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结束课程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B“白洋淀”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C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D课文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B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D“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3 . (2018届福建省上杭11月三校联考)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B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我国鲁迅先生的作品。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举指科举时代的乡试考中。D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作品。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zhua)鞠躬尽萃亵(xi)渎相得益彰B游弋(y)置之不理威摄(sh)走投无路C坍(dn)塌李代桃疆妖娆(ro)随机应变D恪(g)守不省人事停滞(zh)根深缔固5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关雎开头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B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C“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D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6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肌肤贮蓄(ch)水藻着落(zhu)B粗旷高邈(mo)屋檐莅临(wi)C憔悴整宿(xi)决别仿膳(fng)D分歧霎时(sh)蓑笠捶打(chu)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归类或表述有误的一项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莫顿亨特B敬辞类有令、惠、高、贤、舍,比如令尊、惠存、高邻、舍弟。C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蚊子与狮子分别是童话、神话与寓言,它们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后人称“李杜”。8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来西亚隐瞒飞机最后通讯记录长达一周,经媒体曝光之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B每到阳春四月,无锡鼋头渚的樱花谷便人声鼎沸,游人如织。C季羡林先生德高望众,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D虽然这儿人迹罕至,但是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奖金高达13.5万美元的珠海网球公开赛,是第一项我市本年度大型体育赛事。(将“第一项”放在“我市本年度”后面)B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把“格局”改为“形态”)C经典名著悲惨世界一书闪耀着人道主义的观点。(将“观点”改为“光辉”)D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就创造了票房纪录。(去掉“第一部”或者“处女作”)二、现代文阅读附加题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10 . 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作品),文中的“他”是_(人名)11 . 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12 . 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阅读天一生水,完成下面小题。天一生水袁坚王玮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丝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一切,笼罩着思绪的蒸腾,散发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巷子里的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典型的江南民居。雨季来临的时候,巷子里总会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并且不断地散发出一阵阵陈旧的霉味。巷子的尽头兀自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做“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做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或许只是为了三生石1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楚。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2,不得与祭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雨季里,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江南的夜晚依旧还是很安逸。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支离破碎的光芒,宅院门口的石头狮子依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在夜色光线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神情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钱绣芸终于死了。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座楼这么近雨季过去了,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终于,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了。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小偷的手。钱绣芸哀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小偷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藏书楼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过冬的树叶始落殆尽,这些飘零的落叶带着昨日的旧梦在慵懒的春风中轻舞飞扬着,好像隔了遥远的时光再看回去的样子。像似一本断了线的线装书,轻轻地一扯,就散了。只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岁月在时光的飘荡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选自央视国际,2003年9月)1.三生石:来自女娲传说。它被女娲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后成为情定终生的象征物。“三生”分别代表前世、今生和来世。2.摈(bn)逐:排除,驱逐。13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天一阁的三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是什么?14 . .阅读第至自然段,请你根据时间发展的顺序,判断钱绣芸的悲剧命运以下两件事情之前还是之后,并说出你的理由。第段:天一阁主人临终交代遗言。第段:为保存藏书,范氏家族制定了严厉的族规。答:15 .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有些语句里的词语在对比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你从以下两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语境,对句中的加点词语进行赏析。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答:16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不超过140字)答: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阅读课文巍巍中山陵选段,完成小题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墓室中央砌有圆形凹穴,穴中安放着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隆,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等。17 . 选文按照地点转换的空间顺序说明,请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内容。碑亭(_) 平台 (_) 墓室18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为什么?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或)54步不等,共290级。19 . 文中是如何体现“巍巍中山陵”中“巍巍”这一特点?请结合选文简述。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注:年华)与时驰,意(注: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0 .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又相天子相:相信,信任B德行宽裕宽裕:宽大,宽容C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D多不接世,悲守穷庐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21 . 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是( )A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B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D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22 . 对两篇短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B诫子书用语精炼,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彰示了他处世的保守谨慎。C从周公诫子可以做一个引申的理解,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D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现在来说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23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四、对比阅读24 . 课内古文加点字词解释。至于夏水襄陵:_晓雾将歇:_盖竹柏影也:_负势竞上:_五、情景默写25 . 填空。(1)李白在行路难中_,_。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悲慨。(2)苏轼水调歌头中_,_,_。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中表现戍边将士们因战功未立,使命未完而有家难回矛盾心理的词句是:_,_。(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六、综合性学习26 .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调查对象选 项学生市民A 非常希望19.08%11.90%B 希望68.79%59.52%C 不希望5.20%5.95%D 无所谓6.94%22.62% 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 家庭20.23%22.62%B 学校9.83%15.48%C 社会8.67%13.10%D 以上都是65.32%58.33%调查显示,学生和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 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 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 需求,。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的繁体字写作“門”,是两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的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除建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辛集市事业单位(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开招聘化工专业人才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宁波慈溪市天元初级中学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宜宾珙县事业单位第二次公开选调工作人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球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衡水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人员1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石家庄裕华区人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杭州临安工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国企招聘工作人员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市盐亭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20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唐山曹妃甸区招聘社区工作者18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乡村医生药品管理培训
- 医院培训课件:《危重病人心电监测》
- 医院规培合同范本
- 生物医学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贷款电子合同电子版(2025年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短剧叙事策略与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 2025版员工试用期延长协议书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课件
- 农业补助申请书
- 《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J13-81-20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