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_第1页
《人间词话》十则_第2页
《人间词话》十则_第3页
《人间词话》十则_第4页
《人间词话》十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思短章阅读经典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们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修身名句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人生最愚蠢的事是不愿听到自己的过错,人生最坏的习惯是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赏读: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赏读:一胎只生一个的牛仔子,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娇宠坏了的孩子会骂父母。小牛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是为了汲取奶汁,并无故意顶撞母亲的意思,由此联想到骄子对父母的顶撞,说明了对独生子过于宠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的道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赏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云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6月,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留下了难解之谜。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的。,二、文体常识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不同于其他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它从形式到内容,纯然是中国化的。词论、词品、词史,以“句”品词,就“格”论人,复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窥文体之兴替盛衰,其论无不立脚于“宏大处”而著力于“精微处”,于最精练的文字中融“胸罗万卷”之大学问,其立意之高、论说之精,皆胜出前人,后来难及。,走不通的,称绝,断绝,消失,极点,极、非常,与世隔绝的,横渡,道义、正义,副词,“还、且”,表轻微转折,退,指后退几步,推辞,退出来,说、讲,路旁,途径、方法,主张、学说,取道,/“所”和“以”连用,在此表示原因,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体验等。与“外”相对,内心,皇宫,通“纳”,接纳,“所者”是名词性短语,“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带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动词,胜任,名词,情趣,动词,到达,动词,达到,动词,表达谢意,动词,招致,招来,名词,情趣,动词,仿效,名词,功效,动词,模仿,动词,效力,动词,有成就,二、词类活用1亦必邻于理想故也_2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_3白鸟悠悠下_4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清醒,名词用作动词,接近,名词用作动词,衡量,名词作动词,飞下来,三、古今异义1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古义:_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2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古义:_今义:人称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完成,四、文言句式1故一优美,一宏壮也_2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_3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_4亦必邻于理想故也_,状语后置句,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五、名句默写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无我之境,以物观物,_,_。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此第一境也。“_。”此第二境也。“_。”此第三境也。3诗人对宇宙人生,_,_。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主旨归纳教材中节选的人间词话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写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文中事例典型,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特别是关于人生追求三境界的论说,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重点突破,“境界”的含义是什么?王国维谈治学三境界,这三境界各有怎样的特点?,提示“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状况。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著追求。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炼,人就会逐渐走向成熟。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依托“境界说”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文学的哪些关系?,提示“自然”与“理想”的关系。诗有写实派与理想派之分。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必合乎自然而又邻于理想。“渐悟”与“顿悟”的关系。这其实又是文学的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变化过程。“入”与“出”的关系。文学也讲究在死吟苦学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观察事物。要求作家“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提示从作者所举例子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欣赏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欣赏主体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从观物方式及审美感觉看,“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给人“宏壮”的美感。“无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于静中得之”,给人“优美”的美感。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在节选的部分,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提示在节选的十则中,“境界”的内涵并不一致。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文本审美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这部书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他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做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其次,王国维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某些观点,真正熔中西思想于一炉。王国维先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西方哲学和美学历史,精心研究过叔本华和康德的美学思想。因此,他在书中多次直接引用了尼采和叔本华的话,这在晚清词话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三,王国维不被传统词学理论所束缚,敢于创新,自成一家。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词末流迂缓的毛病,崇尚清灵;常州派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对于常州派,他反对所有词都必须有寄托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托的词才是好词。因此,王国维能够高于仍然在传统词学范围内辛勤探求的其他晚清词论家一筹。,第四,王国维能够运用朴素的辩证方法进行论证,这样大大增加了其理论深度。整部人间词话主要围绕抒情与写景,理想与现实,有我与无我,诗品与人品,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建立起整个理论体系,因而能深入把握问题的本质。总之,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家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写作迁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角度】面对生活,既要入,又要出示例“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其意在告诉人们,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逍遥游中描述的鲲鹏,虽说体形巨大,看似能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可是一旦离开了海面上急骤的狂风之力后,它根本就无法在天空中飞翔了。这种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又拘束于牵绊的状态,其实就是庄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其中,当受其约束;思想超然物外,方得自由洒脱。“庄生晓梦迷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