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25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含解析20200506325.docx
2020年中考物理 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含解析)(打包25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17页)
编号:8138638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3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27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年中考物理
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含解析)(打包25套)
2020
年中
物理
必考
25
实验
考学
解析
打包
- 资源描述:
-
2020年中考物理 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含解析)(打包25套),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含解析)(打包25套),2020,年中,物理,必考,25,实验,考学,解析,打包
- 内容简介:
-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水沸腾前 水沸腾后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用温水;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创新母题】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其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带孔硬纸板的作用是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在0-2min内时,烧杯内的水 (选填吸收/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不变/升高/降低)。2-3min内水 (选填吸收/放出)热量。(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形成的。实验过程中沸腾前观察到烧杯内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声音比沸腾后 。(4)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 、 。(5)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答案】 (1). 自下而上 ;使烧杯受热均匀;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同时固定温度计位置 。(2). 92 ;98;吸收;升高;吸收 (3). 水蒸气液化 ;沸腾前烧杯内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声音越来越大。(4)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 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解析】(1)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因加热不均导致烧杯破裂。带孔纸板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的沸腾所需要的时间缩短。(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丙,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在0-2min中时水还没有沸腾,此时水继续保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2-3min段水已经达到沸腾,温度不在上升,但是继续吸热。(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由于水沸腾前,水下部的温度比上部的温度要高,水发生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温逐渐降低,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同时水液化过程中引起水的剧烈振动,发出声音较大。沸腾后,气泡上升过程中由于上下温度一致不在发生液化,因此会在液面液化,引起液体的振动相对不太剧烈。所以声音相对较小。(4)由实验可以得知要实现沸腾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5)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撤去酒精灯后,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练习1:(2019l鹤岗)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a 丙 b刚开始时,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实验现象中,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中的 (填“a”或“b”)图。在水沸腾过程中,将酒精灯撤掉时,会观察到水继续沸腾一会儿。理由是: 。【答案】68; a; 石棉网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68;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在水沸腾过程中,将酒精灯撤掉时,会观察到水继续沸腾一会儿。理由是:石棉网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练习2:(2019l黔东南)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1)请指出图1中的操作错误: 。(2)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 。(3)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再次实验时为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2中画出大致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壁;(2)不变;(3)停止加热;(4)见上图。【解析】(1)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要注意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让温度计液泡完全浸没与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要让温度计继续待在被测液体中,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刻度垂直。(2)水在达到沸点后,如果还在吸热就会持续沸腾。沸腾时,虽然在吸热,但是温度不再变化。(3)水沸腾后,已经达到了沸点,在持续沸腾时,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保持沸腾,如果不再沸腾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收热量。(4)实验中,如果把水的质量减少,那么水达到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就会缩短,如上图所示。练习3:(2018l南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a)温度/90929496989898(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火力大小水的质量m/kg水的初温t0/水的末温t/消耗的燃气v/m3大火4.026.050.00.0453中火4.026.050.00.0278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答案】(1)时间/min;(2)98;需要;(3)a。【解析】(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m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m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练习4:(2018l苏州)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时间/min01234567温度/80848896989898(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答案】(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92;(3)正在;(4)见上图;(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解析】(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而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2=92;(3)由图乙可知,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正处于沸腾阶段;(4)根据表中的数据先在图象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点连接起来。图象如下:(5)当汤沸腾后将火调小使得相同时间内吸热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汤不会沸腾。练习5:(2018l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图。(选填“a”或“b”)(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答案】(1). 68 (2).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 a (4). 不可行【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8。(2)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图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答案为a。(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做法不可行。练习6:(2019l黄石)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答案】(1)25.5;(2)吸收;(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4)雨天(或潮湿天气)。【解析】(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则a温度计示数为25.5。(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根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此时水不易蒸发,雨天或潮湿天气时空气湿度较大;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晴天时空气湿度较小,由此可以猜想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或潮湿天气;练习7:(2019l昆明)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冻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_,观察蒸发愔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的,原因是:_;(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14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答案】(1)液体表面积大小 (2)控制两滴水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吹其中一滴水 (3)错误 改变水温度的同时,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 (4)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6)左手干燥,吹热风时蒸发较缓慢感觉到的是热风;右手潮湿,吹热风时加快了皮肤表面液体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因此感觉是凉风【解析】(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保持了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2)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3)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如果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4)实验中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得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由于水蒸发吸热,感觉吹的是凉风。10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 、 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 温度计2 支 、 铁架台2个、 石棉网2个 、 火柴、 机械停表【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并将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度,填入表中。 点燃酒精灯,同时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时间均为6分钟,停止加热前分别读出水和食用油的末温度,填入表中。物质种类质量/g初温/0c末温/0c升高的温度/0c加热时间/min水602045256食用油602068486【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食用油_的温度升高的较大。【考点方向】: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通过温度变化快慢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实验液体的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释放的热量相同。4、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7、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答:水的沸腾实验;焦耳定律(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典例题】:【母题】: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该实验方法叫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使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液体目的是: ;温度计在放置时玻璃泡要与液体 。(3)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54013.5煤油20025406.52水200254012煤油2002540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并说出生活中利用此性质的可以作为 使用。(4)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5)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6)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是 。【答案】(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转换法。(2)使液体受热均匀;充分接触。(3)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把水作为冷却液使用。(4)c;(5)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6)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解析】(1)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还用到秒表;(2)使用玻璃棒搅拌能够是液体受热均匀,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碰到玻璃杯壁和底,同时要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生活中多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作为机械运转的冷却液。(4)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错误,由表中数据,由(2)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故c正确,d错误;(5)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6)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练习1:(2019无锡)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实验时,同一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每隔一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度。调节好天平后将帘铝筒放置在天平左盘中 在天平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所加砝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空铝桶的质量为 。甲 乙(2)砝码盒里盛有100克,50克,20克, 10克5克砝码各一个。为了测量90克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向铝桶中加水,直至大平再次平衡。(3)再组装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 的高度。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泡与液体 。(4)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加热,当水温度达到35时开始计时;每隔0.5分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人下表。将铅桶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煤油,重复以上操作。加热时间/min00.51.01.52.02.5温度/水353841444750煤油354147535965图内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冬像。请在内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像。由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因此可以利用此性质可以用来制作 。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大小 (选相等或不相等。)【答案】(1)23.6g ;(2)取下20克砝码,放入100克和10克砝码(3)铁圈儿;充分接触。(4)见解析;水;不相等【解析】(1)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铝桶的质量为20 g+3.6 g=23.6 g。(2)加水后铝桶和水的总质量应为90 g+23.6 g=113.6 g,故应取下20 g砝码,放上100 g和10 g的砝码,保持游码位置不变,加水后,使天平平衡,则水的质量为90 g。(3)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见答案图。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多,要使水升高的温度与煤油一样多,就必须延长加热时间,即吸收更多的热量。水和煤油质量相等,由中的结论可知: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即的比值不相等; 练习2:(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初温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甲1030406多乙1030403少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答案】(1)液体;(2)方案二;甲的吸热能力强;甲。【解析】(1)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体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2)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可得出的结论是:甲的吸热能力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因甲的比热容大,根据qcmt,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故应选甲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练习3:(2019南充)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j/(kg)。c水4.2103j/(kg)【答案】(1)质量;(2)不相同;2.1103;【解析】(1)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和热源相同,所以要使水和煤油质量和初温相同,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2)由图乙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用的时间是煤油的2倍,即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2倍,根据c可知,在质量、升温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q成正比,故煤油的比热容:c煤油c水4.2103j/(kg)2.1103j/(kg)。练习4:(2019泰州)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甲 乙(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烧杯/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 _。(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 _(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a/b)升温较高。(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该选择 _(a/b).【答案】(1)易拉罐;使液体均匀受热(2)加热时间(3)a;b(4)a【解析】(1)与烧杯相比,易拉罐的质量更小、导热性能更好,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吸收的热量更少,而且还可以缩短加热时间。故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本实验需要在加热过程中使液体a、b受热均匀,故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2)相同的装置加热,加热的时间越长,被加热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故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进行比较。(3)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故a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b的温度上升的更高。故在吸收相同热量时,b升温较高。(4)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要求在相同条件下,下降相同温度时,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故应选择放热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的液体a。练习5: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实验, (1)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电加热器、温度计、天平、烧杯(2)在两容器内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每秒钟吸 收的_相同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 _(3)如表是实验记录数据: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食用油30.110140.210250.2204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 _有关分析第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_有关(4)在水还没有到达沸点之前,通电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说明_的吸热能力强(5)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不同,你认为是: 【答案】(2)热量;控制变量法;(3)质量;升高的温度;(4)水;(5)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解析】(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3)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10),质量越大,加热的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大小有关;分析第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由此可知: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升高的温度有关;(4)在水还没有达到沸点之前,通电相同的时间,吸热相同,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由公式q=cmt可知,则煤油的比热容小,煤油的吸热能力小,则水的吸热能力大;(5)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越多,则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所以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能力的大小。练习6: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1)用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_ _(2)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 _需要加热的时间长(3)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_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4)坐标图中能反映食用油的图象是_(选填“甲”或“乙”)【答案】 (1)使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乙); (3)加热时间 (4)甲【解析】(1)本实验是控制变量法探究吸热情况的,除了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都要控制相同(2)由图像可知,相同的条件下,乙图升温的比较慢。(3)吸热的多少并不是直接测量计算得出的,而是通过观察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吸热的多少,是转换法(4)食用油和水比较同样的加热条件下食用油升温比较快,比热容较小。练习7: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秒表、等质量的液体甲和乙,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中除了控制装置相同外,还控制甲乙液体的_相同实验中用_表示甲乙液体吸热的多少;(2)实验中选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的目的是_ _(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温度_所吸收热量的多少”吸热的_(填多或少)吸热能力强(4)若给同时给甲乙液体加热1min后停止加热,两种液体都未沸腾,最终液体乙的温度高一些此时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_(填相同或不同)说明_液体吸热能力强【答案】(1).质量和初温;加热时间(2).相同时间甲乙吸收热量相同 (3).升高相同;多(4).相同;甲【解析】(1)根据qcmt可知不同物体吸热的多少还与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所以在此实验中除了控制装置相同外,还控制甲乙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因为加热装置相同,所以相同时间物体吸热多少相同,因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甲乙液体吸热的多少;(2)实验中选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的目的是让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所吸收热量的多少”吸热多的(填多或少)吸热能力强。(4)因为加热时间相同所以吸热多少相同,乙的温度变化大于甲,因此甲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11实验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的硬纸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实验步骤】: 按要求组装器材。将平面镜水平放置,然后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屏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重复实验两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发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整理器材。【实验记录】: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123【实验结论】:1、 在反射现象中,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2、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3、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实验补充】:1、 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2、 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3、 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考点方向】:光的反射定律是:“共面”、“两侧”、“等角”、“可逆”。1、显示光路:光屏表面 粗糙 ,可以通过漫反射 显示光的传播径迹 ,操作时要求入射光线要 贴着 光屏入射;也可以通过 烟雾 等手段显示光路。2、验证共面:光屏 可折转 的作用是 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将光屏折转后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 。3、探究等角:要 改变入射角(或入射光线的方向)多次测量 ,探求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光线与 法线 的夹角,不是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4、光路可逆:光的直射、反射、折射都具有可逆性。5、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6、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7、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8、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9、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10、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创新母题】: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填“入射角”或“反射角”),如果让一束光从a沿f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以看到光线沿 方向射出,由此可以证明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ir130302454535050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_(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3)在上一步操作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获得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4)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5)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其中选择粗糙纸板的目的是 。(6)粗心的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其中一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度数分别为30和60,与光的反射规律不符,请你指出其中的原因: 。【答案】:(1)入射角;oe;光路是可逆的;(2)等于;远离;(3)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4)不能;同一;(5)漫反射;通过漫反射更清晰地显示光传播的路径。(6)错把反射光线和镜面之间的夹角看作反射角。【解析】:(1)eo为入射光线、垂直镜面的直线on为法线,eo与on的夹角i是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故光线of远离法线on;(3)多次改变入射角能得出多组数据,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更能得出光反射的普遍规律。(4)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时,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漫反射;粗糙的纸板能通过漫反射更为清晰地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便于实验观察和测量。(6)反射角与入射角不是相等而是互余的关系,说明错把反射光线和镜面之间的夹角看成反射角了。练习1:(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 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 _;(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答案】:(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解析】:(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练习2:(2019怀化)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 两侧。(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 (答出一个结论即可)。【答案】:(1)竖直(垂直);同一平面内;(2)法线;(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中需要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将光屏右半部分折转一定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由图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法线两侧。(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练习3:(2019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答案】:(1)不合理;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2)在 ; 不能。【解析】:(1)据题意可知,此实验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由于实验次数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合理;(2)纸板与镜面垂直时,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线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也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虽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练习4:(2018乌鲁木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转动。(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eo向on靠近的过程中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