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简介_第1页
唐诗三百首简介_第2页
唐诗三百首简介_第3页
唐诗三百首简介_第4页
唐诗三百首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三百首简介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产生后不久,南方的楚地又出现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之后,楚辞逐渐向接近散文的赋体演变,魏汉诗坛上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诗体“乐府”,乐府民歌清新刚健,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对后世的“乐府古题”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乐府诗的发展,五言和七言句式相继产生、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关注。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和发展,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尤其到了唐朝,近体诗确立了,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我国古典诗歌进入了空前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大繁荣局面。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题材风格的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制的愈益齐备和全面定型,诗歌艺术的全面发展,是前所未见的。这表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唐代诗坛上名家辈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韩愈、柳宗元、元稹、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在他们中间,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成就最高,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流派众多的诗人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内容丰富、意境高远、动人心弦、脍炙人口的诗篇。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种类,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选取了大量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32内容提要编辑唐诗三百首一书,分为8 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入各体之后。唐诗三百首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当有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意。“三百首”是个概数,实际上本书一共收录了310, 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能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理解。此外,编者严格地挑选作品,所选的诗篇多为唐诗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诗坛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人,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毫无遗漏地收录了这些名家的诗作,所选诗篇也多为精品。基于唐诗三百首的上述特点,使得该书不但适合百姓阅读,也能登大雅之堂。唐诗三百首,因篇幅适中,老少皆宜、 雅俗共赏的优点,成为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在旧选本中是影响较大的一部诗歌集。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诗坛上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尤其是出现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光辉人物,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武则天时代,诗人陈子昂继承了建安、正始时期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雄健有力的笔调,抵制和冲击了齐梁以来的浮靡的诗歌风气。他的诗指陈世事,深切凝重,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体恤同情,这和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他的代表 作有登幽州台歌等,陈子昂以复古的方式对诗坛进行革新,促进了唐诗的兴盛繁荣。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诗歌全面繁荣的高潮便展现在人们眼前,其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之涣、崔颢等虽然艺术造诣的深浅、作品存留的多少 不尽相同,但都能卓然成家,经不极掩。他们的诗歌,大都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浑成之中,华而不俗,雄健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表现了这个时代共同的艺术特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韩愈曾在文章中称赞过这两位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同,但在艺术成就上各自达到了两个不同的巅峰。彼此不能替代,也不能掩盖对方的光芒。“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严羽沧浪诗话) 因为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家作品众多、流派各异,因此本文主要具体介绍李白、杜甫两位最突出的诗人及其作品。杜甫早期的作品,有着纵横驰骋的饱满热情和活力。例如他在望岳诗中曾这样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希望登高望远,让群山在脚下变得无比的渺小,抒发了他胸中涌动的豪情,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进入中年时期,诗人杜甫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趋于成熟,他了解百姓的疾苦,透彻地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本质,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尖锐而严重的矛盾。于是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作品。例如他在丽人行一诗中,描述了皇室成员杨贵妃和其兄杨国忠等人挥霍糜烂的生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唐王朝内部的腐败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触发了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关告急。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杀戮、分裂的动荡混乱的局面之中,人民流离失所、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遭到破坏。杜甫一改过去的诗风,饱蘸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写出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流露出杜甫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安史之乱”基本平定后,杜甫到了成都,当他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 河北的喜讯时,内心顿时百感交集,更感到无比的欢欣振奋。写下了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将一个爱国诗人由惊到喜,由涕泪到雀跃的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由于杜甫的诗作艺术地再现了动乱的现实,故而有了“诗史”的美誉。李白的诗虽然不像杜甫的诗那样和现实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但独树 一帜,具有毫不逊色于现实主义的浪漫情怀。李白的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令人惊奇的想象力。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被历代爱好者所传唱。诗人这样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的意境开阔、幽远,体现了诗人超然脱俗的精神世界。生活在治乱并存的唐朝,李白的诗歌同样也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见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恣意纵横的想象、浪漫豪放的笔法,更可以通过缤纷华美的诗句,领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的洒脱和高洁。又如在将进酒一诗中,诗人同样以豪放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宣泄了内心对现实的愤懑和狂放不羁的情绪。战乱后的唐朝,逐渐走向衰败,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呈现一片凋敝的景象。而后出现了“新乐府”运动,整个诗坛又开始复苏、兴盛,活跃着一批以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白居易的诗和杜甫的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这些诗或是描写百姓贫困疾苦,或是揭露官吏的贪婪腐败,或是揭露社会矛盾,或是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例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均堪称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到了晚唐,重要的诗歌作品多出自于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之手。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反映在诗歌中的也多是没落、消沉、颓废的思想情绪。但是在艺术上,这些作品仍然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格律对仗、文词构思、诗歌意境方面都是值得把玩的佳作。3作品影响编辑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4流行注本编辑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 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版,对艺术特色的讲解甚为详切。今人唐诗选本较多,兹介绍两种:一是葛兆光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唐诗282首,凡七十八家,选诗颇具眼量,小传、注释新见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选诗500余首,按体例排列,注释简明,分析详备。诗集诗人列表白居易、岑参、常建、陈陶、陈子昂、崔颢、崔曙、崔涂、戴叔伦、杜甫、杜牧、杜秋娘、杜审言、杜荀鹤、高适、顾况、韩弘、韩偓、韩愈、贺知章、皇甫冉、贾岛、金昌绪、李白、李端、李频、李颀、李商隐、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