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御聘瞟缈愚蠢孤苦伶仃B贮立赠送倏地迫不及待C斑蝥灌溉臃肿见异思迁D流淌狭溢长喙一尘不染2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B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C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D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3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B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土大夫的言谈、逸事。C史铁生,当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病隙碎笔。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课文穿井得一人就选自其中。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C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5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分歧(q)伐木丁丁(zhn)憔(jio)悴霎(ch)时B一宿(s)瘫痪(hun)服侍(sh)藏匿(n)C树杈(ch)菡萏(dn)搓捻(nin)乌桕(ji)D鳊(bin)鱼澹澹(dn)蜷(jun)曲竦(sn)峙二、字词书写6 .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ku退(_)(2)颁发(_)(3)dn精竭虑(_)(4)油光可鉴(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奇妙的共感觉我们知道,人的感觉基本可分为五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很多时候,每种感觉系统都是在独立的执行着它的感觉功能。但是,科学家也早就发现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可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地反应,他们于是将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或“通感”、“联感”。对于共感觉的产生原理,美国一位神经科医生理查德希德兹博士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由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不活跃,所以集中感觉都在此区域混合并互相影响。实际上,对于这类问题,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所发现和进行研究了,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在论感觉一文中,将触觉作为人体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并已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他指出,有些客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运动等,不是只靠一种感觉就能感知出来,要把不同渠道得来的印象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就必须依靠共感觉。如一块冰,要对它有个全面的认识,就得用眼去瞧一瞧,从视觉上感觉它是否无色透明;用手去摸一摸,从触觉上感觉它是否冰凉冻人;用舌头舔一舔,从味觉上感觉它是否淡而无味。于是,你对于冰块才是最后又一个全面的认识。一般说来,共感觉这种能力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具有的。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他们的一生中很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共感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之一就像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茂尔所指出的,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都曾有过这种不同的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在种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一部分人的共感觉能力逐渐遭到部分甚至是全部破坏,混合感觉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原因之二,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共感觉能力实际上是存在的,但由于这种能力不是很强烈,因而没有感觉到这种共感觉能力。国外的神经医学家还曾描述一位抽象派画家艾比先生患了色盲后因此失去共感觉的经历。艾比原本是一位天生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共感觉的画家,他在倾听乐曲时,脑子里同时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他将这种色彩如实地描摹下来,便成了一幅幅大受欢迎的色彩丰富绮丽、图案变幻莫测的抽象画。可是,在一次意外车祸之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他的色彩分辨能力也因此完全丧失了,从此陷入一个灰暗的世界。在他眼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鲜红的番茄汁也成了黑褐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画面,成了一对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加奇怪和令他难过的是,在丧失感受能力的同时,他也由此丧失了由音乐产生共感觉的能力。 在历史上,大多数艺术家要么是对共感觉特别敏感,要么就是善于运用它,这方面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中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写诗的时候,就不仅强调诗句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注意了是要让人产生联感。所以,当时读过他的田园诗的欧洲人都反映,眼前真地看到了田野和鲜花,呼吸到了泥土的气息,听到了小鸟的啾鸣。到了现代,人们对共感觉的运用更是日臻巧妙。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这里面就存在着共感觉的利用问题。在这种共感觉的相互影响中,色彩排在首位。因为色彩搭配得好的事物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容易促进食欲,而单调或者不谐调的色彩搭配则会让人大倒胃口。人们在装修房屋时,也巧妙地运用到了共感觉原理。如果房间顶棚太高,要降低顶棚的视觉高度,可用较温暖、深浓的色彩来装饰顶棚。但必须注意色彩不要太暗,以免使顶棚与墙面形成太强烈的对比,使人有塌顶的错觉。顶棚太低时,顶棚的颜色最好用白色,或比墙面淡的色彩,这样就能达到“提升”房顶的效果。科学家正在更深入地研究共感觉,以便将这种奇妙的感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7 . 下列围绕“共感觉”谈了几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共感觉的内涵B共感觉产生的原理C共感觉的破坏D共感觉的运用8 . 本文列举了多个事例来介绍奇妙的感觉,下列对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举冰块事例是为了说明必须依靠以多种感觉为基础的共感觉才能形成对冰块的一个整体印象。B画家艾比的事例说明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体。C诗人波德莱尔的事例说明有些艺术家特别善于运用共感觉。D中国饮食文化事例说明,在共感觉的相互影响中人的味觉是影响最大的。9 . 下列说法符合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感觉分为: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些感觉系统的功能相对独立,彼此互不影响。B人的任何一个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C各种感觉在大脑边缘区域混合并产生影响,导致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不活跃,这就是共感觉产生的原理。D成长发育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有些人共感觉能力遭到了破坏,他们没有了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我们坐火车去么?”“我们坐火车去。”“船呢?”“先坐船,”“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10 . 根据文中对话的语境,省略号可以表示“语言中断、话未说完、含糊其辞、说话断断续续”等。结合上下文语境,下面所选语句中的省略号的用法与“先坐船,”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用法一致的是( )。A“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B“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C“那有这事我”D“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11 . “我吃了一吓”的“吓”读作_;“吓,什么都瞒不住我”的“吓”读作_。12 . 鲁迅在文中称杨二嫂为“圆规”,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13 . 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并通过对杨二嫂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杨二嫂的形象。请你对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4 . 填空。(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_,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5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2)悄怆幽邃邃:_(3)皆若空游无所依若:_(4)伐竹取道伐:_16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知其源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C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D佁然不动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17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8 . 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19 . 本文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六、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伊索寓言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