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中不正确的一项( )A他平时不爱说话,可今天会议上却讲的头头是道。B普及灾害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的一席演讲,使人茅塞顿开。D干部雷厉风行,战士就不会松松散散,干部一丝不苟,战士就会马马虎虎。二、字词书写2 . 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痛斥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_);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赞美黄土高原生养了元气淋漓的后生,承受着惊心动魄(_)的搏击。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自行车之歌苏童一条宽阔的缺乏风景的街道,除了偶尔经过的公共汽车、东风牌或解放牌卡车,小汽车非常罕见,繁忙的交通主要体现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许多自行车轮子上的镀光已经剥落,露出锈迹,许多穿着灰色、蓝色和军绿色服装的人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两侧川流不息,这是一部西方电影对七十年代北京的描述多么笨拙却又准确的描述。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车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国。那些自行车大多是黑色的,车型为二十六吋或者二十四吋,后者通常被称为女车,但女车其实也很男性化,造型与男车同样地显得憨厚而坚固。它们主要由三个品牌组成:永久、凤凰和飞鸽。飞鸽是天津自行车厂的产品,在南方一带比较少见。我们那里的普通家庭所梦想的是一辆上海产的永久或者凤凰牌自行车。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那时候的水泥沥青路段只是在交通要道装扮市容 ),另外十里路就是乡村地带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他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就像自信自己的车技一样,他对我坐车的能力表示了充分的信任,他说:“没事,没事,你坐稳些,我们马上就到啦!”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巨大的恐慌感恰好就是自行车给我带来的: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为一片自行车的海洋,起码有几千辆自行车摆放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记住了它摆放的位置,但车辆管理员总是在擅自搬动你的车,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在惊慌中感受了当时中国自行车业的切肤之痛:设计雷同,不仅车的色泽和款式,甚至连车锁都是一模一样的!我找不到我的自行车了,我的钥匙能够捅进好多自行车的车锁眼里,但最后却不能把锁打开。车辆管理员在一边制止我盲目的行为,她一直在向我嚷嚷:是哪一辆,你看好了再开!可我恰恰失去了分辨能力,这不怪我,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行车上。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怎能不让我感到迷惑?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一种常州产的金狮牌自行车涌入了市场。人们评价说金狮自行车质量不如上海的永久和凤凰,但不管怎么说,新的自行车终于出现了。购买“金狮”还是需要购车券。打上“金狮一辆”记号的购车券同样也很难觅。不过应了一句革命格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街上的许多人家后来品尝了自行车的胜利,至少拥有了一辆金狮,而我父亲在多年的公务员生涯中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关系,给我们家的院子推进了第三辆自行车那是一九八年我中学毕业的前夕,他们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一个闷热的初秋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二十六寸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你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就像一张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你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捷安特,是橘红色的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我也赶路,没有留心那父女俩一路上说了些什么,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一定也在交谈,两辆自行车会说些什么呢?其实大家都能猜到,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交流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橘红色的“捷安特”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注释)吋:英寸的简写,1吋=0.762寸,该字已停用,但为了作家文章中的年代感特别予以保留。3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笨拙(_)(2)晕眩(_)(3)购车券(_)(4)闷热(_)4 . 本文作者回忆了他与自行车之间哪些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5 . 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他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6 . “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为一片自行车的海洋,起码有几千辆自行车摆放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照应了开头的哪一句话?7 . 请分析在自行车被偷走之后作者当时的矛盾心理的原因。8 . 结尾作者相像老、新两辆自行车的“交流”,有什么作用?9 . 本文题为“自行车之歌”,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对自行车存在着哪些复杂的情感。经典和我们周国平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10 . 阅读第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11 .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12 . 作者主张把经典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13 . 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四、文言文阅读(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 .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15 . 翻译下列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6 . 甲乙两文层次清晰,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选择其中一篇概括层意。17 . 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8 .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五、句子默写19 . 默写。(1)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5)在渔家傲秋思中,交织着思念家乡与御敌报国矛盾心理的名句是“_,_”。(6)李商隐在无题中,以“_,_”两句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7)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霁夜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书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寂历:寂静,冷清。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20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从窗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B颔联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C颈联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虫横飞。D尾联由夜推想到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21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铃声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莹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七、语言表达22 . 下面的文段摘自同学们写的倡议书,有一句话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切实增加文明交通意识,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平安青岛、畅通青岛”做出积极贡献。句子:改正:八、名著阅读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在虎妞找他(祥子)的第三天上,A同着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祥子在个小茶馆里等着,胸前揣着那像块冰似的小筒。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烟卷的干烟。饶这么样,窗上还冻着一层冰花。喝茶的几乎都是拉包月车的,有的把头靠在墙上,借着屋中的暖和气儿,闭上眼打盹。选文中的A是谁?A在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4 .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选段一:说时迟,那时快,A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选段二:郑屠当不过,讨饶。B喝到:“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B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1)选段中AB所代表的分别是、。(2)这两个故事分别是。(3)这两个人物都有这样相同的性格特点:。九、综合性学习25 .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诺贝尔奖,九年级(2)班准备出一期题为“诺贝尔奖与我们”的专题板报,板报设立二个栏目。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