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_第1页
浅谈对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_第2页
浅谈对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_第3页
浅谈对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_第4页
浅谈对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自动化专业概论这本书我大致翻过一遍,其中有我十分感兴趣的,也有看得我一头雾水的,就比如说控制欲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与控制与自动化的展望我觉得很有意思,感觉学习在当今社会上来说也不算差,还是挺不错的一个专业,应用的地方也超级多,在当今社会什么都离不开自动化:工厂生产需要自动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各种智能控制需要自动化的参与,在军事活动中也需要自动化的控制,网络传感等诸多方面也需要自动化来支持自动化广泛运用于农业,工业,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家庭等各个方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当今社会离开了自动化什么也搞不了的,人类的生产力至少要倒退好多年。能够学习自动化这门课程我感到非常的骄傲,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争取学成后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 ,控制和自动化的概念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二, 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简史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利用自然界的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化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杂的脑力活动和对自然界动力进行控制。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1) 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指南车是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2) 铜壶滴漏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3) 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4) 记里鼓车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5) 漏水转浑天仪公元2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6) 候风地动仪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检测地震信号的大小和方向。(7) 水运仪象台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它既能演示或能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来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的发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的发展。公元一世纪古埃及和希腊的发明家页创造了教堂庙门自动开启、铜祭司自动洒圣水、投币式圣水箱等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物理学家B.帕斯卡在公元1642年发明的加法器;荷兰机械师C.惠更斯于公元1657年发明的钟表;英国机械师E.李在公元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H.波尔祖诺夫于公元1765年发明了蒸气锅炉水位保持恒定用的浮子式阀门水位调节器。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自动化技术形成,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调节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公元1968年法国工程师J.法尔科发明反馈调节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PID调节器。这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在许多工厂中采用。随着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就暴露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人就对自动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自动调节器和控制对象组成自动调节系统。有许多科学家对自动调节系统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公元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麦克斯韦尔用微分方程描述并总结了调节器的理论。公元1876年俄国机械学家H.A.维什捏格拉茨基进一步总结了调节其理论,归结为只要研究描述自动调节系统的线性其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公元1877年英国数学家E.劳思、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提出代数稳定判据,沿用到现在。公元1892年俄国数学家A.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的严格数学定义并发表了专著。他的稳定性理论至今还是研究分析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20世纪4050年代局部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各国科学家设计出各种精密的制动调节装置开创可防空火力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随着高速飞行、核反应堆、大电力网和大化工厂提出的新控制问题:非线性系统、时滞系统、脉冲及采样系统、时变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和有随机信号输入的系统的控制问题的深入研究,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PID调节器,并用电子模拟计算机来设计自动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了电动单元组合仪表,这些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并使得构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更简便、更工程化了,我国也能生产系列化得国产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型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型,在国内使用很广。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托和物理学家J.莫奇利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数器。19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世界上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研制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研制出了“银河”电子数字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今进入综合自动化时期。复杂工业、复杂工业过程和航天技术的自动控制问题,都是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单经典的控制理论的直接应用遇到了困难。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对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化的化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生产线,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想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专用机床组成的无人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用柔性制造系统组成的无人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研制出只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会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及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从古到今,自动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三 ,自己对学习自动化的认识及打算(1) 学习自动化要有目的性,掌握这只是掌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本领,学会在将来的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学习有目的性,可以解决学习过程中忽冷忽热的毛病。学习目的明确,才能持之以恒的对待学习,(2) 学习要有一点的学习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课程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总结,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盲目地搬照别人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自动化这门课程。(3) 要重视实验课,重视计算机的运用。书本上的学习不能代表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好好学习课程实验和计算机的运用,要特别重视各类电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各种电子类物品的使用。(4) 学风上要严谨,勤奋,求实,进取;作风上要谦虚,谨慎,朴实,守信;具有健康的心理,务实的心态;具有健全的体质,良好的体能;拥有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它,而不是用一种厌恶的心态去对待它,要清楚它是我们以后踏上社会的本钱,是我们能否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最起码毕业后,学好自动化这门课程能够让我们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努力的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求真务实的学好每一个环节,为我们毕业后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能够拥有说话的权利。说实话,这是一个不错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当的广泛,生活中什么都离不开自动化这个行业。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只有那些不断追求新意境,新见解,敢于竞争的人才能把握机遇,走向成功,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人只会在抱怨声中错失良机。人生路漫漫,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有可能遇到那样,这样的困难和挫折,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预定的目标,对于学习自动化这门课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虽然现在还不是特别的了解他,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也没有学习他的和多方面的知识,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的去学习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是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