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市坊制度开始瓦解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仁”“义”“德”“信”体现出商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正确;“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说明商家注重商业信用的宣传,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市坊制度开始瓦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错误,选择d项正确。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张謇出身儒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注重民生,故张謇创办工厂关注民生。3.1915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率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从而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a排除;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在一战期间,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1918年前后荣氏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的快速发展也正是这一因素推动的结果,b正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1912年3月12日,排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始于1935年,故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名师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18年盈利达到74.2%”,结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分析解答。4.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上述内容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通告,代表的是国家,反映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故应选d。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5.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a. 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b. 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c. 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d. 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乱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现象,说明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c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可能增强,故a错误。乱发纸币、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故b错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属于外因,不是政府政策原因,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放战争时期6.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 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改革予以肯定,在农村迅速推广”等可知特点是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d项错误。7.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 服饰改革举步维艰b. 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 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民间衣着更为自由”可以得出服饰改革并不是举步维艰,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崇洋媚外之风随之开始盛行,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点睛】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服饰变化的特点,紧扣“民国初年”等信息可以得出服饰变化带有时代色彩。8.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 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c. 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d. 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鱼雁”是古代书信的意思,并且材料中的“音书万里一时通”也提示出了电报电信业,说明近代通讯事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电讯事业,不是交通工具变迁,故a项错误。有轨电车属于新式交通不符合材料电讯事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电讯事业带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故d项错误。9.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 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美洲白银生产并被运到欧洲,欧洲又将其中部分白银运往亚洲,说明新航路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故b项正确。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亚洲是世界贸易中心,故c项错误。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是19世纪末,故d项错误。10.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荷兰b. 意大利、英国c. 意大利、西班牙d. 荷兰、英国【答案】d【解析】【详解】17世纪世界上殖民强国是荷兰,因为航海业发达,垄断了世界上航运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因为殖民地广阔,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故d项正确。西班牙是16世纪世界殖民强国,不符合题意,故a和c项错误;意大利是新航路开辟之前贸易中心,故b项错误。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主要说明a.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内燃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答案】c【解析】【详解】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发展均衡,而且贸易额增长迅速,根据“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选c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内燃机的运用无关,故排除b项;推动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开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2.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兔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b. 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c. 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d. 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1930年危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已经爆发,美国颁布的关税法律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大,故b项正确。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是1932年胡佛反危机失败,故a项错误。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1933年罗斯福开始新政,故d项错误。13.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a. 发放救济金b.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c. 通过社会保险法d. 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的意思是救济不能单纯物质和金钱救济,应该实行以工代赈,以便促进社会消费,缓解社会社会失业,罗斯福新政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以工代赈精神体现,故d项正确。a属于直接救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属于金融措施,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险法属于社会救助措施,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点睛】罗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14.1949年上台的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该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社会市场经济c. 市场主导型经济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市场型经济,故b项正确;a是中国特色经济模式;c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主要经济模式;d是日本经济模式。15.下列关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在美国金融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b.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c. 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d. 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取代了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当然同时也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所以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是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焦点,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系,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特点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16.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说明了a. 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c. 世界银行组织已瓦解d. 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答案】b【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与黄金存在固定的汇率,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故b项正确;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组织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的的“脱钩”也不能说明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故d项错误。【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弱。黄金与美元脱钩,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7.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a. 亚太经合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东南亚国家联盟【答案】c【解析】【详解】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最高的是欧盟;故选c。模式3强调自愿的原则,没有法律义务,符合亚太经合组织,故a项错误。模式2中只是进行贸易方面的合作,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故b项错误。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程度远远不如前三个组织合作程度高,故d项错误。【点睛】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对比: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欧盟的成员国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差异很大。18.欧盟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出现缘于a. 欧共体的成立b. 欧元的问世和流通c. 欧盟的诞生d. 经济全球化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是指欧元的问世和流通,在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故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是1967年,欧盟成立是1993年,故a项错误。欧盟属于政治、经济组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加速不符合材料“口袋里的欧洲”含义,故d项错误。19.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90%,这说明a. 跨国公司已垄断了世界经济b.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竟争激烈c. 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被清除d. 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主要推动世界投资,说明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跨国公司只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并不是垄断了世界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发达国家竞争信息,故b项错误。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并没有被消除,故c项错误。【点睛】经济多极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基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20.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对其最准确的理解是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b. 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c.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霸主,经济格局决定政治格局,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局面,故b项正确;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没有开始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部分国家gdp收入,并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2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早期殖民b. 宗教改革c. 圈地运动d. 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涉及的是农民和耕地问题,早期殖民、宗教改革和题干无关,故a、b项错误。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因此圈地运动也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是在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 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23.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a. 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b. 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c. 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d. 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答案】a【解析】垄断法实施后,规定了授予发明人专利,这激发了发明人创造的动力,从而使得英国在17-19世纪出现大量发明创造,如珍妮机、蒸汽机等,由此引起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推动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主要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增强驱使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垄断法的颁布,故b项错误。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这应当是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的标志,而非垄断法的颁布,故d项错误。24.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a. 手工工场b. 机器工厂c. 股份公司d. 垄断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表格中的“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说明是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手工场不能节制生产,故a错误;机器生产也是自由主义表现,故b错误;股份企业属于现代企业,不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5.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a. 钟表制造业发展b. 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c. 与会各国的妥协d.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标准时间的确定正是世界各地联系紧密的反映,故d项正确。a选项错误,钟表制造业在此之前就已经很发达,但是时间观念并没有建立;b选项错误,1884年美国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c选项错误,这是一种一致的统一,没有妥协。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884年,这一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美国还没有成为老大,钟表业早已技艺高超,由此可以排除很多选项。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50分)26.材料一 (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4月申报(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材料二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3)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答案】(1)现象: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厂做女工。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2)表现:就业机会增加,受教育机会增加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3)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中“有人招雇女工全家相庆,举国若狂”“连袂随裾,或行逐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