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ppt_第4页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发表:刘滨谊教授博导,助教:张铭祺,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1.10,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指南,一,术语,二,项目与说明,三,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第一部分总则,第八,第二部分地基设计与总体布局, 第三部分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指第四部分居住区景观要素设计、第五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第六部分居住区景观维护、景观、景观通道:结合植物、水体、广场等景观要素构建的带状连续景观绿地空间,如滨水绿带、景观林荫道、水路、花廊、轴线绿带、艺术通道等。居住环境行为(环境心理学)、绿地率、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 /小游园(园区级) /公共中心绿地/集中绿地/块状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群体绿地(群体级) /邻近绿地/住宅前住宅后绿地、一、用语、二、项目与说明、第一部分总则、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1.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目标、 1.2适用性1.3随着社会原则、1.4经济原则、1.5生态原则、1.6观赏原则、1.7地域原则、1.8历史原则、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1.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目标、1990年代后期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居住理念的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居住区规划设计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总体协调,鼓励优秀居住区景观设计,促进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特色和多样性,创造更优美、舒适、经济、富裕的21世纪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的艺术美感,加强居民社区交流,2001年制定了中国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导则 1.2的适用性,本指南适用于我国21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根据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住宅设计规范等,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等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1.3社会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尺度感,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引导人际交往行为和社区休闲健身活动。 提倡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1.4经济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现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注重节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1.5生态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保证居住区整体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6观赏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广大居民的视觉审美要求,并应努力反映自己的特色,避免盲从。 1.7地域性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适当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区域环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8参照历史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景观。 历史保护区住区景观设计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调节。 1.9重视和协调物业管理在居住区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除遵守1.10条准则外,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等。 各地区可以根据本指南,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景观设计指南和相关条例等。第二部分,场地设计和总体布局,2 .场地设计,3 .总体布局,3.1规划结构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2居住区建筑设计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3开放空间和居住区总体景观,3.4其他相关指标,2.1城市总体规划和规划,详细规划等要求, 2.2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可行性2.3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2 .场地设计、2.1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要求2.2场地景观规划设计可行性场地基础条件、地形地形、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市政辅助设施等2.3考虑场所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从场所基础条件、地形、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市政辅助设施等综合考虑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和实施过程,发挥景观规划土地经济效益。 3 .重视总体布局、3.1规划结构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1.1景观规划总体布局,在居住小区规划中,集中考虑居住小区总体结构,优化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环境。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到环境空间的整体效应,采用适当的用地布局方式(如坚硬、柔和景观的结合和比重),通过合理布局辅助设施(如水、电网设施、变电站、垃圾室、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局和美化等)达到居住区整体的境界和风格协调。 3.1.2与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应通过借景、障碍景、对景等,协调居住区内外关系和系统。 滨临城市河道居住区应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毗邻应设置滨水景观绿带的城市公园和其他类型景观资源居住区,有意识地保留景观视线通道,毗邻应促进内外景观交流的历史史遗迹保护区的城市居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满足城市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3.1.3开放空间和绿地等级,根据中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园区游乐园、集团绿地等)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为1.0Ha,最大服务半径必须为8001000M的园区为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400500M的群绿地为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150M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宽度为8M以上另外,公共绿地的总指标为,必须为组合0.5M2/人的小区(包括组合)1M2/人居住区(包括小区和组合)1.5M2/人。 3.1.4重视整体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个性特征,推进居民社会集体活动,考虑到通过景观实体规划设计提高居住社区精神价值的3.1.5居住区规模,考虑分割开发,利用原有地形特征和植被条件,利用坡地、水体、 重视通过植物等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为居住区开发创造更高价值的3.1.6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保证风、光、水、气等环境质量指标满足相关要求。(见下图框图)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1.7光环境,2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必须考虑足够的遮蔽环境如建筑影区、树荫、霸顶亭廊等,以便于住宅户外活动;1 .住宅外部空间必须获得良好的采光环境,促进居民户外活动; 3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应考虑该材料对光的反射程度,调节居住区外部空间受光面和背光面不同光线要求的居住区小物设施设计,避免采用大面积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居住区光污染4 .室外活动场配置时, 其方向应考虑减少眩光,5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居住区室外照明设计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不应盲目强调照明亮度,6 .居住区道路照明优选为1520LX,7 .光照充足的居住区应利用日光造成的光影变化1、居住区内部住宅建筑布置应有利于通风。 例如点条结合、高低偏移、底边架空等2 .为了调节居住区内部的通风排浊,应建立绿化带、自来水、花廊等景观通道3 .户外活动场所的设置应根据当地季节的主导风向,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接4 .居住区内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应分为二级3.1.8通风环境,1 .温度环境:居住区外环境场地设计应通过建筑、植物、水体等促进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保温和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降温2 .湿度环境:应通过水工程设计和植物呼吸作用,将居住区相对湿度调节至3060%.声学环境:城市居住区白天噪声容许值45dB 噪声污染源附近的居住区必须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边坡、植物栽培、水景设计、建筑屏障等来防止噪声。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考虑用乐音提高居住生活情绪4 .嗅觉环境:在居住区内部引入芳香类植物,排除异臭、臭味植物和垃圾等5 .视觉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应综合研究群体景观要素的色彩、质感、节奏、尺度、景观等。 3.1.9除此之外,3.2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2.1建筑空间组合(如排列式、向心式等)和重视居住区景观绿地服务半径,充分发挥景观绿地利用效率,尽量让居民在室内欣赏居住区景观3.2.2结合建筑造型多样化和景观设计,基础架空建筑适合中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南方城市,北方城市应慎重使用。 建筑架空处理时,对居住区气候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保护原基地上良好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利用架空基础栽培耐阴性植物。 虚构基础还必须配备适量的活动设施,作为居民室外气候条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 (如南宁新兴苑、深圳百仕达区、昆明金康园、上海泰德苑、台湾“乡城汉唐”等)平台花园的建设应符合当地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平台下部空间应作为驻车库、辅助设施用住宅和商场、俱乐部等平台上部空间安全美丽的行人使用在设计平台花园时,应分析平台下部结构,根据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和小气候条件进行栽培设计。 平台花园的设计解决了平台花园的给排水和下部采光问题,结合采光罩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香港太古城等)地方性的建筑形式,在建筑设计时,与外界的山、水环境等相结合,在建筑本身加上高低组合的变化等,强调地方特色,增强居住区景观的识别性,包括沉建建筑、霸土建筑、台阶建筑、山地建筑、临水建筑等。3.2.3建筑外立面处理、材质鼓励在建筑设计中选用优美的经济新材料,通过材质变化与对比丰富外立面。 建筑物底部外墙的处理要细致些。 外墙材料的选用应重视防水处理。 体型居住区建筑立面设计提倡简明线条和现代风格,反映个性特征。 颜色居住建筑应以文雅明亮为主。 景观单调的地方,通过建筑物外壁面的颜色变化和适当的壁画,可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道和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墙面的设计应考虑室外风扇、管道等室外设施的位置进行预约,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 必须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面的“二次施工”。 3.2.4建筑屋顶:平顶、坡地根据地方气候、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居民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屋顶形式,在美化建筑第五立面的同时丰富城市天线。 3.2.5建筑造型与风格、居住区内外环境关系(沿街立面处理)建筑设计不一定,鼓励高层建筑设计,尊重和改善居住区景观环境和周边城市公共空间总体建筑形态,建筑高度、体积和密度等应满足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求。 3.3开放空间和居住区整体景观、居住区开放空间的设计不应盲目追求潮流,提倡简洁明快、符合自己艺术特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细致、多变,应通过景观因素的选择、色彩、质感等来延长居民户外滞留时间。 在开放空间设计时,居民需要考虑从高视点的室内空间(尤其是从高层住宅)俯瞰室外居住区景观的整体图案效果,集中绿地的空间形式不限于平面,可以根据场所的条件和使用需求发展为三维空间。 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根据土地适宜,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感和层次感,鼓励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境界的设计风格。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尽量吸引居民参与活动,多人活动增强居住社区的生活气氛。 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形成应反映居住区承认的文化形式,努力构筑“家”的归属感。 3.4其他相关指标,绿地率:新区建设占30%; 旧区改造占25%; 生态小区的绿地率35%,绿地自身的绿化率70%; 栽培保存率(成活率)98%,优良率90%。 硬质场地:居住区硬质铺装场地与道路的比例优选为15%30%,硬质景观中的自然材料优选为工程量的20%。 第三部分,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4 .整体景观,5 .陆地景观,5.1块状空间,5.2带状空间,6 .水/岸景观,6.1综述,6.2分类,4 .整体景观,5 .陆地景观,5.1块状空间,分论,5.2带状空间,6 .水/岸景观,6.1综述,6.2分类,第四部分, 居住区景观要素设计7 .居住区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设计,7.1综述,7.2分类,7.1综述,7.2分类,第5部分,居住区植物景观,8 .绿化配置原则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绿化植物种植间隔与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8.1绿化在建筑环境中作用与配置的一般要求8.3绿化植物与建筑物, 建筑物与各设施间隔规定,8.4公路交叉口植物配置规定,8.6居住区绿地景观分类与规定,8.7景观园林植物与基本栽培形态,8.8常见绿化树种,9 .景观园林植物栽培设计,9.1景观园林植物栽培设计基本原则9.2景观园林植物栽培设计方法, 9.3植物绿地边界生态规划,8 .绿化配置原则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1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和配置一般要求:8.1.1美化建筑环境,丰富街道。 绿化配置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场所配置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绿化面积指标应符合规定。绿化配置应尽量朝阳、集中,与建筑物、地下建筑和管线保持规定间隔,确保植物生长,照顾街道景观。 8.1.2改善气候,减弱防尘、防风、噪音空气污染。 道路两侧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减少交通带来的灰尘、噪音和有害气体,沿街建筑有助于保持室内安静和卫生的人行道和建筑物的外壁被树荫遮挡,避开夏日的阳光冷却。 停车场路边种植阔叶乔木、灌木和绿篱,减少阳光对车辆辐射和交通的噪声对建筑物的干扰。 垃圾站周围应该种植树木,减少灰尘和污染空气对环境的污染。 8.1.3绿化配置应当起到引导车辆、引导交通、保护人流、阻止车流的作用。 不能在行驶安全视距内绿化遮挡行驶视线。 道路绿化带(如绿篱、花带等)应隔开30m的间隙,便于行人穿过。 8.1.4绿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发展用地、零散的空地和陡坡、地质不良地带,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果和绿化对坡地的加固和土壤的稳定作用。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