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B科学家目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氧气。C经过10多年的起草和调研,慈善法获人大表决通过,并将于9月1日起实施。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B班主任老师处心积虑地设计了各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C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D“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3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苏联作家普里什文通过诗歌一样的语言带领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B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是以“我”回故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D醉翁亭记通过醉翁亭周围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喜爱和消极遁世的情怀。4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ABCD5 .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监(jin)考布(qn)衾汗流浃(ji)背妄自扉(fi)薄B吮(yn)吸发酵(xio)命途多舛(chun)繁文缛(r)节 C角(jio)色气氛(fn)翘(qio)首以待纨绔(k)子弟D悲恸(tng)重创(chung) 潜(qin)移默化谆谆(zhn)教诲6 . 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ABCD二、现代文阅读你是你的船长寄语十五岁崔卫平2000年3月3日,我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全班孩子集体过十五岁生日,家长也参加。我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孩子们:十五年前,当在座的孩子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情景。这个时刻是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我们的孩子十五岁了。你们健康而有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此刻,我想讲些什么呢?你们整整齐齐地、肩并肩地坐在这儿,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的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好,就从这里开始。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坐位上,孩子们活跃起来,此起彼伏地喊道:“疼!”)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你们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下面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家长。刘然,刘然的家长来了没有?(刘然是一个长的小巧,很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母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她是一位军人)您好!请问,如果现在刘然从外面进来,手上扎了一根刺,您感觉怎么样?(“我能感到她的疼痛,我自己也心疼。”这位军人答道。)谢谢。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刘然感到自己的疼痛,刘然的妈妈也同样感到了。那么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不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了解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悲哀。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疼痛?现在我问刘然:“如果妈妈在厨房切菜不小心把手切破了,你感觉如何?(“我也感到心疼,小姑娘用细细的声音但十分明确地说道。)是的、并且还会立刻到抽屉里寻找创可贴,像我的女儿每次做的那样?(小姑娘点点头。)肯定是这样。在座的每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不仅妈妈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我们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疼痛,并试图去分担或减轻它。再推下去,除了在亲人之间有这种互相感受、互相沟通、互相分担之外,对其他人,甚至不认识的人是否也能有这种感受?答案也是肯定的。在座的孩子无论谁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花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原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7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你是你的船长”的意思是每个人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程,掌握自己的命运。B括号里面的内容表明演讲者抛出的问题,得到在场的孩子和家长的积极反应。C在第段,演讲者强调了虽然人与人不平等,但我们应有公平、公正的观念。D不只亲人之间对疼痛能互相感受、互相沟通、互相分担,对其他人也能感受。8 . 请梳理这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9 . 第段中画线句子印证了什么了观点?10 .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2段的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有多少人还能回到童年住的房子每逢长假来临,我的一位朋友就像任何一个在春运里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家的中国男孩一样,思乡病起。他会说“我必须回家拿回我自己的力气。”就好像在异乡是一种消耗,回家是补给。所谓家,就是他自出生起便于此生活的地方。现在他回到这里,一切轻车熟路。他敲响院外的大铜铃铛,带我们去看附近小树林里他童年时用绳索做的秋千,上面已长满青苔。某一棵外形并无特别的树被他准确地认出来,他称之为“我的树”那是他出生那天父亲种下的。还有和他18岁离家时没有任何差别的房间,楼梯后面是每年的身高刻度。他能翻出一些从前的唱片和电影,断了手的锡兵和石头、木棍,以及一切古怪的收藏,都完好无损。他18岁以前的全部物件记忆都被父母保留起来了。回到家里他仍然像一个孩子一样被对待,父母常做些他小时爱吃的食物,他每天如同暑假般和家人一起出行、游泳,或是在家一起看场球赛。他说他年近40的哥哥求婚失败,被落跑的女友撂在滑雪圣地的酒店里心灰意冷,拿起电话打给父母:“我要回家。”他哥哥在伤心痛苦中,下意识地要回家。回到自己童年的家园,是去触碰真实的自己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效的精神抚慰。虽然伤痛平复后他仍然很久才回一次家,但父母、家园即是无须时刻眷恋也总是真切的存在。这世上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忽然想要回家的时候。从出走到独立,到回归,只有回家的部分最应该是温暖的旅程。他们的回家不带着复杂的情感,仅是和小时候的自己重逢。我们很少有人现在还能保留童年伊始就住的房子,那多是单位的家属楼或已在拆迁范围内的旧商品房,在三十几年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的生活到底是从容了还是更仓促了?这是个矛盾,大时代里的人常会在充裕之时又怅然若失。在一个二线城市,我的某个朋友好端端地搬了7次家,每次都是因为她母亲又看上一个新小区,要换新房子,于是十几年的时间就在买房、卖房、装修中度过。不得不说,经济宽裕了,大家都想提高生活质地,所以在7次搬家中每次我朋友家的面积都更大。为了让屋子不显空旷,她母亲必须煞费苦心地添置物品,于是有了大型十字锈、大水晶鱼缸、敦实的大圆桌子、硕大的衣柜和一束束让人惊心的假花、低仿的乾隆瓷瓶、酒柜里的形色可疑的洋酒为了给这些东西腾地方,那些真正与生活相关的、带着记忆的旧物不得不处理掉了。然而她回家时躺在硕大的卧室里却郁郁寡欢,一张超大的床,旁边是一个超级大的衣柜,屋中空荡荡的,她想在床头安个阅读灯的念头也被打消了,因为头上的吊灯花了母亲不少钱。她全部的书都在纸箱里,存放在地下室,压根没有拿出来。后来她到德国去生活了,有一天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又买新房了,但是因为“地方不够”,把她放在家里的书全部都处理掉了,因为那些书“最占地儿”。那些在青少年时给她重要精神慰藉的书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给她买的。那时,他们会陪她用一整个周末泡在书店,帮她挑选,为她付账,然后一起在书店旁边的餐馆吃顿烤肉,再一起散步回家。现在她觉得自己和原生家庭的某一部分链接也被处理掉了。是什么促使我们老是有搬家的欲望和决心呢?对空间的更大需求?对资源的占有欲?还是不动产的保值特性?我们没有空间能去好好保存时光的情感证物,也不屑于去保存,因为那无法形成可供炫耀的外在;我们也并不珍惜与过去的关联,因为中国人过去在物质上的贫乏实在是刻骨铭心,有什么好纪念的,我们巴不得撇下那一段。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在空间上的不断占有才最鼓舞人心,这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座标。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核心话题不是家,而是房子;不是当下,而是未来。但华丽而空旷的屋子里是凌乱仓促的生活,我们学会了攫取物质,却没学会怎样更好地享受它。我们也不眷恋与人和事物的熟悉关联,只是用一些大而无当的物件来埋葬了过去,毫不足惜。房子和家的概念一直没被我们区分,当然需要一个房子,然后怎样去建设和经营生活,理解生活,是另外一码事了。11 . 作者在第段中说回家“仅是和小时候的自己重逢。”仔细读段,说说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12 . 作者在第段提到“现在她觉得自己和原生家庭的某一部分链接也被处理掉了。”其中“某一部分链接”指的是什么?13 . 第段说“房子和家的概念一直没有被我们区分开”,说说“房子”和“家”有什么区别?14 . 结合标题“有多少人还能回到童年住的房子”,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15 . 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1)第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_(2)第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_16 . 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17 . 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18 . 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答:_三、句子默写19 . 古诗词名句填写。(1)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微动涟漪,_。(欧阳修采桑子)(3)中原乱,_,_?(朱敦儒相见欢)(4)如梦令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_,_,_。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20 . 给下列加下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_) 诺,期返而食。(_)2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22 .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3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4 .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五、诗歌鉴赏古诗阅读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5 .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辛。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秋。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