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充分展示十九大精神进军营涌现的新实践、新举措、新风采,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组织策划了“我在哨位上向党报告网络面对面”系列采访宣传。B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C能否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党和我们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开启中国新征程,不仅将影响和惠及世界,也深远影响中国。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栈桥/饯别摇曳/戛然而止耳濡目染/妇孺皆知B娉婷/驰骋漱口/山肴野蔌五行缺土/本色当行C折腰/折本煞白/凶神恶煞心无旁骛/趋之若鹜D偏僻/开辟游弋/金戈铁马佝偻丈人/伛偻提携3 .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一挥而就。B泰兴的羌溪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挥洒运动热情。C最近的语言规范化阅读活动旨在通过“咬文嚼字”,促进大家对语言的规范运用。D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是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听作家讲述优雅的汉语,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4 . 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5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ABCD二、现代文阅读(四)阅读拓展人生的宽度一文,完成各题。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改革之路漫长而又充满险阻。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更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把握精神、汲取知识,增强本领、提高水平。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选自人民日报)6 . 本文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7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 . “开卷有益”,阅读让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任意选出一部,简要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出你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共10分)梅香林清玄(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家中的花园里赏梅花。(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殷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感到无比的快慰。(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6)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9 . 文中富人在“快慰”什么?与乞丐交谈后又“震惊”什么?10 . 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8)、(9)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11 . 富人在花园里种了十几年的梅花,为什么却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12 . 第(8)段中划线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13 . 梅自古以来就被中国古文人所推崇,它高洁的品性,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就有展现出梅坚守情操,不变志节品质的诗句,。可见中国古文人精神上的追求,与本文作者第(12)段的阐述有何相通之处,谈谈你的感受。三、对比阅读(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节选自愚公移山(乙)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上闻之,诏加一秩。节选自宋史安丙传(注释)白:禀告。振:通“赈”,救济。徙:移走,改道。知:做知军(知军是宋代军队长官)。籴(d):买粮食。秩:官职级别。14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1)且焉置土石(_)(2)始一反焉(_)(3)自是无水患(_)(4)上闻之(_)15 .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又凿石徙溪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D跳往助之/发常平粟振之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17 . 衣、食、住、行是人们关注并解决的民生问题:愚公为家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安丙为百姓解决缺口粮的问题。请你为愚公或安丙的思想行为写一段50字以内的评语。四、句子默写18 . 古诗文默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句子是:_ ,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效法汉朝魏尚戍边抗敌的愿望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古诗鉴赏观 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9 .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0 . 试对划线诗句做简要赏析。六、综合性学习21 .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共享单车和高铁、支付宝、网购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它以方便快捷、低碳环保、费用低廉等优点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但在使用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概括出使用共享单车时存在的弊端。共享单车占道盲道成为“盲区”(2017年10月12日南京日报)共享单车用户遭遇押金难退花活儿承诺消费者蒙了(2017年10月31日今晚报)西安共享单车破坏率全国最低获“最文明骑行城市”称号(2017年10月18日西部网)郑州十岁男孩骑共享单车和汽车飙车遭遇事故谁负责(2017年10月7日东方今报)共享单车车筐载娃事故频出你还把娃放车筐里吗(2017年10月18日新浪育儿)(2)读下面的请假条,完成后面的任务。请假条李老师:本周末我要参加“共享共建文明出行”活动,这次活动的报名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