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B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C国庆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D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2 . 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宗璞紫藤萝瀑布)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盛开的紫藤萝花饱满的生机。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皇帝的不务正业、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形象。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守镇委员说,要变成制造强国,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B能否告别雾霾,实现天蓝水清的宜居环境,关键在于节能减排力度的提高。C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节目朗读者成功地激发了全民阅读的情怀,使观众从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心灵。D这次校园歌会办得很成功,主办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三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潜能(qin)扒窃(p)祈祷(q)B骊歌(l)撺掇(chun)恣睢(z)襁褓 (qing)C吊唁(yn)叱咤(ch)处理(ch)冗杂(rng)D锃亮(zng)哂笑(shn)踌躇(ch)炽热(ch)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栈桥(zhn)悲天悯人大气磅礴(b)喟叹B饶舌(ro)鸦雀无声钟灵毓秀(y)羸弱C喟叹(ku)入不敷出汗流浃背(ji)张皇D板滞(zh)言简意赅浪敛波平(jin)慰籍6 . 下面有关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重要主题。B小说告诉人们,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C在文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D在小说关于“筑路”这一篇章中,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展示了筑路者和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7 . 下面最能表现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是( )A社戏B观舞记C口技D竹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完成小题。腊八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8 .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连在了一起?9 . 说一说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说出加点词语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10 . 结合下面的材料,说一说本文包含着哪几种真挚的情感?材料一:“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冰心关于散文)材料二:“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冰心创作谈)贩卖一段绿春天的乡下老宅,院子里青草如树,檐下的老砖上苔藓恣肆疯长。房子闲得久了,野草和青苔就开始忙碌了。院子里,墙体早已开始剥落。我每次回家,都要去锄草,用镰刀和斧头,砍断硕大的灰灰菜。这种草,嫩的时候,可以拌面蒸着吃,长老了,有大拇指粗,很难拔掉,只有用斧头。一院子野草拾掇下来,裤管上溅的全是青草汁,异常难洗。我有时候想,这些草汁也是在寻仇,我杀戮了它的草籽草孙,它以绿色的血液来报复我。但是,这原本就是我的家呀,只不过很少回来,被“鸠占鹊巢”了。看来,一座房子,谁住得久了,就是谁的家了。人有乡愁,走得远了,会想家,且懂得叶落归根,年迈时都要回到故土,让身体在故乡的土地里安眠。而草没有乡愁,它们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它们在自己的脚跟下的土地里生根发芽,繁衍子嗣。一辈子壮大的是一片草丛,贩卖的是一段绿。苔藓呢,这种小东西通常一夜之间就蔓延整个墙根,它们还会在我脚下的老砖头上跟我使绊子。我在锄草的时候,一不小心滑倒,一屁股坐在地上,弄得满身是泥污。一旁的女儿哈哈大笑说,爸爸真笨。是的,在女儿面前,我有时候会故意装笨。这样做,是为了让她觉得她已经长大了,马上会逐步超越父亲,给孩子培养一些自豪感。我整理好院子里的野草,吱呀推开老屋的门。嚯原来,屋内不知道什么时候窜出来一棵小泡桐树苗,青嫩嫩的,恰如豆蔻。老屋并没有用水泥砌地,院子里的泡桐树也许太溺爱它的子女了,唯恐它遭受风吹雨打,看老屋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把它送到了屋内来。我看了一眼屋内的泡桐树苗,黄蔫蔫的,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恩泽,也得不到母爱,它一定是孤寂了。我把它移栽到院子里的阳光里,与它的“父母兄弟”俯仰生姿,整个院子就有了生机,树木也在享受它的天伦之乐了。兴许隔几日再看,先前那个黄蔫蔫的树苗,已经转绿了,这样一种繁衍,也是一种基因的“贩卖”。院子收拾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在院子一角发现了一根葡萄藤,顺藤找它的所在,看到从邻居家的院子里长过来。硕大的葡萄,一个个足有小乒乓球那么大,一串串压枝欲坠。女儿看到葡萄,大声指给我看:爸爸,爸爸,看,紫霞仙子!女儿总是喜欢把葡萄说成紫霞仙子,我把这些葡萄摘下来,放在小盆里,满满当当,我让女儿给邻居家送去。哪知道,刚刚送过去,就被送过来了。邻居马叔说,这根葡萄藤是他故意甩到我家院子里的,怕的是院子常年不住,没有生机,只为增添一番绿意。我把那些葡萄洗净了,掇了条小凳子坐在院子里。看着满目葱茏的绿,女儿说,爸爸,我们回来住吧。妻笑着说,看这孩子,尽管没在这里出生,也喜欢这里,真是难能可贵的地缘呀!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儿也应该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小泡桐树苗”。(选自深圳商报,作者李丹崖,有改动)11 . 文章围绕“贩卖一段绿”描绘了哪些内容?(至少写出三个方面)12 . 结合具体语境,指出第段中“鸠占鹊巢”的含义。13 . 第段中的加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4 . 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苔藓呢,这种小东西通常一夜之间就蔓延整个墙根,它们还会在我脚下的老砖头上跟我使绊子。三、句子默写15 . 名句默写(1)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2)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4)扬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5)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6)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7)正入万山圈子里,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8)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9)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10)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四、课外阅读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世说新语夙惠注释:诣:拜访。进火:烧火。箅:蒸食物用的竹屉。糜:粥。志:记住。16 . 请解释句中加点字词(1)俱委而窃听(2)尔颇有所识不17 . 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18 . 思考:为什么两个孩子会将饭煮成了粥?(用原文回答)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9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20 .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