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龟裂(jn)糜子(mi)狩猎(shu) 戛然而止(ji)B连翘(qio)缄默(jin)归省(xng)风雪载途(zi)C撺掇(cun)冗杂(rng)翩然(pin)挑拨离间(jin)D蛮横(hng)追溯 (s)萦绕 (yng)怡然自乐(y)二、现代文阅读中国人与茶钱歌川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即使乡间墟集草市,也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的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2 .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3 .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的有白松子或胡桃肉。4 . . 阅读第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5 . 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我国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是陆羽撰写的茶经(_)(2)龙井茶、普洱茶、冻顶茶都是以产地得名的茶种。(_)(3)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_)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A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B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_、_、_、_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为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6 . 解释文中A、B两处“昏睡”的含义。7 . 第段“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这句话应如何理解?8 . 依次填入第段横线上的词语应当是:_、_、_、_。9 . 仿照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10 . 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什么?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苏轼 答谢民师书)(注释)文:文饰。达:表达清楚。口与手者:口说和手写,即指语言和文字。1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求物之妙(_)(2) 则人人知之矣(_)12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13 . 本文作者将孔子貌似矛盾的两句话相互联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关于写作的观点。并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杨雄的创作有何作用?四、情景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3)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此时,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_,不舍昼夜。(请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写)(4)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初中语文教材中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五言):_,_。(5)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触景时言诗,“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生情时言诗,“ 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闲适时言诗,“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五、诗歌鉴赏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5 . 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_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_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16 . 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六、综合性学习1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近日,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竞相展示王牌产品和核心技术。通过采访,记者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科技范儿十足的展示舞台,更是中外双方沟通交流、互利合作的平台。国家展、企业展、经贸论坛、高新产品首届进博会亮点纷呈,一个更加开放和信息的中国,正用实际行为为世界构筑共同发展平台,贡献推动全球贸易与合作的中国方案。材料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标识,如下图。材料三这次进博会达成的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效额最高,达164.6亿美元;其次是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成效119.9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效57.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成交33.7亿美元:服务贸易展区成交32.4亿美元内行人从这张“细分菜单”中看出了门道:这里蕴含者消费升级的巨大发展空间,有新旧动能转化的全新机遇,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弹性、活动与潜力。(1)请用一句话根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是中国国际进口傅览会标识,请说明该标识的内容和寓意。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3)阅读以上几则材料,说说博览会所体现的“中国自信”。18 . 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完成下列各题。(活动一:安全标语我书写)请将“安”字的笔顺写在下面的方框中。(活动二:安全活动我开场)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