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幻灯片-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_第1页
精选幻灯片-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_第2页
精选幻灯片-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_第3页
精选幻灯片-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_第4页
精选幻灯片-写景抒情类文言文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文言文复习,1,抒怀类:桃花源记理想乌托邦的构建小石谭记欲说还休的深深哀伤醉翁亭记乐观、有为、超脱的人生写照岳阳楼记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记承天寺夜游寂寞中随缘自适的旷达陋室铭昂扬向上的气概三峡迥异隽永的四季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怀山水,萧然忘羁。”情何以堪,情何以寄?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2,2020/5/21,抒怀类:1、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2、把握文章各段所写景物特征。3、理解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情怀。,3,2020/5/21,岳阳楼记*醉翁亭记,4,2020/5/21,万家忧乐到心头,四面湖山归眼底,岳阳楼,5,2020/5/21,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醉翁亭,6,2020/5/21,“重修岳阳楼”(记叙)(作记缘由)“巴陵胜状”(描写)(总写)“览物之情”(描写、抒情)(霪雨霏霏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古仁人之心”(议论)(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写作思路,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而生发议论,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7,2020/5/21,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阴悲晴喜,描写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忧,后乐,议论,8,2020/5/21,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醉翁亭记写作思路,9,2020/5/21,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0,2020/5/21,比较:对联,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洞庭湖壮阔浩淼/岳阳楼壮美雄奇,欧阳修与吏民同乐共饮(同游,同醉),11,2020/5/21,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就写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由此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之心;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拓展迁移:默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2020/5/21,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柳宗元被贬永州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凄苦)苏轼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闲人”(忘情自然的恬适旷达和贬谪的苦闷)滕子京被贬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励精图治),拓展迁移,13,2020/5/21,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拓展迁移,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刘禹锡陋室铭“独善其身”周敦颐爱莲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14,2020/5/21,先忧后乐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精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写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求索精神,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牺牲精神,谭嗣同有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敢于革命的精神,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拓展迁移,15,2020/5/21,小石潭记,16,2020/5/21,小石潭记,景清,全景,潭中景,潭上景,神凄,感受,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不动远逝动静结合,溪身:曲折婉蜒岸势:参差不齐,幽静孤凄悲凉,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形象比喻,17,2020/5/21,内容理解:,1、作者“乃记之而去”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原因:不堪忍受悲凉、凄怆之情的困扰和折磨。目的:避免再勾起痛苦的回忆,尽快摆脱悲凉、凄怆之情的困扰和折磨。2、作者开头写“心乐之”,后来写“悄怆幽邃”这样写是否矛盾?不矛盾。因为作者被贬后,心中感到凄苦悲凉,于是寄情山水,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心乐之”便是这种心态的流露;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动,悲凉孤寂之情又会涌现出来。3、作者的感情变化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具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作者是先乐后悲,迁客骚人是先悲后喜。相同之处:都是因为外物的好坏而喜悲,18,2020/5/21,桃花源记,19,2020/5/21,进入桃花源,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民风淳朴),所见,所闻,所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环境良好),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二、三段,20,2020/5/21,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21,2020/5/21,桃花源记发现和平安宁进入怡然自得离开安居乐业再寻民风淳朴,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桃花源,22,2020/5/21,内容理解:,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表现桃花源的美景和那里的美好生活作了铺垫。交待了桃花源人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原因。为后来没有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2、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安定和平的社会生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自由快乐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人?活动、(往来种作,)衣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心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3,2020/5/2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请你说说渔人跟太守所讲的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一个“桃花源”。讲了发现的经过,讲了那里的自然环境、社会风尚、桃花源人的生活状况;讲了自己与桃花源人的交往;讲了自己在归途作了标记,要求派人去寻找桃花源。,24,2020/5/21,5、渔人偶遇桃花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暗示了桃花源并不存在,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社会。渔人“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暗示了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6郡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说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各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25,2020/5/21,成语: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完成下列对联:上: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下: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26,2020/5/21,记承天寺夜游,27,2020/5/21,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通达乐观,随缘自适,自我派遣,闲,28,2020/5/21,内容理解:,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1、作者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9,2020/5/21,2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豁达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短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好处。如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量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寄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宽慰。,30,2020/5/21,31,(指导62页)记承天寺夜游五、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020/5/21,拓展训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这个续写恰当吗?你也写写看。,32,2020/5/21,陋室铭,33,2020/5/21,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伟岸,34,2020/5/21,内容理解:1课文写了陋室的“雅”,请摘出相关语句: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文中引古贤之名室证实陋室不陋,有什么作用?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突出了自己情趣高雅。3文章结尾引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画龙点睛,突出陋室不陋。与开篇的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借陋室表达了什么?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35,2020/5/21,5用原文语句填空(1)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6)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曰:何陋之有?(7)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6,2020/5/21,三峡,37,2020/5/21,地貌特征(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课文内容,第一段:,山高江窄,38,2020/5/21,第二、三、四段:,(水)四季景致,夏:水大流急,春冬:回清倒影悬泉瀑布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猿啸哀转,摇曳多姿,39,2020/5/2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