和生源数量上,还是在师资配备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上,公立大学集中了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资源,公立大学垄断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目标的设定总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安排我国大学治理问题必须以其治理绩效为导向目标。论文选取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问题为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个基本的出发点。结合新时期市场因素给我国大学治理带来的新命题,论文探讨了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对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影响,这一选题是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市场的现实的。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大学的治理结构整体上呈现比较单一的格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个大框架下研究其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及其路径问题。文章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问题。这一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对于大学教育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们,无疑是有着非常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的。12文献综述治理理论源于企业组织理论。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对治理的定义是“治理是公私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这个关于治理的定义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治理成为政府与非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而非单纯的政府控制。大学治理理论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它围绕如何实现大学的理念来对大学的组织管理设计一套制度安排。大学的治理伴随着大学理念的演进呈现着不同的形态,大学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大学的理念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的要求之间的关系。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者纽曼1853在其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理念反映了从中世纪直到19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英国大学的基本办学宗旨,他认为,理想的大学教育中,知识本身即为其目的,大学的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科研,提出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功能性定位,纽曼的高等教育观对后来的大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尤以洪堡1987为代表,他特别强调大学应当研究学术、发展科学,应“惟科学是重”。大学要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不2碜士学伊论文恰当的干扰,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国家必须对大学提供支持,并采取措施来保障大学的健全发展;而大学也应当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洪堡指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纽曼的大学理念注重大学的知识传授功能,洪堡的大学理念强调的则是大学的知识传授与创新的双重功能。弗莱克斯纳1930在美国、英国、德国的大学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一书中发表了自己关于大学的看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肯定了“研究”对大学的重要地位,认为发展知识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他强调大学应该是“时代的象征”,而不应该只是“象牙塔”,大学必须经常与社会沟通,给社会所需要的NEEDS而不是想要的WANTS。克拉克科尔CKERR,1963在大学的功用中写道,现代大学是一种新型的机构,是多功能、多元化的社会组织,他用巨型大学MULTIVERSITY称之。他认为与传统大学相比,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它有若干个目标,而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而不是一个;他为若干种顾客服务,而不是一种,等等。在克尔的“多元巨型大学”的大学观中,他明确表示现代大学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传统职能,也应该具有发展科学的职能,还应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大学应该成为社会的“服务站”。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前瞻性大学”PROACTIVDUNIVERSITY的概念,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学术自由和自主权方面对现代大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且提出现代大学要充分体现批判功能与前瞻功能。至此,大学经历了从理想大学到现代大学到前瞻性大学的理念转变。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大学理念的演变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学最根本的办学目标仍然是人才的培养。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大学理念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仅承担其教育功能,大学作为纯粹的教育机构担任人才培养的职责;第二阶段,大学从单一的教学转向教学、科研并举,成为了知识创造的研究中心机构;第三阶段,大学与社会的融合越来越多,在科研和教学之外,大学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行使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服务职能,形成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一多元性目标,其办学形式与投资主体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对于大学治理问题的研究,将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为以下几个视角制度变迁的视角国外研究主要以SALIPANTEE1991为代表,他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学校传统与长期适应性的关系,认为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应当引入渐进制度变迁的思想111。国内,熊庆年,代林利2006的研究表明,大学的治理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和分化,利益主体对大学控制权力的诉求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造成了大学治理结构不同的历史形态。大学治理结构的变异是内生性和外生性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它并不完全是被动适应环境的结3菝同大学科研融许锆卿琏神中研究果,也可以是主动选择和构建的结果I21。组织理论的视角国外方面,BIMBAUMR1991运用控制论的思想分析了学术组织的权力机构和学术评议会的机制安排I”。GABERIELEKAPLAN2003认为教师治理体系与行政治理体系之问的目标和利益冲突并不明显,因而得出大学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微弱的结论141。ADRIANNAJKEZAR2004贝LJ认为对于治理结构而言,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在治理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I埘。楚红丽2004分析了利用公有产权下委托一代理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体制的组织管理结构,认为解决高校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设计激励、约束和竞争制度来排斥信息效率低下和激励不兼容问题16】。赵霖平,王林芳2005在发现许多国家高校在治理结构上与公司有相似之处,并且高校的类企业治理结构与治理功能的退化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政府的目标与高校经营者个人的目标一致性越强,代理的动力越大,从而高校运行的效率越高I“。利益相关者的视角ROBERTBIRNBAURM2004认为,大学治理是为了协调大学理事会体系与教师体系的平衡而设计的结构与过程181。SUSANWHEALLERJOHNSTAN2004分析了教师参与管理对于有效的大学治理的意义191。GABERIELEKAPLAN2002认为,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对代理教师、学生、校友等群体的董事会的分析所涉及的范围要广的多,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相互联系,通过考察各参与者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认为应当采取实际措施使教师意识到教学比科研更能提高专业水平和实际回报,以此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体现全体教员的利益。他提出,只有重视实践和分散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才能实现有效的改革【”1。国内学者张维迎2004在大学的逻辑写到,无论创造知识还是传授知识,大学都不适合作为盈利性机构而存在,大学治理结构必须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而不能以现有的教员或学生的利益为目标。竞争才是推动大学发展的有效力量,是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胡仁东2005认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现为高等学校内部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问、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影响力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外部影响力对高校的渗透作用IJ。“分散化公共治理”DISTRIBUTEDPUBLICGOVERNANCE理论也是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其主题是如何在日益多样化的政府组织形式下保护公共利益,出现分散化治理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的分化特别是利益的分化,以及政府职能的增加和组织机构的日益复杂化。现阶段我国大学实行“分散化公共治理”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政府对学校的集权构成教育管理体制的瓶颈,其次,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激励与积极性不高,再次,市场介入大学治理的力度很难控制112】。融资结构的视角政府、企业和大学共同构成了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基本主体。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它必然要关注大学的发展,市场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通过4硕七学位论文优化配置资源影响大学,大学的传统与理念又决定了它不可能脱离政府和市场。政府、市场、大学三者共同主宰着大学的命运。特别地,对我国大学而言,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视角是研究其治理结构问题的一把钥匙。日本学者矢野真和2003分析了大学理念和资金的关系,提出资金筹措的形态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且和大学理念、大学质和量有着直接的联系【”1。陆根书2003从宏观角度考察教育的融资结构对高校教育和科研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1。陈省平,黄玛莉,庄宁2004认为应当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的力度,从多方面激励横向科研的开展115L。张华2005在我国大学企业一书中指出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问题,认为大学企业生长机制有着从“内生内发”机制向“内生外发”机制转换的趋势。孟丽菊,刘则渊2006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逐一探讨了大学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提出大学既要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盟与合作,又要保持自身独特的理念和追求L”1。通过对大学治理理论的简单回顾和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可以看出1对于大学治理问题的研究,特别强调通过制度的设置来协调各利益方的权利和利益,其研究成果是值得积极汲取的。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组织理论或社会学的角度展开讨论,用经济学方法展开的研究比较缺乏。2对于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研究相当之少,更鲜有纳入治理的框架展开探讨的;基于融资方式和融资效率的研究也往往是割裂的,科研融资结构、特别是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研究基本是空白的。我们要认识到,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影响下的我国大学治理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其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突破樊篱,针对症结。目前国内研究尚属起步状态,在治理框架下展开的研究比较少。论文提出的科研融资结构特别是其效率研究的视角及其分析方法无疑具有一定的开创性。13基本概念界定治理理论源自于企业问题的研究,后来扩展到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组织等等领域。“大学治理”概念的提出是近年来的事情,但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一个久而有之的课题,以前的研究多借用管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多冠之以“大学管理”或“大学制度”。大学治理不能简单混同于大学管理。大学管理是指大学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知识创造、服务社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它强调垂直的隶属关系,而大学治理则注重平行的互动关系。管理关心的更多的是权力的运用,而治理解决的则是权力的来源问题I71。我国经济学者张维迎教授指出,大学治理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5我国大学辑研融资圣寿构及其效率研究能够保证大学的目标和理念得以实现”,这个制度安排给出了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并对大学的耳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的分配和剩余决策权定下规则,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从而有效率地达成大学目标【18】。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特殊性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大学具备许多与政府、企业等其它社会组织相同的组织特性,因此大学与其它社会组织的治理逻辑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治理的具体形式与约束条件。同时,区别于其它组织,作为学术性组织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大学以创造知识、传承文明和服务社会为己任,大学的管理与运行有其自身的原则和规律,具有强大的学术本位的逻辑约束力。大学治理闯题研究的仍然是大学的管理、组织、体制等问题,作为一个组织共同体,其内外部的制度约束决定了大学治理的过程具有时间与空间的路径依赖性。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大学治理研究的重点与解决的问题均有所不同,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不能笼统地采取“拿来主义”。131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界定这里首先对“大学科研融资结构”这一概念作一个界定。大学治理与企业治理存在诸多相似的结构问题,融资结构问题尤为突出。融资结构是企业治理的基础。从表面上看,融资结构是各种资金来源在组织内部的分布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实质上是这些资金背后的产权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利益格局。这种格局构成了组织的治理机构,并成为影响组织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关于“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界定理论界尚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因此,我们必须借用企业组织理论中关于“融资结构”的既成定义加以发展。准确地说,企业融资结构包括企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比例构成【2,通常我们所理解的融资结构是狭义上的融资结构的范畴,即仅仅局限于融资比例这一单方面,这一误解必须消除。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实现融资的方式,外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途径或借助某种金融工具从外部获得投资所需资金的方式。根据企业组织理论对“融资结构”的定义,我们对“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做出如下界定。大学科研融资结构”是指大学科研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构成O。大学科研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部委、省市部委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给学校的科学研究及开发RD经费,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协议或合同提供给学校的科研及科技开发项目经费等。因此,大学科研融资结构主要包含政府和企业对大学。注意大学科研的井源性融资外围融瓷指的是大学从外部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等获取科研经费的方式。而内源性融资内部融资则是指学校总的教育经费中分配给科研工作的那一部分,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在教育系统中的再分配。根据文中的解释,本文中所探讨的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着重是指外围融资结构,而不考虑内部融资的情况后文中的相关论述也同样遵从这一原则6硕士学位论文科研经费投入的方式和比例。具体来说,就融资方式而言,一方面,政府对大学的支持由来已久,其科研经费一般直接下达给大学,方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大学从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源自二者的科研合作,其合作方式决定了大学对企业的科研融资方式。因此,大学科研融资方式主要考察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问题;就融资比例而言,大学科研融资比例主要指的是政府和企业对大学科研的经费投入在大学总的科研经费中所占的比重情况。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构成了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核心内容。132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的界定融资结构及其效率问题是企业治理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黄骏,张华2004在企业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弱化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写到的,分析融资结构的效应问题对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但大学没有股东,不能分红。显然,将企业治理理论对融资结构的效率的定义应用于大学的融资结构的效率的研究是不恰当的。结合上文关于“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定义,论文将“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界定为大学通过对科研融资结构中与各融资方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的选择而对大学治理的总体绩效产生的影响。14相关问题说明141大学科研融资结构与大学治理的关系问题大学科研融资结构是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治理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大学决策权力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大学内部的各方主体和大学外部的各利益相关群体,他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对象。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主体主要包括大学、政府和企业等利益相关群体,他们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把这三个实体放在整个社会经济的框架中,考虑这三者的职责、权能、结构与相互作用的机制,属大学外部治理问题;而将政府与市场这两个实体从这一体系中剥离出来,考虑此二者在大学内部管理与运作过程中产生不同方向的力与力的结构、大小以及效果,则直指大学内部权力分配和管理问题,则是大学内部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学科研融资结构集中反映了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它属于大学外部治理的重要内容;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则提出了大学科研中对政府、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的选择而对大学治理效率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大学内部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说,大学科研融资结构是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研究是大学治理研究中十分有意义的课题。7我同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142大学科研融资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说明治理理论一般只适用于分析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主体,如企业,大学等。科研融资结构本身并不是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主体,这里的治理对象是大学科研融资结构中的大学和科研融资中的各利益相关群体。大学与这些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委托代理关系,即科研项且和任务的委托代理。安排一个合理的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根本在于设计一个大学与这些利益群体之间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的制度安排,而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研究则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前提基础。143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特征的说明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的高低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水平上,因此分析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特征是十分必要的。经济学认为,任何经济社会中都同时存在不同性质社会属性的资源一种是“私人物品”,种是“公共物品”。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公共物品做了如下定义121】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即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使用它的能力。纯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的,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相拥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公共物品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会妨碍或减少其它人或群体对这种物品同时享用,增加的消费人数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就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当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在享用公共物品的同时,是无法将其它人或其它群体排除在该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的,原因在于,首先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其次,即使技术可行,但是排他成本过高也使得排他失去了实际意义。具有非排他性的最经典的公共物品就是灯塔了。结合公共物品的定义,高等教育可以看作游离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形态,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高等教育产品在“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这两个极点之间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相比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具有的“私人产品”的色彩更浓厚一些,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高等教育距“私人产品”端点的距离是不同的。外部性EXTERNALITY指的是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另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福祉却没有因此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例如工厂的污染排放给社会带来危害却并未因此付出足够的代价,又例如一个鲜花店使得路人都能免费享8硕士学位论文受清新的花香,前一类例子称为负的外部性或外在不经济,后一类称为正的外部性或外在经济。高等教育产品具有明显的正的外部性与私人产品不同,高等教育除了给受教育人带来的效益之外,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外部性。15研究思路与方法151研究思路论文研究的主题是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问题。首先对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针对性的分析。其次,结合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分析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现实可行性和理论上的可行性,并运用相关原理分析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问题。再次,论文从融资方式和融资数量两个角度分析了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大学科研融资方式和科研融资比例对大学治理的整体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完善科研融资结构提出建议。152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首先,通过铺设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其可行性和效率;其次,引入案例分析,从融资方式角度定性分析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2定量分析通过对大学科研融资比例等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从融资数量的角度对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3比较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从融资方式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向。9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第2章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的背景211市场化环境中的高等教育策略。2111高等教育市场化浪潮的冲击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贸易、金融、通讯及运输等等领域都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市场化趋势,不但彻底改变了大学和国家、社会的关系,也造成了大学本身的剧烈转变。高等教育的商品性表明,在高等教育运行中可借用部分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调控机制等来调节教育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同时评价制度的建立为高等教育消费者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也形成了高等教育必须注重绩效管理的责任和压力。此外,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出现困难。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发达国家逐渐调整了传统的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的方式,解除对公、私立大学的各项管制,赋予大学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些国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进行改良,让竞争和价格机制引导大学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高等教育“市场化”MARKETIZATION的浪潮己席卷欧美各国。近年来,东亚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主导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之一。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即引入市场机制,使高等教育运行具有市场性。高等教育市场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资比例,增加非政府包括市场、个人及其家庭投资比例;强化高等教育同经济私有部门的联系,加强大学与企业界的合作;加强民办教育的力度这三个方面都强调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市场配置高等10硕士学位论文教育资源的机能。对于高等教育体系形态及其力量构成,BURTONCLARK1983建立了三个理想的类型国家体制、市场体制和专业体制,着重分析了国家和市场的结合问题,讨论国家控制的限度,即著名的“协调三角”模式。此体系中,国家权威代表的是社会的集体意志,学术权威由资深教授和学者构成,其影响力来自专业及知识的权威,并通过各种委员会等渠道作用于教育市场;市场则是出于个别消费者的意愿。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各有偏重,偏向国家权威的主要以解体之前的苏联为代表,偏向学术权威以意大利为代表,以及偏向市场的突出代表美国。全球化使得高等教育体系展现一个新的格局,这一新环境促使高等教育在与国家和市场这两个决定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的协调过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里我们用图21【22L来表示这一变化。全球化、国家、市场和高等教育这一新的关系形式反映的是1980年以来各国高等教育所受影响力的现实,不同于CLARK的“协调三角”模式的一个方面是,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市场、高等教育的格局中,市场因素已经成为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影响力,而不再是单纯的个别消费者的意愿了CLT吐的。协调三角。全璋化圈掌市场和商篝教育图21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市场,高等教育格局的转化研究表明,各国对原本由国家集中提供的教育服务进行种种偏向市场的改造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全球化对开放、效率和自由选择的必然趋势。关于大学市场化的争论众说纷纭,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大学市场化是一回事,大学逐利性是另一回事。市场化有利于大学的良性竞争,而逐利性却有悖于大学的精神。市场的手段应有效运用到大学竞争中来,但却要严格防止大学成为逐利机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在我国,长期为政府所控制与垄断的高等教育也日益凸显其市场化特征,然而,要使市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产生良性作用而不走入极端发展,就需高等教育始终与11我同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市场保持距离,对市场化加以有效控制和选择,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始终引导社会发展,“象牙塔精神”才能永存。2112大学治理中政府、市场的角色问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由政府垄断提供,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很难介入,政府与学校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体系。随着凯恩斯主义支配下的福利国家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推行,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一直享有政府稳定而较充分的财政支持,而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则极少得到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导致了西方各国“以市场为取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学不得不面向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但是,政府的职能决定了它不能无视与国家政治,国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大学的存在与作用,又不能无视市场条件下过度控制而出现的“政府失灵”的客观现实,不能无视“市场与大学关系”的客观存在,即不希望“市场与大学关系”脱离政府的控制;同时,市场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会通过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来影响大学;而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其“追求学术自由,追求管理自主”的传统决定了它对“自主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和知识”的生产工厂,它又离不开政府,离不开市场【231。政府、市场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是大学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大学发展的过程,政府管理与大学自治向来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而市场的冲击使得这一传统教育体系必须考量市场这一因素的互动影响,此三者的影响和冲突使得以政府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和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的发展问题,政府、市场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问题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要明确的一个理论原则。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公共性、竞争性和外部性的特征,决定着高等教育必须构建政府、受教育者和市场“三位一体”的财政体制和经费筹措机制。高等教育作为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公共物品,政府应当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补贴,以补偿其效益的外部性。而作为具有竞争性和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如果政府不补贴则会导致成本和收益的偏离,造成社会投资不足;但如果由政府全部承担成本,不但会导致个人成本和收益的偏离,产生“搭便车”现象,也会造成社会需求的无限膨胀。随着市场化潮流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政府、市场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明显的表现为这样一个趋势,即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制放松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交给市场机制来决定,政府对大学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逐渐减少,其角色己由主要提供者SOLEPROVIDER向监控者REGULATOR转换。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管理与改革中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分化,但政府作为所有大学的管理者则是确定不变的。市场的力量并不能完全取代政府的力量,但市场的介入需要重新正视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边际成本为零的物品,需要由政府集中供给或由政府协助组织供给,自由放任的、分散的方式是无效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提供不可能很好地平衡供求关系市场对教育的介入并不意味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监控功能的削弱,政府的干预就在于弥补市场的不完善、矫正市场失灵。事实上,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和政府都会出现失灵的情况。政府的监控和调解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当政府干预的成本小于自由市场的交易成本、并且也小于由干预所带来的社会收益时,政府的干预才是有效的。因此,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应当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212大学治理模式的演进趋势国内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起步的相对较晚,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仍需要不断的拓进。尽管国内外大学因其自身历史传统的沿革、所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迥异,其治理方式也因此有各有其内在特征,治理路径的选择也必然要因地制宜,因此需要大胆的创新和勇于抉择的精神,而这首先离不开对前人脚步的尊重,对历史经验和事实的学习,对既有理论的总结与分析,在这个前提下,人类所有致力于开拓进取的脚步将最大程度地避免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和泥淖。汲取国外大学治理的经验对于我国急需推进的大学治理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2121大学治理模式的三种类型有关大学治理的零星研究始于1980S的西方学术界,BCLARK1983等学者将大学治理模式分为欧陆、英国和美国三种类型【241,后来又有学者将大学的内部运作分为科层、同僚COLLEGIAL及政治三种模式,在综合这两种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大学治理的三种主要类型如下表21所示。表21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的三种类型欧陆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外部治理国家控制国家监督市场取向内部治理科层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权力分配讲座教授教授、行政体系董事会、行政体系及教授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1欧陆模式,又称哑铃型模式,其外部治理由国家主导和控制,内部治理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较偏重以教授为核心的科层组织。典型的欧陆模式中政府不仅负责相关标准的制订、经费提供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控制,同时对大学内部行政结构甚至教授的聘任进行规范和管制。欧陆模式的大学层次及其组成部分自治权威较弱,其代表国家有意大利、法国和瑞典等。2英国模式,又称为金字塔型。强大的教育行会权力构成金字塔的底部,学院和大学被特许为自我控制的自治机构,为金字塔的中部,政府一般不直接介入大学事务,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位置。英国模式大学的外部治理由政府和大学协商完成,政府只扮演监督的角色,和欧陆国家大学甚至美国的公立大学相比,享有更高度的自主、更少的政府管制与外部干涉。内部治理主要是同僚方式,是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人员的适度影响的结合。英国和英协的成员倾向于此模式。3美国模式,又称为纺锤型,综合了教授控制和院校董事管理与行政控制等形式,后者强有力的影响构成了纺锤的中部。其外部治理以市场为主导力量,内部治理则由董事会、行政体系及教授共同执行,此种模式重视不同利益相关人之间观点与价值的调和。市场取向是美国模式外部治理的核心特征。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盛行的国家,美国有着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并行的体系,市场力量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依据美国宪法“第十项修正案”,教育属于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因此,主要影响高等教育的是大学所在地的州政府而非国家层次的联邦政府。州政府不断强调学生、家长、雇主、企业界和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购买者的重要性,同时也维护其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权力,这种策略更强化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市场机制。内部治理上,美国模式采取系院校的三层级制度和董事会制度,但美国的董事会制度的设置与英国模式相比更】IIIII度化,其作用也更为积极有效。美国大学董事会一般称为BOARDOFTRUSTEES,公立大学董事会的董事由州长任命或由民选或州议会选出,私立大学则多由当地受敬重的企业界人士或专业人士担当,董事会对大学内部的责任之一在于保障学术自由。作为大学与外部环境的桥梁与缓冲器,董事会的成员来自于大学外部,能有效地反映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对大学的要求和需求,作为大学对外的桥梁,董事会负责向外部阐明大学的定位与资源的需求,积极改善大学的公共形象董事会同时也扮演大学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缓冲器,保护大学不受外部矛盾、政治及意识型态以及州长、州议员更迭的诸多影响。大学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决定了其必须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保持其独立性。大学自主是一直以来不曾停息的呼声,来自大额捐款人、州及联邦政府、各14硕士学位论文种利益团体的种种因素威胁着大学独立自主的愿望。当然,完全的自主对大学而言是不现实的,而美国大学董事会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为了保全大学的独立与自主与外部干预的压力形成有效的对抗。在这三种比较突出的模式之外,BCLARK教授还提到另外一种混合模式日本模式。日本模式是一个独特的混合物,其公立院校与欧洲模式最相似,而私立大学与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模式成了强烈地吸引人的各种组织模式和各种权力类型的混合体”。这个混合体允许多样化的存在,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其本身又是各种冲突和矛盾的结构根源旧。2122大学治理模式的演变趋势随着全球化无孔不入的影响和自由主义的呼唤,就大学治理而言,1980年代以来,欧陆、英国和美国三种模式,都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转变。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以及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和概括得到如表21【261所示的概况。表22大学治理模式的三种类型及其转变欧陆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外部治理国家控制国家监督市场取向转向国家监督国家监督市场外部治理强调大学自主由间接转向较直接的维持不变的转变降低大学对政府的依赖拨款机制实施外部评鉴,重视绩效责任强化大学之间的竞争内部治理科层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董事会,行政体系权力分配讲座教授教授、行政体系及教授内部治理扩大校外人士的介入扩大校长权力强化行政管理的转变更趋中央化,强化校长的权力强调管理主义提升效率增聘非学术领域的专扩大院长职权强调管理主义,缩小教授的权力业主管就大学的外部治理来看,不论是欧陆模式或英国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国家都有放松和削弱其对大学直接控制的趋势。追根究底,所谓的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其实就是“美国化”,就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而言,不论欧陆模式还是英国模式,其转变趋势都表现为趋向于美国模式,只是它们各自的治理方式和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综合前文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论述,可以知道,市场对大学的介入已成定局,大学治理的模式也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发生了与时俱进的改变,反映在外部治理中是从国家控制力的削弱和对市场机制的呼吁,并且其内部治理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部治理方式改变的一种呼应。我同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从国外大学治理模式的转变方式和方向来看,其“美国化”即“市场朝向”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究其根源,各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相应变革或改革无不决定于该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朝向,它从本质上是对该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历程,19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一贯推崇的社会福利主义的过度膨胀和当时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各国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此时新自由主义适时亮相,欧美各国普遍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减少国家干预和加强市场化等手段和步骤,对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业领域展开了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主导的计划模式并未实现预期效应,一方面是迫于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