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ppt课件_第1页
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ppt课件_第2页
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ppt课件_第3页
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ppt课件_第4页
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加气站防雷防静电接地应遵循的规范相关条文,2014-5-18,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9.2防雷9.2.1工艺装置内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分类及防雷措施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执行。9.2.2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线保护,但必须设防雷接地。,3,9.2.3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B、乙类可燃液体地上固定顶罐,当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避雷针、线,其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2丙类液体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设防感应雷接地;3浮顶罐及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作电气连接;4压力储罐不设避雷针、线,但应作接地。9.2.4可燃液体储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应作电气连接。9.2.5防雷接地装置的电阻要求应按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4,9.3静电接地9.3.1对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9.3.2在聚烯烃树脂处理系统、输送系统和料仓区应设置静电接地系统,不得出现不接地的孤立导体。条文说明过去聚烯烃树脂处理、输送、掺混储存系统由于静电接地系统不完善,发生过料仓静电燃爆事故。因此在物料处理系统和料仓内严禁出现不接地的孤立导体,如排风过滤器的紧固件、管道或软连接管的紧固件、振动筛的软连接、临时接料的手推车或器具等。料仓内若有金属突出物,必须作防静电处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5,9.3.3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静电接地设施:1进出装置或设施处;2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3管道泵及泵入口永久过滤器、缓冲器等。9.3.4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栈台和码头的管道、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构件和铁路钢轨等(作阴极保护者除外),均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9.3.5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应设静电专用接地线。9.3.6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0。9.3.7除第一类防雷系统的独立避雷针装置的接地体外,其他用途的接地体,均可用于静电接地。9.3.8静电接地的设计,本规范未作规定者,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6,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5.11.5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的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的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符合本规范第5.11.3条规定的未装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的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其防雷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制的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应作为接闪器与附近生产设备的防雷装置相连。2在附近生产设备(已作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制的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应装设接闪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7,11.2.1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11.2.2加油加气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2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电气系统的工作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地上油品、LPG、CNG和LNG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8,11.2.3当LPG储罐的阴极防腐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不另设防雷和防静电接地装置:1LPG储罐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牺牲阳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阳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应小于16mm2。2LPG储罐采用强制电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接地电极应采用锌棒或镁锌复合棒,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接地电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横截面不应小于16mm2。11.2.4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9,11.2.5加油加气站内油气放散管在接入全站共用接地装置后,可不单独做防雷接地。11.2.6当加油加气站内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当罩棚采用金属屋面时,其顶面单层金属板厚度大于0.5mm、搭接长度大于100mm,且下面无易燃的吊顶材料时,可不采用避雷带(网)保护。11.2.7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11.2.8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10,11.2.9380/220V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当外供电源为380V时,可采用TNCS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11.2.10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11.2.11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LPG罐车和LNG罐车卸车场地和CNG加气子站内的车载储气瓶组的卸气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11,11.2.12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工艺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11.2.13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11.2.14采用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导电内衬应接地;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不埋地部分的热熔连接件应保证长期可靠的接地,也可采用专用的密封帽将连接管件的电熔插孔密封,管道或接头的其他导电部件也应接地。11.2.15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12,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3.2.1管网的接地连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置区中各个相对独立的建(构)筑物内的管道,可通过与工艺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法兰连接),进行静电接地。(2)管网内的泵、过滤器、缓和器等处应设置接地连接点。(3)管网在进出装置区处、不同爆炸危险环境的边界、管道分岔处的管道应进行接地,对于长距离的无分支管道,应每隔8010Om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若管架的接地电阻值符合2.3.1时,亦可作为接地体。(4)对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如聚氯乙烯管),除需做屏蔽保护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接,或用6mm2多股铜芯绝缘电线跨接后接地。(5)非导体管段上的金属件应接地。,13,4.5汽车站台与罐车4.5.1站台区域内的金属管道、设备、构筑物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4.5.2在操作平台梯子入口处或平台上,应设置人体静电接地棒.4.5.3储罐汽车在装卸作业前,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及接地夹将汽车、储罐与装卸设备等电位连接。作业完毕封闭储罐盖后方可拆除。接地设备宜与装卸泵联锁。4.5.4注液管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4.4.4条和第4.4.5条的要求。,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14,4.10人体静电接地4.10.1操作人员在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应采取下列措施:1.应正确使用各种防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等),不得穿戴合成纤维及丝绸衣物。2.工作人员应徒手或徒手戴防静电手套触摸接地金属物体后方可进入工作场所。3.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等.4.10.2在人体带电易产生静电危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