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_第1页
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_第2页
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_第3页
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_第4页
石古诗鉴赏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风格流派等见名师导学表格,古诗词的结构技巧,1、以景结情2、卒章显志3、意象组合4、首尾照应,夕次盱眙县p258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水调歌头p259林正大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类比。“荣比昔人衣锦”用当今“仕宦至卿相”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文中指史册。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对偶。“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鉴赏诗歌艺术手法题答题技巧: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绘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常用术语: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情)、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渲染等,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翡翠鸟。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旆,旗。(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广东新丰,在惠州北。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2)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1)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1拟人。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欣然”“识”均是拟人化的动作,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2用典。字面的意思是说,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苏轼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3双关。“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指万家万户惠州人。“皆春色”,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醇美,用视觉来形容味觉(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3分),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其他手法,如反问、白描等,如能言之成理亦可。),(2)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感。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注:能分角度,能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p261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1、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1、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一个“寒”字既写出了玉箫曲调的悲凉,也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2、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对比(虚实结合)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实),与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虚)进行对比。抒发了对维扬昔盛今衰(沧桑之感、兴亡之感、江山易主)的伤感。,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诗歌颈联颔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诗歌颈联颔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运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是路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直见泉底沙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